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doc.docx
- 文档编号:5736141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84.86KB
知识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doc.docx
《知识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doc
《知识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班级:
09经济学
姓名:
王艳明
学号:
094140522
摘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它使产业结构理论分类法发生了变化,在一二三类产业之外,产生了新的第四产业,即知识产业。
其次,它导致产业结构实际的变化,以知识产业为核心的第四产业开始取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这种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对策就是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之成为知识密集型的现代产业;要大力发展知识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知识经济;产业结构;高新技术
引言
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
知识经济完全不同于人们以往所熟悉的工业经济(资源经济),它在各方面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它将对人们在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价值观念、分配原则、生产方式等提出挑战,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革命性的。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主要空间场所,城市虽然诞生于农业时代,但其发展壮大却是在工业经济时代,并且在其后期由于人口、资源、发展、环境等关系处于严重对立局面而出现难以克服的困境。
即将在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知识经济具有哪些特征,它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将对城市规划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都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探索这些问题,对于城市的发展,对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与城市建设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即是对以上问题的思考。
一.知识经济特点
何为知识经济?
一般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对此有专门的阐述。
该报告指出: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的发展不单纯依靠劳动力、资本、原料和能源,而主要靠知识因素。
知识经济发源与本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有关,这一革命开启和加速了知识经济的步伐。
虽然知识经济端倪初现,在世界各地发展亦不平衡,对之作出完整的评说尚有难度。
但根据现有资料,可以归纳出知识经济的若干特点。
1高科技化
知识经济的支柱为高科技产业和智业(指包括教育、科技、咨询、策划等所有提供智力成果与服务的部门和产业),因此其高科技化及对现代高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理所当然的。
并且,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之前也是前所未有的。
据有关研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70年代到90年代为70—80%,在知识经济时代,当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左右。
2信息化
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
首先,表现为信息技术在经济各部门及全社会的广泛运用与渗透;其次,表现为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能力上的差异;第三,表现为经济的发展日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生产、分配、消费的每一环节都伴随着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储存及使用,都伴随着信息流。
3网络化
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
首先,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已使个人电脑成为信息形成、处理、发布和传输的主要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及协调合作的水平;其次,因特网与信息高速公路为人们提供了从事包括商业在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极大便利。
事实上,全球网络经济正方兴未艾,有人估计,到2000年互联网贸易将增至1500亿至5000亿美元。
4创新性
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
知识经济以前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固然也离不开创新,但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各经济部门之间的竞争更加普遍和激烈,因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涵盖各个经济部门和整个社会),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之一。
5智力化
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因而知识经济亦可称为智力经济。
它表现为知识经济是一种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形态。
在传统经济中,大量资本、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知识经济中,智力、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的作用。
应用知识、提高智力、激发创意成了知识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
此外,财富和权利的分配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拥有知识及智力水平的高低。
6绿色化
知识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
这表明知识经济最有可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这是由知识经济的高科技性质决定的。
因为知识经济既可使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原材料及能源的消耗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少或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物的排放;同时,绿色产品、洁净生产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成为社会消费及生产的需要。
这样,即能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真正融为一体,从而可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高质量。
7可持续性
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
知识经济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近乎耗竭,发展—资源—环境三者关系严重对立的时期,产生在人类对未来前景引起严重关注并期望实现永续发展的时期。
知识经济所具有的高科技可使人们更有效地使用能源,用清洁可再生能源代替矿物燃料,研究开发效率更高的材料,实行封闭的工业生产循环,从而解决发展—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与环境乃至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全球化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时空的界限被打破,人类生活的地球越来越像一座“地球村”。
近年来,全球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作为知识经济的一大特点,以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本日益扩大的跨国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已不可能维持封闭的局面,为了生存,必须面向全球,面向世界。
二、知识经济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的影响
1.知识经济使产业结构理论分类法发生了变化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通行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三次分类法。
