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说课稿范文.docx
- 文档编号:5713754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2.23KB
高二下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说课稿范文.docx
《高二下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说课稿范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说课稿范文
高二下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说课稿范文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
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小
编准备了高二下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一、课题目标
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讨论
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课题难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三、课题背景分析
教材首先说明了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以及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广泛分布,由此
转入到如何对纤维素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
接着,教材介绍了产纤维素酶的
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因此,对纤维素的利用离不开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
物的研究。
最后,教材点明了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即从土壤中分离能够分解
纤维素的微生物。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知识要点:
1.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分布;2.纤维素酶的作用。
教学建议:
有关纤维素的知识,教师可以联系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
多糖的知识并安排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自学,学生自学后应该能够说出纤维素
的化学组成以及在生物圈中的分布状况。
关于纤维素酶的作用,教师可以参
照课本的楷体字部分做演示实验。
该实验的现象明显,能使学生对纤维素酶
的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做实验,也可以参照课本中图2-12来了解纤
维素酶的作用。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知识要点:
1.刚果红染色法;2.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
教学建议:
教材在介绍刚果红染色法之前,首先用筛子筛沙这一形象的比
喻来说明筛选微生物的基本思想方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本专题课题2介绍选
择培养基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思想。
刚
果红染色法的知识难度并不大,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理解。
五、实验案例
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土样采集土样采集的方法与本专题课题2类似。
土样的采集要选择富含
纤维素的环境,这是因为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通常会聚集较多的分解
纤维素的微生物。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环境,可以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过一个
月左右也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选择培养需要的仪器有:
250mL锥形瓶、无菌称量瓶、药匙、
1mL和10mL的移液管、天平、摇床、温度计等。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
在250mL锥形瓶中装入30mL
培养基,用8层纱布做成瓶塞,将瓶口塞紧,再在瓶塞外包裹两层包装纸(或
报纸),用线绳扎紧,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0min。
选择培养的操作:
称取土样20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30mL培养基的
摇瓶中。
将摇瓶置于摇床上,在30℃下振荡培养1~2d,至培养基变混
浊。
此时可以吸取0.1mL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也可以按课本中
所述,重复选择培养的步骤一次,然后再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这一步所需要的仪器有:
无菌培养皿、
涂布器、1mL移液管,装有9mL无菌水的20mL大试管,温箱等。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
在500mL三角瓶中装入200
mL培养基,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倒平板操作:
将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熔化,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无菌的
培养皿中倒入15~20mL培养基,凝固后待用。
制备菌悬液:
按照本专题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
进行等比稀释,稀释最大倍数至106。
涂布平板:
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L,滴加在平板培养
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均匀,在30℃倒置培养,至菌落长出。
每个稀
释度下需涂布3个平板,并注意设置对照。
刚果红染色的具体操作步骤参照
课本。
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
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
说课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课程标准
尝试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
课标解读
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3.理解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一.你说我说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1)理论基础:
细胞具有。
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
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
(2)过程:
离体的植物或,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其细胞特点细
胞排列而,是一种高度呈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
织的过程,叫做.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这个过程叫
做.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植物组织的种类不同,培养的难易程度。
对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如菊花的组织培
养,一般选择植株的。
(2)对营养、环境等条件有相对特殊的要求,一般用培养
基;的种类及比例影响的方向。
、、条件对组织培养也很重要。
3.实验操作
(1)制备MS固体培养基
可分为配制、配制、灭菌。
其中,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2)外植体消毒
将外植体用流水冲净后,先用消毒,再用无菌水清洗,然后用消毒,最后
再用无菌水清洗。
⑶接种
接种时要始终在旁进行,对接种工具要。
将外植体插入培养基中时应注意
方向,不要,每瓶接种6~8块外植体。
⑷培养
培养过程应该在中进行,并定期进行,保持适宜的和。
⑸移栽
移栽前应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
然后用流
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将幼苗移植到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进行壮苗。
最
后移栽到土壤中。
⑹栽培
二.你问我答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标准答案:
三.专找你茬
四.小试牛刀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
1.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性植物激素是什幺?
