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 文档编号:575149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7.59KB
高中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第三框题。
教材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呈现问题,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即: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砾自我中走向成功三个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实践的主题中,引导学生认识:
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而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所以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还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所以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才能走向成功。
2.学生分析
一方面,在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这过程中涌现了大批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特点的先进模范人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身边人、身边事,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对《生活与哲学》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客体是90年代出世的独生子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社会中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思想与本课内容所倡导的无私奉献必然产生冲突,给三维目标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
3.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2.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中,为实践新的课改理念和贯彻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情景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恰当运用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
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生主体的参与与体验过程,让学生从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只有体会到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会拥有幸福人生,从而才能进一步领悟到:
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教学中讲清该问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也能从理论和思想上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因此,该问题是本课的重点。
(2)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错误的价值取向对学生造成的影响给三维目标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该问题也是是本课的难点。
6.教学过程
课题: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
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06人物》影片、印发颁奖典礼实录材料<见附录>,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06人物》影片、思考颁奖典礼实录材料的问题。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情景
导入
播放《感动中国2006人物》影片剪辑《华益慰:
爱人、知人、医乃仁术》,并提出问题:
根据视频内容和印发的材料谈谈华医生工作中的哪件事或哪句话让你感动,为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从而引出课题。
1.观赏影片,思考、交流、讨论。
2.学生回答问题:
如为了给病人省钱宁愿站九个多小时给病人做手术;“我是用心在给人看病,用心在给人做手术”;“我热爱医学事业,首先要热爱病人”……
1.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结合设疑、启发引导学生,引出课题。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3.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
多媒体展示:
设问1.结合视频中华医生的典型事例谈谈劳动对人的重要意义。
设问2.结合课本103页探究活动二第二问和漫画思考,华医生为什么强调对病人一定要尊重,要理解他们,要理解病人,尊重病人?
--教师引导学生从“怎样的生活才是快乐、充实的”的角度进行探究。
设问3.结合课本知识讨论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关注在课堂讨论中提出的新问题(或老师提出质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回答设问1:
华医生通过治病救人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感悟“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的价值观);他在治病救人的工作(劳动)中彰显和发挥了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2.学生分组开展合作学习,小组代表积极回答问题:
漫画中的人走不出自我的狭隘天地,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是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华医生在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尊重病人,理解病人,“我是用心在给人看病,用心在给人做手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这样的生活才是快乐、充实的,这样的人生才意义、有价值。
3.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并大胆地提出质疑:
是否所有有优裕的物质生活的人,都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1.通过引入课题情境的再利用(设问1、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即: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归纳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的结论,并能结合实际说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方法。
2.通过课本探究活动和漫画信息,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直观化,通过互动方式,从正反两方面来启发引导学生突破教材重点、化解难点,以实现教学目标。
3.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在观点的冲突与争辩中进一步明确应该怎样看待人生,应以怎样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一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再一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2.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1.播放《感动中国2006人物》影片剪辑《蓝领工人孔祥瑞》,结合课前分发的材料提出问题:
(1)孔祥瑞认为“这高级技师不完全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所达到的” 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孔祥瑞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谈谈自己应如何处理与学校、家庭、同学之间的关系。
2.老师在学生介绍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例并谈感受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特别是引导学生正确追求个性的发展。
1.学生观赏影片,思考、交流回答设问1。
2.根据设问2,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事例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代表介绍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例并谈感受。
1.通过设问1,从孔祥瑞的语言中对其行为及理念进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学生自身(或他人)的事例和感受,让他们进一步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领悟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他人与社会,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升华。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2.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身残志坚的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司晶的事迹(老师根据教参p259-260页做适当的补充介绍)。
提出问题:
1.司晶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第1组回答)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第2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
2.从司晶的成功之路中,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1-5组分别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有侧重地介绍其中一两个方面素质。
3.你如何理解司晶所说的“因为我的生命中遗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要用我的聪明才智使那些有条件享受生活的人生活得更幸福、美好,最终成为社会中的良性细胞,这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也是我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句话?
4.组织学生朗读艾青《光的赞歌》
1.学生思考、交流,第1-2组回答问题。
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在与老师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2.第1-5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从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五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3.根据设问3,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4.学生齐声朗读艾青的《光的赞歌》
1.通过设问1,特别是学生在谈自己的体会中感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砥砺自我的生命精神。
2.通过设问2,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确个人素质的高低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把提高个人素质的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要求并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3.通过设问3,让学生感悟她那澎湃的生命激情和崇高的生命情怀,从而懂得要实现自我价值,就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心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课堂
小结
1.提出问题:
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形成板书设计。
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拓展
延伸
多媒体展示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五个小组),为班级设计和制作一枚班徽,完成后每人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设计和制作的感受,题目自拟。
学生课后完成。
通过学生在班徽的设计和制作的创造性活动中领悟劳动在价值实现中的作用;体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升华情感。
教学
反思
本教学设计,为了充分贯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传授”,而应该是重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声音,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和调整学生的理解。
课堂节奏应以学生的思维为线索,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中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价值 创造 实现 教案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