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期中模拟.docx
- 文档编号:5751436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34KB
26期中模拟.docx
《26期中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期中模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6期中模拟
淮阳一高2010-2011学年上期高一期中模拟
命题人李锐
温馨提示:
1、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请合理分配时间;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认真、规范作答。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ù) 颓圮(pǐ) 隽(jùn)永 偃(yǎn)仰啸歌
B.慰藉(jiè)罗绮(qí)愀(qiāo)然更(gēng)相为命
C.青荇(xìng) 粗糙(cāo) 发酵(jiào)鲜(xiǎn)为人知
D.窈窕(tiǎo) 长篙(gāo)浮藻(zào)呱呱(gū)坠地
2.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逋慢蜉游垣墙再接再厉
B.羡艳酾酒殒首苍海一粟
C.寒喧 祚薄 修茸无尚光荣
D.拨擢斑斓险衅横塑赋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一幕,就像是一场梦,让人不可思议。
B、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C、国家主席胡锦涛进农户、下车间,察民情、访民意,同干部群众回顾峥嵘岁月,重温火红历史,共商发展大计。
D、星海音乐厅门前一早就门庭若市,不少市民携老带幼,翘首等待即将到来的花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经过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负责质量监督的李副厂长有责任。
B、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C、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广泛,见效之迅速,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D、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谨拜表以闻泣孤舟之嫠妇
B.顺流而东也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扣舷而歌之耳得之而为声
D.哀吾生之须臾报刘之日短也
6、下列句子按照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今安在哉②急于星火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何为其然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⑨而刘夙婴疾病⑩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①③⑤B.④⑥⑩
C.②⑤⑧D.⑦⑨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
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
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
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是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
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长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
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
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
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
7、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
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B.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C.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D.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自己情绪的真正掌控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
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
B.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就会削弱。
C.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减少。
D.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正常。
9.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
B.即使人们不食用含有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纯“绿色”食品,我们体内的肠道细菌也可能会导致情绪异常。
C.肠道内的杂菌会分解高蛋白物质,产生硫化氢、氨等毒害神经的气体,这就是说,可以通过杀灭这些杂菌来预防或治疗情绪异常。
D.近年来,某些人行为失控的现象屡有发生,看来控制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也应该是解决此类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
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
“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
宜礼而用之。
”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顷之,延徽逃奔晋阳。
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
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
德明问所之,延徽曰:
“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德明曰:
“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
”延徽曰:
“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
”既省母,遂复入契丹。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
“向者何往?
”延徽曰:
“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
”契丹主待之益厚。
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
“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
”因以老母为托,且曰:
“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
(《资治通鉴·后梁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知属文 属文——写文章
B.思母,欲告归 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 累迁——多次升迁
D.延徽寓书于晋王 寓书——家信
11、以下句子,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
①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②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③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
④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
⑤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
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
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
四、(24分)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
(3分)
(2)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2分)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①第一、二句是怎么描写水面平静的?
(3分)
②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①,抱明月而长终。
② ,泣孤舟之嫠妇。
③,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④,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联系实际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
“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面上的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
“春天来了!
”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吹的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的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
“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
“春去了就去了罢!
”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
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枝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
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
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
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
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
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
我却回绝了。
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
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
“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冰在那里呢?
”
16.“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4分)
17.“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6分)
18.“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4分)
19.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
(2)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六、(10分)
20、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依次填入的序号是
21、用“中国古人”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3分)
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因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中国古人
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七、作文(60分)
23、请以“ ,是生命中最好的财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自己补全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2、C3、B“前仆后继”常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前进。
4、C(A杂糅,B缺主语,去掉“通过”,D搭配不当)
5、A6、D7、C8、D9、A
10、D寓书:
寄信。
“寓”有“寄”“托”之意
11、C(主要是延徽在契丹之所为,使契丹民族安居乐业,还有延徽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关键作用,就如他说的:
“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
12、C(韩延徽滞留契丹不是主动的,逃回中原,又重回契丹是被逼无奈,况且他在契丹不忘故乡,做了大量好事)
13.
(1)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人,怎能用让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式辱没他呢?
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
(2)因此各自相安于生活职业,逃亡的人越来越少了。
14、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该小题从局部考查对诗歌句意的理解,答案两个要点:
“淡磨明镜”比喻、映照“檐楹”。
答出比喻给2分。
)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该小题命题非常标准,答题角度(从“静”与“动”的角度)限制明确,要求具体(“赏析”)。
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地语言表述出来。
其表述思路是:
怎样写“静”——怎样写“动”——怎样体现“动静结合”。
答出“静”“动”分别给2分,“静”与“动”关系1分。
】
16.“吞咽”的含义:
尽情的享受。
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解题思路:
该题共两问,第一问意在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吞咽”一词本义是吞食,是指具体的事物,而对于抽象的事物春天来说该如何吞咽呢?
这显然不能用其本义。
试想:
一个人置身于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春天里,能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呢?
故“吞咽”在这里应该理解为“尽情地享受”。
第二问意在考查学生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
做这类题目时要瞻前顾后,不能脱离语境。
文章的开头有个时间状语——去年冬天;画线的语句中又有个短语——今年的春天。
而这两个季节又是相邻的。
试想:
一个在去年冬天里就想到要“吞咽”今年春天的人,他所表达的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不就是对春天的那种强烈的期盼之情吗?
