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三新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docx
- 文档编号:5752046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52.62KB
八年级上册物理三新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三新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三新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三新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状态
学习要求
1.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并能识别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
学习要求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4.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
5.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6.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学习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2.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3.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
会用图象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5.会查物质熔点表。
6.在探究过程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
学习要求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4.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5.会查沸点表。
6.通过观察和体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学习要求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
第六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学习要求
1.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2.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
3.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4.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5.通过自然界水三态的循环的学习,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增强水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学习要求
1.能进行长度单位的单位换算以及体积单位的单位换算。
2.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4.能运用误差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处理以及解决简单问题。
5.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及物体的体积。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学习要求
1.能对质量的单位进行单位换算。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质量。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习要求
1.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能用密度公式及相关知识计算简单的问题。
3.会查密度表。
4.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
学习要求
1.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其它新材料的有关应用,能收集整理信息。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一节运动与静止
学习要求
1.知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参照物,能根据给出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能根据物体经过的路径对常见的物体运动进行分类。
第二节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习要求
1.理解速度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定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在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学习要求
1.知道物体作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2.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简单的运动问题。
3.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瞬时速度。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习要求
1.会使用停表或手表测量时间,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会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能写出实验报告。
第四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
学习要求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事例。
3.能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一些发声的简单现象。
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习要求
1.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不同。
2.初步了解人耳构造及产生听觉的过程。
3.了解常温情况下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并能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进行有关声音传播的简单计算。
第三节乐音和噪声
学习要求
1.知道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知道频率的单位是Hz。
2.了解一般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3.知道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声源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4.知道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5.初步了解噪声及其危害,控制噪声的常用方法。
第四节超声波
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叫超声波,了解超声波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2.了解声波也是有能量的,了解它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学习要求
1.知道光源、光线的含义及光线的表示方法。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第二节光的反射
学习要求
1.知道光的反射概念。
2.能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
3.理解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光线、反射角等名词的含义。
4.记住并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5.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知道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7.会用作图法解答简单的光的反射问题。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要求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虚像的含义。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用作图法画出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4.知道两类球面镜及对光的会聚、发散作用。
5.了解球面镜的简单应用。
第四节光的折射
学习要求
1.知道光的折射概念。
2.能举例说明光的折射现象。
3.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4.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五节物体的颜色
学习要求
1.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这一点。
2.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知道光的三基色原理:
各种色光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
4.知道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是三种基本颜色,各种颜色的颜料都是由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
参考答案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状态
思维训练
1.C、D2.A、B、D3.A、D4.铁、水晶、木材,它们在常温下都是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牛奶、白酒、水银,它们在常温下都是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一定形状。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类方法,只要有一定道理就可以。
)5.固,液,液,固,物态6.略
7.冷热程度,温度,热胀冷缩8.摄氏度,℃9.冰水混合物,标准大气压下沸水10.绝对零度,开尔文,开,K11.-141,零下(负)141摄氏度12.147.35,42,0.1,3713.
(1)全部浸入液体中,容器底或容器壁
(2)稳定后(3)与液柱上表面相平14.摄氏度,20,1,16,2615.D16.正确的实验步骤是B、A、C、E、D、F。
17.说明依靠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的测量温度还需要测量工具。
18.这样的测量结果比实际的温度偏高。
因为容器底的温度比液体温度高,温度计接触了容器的底部,所以测量值比实际液体的温度高。
19.60℃20.体温计的示数是39℃。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使得体温计的水银面一旦上升到某位置,不会自动回落。
人体正常温度大约为37℃,所以水银面还在39℃的位置。
21.D
状态
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
固态
固定
固定
液态
不固定
固定
气态
不固定
不固定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思维训练
1.固态,液态,吸,液态,固态,放2.不变,熔点,不变,凝固点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无一定的熔化温度。
4.
(1)固
(2)熔化,固,液(3)105.固,固,液,固液共存,液6.B、D7.C8.B9.A10.D11.A12.B13.D14.
