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
- 文档编号:5717721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1.97KB
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
《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起来,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环境污染大部分是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理应由企业来承担环境治理责任。
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支出和收益,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态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包含企业的环境活动,并且及时地披露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深入研究,这将有利于推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也有助于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
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集经济、社会、生态于一体的发展。
首先,可持续发展不仅在经济的增长上提出要求,而且关注增长的质量,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在要求经济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不仅关注增长的数量问题,还要关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
在经济得到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的效益并且也要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再次,可持续发展体现代际间的平等的发展机会在财富的传递上,每一代留给下一代的,都应当是平等的,不能以下一代的损失为代价来满足这一代的物质需求。
最后,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价值,企业在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源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实际上,代价还很高。
因此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应当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作为生产费用纳入到企业的成本中,这样产品的价格中就包含了资源的价值,并且将资源的消耗得到了有偿的弥补。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
会计存在于企业中,为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
这种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信息,企业的经营情况,资产状况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也为社会各界客观,完整地评价一个企业的整体情况提供了依据,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作为一项指标综合地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有效地监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和监督的手段,其提供的信息有助于衡量和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1.2受托责任理论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背景下,委托—代理关系出现远离企业日常活动的,所有者希望通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假设的会计提供的信息来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和监督检查受托者的企业资金的保值和增值情况,以及做出人事任免的决策。
受托人有管理企业的资源并定期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生产经营中,很多的资源是直接来自其所在的环境,并且企业的决策也会受到法律法规以及周围客观环境的制约。
所以,作为受托方的管理当局,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在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和企业外部的资源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治理研究和公司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受托责任的内涵不断扩大,从原来的只是履行经济责任,只对股东负责,发展为对股东以外的员工、债权人、顾客等负责,因为他们都是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资源的所有者,因此有权利来分享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和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从中获取相应的收益。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企业的生产环境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生产环境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企业生产环境治理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投资者关注企业的经营收益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未来的持续性等情况。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传递信号被企业利益相关者所关注,并且将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纳入到对企业的评价之中。
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密切关注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应当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地向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说明其受托责任的履行和对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帮助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
履行环境的受托责任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者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企业作为社会契约的集合体,应当有承担社会责任,负有管理和改善环境条件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定期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就是对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环境受托责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3决策有用理论
决策有用观是在随着企业理论的发展,公司治理的内涵不断扩大,在受托责任观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上产生和完善起来的,决策有用观主要是适合资本市场发达,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主要作用的西方国家。
对于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来讲,决策有用观认为,环境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讲是相关的,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会充分地考虑到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情况,并作为客观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所以,企业应将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强的信号传递给信息需求者,有义务和责任将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情况全面地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这些信息中也应当包括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影响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方面的信息。
需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者有很多,包括有投资人、政府部门、消费者、合伙企业以及社会公众。
1.3.1投资者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
投资者无疑一直是企业会计信息最主要的需求者和使用者。
投资者需要了解在处理环境问题方面企业的费用或是或有负债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有什么影响,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随着投资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社会责任道德意识的提高,企业在关注自身收益的同时主动去承担社会责任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赞同且倡导,这些投资者将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生产绩效同等看待,所以投资者需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
