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5736542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53.63KB
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年塘沽一中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生物学
第Ⅰ卷
1.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
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错误的是
A.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O、N等元素
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C.患者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这种染色剂的合成涉及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详解】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C、H、O、N等主要元素,A正确;
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特异性地识别,与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是糖蛋白质,B正确;
C、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因此不能口服,C正确;
D、这种染色剂的合成涉及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加工和运输过程涉及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和主要场所
B.细胞中的色素不是分布在叶绿体中,就是分布在液泡中
C.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核酸,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
D.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和被转运到核糖体上都离不开载体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细胞内能转运氨基酸的结构有载体蛋白和tRNA。
【详解】A、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但细胞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叶绿体和液泡中含有色素,但色素不只是分布在这两个细胞结构中,如衰老细胞中色素积累,分布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三者都含有蛋白质,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溶酶体,但是不含核酸,C正确;
D、氨基酸的跨膜运输离不开载体蛋白,但是氨基酸被转运到核糖体上是由tRNA转运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除需掌握细胞结构及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外,还需结合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异同分析作答。
3.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
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⑥细胞都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B.⑤和⑥
核基因基本相同,c过程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mRNA不完全相同
C.⑤由于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凋亡
D.⑤和⑥细胞的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可能会有基因的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其中a表示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b表示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同;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种类增多。
【详解】A、图中①~⑥细胞中都有完整的细胞核,都含有控制个体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所以都具有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c细胞分化出现⑤⑥,两者核基因基本相同,但两种细胞应基因选择性表达,其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B正确;
C、⑤由于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对于机体是不利的,属于细胞坏死而非细胞凋亡,C错误;
D、⑤和⑥细胞的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仍有基因能表达,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和衰老及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透彻理解各时期特点是解题关键。
4.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卵原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eD
B.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甲可知,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其上有三对等位基因;图乙为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图中的D基因变成了d基因,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判断变异是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
【详解】A、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该卵原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基因组成)为Ddeeaa,A错误;
B、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故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
D、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重组(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解答此题需把握题干中两条染色体颜色的不同,并掌握基因的关系,进而分析作答。
5.油菜素甾醇(BR)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下图为BR合成的调控机制。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油菜素甾醇和生长素协同促进植物茎秆伸长
B.BR浓度升高时,会使BZR1的降解速度加快
C.胞内BR的合成速度受胞外BR的反馈调节
D.BR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植物矮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BR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植物发育,类似于植物激素的生长素。
当BR浓度高时,会诱导BR11被激活,从而抑制BIN2的活性,BZR1降解降低,使BZR1促进BR调控基因的表达,最后抑制BR合成,使BR在植物体内相对稳定,据此并结合题干问题作答。
【详解】A、由题干可知,油菜素甾醇类似于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A正确;
B、由图分析可知,BR浓度升高时,会诱导BR11被激活,从而抑制BIN2的活性,会使BZR1的降解速度减慢,B错误;
C、胞内BR的合成速度受胞外BR的反馈调节,使BR在植物体内相对稳定,C正确;
D、BR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BR合成减少,从而导致植物矮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种群特征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关解题信息,此题难度适中。
6.最新研究发现白癜风的致病根源与人体血液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减小或丧失有关。
当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A,下表显示酶A与酪氨酸酶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比较指标
①
②
③
④
患有白癜风面积
30%
20%
10%
5%
酶A氨基酸数目/酪氨酸酶氨基酸数目
1.1
1
1
0.9
A.①④中碱基的改变导致染色体变异
B.②③中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对应的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也不会改变
C.①使tRNA种类增多,④使tRNA数量减少,②③中tRNA的数量没有变化
D.①④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对替换往往引起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变化,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往往引起多个密码子的变化。
【详解】A、①④中碱基的改变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