(1)相差不大
(2)受热均匀15.由于酒精的凝固点较低,所以要选择酒精温度计。
16.点燃蜡烛后,过一会蜡烛会烧到水面以下,这时蜡烛呈四周的壁很薄的漏斗状。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蜡烛燃烧后,烛芯四周的蜡熔化,当熔化到四周只剩很薄的一层蜡时,热从蜡层传递到水,使这层蜡不熔化,因而呈漏斗状。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
思维训练
1.液,气,蒸发,沸腾,蒸发2.吸,沸腾3.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高低4.减慢5.表面,内部,吸,不变,不同6.B7.C8.C9.A10.A11.B12.D13.B14.A15.C16.B17.气,液,降温,压缩体积,压缩体积18.液化,水蒸气,水蒸气19.水蒸气,液化20.液,压缩体积21.B22.D23.ACD24.因为不同种的液体的沸点不同,所以汽油、煤油等不同的物质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先后分离。
25.方法是给水和酒精加热,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它们的蒸气,再分别将蒸气冷却液化。
这种方法是根据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而设计的。
26.白气是小水珠。
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7.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试管中的水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达到沸点后还要继续吸热。
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变,试管内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
若要使试管中的水沸腾,可以给烧杯加上密封的盖。
28.离壶嘴很近的地方由于温度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而离壶嘴稍远的地方温度相对较低,水蒸气在离壶嘴较远的地方容易液化。
所以“白气”会在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看到。
29.碗里的水不会沸腾,因为碗里的水通过锅里的水来加热,而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碗里的水温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0.酒精逐渐蒸发,手上变干。
手上涂酒精处,会感到较凉,因为酒精在蒸发过程中从手上吸热。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思维训练
1.固,放2.气,吸3.升华,吸4.升华,凝华5.
(1)升华
(2)液化(3)升华(4)汽化6.C7.C
第六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C、D2.A3.B4.雨、露,霜、雹、雪5.升华,凝华,熔化6.液化,凝华7.升华,熔化,蒸发8.由于下雪是放热过程,化雪是吸热过程,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
9.热水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发皿的底部会发生液化现象。
会看到“下雨”的景象。
10.略。
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冰水混合物,0,1002.热胀冷缩,-123.48,12,固,熔化,液4.略5.变快6.吸热,变快7.不变8.能9.汽化、熔化、升华,液化、凝固、凝华10.凝固11.升华12.蒸发吸热13.相同,非晶体14.凝华,熔化
二、选择题
15.D16.C17.D18.B19.B20.C21.D22.D23.B24.A、D25.C26.C27.B28.D
三、实验题
29.
(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2)不变(3)B、A、D、C
30.
(1)烧杯中的温度计示数高
(2)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不变(3)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最高可达到100℃。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温可以升到100℃,而试管内液体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不会发生沸腾现象,试管内液体的温度将随着烧杯内的水温升高,两支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可到100℃。
31.试管中装冰块,将试管浸在烧杯的冰水混合物中,分别用温度计测烧杯中冰水混合物和试管中冰块的温度,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到在烧杯中的冰没熔化完之前(烧杯中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保持0℃不变),试管中的冰块虽然达到熔点0℃,但由于没有吸热,仍没有熔化。
四、简答题
32.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将粮食放到通风的地方目的是加大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向阳的目的是提高液体的温度;把粮食摊开的目的是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这样可以尽快地将粮食晒干。
33.虽然火的温度高达800℃以上,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水的沸点在100℃左右,而且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由于这个温度远远低于锡的熔点,所以能用锡焊过的锅烧水。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思维训练
1~7.略8.4×107,4×1099.10,102,103,10-3,20,104,106,30,1,10-6,0.03,3×10-510.500,1.852,3.704,22.224,44.44811.cm,dm,m,cm,m,cm12.2.813.1.1014.0.6815.1.212.1cm16.B17.D18.C19.B
问题探究
1.实验器材:
量筒,滴管;操作步骤:
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并记录滴数n,直到滴到一个容易读出的刻度,记录示数V,则一滴水的体积V0=V/n。
2.在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标记出烧杯内水面的位置,将鸡蛋浸没在水中,再次用细线标记出液面的位置,将鸡蛋从烧杯取出,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记录示数,将水再慢慢倒入烧杯,直到液面重新达到第二次的细线标记处,再次记录量筒内水面对应示数,倒出这部分水的体积等于鸡蛋的体积。
3.略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思维训练
1~8.略9.0.8,3×104,200,2.8×10210.左,右,减少11.g,mg,kg,g12.B13.D14.C15.AECDB16.36.817.大
问题探究
1.用天平测出n个(如20个)小钉子的质量,记为m,则所买回的钉子个数为
·n,与2500进行比较即可知道是否够数。
2.用天平测出n根(如30根)大头针的质量,记为m,则一根大头针的质量m0=m/n3.略4.略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思维训练
1~3.略4.2.7,2.7,2.7×1035.每立方米水银的质量是13.6×103kg6.酒精,盐水7.0.5;正比;不同;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确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8.1000,1000,1.19.5×10-3,410.4∶511.CD12.D13.C14.C15.B16.BCD17.D18.A19.=m/V,天平,量筒,53.2,26,36,10,5.32×10320.3、1、2,油
21.100,27,10,1
22.