1.3.2政府部门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
国家支持企业进行生产,将环境资源提供给企业使用,当然要求企业在生产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资源。
因此,政府有权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责任保护好环境资源的完好。
政府同样也是主要通过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在环境污染方面的开支和收益情况,以及对环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从而有利于政府从宏观方面制定法律法规,对未来的环境治理问题做进一步的规划。
1.3.3消费者和合伙人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
随着消费者和企业合伙人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他们会越来越关心自身的经济活动是否与当今提倡环保的主题背道而驰。
人们对绿色企业、绿色文化越来越关注,这些都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文化提升环境保护的良好形象,而这种形象的塑造需要企业所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来传递。
1.3.4社会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
企业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所以企业的行为会对周围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会产生正的或是负的外部性,让所处的环境默默承受。
所以社会公众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来满足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了解和评价。
1.4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企业在创造价值,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员工、政府、合伙人、消费者乃至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例如保护环境、捐助社会福利事业、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等。
即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也要考虑道德因素,不应只关注经济效益,而是将社会效益也考虑在内,避免危害社会公众和环境的行为,真正做到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承担社会成本不是没有代价的,事实上是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但是承担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声誉和信誉的增加,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无形中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这对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做到可持续发展有百益而无一害。
所以越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披露得越详细的企业,越容易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可,长远地越有可能在资本市场上得到更丰厚的回
报。
1.5自愿披露理论
企业出于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应自主、自愿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观念和行为。
这样做的有利之处在于:
首先,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主体,自愿披露会计信息可以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环境文化和环境政策;其次,如果企业的文化和理念是绿色的、环保的,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业绩;最后,企业应当意识到即使自身在环境问题的处理上有不周全的地方也应诚实和完整地披露,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例如降低税款或是低息获得贷款,从而有更充足的自有资金来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企业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1.6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有效,进行生产交易的各当事人之间所掌握的信息不是完整的,而且是非对称的,有些信息一方拥有而另一方却一无所知,或是一方拥有的信息量大于另外一方所拥有的。
在各种市场中,不管是产品市场还是生产要素市场,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或是买方与买方,卖方与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中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是最普遍的。
信息不对称可能会造成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最终造成市场机制的失灵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
1.7外部压力理论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披露社会责任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自身和外界施加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企业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都会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公众、媒界方面的压力。
包括直接的压力和间接的压力两部分。
直接的压力主要的来源是政府,是通过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活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规范企业的行为,使其只能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使其具有合法合规性。
另外一种是间接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企业的竞争者、客户、社区、合作者等,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形式来实现的。
这些都构成企业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外部压力。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2.1理论意义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科学突飞猛进,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自然资源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正是因为经济高速发展而相应的环境治理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从而以生态的失衡,环境的污染等为代价换取了经济的飞跃。
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恶化慢慢地唤醒了人类的意识,针对目前的现状,人类不得不在进行生产交易活动的同时,重新对自己的生产交易活动进行反思,对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审视,严肃地思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正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造成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也应当环境治理的责任,并且成为环境治理的主导力量。
传统的会计并没有把环境因素纳入到核算体系中,没有把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外部性、本是由企业自身来承担但是却转嫁给社会的那
一部分成本支出包含进去,所以没有提供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相关的信息,也没有对这些信息高度重视。
在不断的思考和改进中,可持续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环境会计也应运而生。
将企业生产支出或有负债和收益纳入到会计体系中,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环境污染情况,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不高估企业收益也不低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企业环境会计作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桥梁,为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环境会计的一个分支,既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