其基本内容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分为流通和服务两个部门。
然而,知识经济使产业分类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产业分类中多了一个产业:
第四产业。
第四产业即知识产业,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教育业,是知识产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正式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第二层次为研究与开发,包括各种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等;第三层次为知识交流,包括广播、新闻、出版、印刷、图书、期刊、电报、电话等;第四层次为知识服务,包括专家咨询、档案储存、贸易谈判、专门建议等。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第四产业将进一步壮大,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知识经济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实际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了一大批以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为目的新兴产业群,如信息产业、智能机械产业、软件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超导体产业、太阳能产业、空间产业、海洋产业等。
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社会的主要产业。
以知识产业为核心的第四产业开始取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在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的产值已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对该产业的投资也超过总投资的50%以上,而且在制造业产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25%,比20年前增长了一培。
在国际贸易中,服务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1975年,服务业在世界贸易中占25%,1993年就增加到了34%,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这些知识产业不仅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也给传统的产业带来了生机。
由于高新技术的广泛渗透,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科技革命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城市发展依据(条件)
城市发展是城市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之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生产功能(广义)的发挥,而城市生产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生产要素。
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的分析,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两类。
前者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初级劳工等;后者包括高技术人才及其创造力、科研机构和领先学科、现代化的电讯化网络等。
基本要素如石油储量、人口、土地面积等,是“遗传”的或先天条件;而高等要素则需要长期的投资,是“人造”的,是后天开发的。
由于交通通讯和贸易的迅速发展,可替代原料的增多等,基本生产要素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同时,高等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这不仅因为高等要素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因为其稀缺性——它难以在公开市场上获得。
高等要素的开发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需要相应的机构体系,需要长期的积累。
区域和城市的发展依据及竞争优势主要是建立在高等要素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区域和城市来说,头等重要的是营造高等要素所需要的创新机制及空间环境。
城市功能
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功能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城市功能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其中最突出的即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功能更具有生态学意义上的特征,即城市除了继续保持生产、生活功能以外,还应具有强大的还原功能。
生态学意义上的还原功能指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为各类微生物)具有的分解作用能将复杂的有机物还原为简单的无机物(化合物和元素)释放归还到环境中去,供生产者再利用。
还原功能可消除污染,为生产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营养物,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得以持续进行。
自然生态系统还原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的,最主要的是某一环境具有足够的空间容量,以及这一空间内生物的数量和活动强度限于一定水平之下。
城市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缺乏还原功能发挥的足够的条件,需要以人力构筑能力强大的基础设施,处理城市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质量。
这就意味着除必须提供适当的空间和环境容量、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及活动强度外,还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建设包括污染物处理设施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
并且,基础设施的能力还应具有足够的宽裕度,以取得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还原功能。
此外,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功能的另一特点即是其陶冶功能。
这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要以营造高质量的空间环境及空间氛围,为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人才作出贡献。
城市陶冶功能的发挥,同样需要一定的空间和环境容量、物质条件及资金投入;同时,对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和继承,以及对文化的深化,诸如文化不仅是发展的手段,同样也是发展的目的,是人类发展的深层控力等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1998年3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
文化问题是未来十年中全球发展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对之有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投入,使城市的陶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城市地位
城市发展与经济形态、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有专家研究得出:
城市发展一般超前于经济发展(徐巨洲,1997)。
中外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某一时期国家总是要求城市发展速度略快于经济发展速度。
此时,就给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极大的需求,土地大批开发,进而导致就业人口大幅度上升,形成城市规模的扩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81—1995年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平均达1.52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由于是知识、人才、信息等各种高等生产要素集中的区域,其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比起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重要;又由于知识经济无疑是在城市中首先予以体现和发展的,因此,在我国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家尤须加强对城市的投入,这不仅包括为了缩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国际城市化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据有关资料,这一差距达10个百分点),而必须加大对城市发展及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所必需的土地与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包括对人口政策的调整,以利于创造知识经济对人才流动、人才竞争所需的环境。
