活教育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山东小学.docx
- 文档编号:5753508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95KB
活教育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山东小学.docx
《活教育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山东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教育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山东小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教育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山东小学
“活教育”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摘要]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幼儿园深化教改必须坚持和树立的教育理念;更是当今我国幼教实践深化教改,树立和更新教育理念的源头。
[关键词]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改革;教育理念
一、“活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什么是“活教育”?
教育家陈鹤琴为了将当时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主动的、有生气的活教育。
[1]提出了要使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儿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教育主张,并把这一教育主张定义为“活教育”。
[2]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和“两大原则”(教学原则、训育原则)中。
“活教育”的目的论——强调做人教育。
陈鹤琴在“活教育”目的论中明确而全面地提出了教育目的,即要教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他强调了“做人”的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强健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丰富了“目的论”的内涵,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
[3]这一目的论全面而深刻地概括了做人的内涵——做一个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新人,体现了陈鹤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放眼世界的情怀。
[4]具有高度的哲理性和时代性。
“活教育”的课程论——强调活教育的本质。
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针对课程、教材的盲目和呆板,教学方法欠适宜和灵活,提出了“活教育”的课程论,其主要观点表现在: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2.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3.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
为基本成分:
4.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
[5]他的课程论强调了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环境性、综合性、灵活性的理念,突出了活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活课程观、活教育观、活学习观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教育。
“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方法论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
[6]主张打破班级、时间、空间、教材的界限,不提倡班级授课制,重视室外活动,提倡“共同研究学习”。
陈鹤琴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明确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7]“活教育”方法论的宗旨是反对封闭教育,强调实践教育,体现了主动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过程,具有创新性。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强调活的教学法。
陈鹤琴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教学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O.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
陈鹤琴把以上教学原则综合概括为“活动性(做)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等。
[8]强调了活的教学法,体现了科学性、灵活性、活动性、主体性、积极性、民主性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与意义。
二、“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一)“活教育”理论独特的教育见解和鲜活的理念可以指导幼儿园深化教改
1.在教育目的上,“活教育”理论蕴含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理念。
陈鹤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论的宗旨,与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儿童做人”是相一致的,与当今幼儿园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所提出的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幼儿个体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与其将来学会做人而必须具备的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情感和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活教育”目的论的“做人教育”是当今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和理念。
2.在课程内容上,“活教育”理论蕴含了整合教育、主题教育、开放教育、渗透教育的新理念。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课程论中的活课程观、活教育观、活教学观、活学习观是我国幼教深化教改和树立新教育理念的源头。
首先,陈鹤琴主张构建的“五指活动”与我国幼儿园实行的“五大领域”课程有相吻合之处。
陈鹤琴的“五指活动”是“活教育”课程论的核心,所强调的大自然、大社会课程观体现了整合化、本土化、生活化、幼儿化、现代化的特点,是当今幼儿园课程观所提倡和追求的理念。
这一理论体现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社会教育观与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倡的生活化、社会化、幼儿化、环境化、主题化、整合化、渗透化的课程理念也不谋而合,是指导我国幼儿园课改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
其次,陈鹤琴提倡的“整个教学法”体现了“活教育”反对传统教育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和消极制裁的管理方法。
突出了整合教学、游戏教学、小组教学、活动教学、灵活教学的理念,与当今幼儿园所提倡的整合教育、主题教育、区域教育、开放教育的理念异曲同工。
3.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活教育”理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构建共同学习模式。
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注重从幼儿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需要,重视教与学的互助和互动。
