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5743808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62.54KB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
一、【2019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粘手则信来矣:
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
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
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案】
1.左右,上下。
2.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的沙糖。
3.时间顺序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句子意思是:
最上面的一层约有五寸多厚。
这里的“许”与“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意思一样,“左右,上下”。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此时:
这时候。
尚:
还是。
3.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
说明文有三大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此文作者是按照白糖的压榨方法、制作过程的先后来说明的,先“榨汁入缸”,然后“以瓦溜置缸上”“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可见使用的是时间顺序。
译文:
我国南方的福建和广东一带有过了冬的成熟老甘蔗,它的压榨方法与前面所讲过的方法一样。
将榨出的糖汁引入糖缸之中,熬糖时要通过注意观察蔗汁沸腾时的水花来控制火候。
当熬到水花呈细珠状,好像煮开了的羹糊似的时,就用手捻试一下,如果粘手就说明已经熬到火候了。
这时的糖浆还是黄黑色,把它盛装在桶里,让它凝结成糖膏,然后把瓦溜(请陶工专门烧制而成)放在糖缸上。
这种瓦溜上宽下尖,底下留有一个小孔,用草将小孔塞住,把桶里的糖膏倒入瓦溜中。
等糖膏凝固以后就除去塞在小孔中的草,用黄泥水从上淋浇下来,其中黑色的糖浆就会淋进缸里,留在瓦溜中的全都变成了白糖。
最上面的一层约有五寸多厚,非常洁白,名叫“西洋糖”(西洋糖非常白,因此而得名),下面的一层稍带黄褐色。
二、【2019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
“留以为梁。
”余曰:
“木小不堪也。
”僮曰:
“留以为栋。
”余曰:
“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
“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
“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
“太少矣。
”僮怨曰:
“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
“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
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
担心,忧虑。
③湿:
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
(2)木小不堪也(______)
(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
(4)乃尽湿之(______)
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
4.
(1)馈赠,赠送
(2)胜任,胜用(3)我(4)于是,就
5.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6.示例1:
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
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
4.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堪”是“胜任”;“余”是古今异义词,“我”的意思。
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小子(你)、宜(适宜)、岂(难道)、惟(只)”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6.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题目看,小明性格内向,妈妈为此担心,所以小明要用文章中的观点来打消妈妈的担心。
可结合“物各有宜用也”和“情各有所适也”两句,阐释不论性格如何,都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来作答。
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
“留下可以做成房梁。
”我说:
“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家僮说:
“可以做栋。
”我说:
“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
”家僮笑着说: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我说:
“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
”
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
“炭太多了。
”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
我说:
“炭太少了。
”小僮抱怨说:
“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
”我说:
“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
岂只是火呢!
”
三、【2019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
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
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
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
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
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①迥异:
相差根远。
②开:
开导,启发。
③古奥:
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倍蓰(xǐ):
数倍。
⑤影响:
影子和回声。
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时文:
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
⑦华:
花。
⑧诡辩:
荒谬邪僻。
⑨《左》《国》:
《左传》《国语》。
⑩华腴(yú):
丰美有文采。
⑪曹:
辈。
⑫拱璧:
大壁,泛指珍宝。
⑬义蕴:
内在的意义。
⑭发越:
散播。
⑮举:
举出。
⑯去:
距。
⑰枵腹:
腹中空虚。
⑱极:
通“亟”,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时文固不可不读
(2)若朝华夕落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4)然后思通其义蕴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9.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
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10.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7.固:
本来;若:
像;尽:
全、都;通:
通晓、理解。
8.
(1)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
(2)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9.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10.
(1)读书务求成诵
(2)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
(3)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解析】
7.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固:
本来;
(2)若:
像;(3)尽:
全、都;(4)通:
通晓、理解。
8.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中注意重点词语“安”翻译成“怎么”;
(2)句中注意重点词语“猛”翻译成“深深的”。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
根据“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可知少年时,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就不没有少年时的好了,经月就会忘记,不能持久,因此读书要在少年时。
10.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基本含义,能够简单的翻译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
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联词语“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可。
该句可翻译为:
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
参考译文:
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
(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
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
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
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
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
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
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任何益处的文章呢?
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
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
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
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的字词的,就叫他“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
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做法,应当立刻深深地反省。
四、【2019年中考山东烟台卷】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
“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
”司空房玄齡曰:
“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太宗曰:
“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
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
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
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
此非臣下之过欤?
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
”太宗又曰:
“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
”岑文本对日:
“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
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太宗曰:
“然。
”
(注)①司空:
古官职名。
②宇文述:
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
③擢:
提拔。
④戒勖:
劝诫勉励。
⑤愆过:
罪过;过失。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2)皆反,其故何也
1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1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
1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
11.