总之,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在经济形态升级和转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时期,城市的地位不但不能有丝毫的削弱,而且,还必须予以加强。
否则,将可能使我们在这一轮竞争中处于劣势。
城市产业结构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也表现为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度化(即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的推进过程,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无疑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现代化是工业经济产业结构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起着主导和决定方向的作用。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形态的演变,更重要的是以产业结构向现代化的推进作为显著标志。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整个经济活动充分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另一方面,绿色产品、洁净生产成为社会生产及消费的时尚,因而保证了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实现。
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现代化有两个重要特征:
其一,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依赖于知识进展和技术的进步;其二,高新产业和智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智业的含义前文已述,高新技术一般可归纳为如下技术领域和标志技术:
第一,生物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第二,信息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智能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第三,新材料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分子设计和超导材料;第四,新能源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核能聚变技术和太阳能利用技术;第五,空间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
可以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成熟,无疑将首先在城市中得到体现。
以上所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若干技术领域和若干项标志技术,实际上也是城市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
城市空间格局
城市空间格局强烈地受着某一时期经济形态特征及经济活动特征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首先可从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经济活动的特点来分析和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经济活动除本文以上所述的高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创新性、智力化、绿色化、可持续性、全球化外,还具有理智性、文明性、加速性等特点。
理智性一方面是指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不是依靠体能,而是依靠智能;另一方面,理智性还表现在人们与自然关系上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将经济发展建立在对自然界的掠夺性的开发的基础上。
文明性指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遵循着合理科学的“游戏规则”,经济活动的进行及企业之间的竞争遵循着道德的规范和规定。
加速性指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由于有了高科技、信息、技术等的支持,其活动效率空前提高。
表现在科学技术发明的速度更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的时间大大缩短;在农业生产中,生产领域扩大,产量更高;在加工业生产中,原材料消耗更少,产品轻型化、多功能化;在运输领域中,通过互联网可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运输,加速必要的运输。
所有这些,都将对城市物质要素的构成及其这些物质要素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其次,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生产功能用地在城市中的分布的变化,也将影响城市的空间格局。
在工业经济时代,城市用地结构受制造业占主要比重、服务业等占次要地位的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城市较优区位的土地结构构成不合理,导致城市土地效益低下;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制造业下降、服务业为主体、新技术产业上升)使得原先占据城市较优区位的传统制造业转产或搬迁,这势必造成城市土地使用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第三,知识经济时代必将兴起的智能建筑,对城市的空间格局也将产生影响。
建筑作为城市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一般建筑演化成的智能建筑,既是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体现,也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准之一,更是建设国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智能建筑作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在城市中的“节点”,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在城市的延伸,必将带来城市对智能建筑需求的扩大,从而影响城市的空间景观和风貌。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运作方式及其特征,也对城市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工业经济时代的城市,其运作主要体现为能量流、物质流,具有明显的“物化”及“有形”的特征;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运作,则主要体现为信息流,从而具有一定的“无形”化特点。
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因特网将大大普及,它不但使城市内部各系统的联系更加方便,也提高了城市与外部系统的联系效率,这必将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对城市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第五,知识经济时代城市高新产业区(群)的发展,也将对城市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高新企业的衍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高新产业区的设置,可极大地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1996年底,联合国有关组织还专门建议我国学习国际上高新产业区的经验。
高新产业区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是通过其支柱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反映出来的(表l)。
国际上城市、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及特区不乏由于高新产业区的设置而使城市结构发生巨变的情况。
很多情况下,高新产业区的设置使得城市的发展跨越了一道“门槛”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如浦东新区对于上海城市空间格局,及苏州新区对于苏州的发展皆有深远的影响。
可以预计,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新产业区在城市中更加普遍,因此,它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将是深刻和广泛的。
第六,知识经济时代建设生态城市的呼声也将影响城市的发展和空间格局。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专家普遍认为,21世纪具有先进水平的城市,必将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而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则是要解决好城市的交通问题,并提出了“欲建生态城市,先上轨道交通”的观点。
