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
- 文档编号:5699395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4.84KB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
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
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
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
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
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
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
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
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
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
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
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
那我们就可以说:
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
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它个位上的7表示?
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
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
引导学生说出:
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
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
引导学生发现:
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
“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
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
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
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
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
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
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
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
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复习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
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
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
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
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
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
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
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②汇报展示:
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
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
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
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形状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
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
可能有学生提出:
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②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
(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问题:
哪种图形最多?
哪种图形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认为:
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
谁来说一说:
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
你会统计吗?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
(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
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
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
(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察发现:
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
(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
你知道是哪里吗?
(3)引导学生发现:
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
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
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①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
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②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
你是怎么想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
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
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
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
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
让学生明白:
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
4.解决问题:
(1)碗比盘多几个?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2)哪种餐具最多?
哪种最少?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
每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
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6~97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会比较不同价格的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超市货架:
各类货物有规律的摆放,在各类货物下面标有价格。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说明:
这里面有我们认识的人民币还有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
(二)点明课题:
师: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人民币与找规律的有关知识。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一)复习人民币的知识:
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呈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②从高到低是怎么排列的?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
元、角、分。
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元、角、分。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也可以表示为:
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
2.复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币值的大小比较:
(1)创设情境:
文具店的货架上:
一本软面抄3元4角,一块橡皮5角8分,
(2)提出问题:
3元4角=()角
①指名学生汇报答案。
②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③师生共同小结:
因为1元等于10角,3元就等于30角,所以,3元4角就是30角+4角=34角。
④练习:
5角8分=()。
让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
(3)47角=()元()角,76分=()角()分
①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加以引导,如:
47角可以分成40角和7角,因为10角度1元,那么40角=4元,7角不满1元,所以,47角=(4)元(7)角。
②练习:
76分=()角()分
3.比较大小:
(1)8元○79角。
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理由。
(2)练习:
10元○97角
4.简单的计算:
(1)课件出示:
4分+9分=4角+9角=4元+9元=
①学生自主完成,集体汇报。
②比较:
思考方法相同,单位不同。
(2)课件出示:
4元5角+3元=、4元5角-3元=、4元5角+3角=、4元5角-3角=
①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完成后,集体核对。
②请做全对的同学来说一说成功的经验,也请出了错的同学来说一说错误所在。
③师生共同小结:
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
5.稍复杂的计算:
(1)课件出示:
5元6角+4角=、4元2角+1元3角=、7元6角+2元8角=
(2)这几题有点难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3)完成后,学生汇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复习找规律的知识:
1.课件呈现:
有规律的图形与数字(通过单组图形与数字简单重复形成的规律)、数列(等差数列)。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请你来说一说。
(2)这两种规律相同吗?
(3)我们还学过哪些和规律有关的知识?
引导学说出:
数组、百数表等。
2.你会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吗?
呈现P96的第11题:
(1)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
2颗黄3颗蓝。
(2)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步骤,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方法:
先要按照规律把遮住的珠子画出来,最后再分别数出遮住的珠子中黄珠子与蓝珠子的个数,再记录下来。
(3)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汇报,师生共同验证。
3.归纳小结:
规律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背后体现的规律可能是同一个,我们找规律就是要找到这背后隐藏着的“不变”。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一)练习二十一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让一说出思考过程。
(二)练习二十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
(1)、
(2)题。
而后教师讲评。
注意让学生说出简单的思考过程。
2.呈现第(3)题的问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至少”的意思。
(2)解决问题:
多让几个学生汇报不同的买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小组合作,完成第(4)题:
(1)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同桌解答。
(2)教师选择不同问题的学生来汇报。
(三)练习二十一第12题:
1.课件呈现第12题的第
(1)、
(2)题:
(1)观察数列,发现规律: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2)汇报规律:
学生汇报规律。
(3)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比较规律:
这两个数列的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
第
(1)题是递增,第
(2)题是递减。
2.课件呈现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
让学生说出发现的规律是什么?
3.课件呈现第13题:
(1)要想填出这些数,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要先找到表中这些数的排列规律。
(2)启发:
这个表是不完整的,我们怎么找规律?