(1)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放入小铁块,记下此时水面所对刻度V1;C.将木块与铁块绑在一起,放入量筒中,记下水面升高后所对刻度V2。
(2)木块的密度
23.用线系着花岗岩和大理石,分别放入装满水的杯中,浸没后再取出。
由于质量相同,密度大的体积小,溢出的水少。
花岗岩的密度大,因此杯中留有水多的是花岗岩。
24.铁(钢)25.259.226.44527.7.8×10428.5×10-2,55.629.13.8,6.9×103,不是30.D31.0.85×103kg/m332.空心33.15.834.7.5×10-3kg,8.75×10-3kg
问题探究略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
思维训练
(1)因为铝的密度小;
(2)既保持了铝的密度小,又克服了纯铝软的特点;(3)0.178×103kg/m3,能保温、隔音、不易锈蚀。
问题探究
略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C2.D3.C4.D5.B6.A7.B8.A9.A10.C
二、填空题
11.1.512.17.28cm13.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测量要求14.偏大,误差15.铜,铝16.铝17.2018.变小,不变,变大19.208.98
三、实验题
20.4.8021.测量器材:
刻度尺、笔、细线;方法:
将细线沿AB曲线摆放好,用笔在A、B两点的细线处做标记,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两标记间的距离,此长度即为曲线AB的长度。
22.27,30,40,10,2.7×10323.
(2)(4),(6)
四、计算题
24.725.5426.空心,80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一节运动与静止
思维训练
1.解释
你如果根据旗杆上的旗子会随风飘扬的经验(图答1),认为气球上的旗子也会随风飘扬起来,那就错了。
图答1
实际上,尽管空中有风,旗子并不会飘扬起来,它仍然下垂着,如图答2所示。
这是因为随风飘动的气球和它周围的空气是相对静止的。
在气球上感觉不到周围有风,系在下面的旗子等于处在无风的环境里,所以不会飘扬起来。
图答2
2.解释:
原来奶公家的“墙”是篱笆墙,大风吹动的不是井而是篱笆墙,以篱笆墙为参照物,井则跑到“墙”外去了。
3.行驶、飞行、航行、飘摆、旋转等。
4.以地球为参照物;自西向东转的。
5.解释:
在舟上刻出的记号是船上的观察者相对于船看到落剑的位置,而船在水中航行,这个记号相对于落入水中的剑在运动。
他的可笑之处是选错了参照物,应当在岸边选一个记号,即选一个相对于落水剑静止的记号。
6.从图3-2甲看有三种可能,一是卡车不动轿车向左行驶,二是轿车不动卡车向右行驶,三是卡车向右行驶,轿车向左行驶。
从图3-2乙可以看出,轿车不动,卡车向右行驶。
7.略8.略
第二节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思维训练
1.运动员的速度是变化的,都是先增加后减小,都是在第6个10米区间速度达到最大。
2.20,1.5,36,7.23.运动快慢,54.BC5.3000m6.5
问题探究
实验过程不妥,不应当在中间放挡板;这样测出的速度是两段的平均速度,不能说明小车作的是匀速运动。
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思维训练
1.不是匀速下落,是变速下落;需要一个计时装置(手表或停表),测量羽毛球下落的时间,需要刻度尺(皮尺或卷尺),测量下落的高度;用计时装置分别测量出羽毛球下落每一层楼高所用时间t1、t2、t3、t4,用刻度尺测出每一层楼的楼高h,分别计算出h/t1、h/t2、h/t3、h/t4,比较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10.083.10804.35.B6.133.37.16,11300,11.77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思维训练
1.可以比较跑相同的距离谁用的时间短,用时间短的跑得快;还可以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距离长,距离长的跑得快。
2.停表3.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
4.