随着对环境治理问题的呼吁和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迫切要求从过去传统的公司实行的高消耗、低利用、大排量的粗放型企业发展模式,发展成为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加工过程,披露绿色信息的现代化公司模式。
从而实现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获取短期的收益。
2.2现实意义
本文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切入点,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以下几个作用:
(1)有利于企业从会计核算体系出发深刻地了解和反思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有利于相关的执法和监督部分制定相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将环境保护落实。
(3)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审计部门环保部门、会计部门、管理部门将相互合作,切实为环境治理出一份力。
(4)作为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所需要的宏观数据提供依据。
3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分析
从我国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我国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关注应当从1990年代开始,其中以葛家澍教授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为代表,开创了我国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先河,从此之后有不少学者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其中徐泓1998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是我国最早关注于环境会计的著作;孟凡利1999年的《环境会计研究》初次较为系统地描述了环境会计;2001年中国会计学会号召开展的会计学术研讨会促进了环境会计的研究。
目前,研究环境会计的大致可以分为环境管理会计两个方向,徐泓、耿建新等侧重于研究环境会计基本理论;肖序、干胜道等则侧重于环境管理会计方向的研究。
这些学者在自己研究的课题和方向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环境会计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而现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介绍和对我国在发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的启示等。
在这些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王珍义等(2008)认为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发布的条例和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此规范下,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总体情况仍不理想。
张星星等(2008)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两百家上市2006年的年报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进行披露的公司也只是简单的定性披露,定量描述非常少,因此披露的程度还不足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此外,重污染行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比其它行业程度深一些,但是总体披露程度和国外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由此看来,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还有待发展。
纪珊(2005)则以我国深、沪两市A股石化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各公司2002—2003年年报中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
并将环境会计信息作为一个虚拟变量引进回归方程,以此来检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企业市值的影响。
耿建新(2003)比较详细地指出了西方国家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的动因披露的规则、披露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说明一些西方国家并没有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融入到企业年报中去,并且披露程度不完全相同,这些差异与会计工作人员不是很相关。
徐泓在其《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一书中指出,环境会计的基本处理方法应与财务会计一样,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将环境事项确定为环境会计要素,并用货币计量其金额,最后编制相应的环境会计报告。
周洁(2003)以重工业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美国的企业在涉及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指出美国上市公司在年报的管理层的讨论中主要是涉及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问题,研究主要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并且结合美国社会的法制观念去分析美国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披露的原因。
蔡昌(2000):
环境会计披露揭示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就是环境方面的信息,加上环境会计体系内容的广泛性,可自成体系单独绘制成一张环境报表。
孟凡利(1999):
经过研究得出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企业经济绩效和企业环境绩效两个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环境会计信息研究还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多数都是将其作为环境会计的一个部分来研究,所以说在这方面有待加强。
4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
4.1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认知上存在的问题
虽然不同的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并且这种认识水平相关也比较大,可是整体上来看认识并不深,多数企业也只是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看作是“份外的事”就是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得到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去行善捐款,去做做公益等提升企业形象的活动而已。
上市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有的甚至还列入了长期发展策略中,但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等同于履行经济责任,而不认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包括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这种认识观并不全面,直接造成了企业承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难以进行实际的操作。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和企业员工进行交流时发现,大部分企业只看到了承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只能给企业带来生产成本、费用的增加,而没有看到承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会,在年度报表和重要会议纪要等资料中也很少提及或是不提承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潜在收益,所以不少的企业认为环境治理这个角色由政府来充当会更恰当。
4.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施的组织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化,既没有相关的制度,也很少发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报告和公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资讯。
虽然我国有制定不少关于企业承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但是只有当企业所有者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公司规章制度并且身体力行,严格奖罚,形成一种企业的文化中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融入到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
我国的部分企业没有设立相关委员会或是类似机构来专门负责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以责任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实施也只是一句空话。
