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专访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docx
- 文档编号:5719125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0.27KB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专访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docx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专访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专访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专访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一一专访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
事杜春耕先生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
专访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作者:
本报记者刘剑
编者按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是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但数百年来,
《红楼梦》流行的同时,一系列难以解释的谜团也深深困扰着红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作者与成书问题。
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红楼梦》署名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引发社会关注。
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请他为我们讲述《红楼梦》是如何写成的,以期引发对《红楼梦》作者与成书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考证与索隐之争
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一直痴迷红学,他
楼梦》,杜春耕就难掩激动之情:
“在四大名著里,只有《红
楼梦》单独成了一门学问,叫作‘红学'。
但是,也只有《红楼梦》存在的疑问最多,许多令人不解的谜团至今仍未能解开。
比如数百年来,我们一直在争论曹雪芹到底是谁?
曹雪芹是
红楼梦》的作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红楼梦》的作者是否只有曹雪芹一人?
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搞清楚。
红学首先应当是研究《红楼梦》作者与成书的学问,但是百年来,我们一直在蔡元培与胡适的索隐与考证之争的圈子里打转,没有走出胡适对《红楼梦》作者的考证结果。
”
20世纪初,以蔡元培为首的索隐派和以胡适为首的考证
派关于《红楼梦》的争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影射与索
隐是中国文学创作、批评的一个传统,《红楼梦》开篇即说“作
故事背后隐去的真事,也不能说是全无道理。
蔡元培认为,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都生活于康熙时期,“作者持民族主义
甚挚。
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
这一理论并不被主流学界所接受。
曹霑)是《红楼梦》的作者,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还得出
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这也是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当时胡适显然占了上风。
”但实际上,胡适与蔡元培谁也没能说服对方,双方后来借用题序、写跋的方式又有交锋,只是考证自传说在当时成了主流。
胡适的本意在于提倡借助对作者和版本的考证,传播科学的研究方法,但后来的发展显然偏离了这一思路。
经过这一论争,胡适的观点至今仍然被当成“不刊之论”。
“走出胡适对《红楼梦》的考证结果,并不是说胡适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而是我们应当跳出胡适的论证思路和结果,继
续’求证'。
杜春耕说,“胡适的观点并不能完全解释《红楼梦》
甲戌本(甲戌本因书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而得名,
般被认作是现存最早的《红楼梦》版本)第一回【眉批】就说: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
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后文如此处者不少。
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
眼。
”可见,开卷的这篇楔子并不是曹雪芹所写。
类似的还有第五回【侧批】:
“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
”这些批语都指出了《红楼梦》的部分原文并非出自曹雪芹之手。
另如刊刻《红楼梦》的清代书商
,作
程伟元在序言中也说: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
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先生删改数过'。
”删改数过,即删改数遍,可见《红楼梦》的作者与成书情况在当时就已经不清楚了,唯一能断定的是曹雪芹对这本书进行过删改。
究其根源,胡适只是假设,然后找来了一些证据推论,但推论是否合适合理,从目前来看,还欠缺实据。
书中矛盾重重
红楼梦》中的矛盾太多了,但是嗜红者往往把它视为
经典,有意地忽视这些矛盾。
”杜春耕介绍,“牛津大学教授霍克思(DavidHawkes)英译《红楼梦》时已经发现了书中很多矛盾的地方。
”“译者译一本书,对书中情节是否连贯,文字有无优劣,有时候比作者还要清楚。
就如第六十七回尤
三姐和她耻情归地府的情节,霍克思认为是很晚才穿插进书
红楼梦》中文字“繁复重犯”和曹雪芹不避“寅”“宜”讳等问题。
杜春耕说:
“《红楼梦》里的矛盾,比如黛玉与宝钗的年龄、
钗正钗的提法等等,都是极明显的例子。
”
时年五岁。
只过了一年(“堪堪又是一载光阴”),至第三回黛
玉初入贾府,王熙凤问黛玉“妹妹几岁了”,己卯本、梦稿本
国府收养林黛玉”,己卯本、庚辰本作“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都
京)”,甲辰本、舒序本作“接外孙贾母惜(怜)孤女”,其他各本与此略同。
以林家的条件,黛玉需要被“收养”吗?
而林如海健在,作者为何称黛玉为“孤女”?
“抛父进京”,那么黛玉进贾府是她自己的选择吗?