项目
玩具
时间(s)
路程(m)
平均速度(m/s)
快慢比较
火车
5
3.0
0.6
较快
汽车
10
7.2
0.72
最快
爬行狗
12
2.4
0.2
最慢
5.
距离(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AB段
0.40
2
0.2
BC段
0.60
1
0.6
AB段
1.00
3
0.33
6.
(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发声在1s时刻一次,B超越A,另一次发生在4s时刻,A超越B。
(2)小球A作加速运动,小球B作匀速运动。
(3)小球A和B曾有过相同的速度,在2s-3s时间间隔内。
(4)小球A在从第2s到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为1.1m/s,小球B在从第2s到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为0.8m/s。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C2.D3.B4.D5.B6.B7.B8.A
二、填空题
9.运动的汽车,地球10.零11.30,28.812.90,6813.西,314.由北向南的,515.刻度尺和停表(或手表),距离和时间,
=s/t16.25s;8m/s17.乙
三、计算及简答题
18.50min,7.5m/s19.2m/s20.500m21.根据在路上尽量的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风光这些条件,查表可知张强应乘坐T35次列车为最佳,用时间4.5h,还都是在白天行驶。
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s/t=497km/4.5h=110.4km/h。
第四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
思维训练
1.解释:
有的振动是容易观察到的,但有的不容易直接观察。
雷电是由于空气中发生了强烈的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就是看到的闪电,而由于强烈放电激励了周围的空气,使空气发生振动就产生了雷声。
2.振动3.振动4.障碍物周围流动的空气、马的声带、流动的水5.可以用手放在桌面上去感觉振动,也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看它是否跳动。
6.声带,翅膀7.敲打锣、鼓或钹等乐器,在它们发声时,用手轻轻触摸锣、钹面或鼓的蒙皮,感受它们发生的振动。
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思维训练
1.略2.340m/s,大3.纸杯、棉线、空气4.D5.A6.3次,空气、水、铁管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距离一样,所以听到的时间不一样,先听到的是铁管传来的声音、其次是由水传来的声音,最后是由空气传来的声音。
7.1384.7m/s8.略9.略
问题探究略
第三节乐音和噪声
思维训练
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具备:
发声体在振动、传播声音的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足够的响度、频率在某一范围内。
2.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它们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
那么,蝴蝶飞行时翅膀也在振动,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听见声音呢?
这是因为它们翅膀振动的频率不一样。
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为三、四百赫兹,而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只有五、六赫兹。
从我们观察它们的飞行时可以看出,蝴蝶翅膀一上一下的煽动,而蜜蜂翅膀的振动太快而无法看清。
由于人能听到的振动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们能听到蜜蜂飞行时的嗡嗡声,而听不到蝴蝶在空中飞行的声音。
3.85,1100;20,200004.响度,大;音调,高;音色不同5.D6.C7.B8.C9.D10.C11.B12.ABC13.D14.因为放音时加快了声音的频率,而女子说话声音的音调比男子的高,所以听起来象女子的声音。
15.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仍能从音色的不同来区别声音的不同,人的声音,音色一般不同,因人而异,经常听熟人讲话,便熟悉熟人声音的音色,所以能“闻其声而知其人”。
16.bcad
第四节超声波
思维训练
1.解释:
科学研究表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物理 练习 答案 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