所提倡的“共同学习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幼互动模式,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关系;提倡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凸显了开放教育、活动教育、创新教育、园本教研、有效教学的理念,能够指导我们对深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活教育”理论鲜明的科学精神为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重视科学实验的精神,是陈鹤琴研究教育的态度,是“活教育”理沦的法宝。
这种科学实验和科学精神对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
当前幼儿园不断开展着各种各样的教科研活动,特别是园本教研正以一种制度和新的教科研模式走进幼儿园。
有效开展园本教研需要科学的科研态度和科研方法。
从“活教育”理论鲜明的科学精神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种研究的力量、态度和行为。
这种研究的力量、态度和行为凝聚着鲜明的科学精神,体现在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精神及其教育教学实验中。
(三)“活教育”理论科学的心理学基础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活教育”理论注重心理学的基础,其理论体系是构建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之上,并符合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的。
“活教育”理论反对儿童教育的成人化倾向,主张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到教育教学儿童化和游戏化。
陈鹤琴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认为“要顾到儿童心理发展与能力,不要根据成人的经验,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茫然不知所以地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
这一观点对幼儿园教育成人化、小学化的教学倾向给予了抨击,同时也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规律;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避免成人化、小学化教学,突出幼儿化、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的教学特点。
《学前教育》张晓风/文王璐/荐稿
浅谈游戏活动中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游戏是儿童普遍喜爱的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思维活跃,体、智、德、美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游戏以其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全面、广泛的教育作用,成为幼儿园最普遍、最基本的教育活动。
多年来,我们利用游戏的教育手段,随机巧妙地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逐渐形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力定型,收到了预想的效果。
我们认为:
幼儿时期健全的品德、行为、习惯,应当包括内在的诚实、自信、友爱、执着以及外化的谦虚、礼貌、守纪和爱护公物、团结友爱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良好的道德品质外化而来的。
利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可以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具体实施游戏这一教育活动中,我们在通常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还注意把握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游戏中的榜样作用进行引导和启发
前苏联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
“对于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阳光一样重要。
”我们抓住幼儿期幼儿心理活动具有高度感受性和高级神经活动具有可塑性的特点,给予他们良好的品德教育,并使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由被动不自觉的模仿行为过渡到主动自觉的行动。
针对年幼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我们一方面结合趣味故事、幻灯、图片及其它日常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及情感渗透,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其在游戏模仿、再现榜样人物的言行举止,切身体会榜样人物在时间中的感受。
如:
在表演游戏中,扮演做好事的雷锋,体会他送老奶奶过马路的助人为乐;扮演解放军,体会他们遵守纪律、不怕困难的精神;扮演快乐的小动物,体会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美德。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挖掘幼儿身边的好人好事,构思编排不同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样的孩子是勇敢的?
什么样的孩子最懂礼貌?
如:
打针、摔跤不哭的是勇敢的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的也是勇敢的孩子;看见大人会问候的是有礼貌的孩子,不随便打断大人谈话的也是有礼貌的孩子。
这种基本概念的启发和引导,能帮助幼儿划定基本的是非界限,区分日常生活中的可为和不可为。
榜样的形象能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幼儿就易于接受、便于理解,也利于效仿。
二、利用游戏中的特殊的情境要求加深幼儿体验和感知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取决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人的知识是要对客体作用后方能得到,要在操作活动中经过人的大脑方能形成经验。
游戏活动是这种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并形成经验的过程,不同的游戏可以发挥出不同的教育作用。
游戏有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
创造性游戏又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沙水游戏、结构游戏、建筑游戏等;规则游戏又包括活动性游戏、音乐游戏、数学游戏、智力游戏等……如此众多的游戏种类,使游戏能够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中,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体验和认知,从而发挥出较为综合全面的教育功效。
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对投入游戏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要求。
这就为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不同的契机。
创造性游戏通过幼儿对角色和行为的体验,对幼儿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规则游戏也因其为完成预定目的而必须接受所规定的内容、程序、形式、方法与规则的制约,有利用利于培养幼儿服从规范的自控力、坚持不懈的忍耐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完成任务的责任心。
充分地利用不同的游戏各自的特殊作用,可以具体帮助幼儿练习某一行为。
如:
将角色游戏的扮演与培养社会交往相结合;将表演游戏与培养诚实、友爱、礼貌、谦让相结合;将体育游戏与培养勇敢、守规则相结合;将制作游戏与培养坚持性、团结合作相结合。
通过这些有重点的具体练习,逐步帮助幼儿解决行为与习惯问题。
如:
在表演角色游戏中,让懒惰、自私的幼儿优先选择扮演雷锋,为大家做好事;让调皮、好动的幼儿优先选择扮演解放军,站岗、值班;让沉默内向的幼儿优先选择播音员,向大家宣传;让浮躁无礼的幼儿优先选择扮演公关人员,有礼貌地与大家交往,使孩子们为真实地扮演角色、履行角色职责而认真体会、再现、模仿、练习,从而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的逐渐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利用游戏的结果进行教育效果的巩固和强化
游戏,终会有一个结果。
表演游戏有情节规定的结果;角色游戏有角色扮演的效果;结构游戏有实物成型的结果;体育游戏有竞技比较的结果。
这些结果在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上,都有着较好的巩固、强化效果的作用。