2.植物组培中无菌技术是操作成功的关键,针对培养基和外植体应进行消
毒还是灭菌?
3.在选取菊花茎段是,为什幺要选取生长旺盛的嫩枝?
[选做题]训练与测评10页:
13题
[思考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对某植
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六.课后反思: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以往在必修教
材的内容中也涉及到过,但不是那幺具体。
本节课教师通过你说我说环节,让
学生完成导学案,充分体现学生的预习能力以及自助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中,
教师采取竞争机制,调动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在小组内部形成互帮互助的小
团队。
经过预习、组内合作以及填写导学案的方法,每个小组都很好的完成
了基础知识的填空。
在第二个环节---你问我答环节,小组每个同学就本节课内容提一个问题(全
班共36人、每组6人),这样就避免了问题的重复。
每个小组在第一轮只能
站起来提出一个问题。
由其他组同学回答。
他们提出的问题有:
⑴细胞分化
的实质是什幺?
⑵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是什幺?
⑶由同
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得到的愈伤组织的基因型是否相同,为什幺?
⑷植物组培
中,如何给外植体进行消毒?
⑸植物组培所用的培养基与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
培养液有什幺不同?
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本环节每个
小组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还做了答案以,对其他组同学的回答进行了评价。
同
学们你问我答,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发言。
从他们的问题可以看出⑴、
⑵、⑷相对属于认知程度较低的题目,⑶、⑸、⑹认知水平相对较高,可
见,在一个班级中,认知水平不同提问分层反馈回来的信息非常符合我设计
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掌握菊花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步骤,为了学生能规范地
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特意安排了一段同学的录像,让同学们找出录像中这位
同学的错误操作。
这样的一个找茬环节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
同学们竞相站
起来指出一些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最后,教师通过大屏幕将学生归纳总结的
内容一一展出。
总的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加之中间的
提问环节,再次体现了实施分层提问这一段时间以来,学生提出的与课堂有
关的问题多了起来,说明学生的脑子动了起来,希望他们能提出更多越来越
好的问题。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
理的高二下册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六、课题成果评价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
对照的培养
基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
如果观察到产生透明
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二)分离的结果是否一致:
由于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
菌的数量,因此最容易分离得到的是细菌。
但由于所取土样的环境不同,学
生也可能得到真菌和放线菌等不同的分离结果。
七、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本实验的流程与课题2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答:
本实验流程与课题2的流程的区别如下。
课题2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
液直接涂布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直接分离得到菌落。
本
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选择培养
基上。
其他步骤基本一致。
2.为什幺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答:
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
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
环境。
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幺作用?
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答: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
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
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左右腐殖土壤中。
4.想一想,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你打算选用哪一种方法?
提示:
参看本课题参考资料的内容。
5.为什幺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答: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
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
起到浓缩的作用。
(二)练习
2.答:
流程图表示如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
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菌悬液涂布到有特定选择作用的培养基上
→挑选单菌落→发酵培养
八、参考资料
1.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纤维素与淀粉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但组成两者的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
同,因而使两者的形态完全不同。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按β-1,4糖苷键
连接而成的,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按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
人类以淀粉为主要能量来源,但完全不能消化纤维素,而反刍动物和大量
的微生物则主要以纤维素为能量来源。
这是因为,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生活
着大量的可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
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
内切酶作用于无定型的纤
维素区域,使纤维素断裂成片段;外切酶又叫纤维二糖水解酶,它可以作用于
纤维素的结晶区或小片段纤维素,从糖链末端开始切掉两个葡萄糖分子,产
生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则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刚果红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上的应用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在本课题中
我们给出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
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
分解菌的作用。
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
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
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
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
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
区分。
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
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
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高二下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说课稿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
望对你有所帮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册 生物 分解 纤维素 微生物 分离 说课稿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