不同回目所体现的作者意图,相互间似乎也是格格不入。
2.宝钗的年龄。
宝钗初进荣国府时,年方十四。
而第
回,贾母让王熙凤操办薛宝钗入贾府后的第一个(十五岁)生日。
书中在不满一年的时间里,陆续发生了元春加封贤德妃省亲、兴建大观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钟贾宝玉闹学堂等等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定然不是一年的时间维度
能够涵盖的。
春、湘云、妙玉、凤姐儿、巧姐、李纨、秦可卿。
而在第四
九回,批语则说“此回系大观园集十二正钗之文”,这时
云、
正钗变成了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凤姐儿,比第五回多了李纹、李绮、宝琴和邢岫烟,少了元春、妙玉、巧姐、秦可卿。
4.王熙凤的年龄。
第四十九回中说:
“叙起年庚,(众女
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有这两个同月同日,
那两个同刻同时,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月分而已。
”按这种说法,凤姐儿至多十七岁。
而在第六回,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就说凤姐儿“不过十八九岁”。
其实,不只凤姐,这段说词与其
他人比如惜春的年龄也很难对上。
的例子。
如果《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人所写,照理不应出现这么多的前后矛盾;而且不仅正文有矛盾,很多批语也前后
杜春耕说,“有的人把脂砚斋重评本的某些版本当成
伪书,有的人就断定《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这些都是很极端的观点,并不可取。
应当打破思维定式,从书本身寻求解决矛盾的思路。
”
“增删五次”是关键
“我们读《红楼梦》,都会认为这本书应当存在一个完善
的、最后的底本。
但是事实上,从上述的谈论中,我们可能已经怀疑这本书不止一个作者,而曹雪芹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位作者。
这可以先从《红楼梦》的书名说起。
”甲戌本〈〈凡例》:
“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
”意思
是说,《红楼梦》是用来总括其所有出现之异名的,比如《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等。
一本书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名称,仅仅是同书而异名吗?
甲戌本第一回说: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
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
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
喽梦》的本名,而空空道人是书中角色,名字本身就是虚构的;而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与脂砚斋四个名字,虽然不一定是真实姓名,但应当是确有其人,尤其是曹雪芹和脂砚斋。
而曹雪芹对《红楼梦》最大的贡献就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程伟元所谓“删改数过”)。
甲戌本的这段话是解读《红楼梦》成书的关键。
即《石
楼梦》;而后孔梅溪再加修改,改名为《风月宝鉴》;曹雪芹
加评点,仍用《石头记》,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各个版本的《红楼梦》。
曹雪芹以前的吴玉峰等人修改《红楼梦》
的事情几不可考,但脂砚斋却是加工过《红楼梦》的。
如庚
寥寥矣,不怨夫。
”明确说凤姐点戏情节为脂砚斋所写。
“甲戌本的这段话已经很好地回答了《红楼梦》的成书问
题,只是我们通常不重视这段话,而沉陷在胡适和蔡元培的
争论里。
”杜春耕说,依照这段话,曹雪芹对《红楼梦》做了大量的修改工作,所谓“增删五次”,就意味着应当形成了五个不同的《红楼梦》底本,而他未能最终完成修改工作就去
”,)
世了(脂砚斋批语: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出一个完美的本子来,所以由脂砚斋在曹雪芹整理的诸多不同《红楼梦》底本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章节和文字的处理。
红楼梦》中的诸多矛盾,其实与曹雪芹未能最终定稿
有关系。
增删五次,每一底本在回目、故事的安排与衔接上就不尽相同,所以脂砚斋在整理时综合利用这些本子,将不
同底本的内容以他的思路进行拼合整理,也就产生了年龄矛龄问题,很明显中间那些不可能在一年内发生的故事是从其他本子里插进来的;而黛玉初进贾府,一说6岁,一说岁,这是两个不同的有关黛玉的故事底本所致。
这种例子在
红楼梦》里还有很多,使得书中前后环节之间不能完美衔接。
“但是,从已发现的脂评本我们也能看出,脂砚斋对《红楼梦》的回目和文字,甚至包括情节,都有他的增删润色。
因此,脂砚斋其实也是《红楼梦》的作者之一。
”杜春耕说。
红楼梦》经过了不同作者的长时间润色,在曹雪芹和
脂砚斋手上得以最终成形。
但是曹雪芹和脂砚斋究竟是谁?
红楼梦》成书的具体细节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还需要学
界的同人们进一步努力探究。
”杜春耕感叹,“红学研究不能舍本逐末,应当先在作者与成书的问题上苦下功夫,打好研究的‘基石',然后才能构筑起红学的‘大厦'。
跳出过去学人的思维,借助但不囿于胡适对《红楼梦》的考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红学未来的出路。
”
吴氏石头记”的倒塌
作者:
本报记者刘剑
的消息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文章作者宣称:
“随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以下简称‘吴氏石头记')的横空出世,真相终大白于天下,几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团亦随之迎刃而解!
遗憾的是,胡适、周汝昌等红学大师们辛辛苦苦构筑起的红学大厦,顷刻间轰然坍塌了!