这表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而事实上,轨道交通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实质性的推进,都将对城市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总之,尽管现在预言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尚有难度,但原有工业经济时代城市的摊大饼空间格局将由组团式、田园式、城乡交融的空间格局所代替却应该是确凿无疑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人类与自然最大限度地交融和协调也应该是确凿无疑的。
城市相互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关系从根本上说有合作与竞争两种关系。
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已是全球化的市场,城市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资源越来越多,城市要维持生存必须同时具有竞争的实力与合作的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城市合作
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动,包括基本增殖活动(从购入原料开始,经过生产活动,直到售后服务的环节)与支撑增殖活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开发和管理环节)两种。
从理论上说,这两种活动既可在城市内部进行,也可利用城市外部的能力(其它城市的能力)进行。
这就表明了城市间存在着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动因。
此外,1979年费里克森和林德马克提出了生产系统的概念,描述了生产某种最终产品的一个或多个企业所发生的一系列联系。
目前,生产系统的垂直一体化(即全部生产价值链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的趋势已得到削弱;相反,生产系统的垂直分离(即一个企业生产价值链与其它企业的密切相关,互为依存)的趋势越来越强烈,这就为城市与区域发展高度的社会劳动分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是城市间合作的动因之一。
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及发达地区的生产系统的垂直分离现象十分明显。
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城市的生产细胞——企业之间这种生产系统的垂直分离关系的普遍存在,以及城市发展背景的日益全球化、开放化及网络化,使得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非常必要,一个城市与其它城市能否合理分工,协调发展重点与发展方向,是否在城市性质、城市功能、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相互之间处于协调的关系,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竞争
如果从生态学角度考察,城市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相互之间的竞争总是存在的。
这是因为人类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其分布也是非均匀的,对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城市人类而言,其发展条件及发展潜能也是不同的。
因此,城市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即是生态位的竞争。
城市生态位可这样理解:
一个城市给城市人类的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各种生态因子(如水、食物、能源、土地、气候、建筑、交通等)和生态关系(如生产力水平、环境容量、生活质量及与外部系统的关系等)的集合。
城市生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活动的适宜程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功能、地位、作用及其发展的优劣势,城市生态位可分成经济生态位和生活生态位两种。
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生态位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为城市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影响范围(辐射与吸引范围)的大小;其二为城市在城市体系及国家社会经济体系中功能作用的大小;其三为城市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适应力大小;其四为城市在世界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大小。
据有关资料,未来世界城市体系将要由网络取代等级,城市的等级不再仅以它们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为依据,城市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其规模和经济功能,而且也取决于其作为复合网络连接点的作用大小。
这应该被看作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关系的一些重要方面。
其次,根据经济学的“后发效应”,可以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之间的生态位竞争的结果并非一定意味着原先规模较小功能较弱的城市败北。
相反,哪一个城市抢先占据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先机,那么,其后来居上是完全可能的。
这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将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
表1 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与城市产业结构及城市发展状态的关系表
时期
18世纪80年代到19
世纪40年代中期
19世纪40年代到
90年代末
19世纪90年代到20
世纪30年代下半期
20世纪3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初-
技术标志及
经济发展阶段
棉纺、铁、蒸汽动力
铁路、交通运输
革命、冶金技术进步
电力、汽车、化学
以电子计算机
出现为代表
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城市产业
结构
农业部门占主体
制造业比重上升
服务部门比重小
制造业比重上升
服务部门增加
农业比重下降
制造业占主要地位服
务业比重加大
农业比重很小
制造业下降
服务业为主体
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
高新产业
智业
服务业
城市化及
城市发展
状态
期末城市化水平6%左右,
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围绕旧城扩大
期末城市化水平
13%左右,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大城市郊区化初显
期末城市化水平25%
左右,
产业向郊区迁移,
城市分散化开始
1993年城市化水平
44%左右,
城市中心区衰退
城市分散化普遍
城市还原功能加强
城市陶冶功能加强
城市生态化
城市“泛多样化”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次提出“知识经济”,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对“知识经济”首次给予明确定义;并认识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注:
部分资料根据徐巨洲“探索城市发展与经济长波的关系”表3及赵弘等《知识经济呼唤中国》有关资料整理改编。
城市生态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远远优于工业时代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
这首先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产业结构更为先进,消耗的能源与资源比以往更少,因而污染物的产生也少;其次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城市提高其生态位和地位的重要条件,抑或是城市在知识经济时代得以立足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人类受过较高的教育,具有追求较高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
然而,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生态环境有必要从更深意义上思考。
首先,要在观念上追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不是片面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利用,要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伦理关系”,从本质上去关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其次,要以“泛多样性”的思路来指导城市规划。
所谓“泛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经济 城市 产业结构 影响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