B、②③中酶A的氨基酸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种类发生变化,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转录细胞的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错误;
C、基因突变改变的是mRNA上的密码子,不改变tRNA的种类,C错误;
D、由表格信息可知,①④基因突变导致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改变,因此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了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基因突变
概念,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表格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7.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F4中的纯合抗病植株占7/16
B.过程②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而成的幼苗能够稳定遗传
C.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病基因作探针以检测③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D.利用④的方法培育“黑农5号”大豆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
①为杂交育种,②为单倍体育种,③为基因工程育种,④为人工诱变育种。
【详解】A、若过程①
F1(Rr)自交3代产生的F4中杂合子的抗病植株Rr占(1/2)3=1/8,则RR=rr=(1-1/8)/2=7/16,即纯合抗病植株RR占7/16,A正确;
B、过程②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而成的幼苗为单倍体植株,不能稳定遗传,B错误;
C、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还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病基因(目的基因)作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C正确;
D、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采用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重点考查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典例。
8.马利筋(一种植物)含有强心苷对鸟兽有毒,故鸟兽一般不食用,而斑蝶却可以食用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中从而出现一种怪味,导致一般的食虫鸟不吃它,同时还有另一种蝶类,其体色和体型都与斑蝶相似,但没有怪味儿,以下说法不能推出的是( )
A.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
B.斑蝶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从而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
C.类似班蝶的蝶类因不能产生怪味儿,易被食虫鸟捕食
D.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A正确;
B、斑蝶既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使其免受该物质的影响,又可以积累这一物质,降低被捕食的概率,从而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B正确;
C、类似班蝶的蝶类虽不能产生怪味儿,但它们采用拟态作用逃避鸟类捕食,C错误;
D、马利筋发展了防御机制,产生强心苷。
斑蝶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可以食用马利筋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中,因此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根据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内容分析各选项。
9.丝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一棵植株上能结多个果实。
它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
在某块丝瓜地中主要生活着两种小型昆虫(甲、乙)。
如图为在某年度丝瓜生长期间调查该瓜地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甲的营养级较高
B.推测7~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
C.由丝瓜和这两种昆虫及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D.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形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甲的营养级较低,A项错误;丝瓜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故推测7~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B项正确;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环境,C项错误;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样方法,D项错误。
10.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
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
该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重新吸收利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③都需要消耗ATP
B.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Ca2+跨膜运输受阻时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D.①③过程说明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间双向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①表示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②表示钠离子内流,③表示神经递质被重新吸收,返回突触小体内。
【详解】A.②为钠离子内流过程,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会导致钠离子内流,进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B错误;
C.Ca2+能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因此Ca2+跨膜运输受阻时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C正确;
D.①是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过程,而③是神经递质被重新吸收利用,不是传递兴奋的过程,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D错误。
1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②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
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④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O
⑤鉴定DNA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可看到紫色反应
A.无正确项B.只有一项正确
C.有两项正确D.有三项正确
【答案】B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探究pH对酶活性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pH;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温度;二苯胺可与DNA在水浴条件下反应呈蓝色。
【详解】①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①错误;
②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可与未发生质壁分离前的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形成对照,②错误;
③由于H2O2溶液不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③错误;
④小鼠吸入18O2,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进入水中,水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以进入二氧化碳中,故可以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O,④正确;
⑤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在沸水浴条件下溶液呈蓝色,⑤错误。
只有一项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教材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2.有关“转基因猴”、“克隆猴”和“试管猴”的说法合理的是()
A.三种猴都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