(1)品行
(2)原因
12.B
13.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5.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解析】
1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故”是“原因”;“行”是古今异义词,“品行”的意思。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颠而不扶”中的“而”是“表转折”;A项中“而”是“表修饰”;B项中的“而”是“表转折”;C项中的“而”是“表修饰”;D项中的“而”是“表并列”。
故选B。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此(这)、过(过错)、欤(表反诘语气)”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4.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文章中房玄齡认为“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的意思是:
这是由于年幼的君主生长在与世人隔绝的宫中,从小就过着豪华尊贵的生活,未曾见过人世间的真情假意,也不懂得怎样治理国家,所以一旦掌握政权就往往发生动乱。
这与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据此可填写作答。
15.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太宗所说的话分析作答。
从太宗所说的“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和“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可以看出,太宗希望大臣们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品行成为君子,做官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
其用意可以通过太宗对岑文本的回答给予肯定体会出来。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
“自古以来开始创建国家的君主,传位到子孙以后往往发出动乱,为什么?
”司空房玄龄说:
“这是由于年幼的君主生长在与世人隔绝的宫中,从小就过着豪华尊贵的生活,未曾见过人世间的真情假意,也不懂得怎样治理国家,所以一旦掌握政权就往往发生动乱。
”太宗说:
“你的意见是把过失推到君主身上,我却把罪责算到了大臣头上。
功臣的子弟大多没有才能德行,凭借祖、父的帮助荫庇便逐渐做了大官,不培养自己的品德,只爱奢侈放任。
君主既然细小,臣下又没有德才,君主跌倒了也不去扶一下,怎能不发生动乱?
隋炀帝不忘宇文述在扬州总管府时的功劳,提拔他的儿子宇文化及做了大官,可是宇文化及不考虑如何更好地为炀帝效劳,反而在后来把炀帝杀掉了。
难道这不是臣下的过错吗?
朕说这一番话,目的是想要你们告诫子弟,使他们不犯错误,那就是国家的幸福。
”太宗又说:
“宇文化及和杨玄感,都是隋朝受皇家恩惠最多的大臣子孙,结果都反叛了,这是什么缘故?
”岑文本回答说:
“君子才能记住别人给予的恩惠,而杨玄感和宇文化及之辈都是小人。
所以古人尊重君子而轻视小人。
”太宗说:
“对。
”
五、【2019年中考黑龙江绥化卷】阅读《二鹊救友》,回答小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
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
②匝:
zā,圈。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悲鸣不已(已经)B.若相语状(形状,样子)
C.集古木上(聚集,会合)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1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19.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16.A
17.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18.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19.示例一:
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
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
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解析】
16.此题考查的时文言词语的意义。
A:
“悲鸣不已”翻译为“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已”意思是“停止”。
故选A。
17.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意思是“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据此停顿为: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18.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句中“若”意思是“好像”,“庆”意思是“庆祝”,“谢”意思是“感谢、致谢”。
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19.此题属于半开放性试题。
结合文章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启示。
“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可以得出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懂得寻求帮助,要运用团队的力量。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告诉我们在别人帮助自己之后,要懂得感恩。
据此作答。
译文: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
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
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
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
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
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六、【2019年中考浙江台州卷】
(一)
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
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
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
所居之地,四无人家。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有劝筑垣墙,辄不答。
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
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
指王安石。
②使相:
官职名。
③肩舆:
轿子。
(二)
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
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
公适见之,谓曰:
“乞①汝归遗父。
”数日,公问幞头②安在,吴曰:
“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
”公叹息之。
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
果以弊恶③回犹存,乃赎以归。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乞:
给:
②幞(fú)头: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③弊恶:
破旧。
2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去蒋山亦七里______________
(2)公适见之______________
(3)且戒苟以转售______________
(4)乃复遗吴______________
2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23.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20.
(1)距离
(2)恰好(3)告诫(4)给予,赠送
21.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22.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23.语段
(一)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语段
(二)写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巾两次送给田家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讲信用的人。
【解析】
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去”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距离”的意思;“公适见之”的意思是“王安石正好看见”,“适”的意思是“恰好”。
2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
公命令拿小刀,在巾脚刮磨鲜明黄金,这大概是是禁中所赐给的。
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蔽”“垣墙”“逆旅”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
从“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可知其生活俭朴;王安石将头巾重新购回,取出金子送给吴某,可见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参考译文:
(一)王安石又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在金陵做使相。
建筑住宅在南门外七里,离蒋山也七里,平时乘一驴,跟从几个僮游各个山寺。
要入城,就乘小船,泛潮沟进行,大概不曾骑着马坐着轿啊。
所住之地,四处没有人家。
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有人劝筑围墙,总是不回答。
元丰末年,王安石得了疾病,这房子是寺上奏舍,有圣旨赐名报宁。
不久,王安石病愈,到税城里房子居住,终于不再建住宅。
(二)王安石退居金陵,蒋山有个姓吴的学习佛教,每天供给洒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 12 文言文 阅读 课外 01 期中 考真题 语文试题 汇编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