17、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在;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
欲扬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
解题思路:
此题共两问,第一问考查的是辨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二问考查的是对写作技巧的分析能力。
我们先解决第一问,“我不信了春天”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两次,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要理解它必须把它还原到语境中去,然后再作分析。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第六段中,这是独立成段的语句,通过分析,该句显然是对上文的总结,即结论。
那么“我”为什么不相信春天了呢?
答案信息自然在上文,文章第四段一再讲去年冬天“特别冷、特别长”,而且又引用了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答案要点:
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
文章第五段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再次说明去年的冬天特别长;第二句说的是“我”对春天的到来刚刚产生的欣喜之情转眼间又被北风驱散;第三句说的是刚刚转暖的天气又被冷雨驱走。
而二、三两句正是作者对春天失去信心的又一理由,即第二个答案要点:
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
“我不信了春天”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在第八段中,通过对文章脉理的分析便可知道“我不信”的理由当然在第七段,而该段有两个重要的答题信息:
a.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b.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
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三个答案要点:
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经远引。
至于该题的第二问,那就比较容易了。
只要纵观全文便可发现文章前半部分极言春天不易见到,而后文偏偏又享受到了“一日春天”,这在结构上不就是“欲扬先抑”吗?
而“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手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不就是突出后文吗?
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出答案:
欲扬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
18、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秾纤适中,充满生机。
意思答对即可。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
第九段中说“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这是作者的又一观点。
第十段中先表明自己对花的审美情趣:
有香的花要香得妙,且可以折来养在屋里;否则,宁可无香。
然后通过对比再一次重申自己喜欢海棠花。
那么,在无香的花中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海棠呢?
第十一段正是从色彩、姿态这两个角度回答了海棠讨人喜爱的原因。
因此我们只要从这两段中筛选出答题信息并对其加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秾纤适中,充满生机因。
19、
(1)“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
(2)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痛苦。
解题思路:
第一小题是个难点,要回答好这一题必须要看文章的倒数1—6自然段作者为了准确表达怀馨堂前海棠盛开的情状(烂漫、骄奢、光艳),打了一个形象的类比(拿盛开的海棠给人的感受跟幼稚园放学的情景给人的感觉进行类比),这个类比形象的表达出“我”对盛开的海棠花的感受:
快乐、活泼、力量、生命。
而这一感受正是春天所富有的特征,因此,虽然“只有一日的春光”,但在一日的春光里却透露出永远的春天,并酬报了九十天的苦苦等待,使自己不再怨恨春天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要点:
①“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②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
第二小题不太难,只要认真理解其后的比方并联系上文,便可得出答案:
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痛苦。
20.52413
21.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把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参考译文:
韩延徽是幽州人,很有智谋,也很懂写文章。
刘守光的晚年非常衰困,曾派遣参军韩延徽到契丹国去求援,契丹主对于他不行拜见礼十分生气,于是就把韩延徽发配到野外牧马。
述律后对契丹主说:
“韩延徽能够操守气节而不屈服,是当今的贤者,怎么能侮辱他而让他去放马呢?
应当以礼相待而起用他。
”于是契丹主召见韩延徽,并和他谈话,非常喜欢他,于是把他当作主要的参谋人物,只要一有举动,就要去和他商量。
韩延徽初到契丹时就教契丹建牙开府,修筑城郭,设立市场里巷,用来安置汉民,使每个人都有配偶,开垦种植荒田。
从此以后,汉族人都各自安居乐业,逃亡的人越来越少。
契丹能够威服各国,韩延徽给予了很大帮助。
没多久,韩延徽逃奔到晋阳。
晋王打算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幕府里,掌书记王缄很嫉妒他。
韩延徽感到不能自安,所以请求回幽州看望母亲,路过真定时,在同乡人王德明家住下。
王德明问他下一步到哪里去,韩延徽说:
“现在河北地区都归晋国所有,应当重新回到契丹国去。
”王德明说:
“你叛背了契丹国,而今又要返回去,这不是去找死吗?
”韩延徽说:
“契丹国自从我出走后,国王如丧手目,今天我再返回契丹国,契丹国王的手目不是又完备了吗?
他怎么能够杀害我呢?
”等他看望了母亲以后,就又重新回到了契丹国。
契丹国主听说韩延徽回来非常高兴,就好像韩延徽从天而降,国王抚着韩延徽的背说:
“前一段你走到哪里去了?
”韩延徽说:
“我很思念母亲,本想请假回去看看,但又害怕国王不答应我,所以我就私自回去了。
”从此以后,契丹国主待他更加丰厚。
契丹国主称皇帝时,就任命韩延徽为宰相,一直提拔到中书令。
晋王派使者到契丹,延徽寄信给晋王,讲述自己之所以去北方(契丹)的想法,并且说:
“并不是不留恋英明的君主,并不是不想念故乡,所以不留下的原因,是担心王缄的谗言罢了。
”于是用老母亲作借口,并且说:
“延徽在这里,契丹必定不敢南下放牧。
”所以终极同光之世,契丹没有进入为敌,是延徽的功劳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6 期中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