引导学生可以从第一排、第二排或第一列中去找规律。
①我们先看第一排,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从左往右依次递增6,或从右往左依次递减6。
②那第二排的数也是这样排列的吗?
③把第一排与第二排合在一起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每列中相对应的两个数都相差10。
④再看第一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从上往下依次递增10。
⑤小结:
从左往右看,每一排的数依次递增6,从上往下看,每一列的数依次递增10。
(3)你能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填出这些空格里的数吗?
①学生先独立填写最上面的空格。
而后指名汇报,可以让利用不同规律的学生分别来说一说。
②学生独立填写剩余的空格。
而后集体汇报。
汇报时,一定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利用什么规律来完成的。
(4)课件呈现完整的表格:
①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②学生汇报,只要是正确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四)补充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与本课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练习。
四、生活延伸,全课小结
(一)创设情境:
课件呈现生活中购物情境与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二)全课小结:
1.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里面就包含着我们今天复习的知识。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6、98、99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
师:
周末又到了,小平和小英是兄妹俩,两人一起去游乐园玩,游乐园里可好玩了。
可以划船、可以游泳、可以看到漂亮的鸽子,还有激烈的比赛与套圈游戏。
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去玩吗?
(二)引入课题
师:
不过,他们在整个游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帮助他们完成吗?
好,下面我们就跟着他们俩,一起去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
划船。
P96的第7题:
1.他们先来到湖边,准备划船:
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
划走了多少只?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
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
观赏鸽子。
P96的第8题:
1.划完了船,他们来观赏鸽子,课件呈现情境图:
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图,得出:
已知一共有24只,飞出8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
窝里有几只?
4.你会解决吗?
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
相同点是:
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
第一题的两个条件都是直接用文字给出的,而第二题的一个条件是通过图给出的。
(2)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都用减法解决。
7.反馈练习:
P98的第16题;
(1)游乐园里正在进行折纸鸽子比赛,我们和小平、小英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讲评,核对正误。
(三)情境三:
游泳。
P99的第17题:
1.天气真热啊,他们准备去游泳。
课件呈现情境图:
与两个救生员的对话。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
(1):
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
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游泳池里的大人与小孩,而救生员是岸上的。
所以,这个问题与救生员的人数无关,也就是说3个救生员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就是求25比7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
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四)情境四:
套圈。
P99的第20题:
1.游泳结束后,他们接着去玩套圈游戏:
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
图中分别有哪些玩具?
套中分别能得多少分?
小平和小英分别得了多少分?
3.呈现问题:
小英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1)引导学生理解“可能”“两个玩具”的意思:
①只有结果不止一种的时候,才用“可能”。
②两个玩具在这里是指两个不同的玩具。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可能有学生是按顺序罗列的,也可能学生是用了尝试再调整的方法的,但不论是什么方法,也不论学生是说想:
28=25+3,还是说想:
25+3=28。
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两种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可能”。
4.小结:
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
引导学生发现:
(1)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
按顺序罗列,或者尝试——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
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可以凭数感直接排除掉一些组合,无需每种组合都要罗列或尝试。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
小平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
小平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五)情境五:
坐公交车。
P99的第18题:
1.小平和小英游乐园玩好了,坐公交车回家。
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
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不同方法。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全课总结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习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习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
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
你们有信心接受这样的挑战吗?
那我们就先来试一试吧?
(二)拓展延伸
1.小平、小英一起回到家,妈妈买了一筐鸡蛋,要把这些鸡蛋装到盒子里,放入冰箱,在装进盒子之前,妈妈想考考他们。
2.课件呈现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3.理解:
一共能装满几盒中的“装满”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4.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5.汇报方法:
学生用加法或减法做,教师都给予肯定。
板书出两种不同的方法。
6.激趣延伸:
其实,这道题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你想知道吗?
教师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6×8+2=50;50÷8=6……2。
7.你们不用着急,这些知识你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学习了。
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把基本打牢,将来你们也会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总复习 一年级 下册 复习 教学 设计 课时 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