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分解.docx
- 文档编号:5743125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5.02KB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分解.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分解.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分解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的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
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植物”这个单元中包括“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观察水生植物”“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这个单元中包括“寻访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这个单元中包括“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谁更硬一些”“比较柔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和陶瓷”“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这个单元中包括“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些”“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简析: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
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教师观察,两班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要求:
1 、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 、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
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 、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
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
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大胆创新,在课堂上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了解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能够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自己最近的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的有效的发展。
3、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4、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时对于相同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在合作探索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
5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力求让学生理解科学,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体系,养成善于综合与联系的思想方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课时安排
第一周第1课
第二周第2课
第三周第3课
第四周第4课
第五周第5课
第六周第6课
第七周第7课
第八周第8课
第九周第9课
第十周第10课
第十一周第11课
第十二周第12课
第十三周第13课
第十四周第14课
第十五周第15课
第十六周第16课
第十七周第17课
第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复习
1、亲历科学
教学时间:
2015、9、7
课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科学课是学什么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
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
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
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
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
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
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
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
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
你知道哪些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
巡回指导。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
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
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
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
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把问题写下来。
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尝试解释实验现象:
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
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
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板书:
1、亲历科学
1、学习提问题:
为什么怎么会
2、提出问题
3、科学探究活动:
吹纸片吹乒乓球
过程:
猜想实验记录思考交流
课后反思:
本可通过实际教学,是学生大体上知道了科学课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学习科学课的方法,能够针对生活中常见的观察提出问题、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自己
教学时间:
2015、9、11
课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4大组成部分。
4、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遗传特征,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身体轮廓,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画笔、纸、尺、绳子、体重计、放大镜、印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
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
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记录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
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比1比,小组中谁最高?
谁最重?
想1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
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多种实验工具是简单的测量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
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看谁找到的多?
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
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
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
说1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指导学生观察指纹。
小组活动:
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
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
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
讨论: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3、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
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
4、板书设计:
2、认识自己
头
颈
人的身体分为:
躯干
四肢
课后反思:
本科学生能够通过测量,观察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教学效果好。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基本上能够掌握测量的方法,并且能够亲自测量,能够分组画出自己的轮廓。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时间:
2015、9、28
课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项目想亲自去找1找,认识认识哪?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
(板书课题)
上课的开始,通过谈话,导出课题。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制作观察计划
要向观察得细致、成功,首先,我们来制定观察计划。
教师讲述:
观察计划大致包括:
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学生分组研究,用什么方法、怎样找制订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
研究观察方案。
教师提示:
不认识的动物画下来。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
教室讲述安全事项:
注意安全、细致观察。
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
教师讲述:
刚才,我们都可到操场上分工找到了一些动物植物,下面将我们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
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节填写情况。
语言训练:
课小组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巩固:
教师讲述:
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培养学生记录的能力。
拓展活动:
学生看图。
学生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
汇报讨论结果。
复习巩固,使课上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日期
地点
观察报告:
方法
找到了有趣的现象
课后反思:
本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带到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够通过看、摸、闻、听的方法,找到身边的动植物。
4、蚯蚓
教学时间:
2015、10、9
课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学准备:
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
提问:
我们怎样观察蚯蚓?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
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
填写观察报告。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什么样。
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
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让学生猜想: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设计实验证明: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
教师小结:
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提问:
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
4、蚯蚓
投影片出示几幅观察结果
课后反思:
本科学生通过观察蚯蚓,发现蚯蚓的外部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观察兴趣高,收到的效果好,并且能够写出观察记录,借助对蚯蚓的观察,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5、凤仙花
教学时间:
2015、10、14
课型:
观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
3、教会学生用测量工具观察植物。
4、培养合作精神,填写观察记录。
5、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认识事物。
2、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
教学准备:
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蚯蚓,谁能说1说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征?
教师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植物—凤仙花。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凤仙花
讨论:
怎样观察凤仙花?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了解其外部特征及其构造。
出示投影片:
各种花
学生间的认识一下各种花的名称。
用笔标出花的构造。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各种花和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比较其他几种植物的器官形状有那些相同和不同?
向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品德情感教育。
教师讲述:
花草树木能使我们的环境更清醒更美丽,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他们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定小组计划。
汇报讨论结果。
巩固应用:
教师概述: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花的观察方法及其构造,懂得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
布置作业:
采集土壤
板书设计:
4、凤仙花
根
茎
叶
凤仙花花
果实
种子
课后反思:
本可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掌握了各种化的特征,并且知道了花的构造,教学效果好,学生观察仔细认真。
6、观察土壤
教学时间:
2015、10、21
课型:
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
土壤、水、烧杯、玻璃棒、纸、放大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
出示课题:
6、观察土壤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
提问:
什么是土壤?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学生通过讨论,大体上知道了什么是土壤。
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土壤的成分
提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看、摸、闻。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土壤,并引导学生观察,填写察
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沙和粘土
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分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
土壤是由空气、砂、粘土、腐殖质、水等构成。
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沙和粘土是土壤中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区别。
学生复述,并填写。
学生猜测。
学生动手实验。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
能腐烂的垃圾堆土壤有什么作用?
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对植物有什么影响?
怎样处理不腐烂垃圾?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垃圾的益处和害处,并且从小学会保护周围环境,处理垃圾的能力。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
巩固:
通过本科的学习,你知道了土壤是有几种成分构成的。
板书:
6、观察土壤
1、土壤是--------------
2、不同地点的土壤特点不同
3、沙和粘土的分离方法
4、土壤的组成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动用各种感官,发现了土壤的特征,知道了土壤的组成成分,以及如何保护土壤,教学效果良好。
7、土壤的保护
教学时间:
2015、10、28
课型:
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与讨论。
2、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3、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认识人类行为对土壤的影响;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4、意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能够感激土壤并且能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师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
学生准备: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讨论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挺深的认识。
老师有一些问题想请大家讨论一下:
1、分小组来进行讨论。
2、组内、组外进行交流。
活动二:
调查我国的土壤资源。
1、土壤里生长的哪些东西直接提供给人类?
2、土壤里的哪些东西被动物们利用了?
3、我们生活里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4、想象一下,地球上如果没有土壤了,我们人类如何生存?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但是适合耕作的土地却很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倒数,这是我国的国情。
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土地资源了解吗?
你们做了哪些调查?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小组阅读自己的土壤资料卡片。
2、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将自己的卡片进行分类、整理、排序。
4、听了同学的资料,在自己的卡片上写上自己的体会。
活动三:
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对土壤造成了破坏?
请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土壤不能生长植物?
出示三种在实验瓶里的植物,三瓶里的土壤分别是被洗涤剂浸泡、放入电池液、放入农药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植物长得健康吗?
为什么?
你认为人类哪些行为会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