B.三种猴培育过程都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三种猴培育过程都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D.为提高繁殖效率三者都可采用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胚胎分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克隆猴”的产生:
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诞生的新个体,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试管猴”是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转基因猴”是外源基因转移到猴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的细胞核中,再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猴中。
【详解】AB、“克隆猴”的性状主要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供体,该过程可以体现细胞核的全能性;“试管猴”是有性生殖过程,可继承双亲性状,不能体现细胞核全能性,A、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三种猴培育过程都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C正确;
D、胚胎分割的时期应是桑椹胚或囊胚期,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三种猴的产生过程是解题关键。
第Ⅱ卷
13.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饲料。
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
新生出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
研究人员在温度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下表。
叶片
光补偿点(μmo1.m2-.s-1)
光饱和点(μmo1m-2.s-1)
叶绿素a(mg.g-1)
最大净光合速率(nmolO2.g-1min-1)
新生阔叶
16.6
164.1
0.37
1017.3
繁殖期阔叶
15.1
266.0
0.73
1913.5
狭叶
25.6
344.0
0.54
1058.2
(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入繁殖期时,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其内在原因之一是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表中_____的变化,可推知鼠尾藻狭叶比阔叶更适应_________(弱光强光)条件,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
(3)新生阔叶颜色呈浅黄色,欲确定其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_________提取叶片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并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_____。
(4)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为呼吸的最适温度)下,其光补偿点将_____(增大/不变/减小)。
故在南方高温环境下,需考虑控制适宜的温度及光照强度等条件以利于鼠尾藻的养殖。
【答案】
(1).增大
(2).叶绿素a增多(3).光补偿点(或光饱和点)(4).强光(5).无水乙醇(或丙酮或有机溶剂)(6).数目(或颜色或分布)(7).增大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狭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最高,繁殖期阔叶的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新生出的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叶绿素a增多,吸收光能增多,光合作用强度增大;曲线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鼠尾藻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A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B点的限制因素是CO2的浓度。
【详解】
(1)表格中可以看出,繁殖期阔叶的叶绿素a含量比新生阔叶的多,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因此繁殖期阔叶的光合作用强。
(2)表格中数据显示,狭叶的光补偿点为25.6μmol.m-2•g-1,光饱和点为344.0μmol.m-2•g-1,这两个值都比阔叶的高,说明狭叶比阔叶更能适应强光条件。
(3)由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能够溶解叶片的色素,所以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数目或颜色或分布,可以确定阔叶中所含的色素种类。
(4)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为呼吸的最适温度)下,其呼吸作用速率升高,其光补偿点将增大,这将影响鼠尾藻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透彻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4.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____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的____蝇。
卷刚毛弯翅雌果蝇(纯合子)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和___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____。
(2)果蝇与人类相似,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
下表列出了人类、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
①由上表可知,果蝇的性别取决于____染色体的数目。
②探究果蝇眼色的遗传方式过程中,摩尔根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全部红眼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雄果蝇全部是白眼,雌果蝇全部是红眼
但他的学生蒂更斯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杂交子代有少数例外:
每2000~3000只雌果蝇中出现一只白眼可育果蝇,同时每2000~3000只雄果蝇中也会出现一只红眼不育果蝇。
从性染色体异常角度分析,很可能的原因是亲本________(白眼雌/红眼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的。
据此分析,杂交子代中的白眼可育雌果蝇和红眼不育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控制红、白眼色基因分别用B、b表示)___。
【答案】
(1).雌
(2).雌(3).X(4).常(5).EeXDXd(6).EeXdY(7).1/8(8).X(9).白眼雌(10).XbXbY、XBO
【解析】
【分析】
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2、分析表格可知在果蝇中决定性别的主要是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目,2个X是雌性,1个X为雄性。
【详解】
(1)雄果蝇的Y染色体来自亲本的雄蝇,X染色体来自亲本的雌蝇,并将X染色体传给子代的雌蝇。
由题意可知,卷刚毛与直刚毛杂交的F1中雌果蝇都是直刚毛,雄果蝇都是卷刚毛,刚毛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X遗传;弯翅与直翅杂交的F1中全是直翅,与性别无关是常染色体遗传,亲本雌果蝇是纯合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eeXdXd×EEXDY,所以F1为EeXDXd和EeXdY,F2中直刚毛弯翅(eeXd_)果蝇占1/4×1/2=1/8。
(2)①由表可知,果蝇的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目。
②控制果蝇的眼色基因用B、b表示,亲本为白眼雌果蝇(XbX)与红眼雄果蝇(XBY)由表格可知,变异的白眼可育雌果蝇为XbXbY,变异的红眼不育雄果蝇为XBO,可知白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的。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
一是伴X遗传规律的利用推断个体的基因型:
雄性亲本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雌性,只能有雌性个体传来;二是利用分离定律的思想解决自由组合问题;三是果蝇的性别与其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有关。
15.稳态可包括生物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Ⅰ、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含量是0.8﹣1.2g/l,胰腺是参与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器官。
现有甲、乙、丙三名成年人进行糖尿病的诊断测试,先禁食12小时,再分别喝下等量含l00g葡萄糖的溶液,4小时内定时测定三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1、2所示:
(1)胰腺既是内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由胰腺分泌进入消化道的物质有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由胰腺分泌进入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塘沽 一中 下学 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