”这并不是网络上第一次出现类似消息。
自2008年何莉莉(化名,男,初中学历)将“吴氏石头记”交由刘俊俊上传网络之后,类似消息就时常鼓噪。
为探寻“吴氏石头记”纷纷扰扰背后的真相,记者展开调查并采访了相关人员。
只有何莉莉读过抄本
吴氏石头记”今,见只有第81回至108回共28回内容,
据说原本为何莉莉所持有,因此被称为“何初本”;由其中批语写道成书于“癸酉腊月”,故又被称为“癸酉本”;由其批语自述作者为吴梅村,故又被称为“吴本”或“吴祖本”。
2014年,金俊俊(即刘俊俊)、何玄鹤于九州出版社出版《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2015年何莉莉、王晓丰于线装书局出版《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封面题“曹雪芹著”;而由吴雪松打印装订的《全息〈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过录本原文》则写着“原著:
吴梅村”。
这几本书的内容实际上都源自何莉莉
那么,这本书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何莉莉、吴雪松、王
晓丰等都声称,何莉莉的祖父母当年偶然得到了一套《红楼
梦》抄本,一共12册,每册9回,共108回;只有何莉莉回的内容,也就是后来网上传播及已出版的“吴氏石头记”的底本,即“过录本”。
但是,何莉莉认定,抄本封面题有书名“红楼梦”三字,而吴雪松则咬定书名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
值得玩味的是,吴雪松与王晓丰都从没有见过这套抄本,而按何莉莉等3人说法,现今这套抄本与“过录本”都已不知去处;“过录本”也不完全是抄本后28回的原文,而是何莉莉及其表妹们删改之后留下的本子。
而在2014年的《何初本面临无妄之灾,何莉莉出面澄清真相》一文中,何莉莉表示,“过录本”其实早已丢失,网络传播的后28回内容并非“过录本”原文,而是由他凭着记忆还原
的情节,并经过了他本人及其他人的多次修改;他声明,不
存在伪造抄本的可能,并说抄本在20世纪已被其母亲当废
望各位放弃寻找本子吧,根本找不到了”。
网上有一篇《何莉莉小姐对红迷的道歉书》,称“何初本”内容为编造,而何莉莉本人则否认这一点。
记者向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求证,他表示,网传后28回内容应当有一个底本存在,如果是完全创作,那么造假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同时他还提到,何莉莉回忆的抄本,前80回情节中有一部分来自清末吴克岐创作的本子。
这些内容与传本《红楼梦》或曹雪芹无任何关系,只是后人的创作或续作。
何莉莉承认批语造假
吴梅村作《红楼梦》”说主要是因为“吴氏石头记
风月宝鉴,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
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另一条为“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
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
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
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而面对记者的求证,何莉
莉多次表示,这两条批语都是他伪造的,而他本人对此也分后悔。
何莉莉介绍,“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是虚构的书名,
当时吴雪松、刘俊俊等说“吴梅村作《红楼梦》”比较靠谱,所以自己伪造了那两条与吴梅村相关的批语,但现在看来,
后果非常恶劣,已经无法挽回”。
何莉莉自述,他首次出书使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是鉴于这个名字已经有了定名声,想多卖点书。
而王晓丰与何莉莉对他们在2017年再版时继续使用这一书名则明确表示是出于书号考虑,书中的序言明确指出抄本名为《红楼梦》,并非《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
“后28回内容太雷人、太血腥了,我不太喜欢这个情节,不能接受,不明白这个本子为什么会火。
”何莉莉说。
但当记者向“吴梅村作者说”的鼓吹者吴雪松求证时,他
坚称,何莉莉的话不可信。
他声称最近在何家差点儿看到抄本,但当记者询问为何不再找一找抄本以证清白时,他直言
为此千里迢迢地跑,总是收获甚微”,而何莉莉则坦承抄本早已丢失。
反观吴雪松在网上所做的系列讲座,其中有一题目赫然写着“脂砚斋并未看过《石头记》新证”,而目前发现的《红楼梦》早期传本都是脂砚斋的重评本,这一说法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红楼梦》研究者张惠则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戏谑道,
定是
带领奴仆保卫大观园等情节,肯定“不是吴梅村写的,施耐庵写的”“或是二人合写的”。
杜春耕、段江丽和任晓辉等
红学界学者则认为,“吴梅村作《红楼梦》说”是“无稽之谈,
红楼梦》爱好者发布吴梅村不可能写《红楼梦》的证据,只是这些理性的声音并没能被广泛采纳。
如今,何莉莉等3人所说的抄本已经找不到了,喧嚣10
年的“吴氏石头记”闹剧也应当落下帷幕了。
这一文化造假事件,给我们带来很多教训:
为什么一个破绽百出的说法能在网络上炒作10年?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学术界应当怎样回应社会关切?
更为关键的是,如何从法律层面防止文化造假事件的发生并对造假相关人员进行警示和惩处,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光明日报》(2018年02月27日07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怎样 写成 专访 中国 学会 常务 理事 春耕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