因而我们在实际组织游戏教育活动中,既重视游戏过程的把握,也注重游戏结果对幼儿的教育影响作用。
游戏中,我们注意和幼儿共同分析游戏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在一些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中,我们注意引导幼儿认识到:
只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才能赢到别人的尊重和赞扬;只有相互支持、团结协作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如:
在有关雷锋做好事、“孔融让梨”等任人物表演在红,因为主要角色具备助人、诚实、谦让等优良品质才会受到人们的普遍称赞;在《小兔智斗大灰狼》的活动中,只有互相帮助、勇敢顽强,才能取得胜利;在组织一些结构游戏中,我们要求幼儿要耐心细致,集中精力的完成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工作,最后完成建构的任务。
游戏结束后,我们即将进行一些成果的交流、参观,让幼儿感受到只有认真工作,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劳动成果;在一些体育游戏中,我们要求幼儿遵守规则、大胆参与,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让幼儿懂得:
好的游戏成绩都是因为大家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团结协作,认真完成任务得来的。
对照游戏的结果来回顾游戏的过程,能使幼儿在讨论中充分体会到: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其思想认识,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从他律状态转变为自律状态。
在利用游戏培养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育目标要循序渐进。
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确立不同时期适合的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目标。
幼儿时期也是品德培养、行为习惯启蒙的时期,是幼儿社会化程度的起始阶段。
因此合理的确立教育目标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成败。
在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定位过高的错误。
要认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拟定游戏教育计划,从而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效果,呈现出梯次渐进的发展轨迹。
2.教育活动要持之以恒。
品德教育是一个不断进行的长期过程,需要强化、巩固和再发展。
对于幼儿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效果持久。
教师在开展游戏时,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时紧时松、时断时续。
前后不一致的做法,是不可能有效的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
3.教育手段要兼容配合。
《纲要》指出: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生活之中。
这就要求我们:
应以游戏为主,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融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
如:
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等等。
4.教育环境要不断优化。
对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塑造,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仅靠游戏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仅靠幼儿园也是不够的。
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尽管是每一位父母都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网络,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是关键所在,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XX文库》周洁/荐稿
浅谈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理想建构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考
摘要基于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教育要求的思考,文章阐述了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并根据目前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理想建构,并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筛选和建设诸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资源构建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科学教育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幼儿个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人类对科学本身及人自身主体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价值取向、目标构成、科学教育的内容、组织策略及评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但总体而言,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仍然有许多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们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因此,我们在更新科学教育观念的同时也要构建新理念下的新课程资源,以创设适应当今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课程资源。
一、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缺失
目前广大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针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认识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不等于教材
传统观念中,教材一直是主要的教育科学课程资源,教师依赖教材已成为一种习惯。
但是,随着各种课程理念的发展,教材已不是唯一的科学课程资源,尤其在幼儿教育阶段,现已开始主张生成课程、园本课程等,要求教师更广泛地在幼儿的身边获取教育资源。
(二)幼儿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
在幼儿园中,教师不仅要对科学课程资源进行鉴别、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将科学课程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同时还要实施课程。
从此方面来讲,幼儿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
教师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了科学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可开发利用的程度及使用的水平。
(三)幼儿也是科学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传统观念中,并不把幼儿当成课程的一部分。
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使得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而个性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和课程接触时产生不同的体验,从而生成新的课程,所以,幼儿也是科学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四)环境是不容忽视的科学课程资源
意大利瑞吉欧将环境作为幼儿的“第三位教师”,我们所知道的他们的很多幼儿园没有太惊人的科学课程资源投入,他们的科学课程资源绝大部分都是生活用品或随处可见的生活材料。
