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5734693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32KB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docx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一
内容分析:
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要素——看雪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童子)事件——看雪、遇人
2、文中交代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独往湖心亭看雪。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4、“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是否前后矛盾或让张岱改改?
答: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高自赏的情感态度。
5、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
痴是褒是贬?
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痴”?
“痴行”
“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
“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心”
“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湖中想象一下张岱如何回答?
张岱在湖心亭巧遇两位金陵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
)
彼此彼此...①惊喜、愉悦。
②惆怅、感伤
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问又不提地位官职,这段奇遇,看来,张岱关注心灵情趣沟通,更显脱俗。
5、结尾“痴”有何含义?
作者以舟子的话结尾有何用意?
“痴”是对张岱的确切评价,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人与自然的交融,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从中可领略张岱隐世避居的情怀。
用意是点明文章主旨,借舟子的话包含对“痴”的赞赏,对人格品味的肯定,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6、作者写自己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有何用意?
答:
用意有三:
①表现作者与流俗迥异的孤怀雅兴;
②表现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
③作者深夜独往,可能出于不愿别人看见,也不愿见到别人,蕴含着避世的幽愤。
7、“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的“粒”能否改为“个”或“位”。
答:
不能。
因为整句是作者想象从远处或高处眺望湖心所看到的依稀可辨的情景;写人的渺小,更能显示山水云天的苍茫浩渺。
8、文章段意:
第一段,湖上大雪弥漫的壮丽之景;第二段,湖心亭中我与两人喝酒聊天。
9、“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独字表现出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蕴涵着避世的幽愤,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为“更有痴似相公者”作铺垫。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二
【人物介绍】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全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
【重点注释】
1、是日更定是:
这。
定:
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
撑,划。
毳:
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
哪里。
更:
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痛快。
白:
指酒杯
6、上下一白一白:
全白
7、客此。
及下船客此:
在此地客居;及:
等到
【重点句子翻译】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
(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文: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常考点】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答: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的“强”和“拉”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答: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豪爽心情;“拉”表现客喜悦心情。
4、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答:
包含了作者痴迷山水之乐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整体把握】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然后,作者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
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为游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三
一、填空。
①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号陶庵,明末清初人。
本文是一篇游记。
②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二、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指初更以后)
(2)余挐一小船(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3)拥毳衣炉火(细毛皮衣)
(4)雾凇沆砀(雾气弥漫的样子)
(5)上下一白(副词,全,都)(6)惟长堤一痕(只有)
(7)客此(在此地客居) (8)及下船(等到)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
(10)余强饮三大白(勉强,尽力)(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11)舟子(船夫)(12)更有痴似相公者(对书生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是①是日更定矣 __这__
②是金陵人__判断动词__
(2)白①上下一白
__白色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__
(3)一①上下一白
__副词,全__
②惟长堤一痕__数词,一__
(4)更①是日更定矣
__ɡēn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为2小时__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_ɡènɡ,还__
四、词类活用。
客此 名词活用为动词,_客居__
五、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
六、重点问题梳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从哪种感觉来写?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通过听觉来写,突出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强烈。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2)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3、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5、结尾的“痴”有何含义?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点明文章主旨,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6、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奇景___和游湖人的__雅趣___。
7、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1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8、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2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
七、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1—4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霁:
雨过天晴。
参廖、辨才:
人名。
并湖:
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
山名。
普宁、寿圣院:
寺名。
惠因涧:
山涧名。
殆:
大概。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心亭 复习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