美国是世界上研究和实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最早的国家,经验相当丰富它们专门设立了道德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这方面可以多向西方国家的做法借鉴。
5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框架
5.1披露的原则
5.1.1继承与创新原则
环境会计是在环境恶化和提倡加强环境保护,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产生的。
传统的会计对环境这一因素并未考虑,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成本和费用支出都将环境开支排除在外,从而没有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高估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环境会计以逻辑学、化学、法学等学科作为发展的土壤,融合了环境学、会计学、经济学,成为是一门新兴的会计学分支。
这门学科围绕着环境会计解决什么环境问题出发,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一主导思想来处理实际问题。
包括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之一。
环境会计是从多门学科结合而成因此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学科中的先进的理论及方法,不仅借鉴环境学和会计的研究方法,还有包括逻辑学、经济学、法学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学科之间的融合对接。
我们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利用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同时,我们还应当结合环境的具体情况和不同学科的特点,大胆地进行创新和研究,从而努力开创一套有特色的、创新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体系,切实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5.1.2强制性原则
由前面所做的统计分析可以知道,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还很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够高,自愿性披露的动机还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关机构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做出规定,按统一的标准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难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按照谁污染谁承担的原则,企业理应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治理,特别是大型的污染型企业更应当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详细地披露,并将可能将来对环境的支出作为或有负债来处理。
但是有时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有时对环境的污染不能定量的描述,即使可以计量,也达不到一定的准确度,企业很难进行披露;企业当年投入的环境治理费用在短期内很难见效或是有些污染比较厉害的企业不愿进行披露,因为环境污染大了会担心披露后对企业的评价不好,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在这些情况下,企业披露的动机不足,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企业最低披露的数量和条件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事前激励为主,事后惩罚为辅,对完整准确披露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以鼓励其进行更多更完善的披露,而对不自觉履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一定的惩罚比如加重纳税负担等,来纠正和规范企业行为。
能过这种政府的强制规定,要求企业严格执行,激励的同时也要进行约束,促进企业更多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5.1.3成本效益原则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企业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面的市场反应,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那么这样的信息是应当进行披露的。
相反,有些信息的获取或是处理过程中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并且披露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是否披露,或是以何种方式时进行披露,应当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上,企业应遵守效益大于成本原则,这样披露的信息才有保障也不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5.2披露的主体
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全国范围来讲,具有一定的规模、筹资渠道多元化等特点是备受关注的对象。
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因为直接在市场上接受公众的监督,所以制度方面更加先进,管理水平也更加科学,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自愿性也较强一些。
目前我国的一些披露制度大多是先在上市公司进行试点,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后,再在其他公司进行推广。
作为公众关注的企业,人们更加注重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环境处理问题。
如果上市公司没有披露,或是披露的质量不高,不仅投资者得不到高质量的信息进行决策,也有可能引起负的市场反应,从而影响公司的股价,不利于资源的配置和股票市场的发展。
所以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初期,上市公司作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象是比较合适的。
5.3披露的内容
披露环境会计的信息,是为了履行受托责任,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需要,所以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应包括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和经营活动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影响两个方面、两个方向。
1环境资产
环境资产是企业从已经发生的事项中取得的,能够加以控制,并且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可能给该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环境资源。
例如企业为进行环境治理购进的设施和装备,或是为环保活动而进行的投资性支出等。
但是不是所有的环境资源都能成为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环境会计体系中的会计要素之一,环境资源都否成为环境资产加以确认,是看其是否满足以下这几个特征:
(1)是否可以计量。
由于会计计量的局限性和环境问题处理的复杂性,有时可能存在环境资源不能计量的情况。
(2)带来未来收益的可能性。
(3)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划分。
环境资源作为人类共同享有的资源,不同的国家对其划分的同时,也对其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划分,企业只能对本会计主体内的环境资源确认,而不能对同时被多个企业享有价值的环境资产进行确认。
2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措施从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成本支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治理费用。
即企业环境管理的经费支出。
(2)排污费。
主要是政府相关的管理部分对正常和超标排污造成了环境而收取的排污费。
(3)计提的将要发生的环境费用。
(4)为降低环境破坏进行的研究费用与开发支出。
(5)为了清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
(6)环境监控支出。
(7)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的生产而支付的押金。
(8)对环境清洁设备的投资性支出或是改良支出等。
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有法规性确认与自愿性确认两种。
(1)法规性确认:
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硬性规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造成的环境支出确认为环境成本。
(2)自愿性确认:
企业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或是进行的环境治理根据企业自身的环境目标所进行的自愿性确认,这种确认大多是由企业自己的制度和惯例决定是否确认。
一项与环境有关的支出是确认为环境资产还是环境成本的区别为:
此项开支是否可以资本化,如果可以,则确认为环境资产,在剩余使用年限中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销,反之不满足资本化的条件,则直接确认环境成本,作为当期费用,影响利润。
3环境负债
环境负债是企业发生的,符合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企业 环境 会计信息 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