环境主要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良好的师幼关系,平等和谐的园所环境等都会在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科学课程资源。
二、幼儿园理想科学课程资源的建构
(一)理想科学课程资源的再思考
吴刚平博士认为,科学课程资源的载体主要是指素材性科学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素材性科学课程资源总是以一定的载体形式为依存而表现出来的。
如果按照科学课程资源对于人的关系来看,可以把科学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
科学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泛指素材性科学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科学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主要是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
[1]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并确定了五项政策措施。
仔细思考,在这五项措施中从以下三点均可看出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
1.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
科学课程资源从属于教育资源,科学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重要的一部分。
在广泛地扩展各种办园方式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根据受教育者的现实水平和生活特点来进行,可编制出适合不同需要的幼儿园课程,而课程的编制与实施离不开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不同教育情境下的科学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但无论在哪种教育情境之下,都不会缺乏教育资源,“但缺乏的是对于科学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2]。
在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并举、推进农村和边远地区幼儿园发展的方针下,创设出不同受教育群体所需要的课程迫在眉睫。
相应的要求是,提高对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不同的教育情境和需求更有效地开发科学课程资源,后者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师资力量是目前学前教育界热切呼吁的问题。
只有切实做到“提高学前教师的待遇,保障其工资与义务教育教师相同,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起点”[3],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做到从幼儿利益出发,选择、实施幼儿园课程,既做到自身资源的有效传递,也能更好地对幼儿园各种科学课程资源做到优化选择、全面开发和有效利用。
3.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
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
针对近几年来出现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现象,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成为幼儿教育界议论最多的话题。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具有“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将择校问题转移到了幼儿园。
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及一些科学课程资源的闲置,使得公办幼儿园越来越显得“物以稀为贵”,这就使得民办幼儿园在投入自己的人力和物力下采取高收费来获取经济利益。
而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规范幼儿教育场所建设,培训幼儿专职教师,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水平,可以给幼儿园发展注入政策活力。
幼儿园环境设施建设以及教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幼儿园周围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理想科学课程资源的理性诉求
幼儿园课程是感性和实践的课程,所以,需要大量的科学课程资源做支撑。
但目前的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单一,过多地运用文本资源,而忽视全媒体资源,对教师资源的运用甚微。
这主要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目前幼儿园的条件性资源本身不足,这需要政府和社会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上提高资源的可开发性;二是因为对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利用意识淡薄,使得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幼儿有价值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而被闲置,这就需要幼儿园课程的建设者以及实践工作者加强对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1.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筛选
究竟什么样的资源有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可以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进行开发和利用?
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筛选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指向性原则
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的。
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要选择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科学课程资源,这种资源不仅仅有利于某一个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还要有利于幼儿园的理想和办园宗旨,以及社会的期待。
首先,教育本身就受社会中各因素的影响,而且教育要培养的人的规格,即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同时要求儿童要掌握适应社会和改变社会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其次,不同情境下的幼儿园的现实状况是不一样的,每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办园宗旨和理想,因此,了解本地区、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一般发展和特殊需要,是选择科学课程资源的必要前提;再次,幼儿园教学资源是最重要的一种科学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运用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是否能够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是选择科学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科学课程资源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二是科学课程资源的选择能够促进幼儿进一步的发展。
概括地说,就是“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4]。
课程是儿童的课程,儿童的需要也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确定儿童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尊重儿童的个性的过程。
首先,课程实际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共性特征,还要考虑特定学生的特殊情况,既要考虑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个别差异,也就是尊重幼儿的个性,满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我国 幼教 改革 启示 山东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