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5698843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79KB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9鲸
1、主要内容
2、不少人看到过大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启示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课文题目是“鲸”为什么却先写象呢?
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来说明鲸的体型庞大。
3、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好处?
4、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说好处?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是个庞然大物。
5、第二段主要内容?
6、第二段的中心句?
7、填表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迁形体进化很远的古代陆地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后来浅海鳍,后肢完全退化了,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海洋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
代8、第二段中哪些词可以看出鲸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
9、说一说“完全”能不能去掉?
“完全”一次说明鲸后肢已经不存在了,如果不加完全,语意表达不准确。
10、鲸的生活地点陆地转移到海洋且外形变得像鱼一样,至少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前肢和尾巴成了鳍。
二是,后肢完全退化了。
11、背诵: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好处?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对鲸的介绍更全面,清晰。
12须鲸和齿鲸的区别?
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13、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什么句式?
设问句。
14、第四段主要内容?
写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
15、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勇猛地扑上去。
修改病句把勇猛改成凶猛
16、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鲸的食量大,进食快。
17、鲸跟牛羊一样。
改病句: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
18、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喷泉一样。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打比方,把呼气时喷出来的
气形成的水柱比作花园里的喷泉。
使说明的实物形象具体。
19、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缩句:
水柱不一样。
20、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
21、背诵:
鲸每天都要睡觉游开。
22、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
鲸是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
23、课后第三题“主要”这个词说明了须鲸除了吃虾和小鱼虾,还吃其他的食物,去掉“主要”这个词后语言就不严谨了。
“必须”说明了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进行呼吸的必要性,去掉这个词后语言就不严谨了。
“总是”说明了鲸喜欢群居的特性,突出鲸睡觉时,一直是几头聚在一起,是一种习性,去掉这个词语言就不严谨了。
启示:
我们在使用词语的时候也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10松鼠作者布封布封是18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巨著《自然史》1、主要内容
2、全文的中心句: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3、松鼠不是肉食动物的原因:
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4、格外造句:
雨后,校园里的花开得格外新鲜。
5、背诵:
它们面容漂亮。
这段话从面容、眼睛、审题、四肢、尾巴等几方面具体描写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
6、不也不造句:
小明上课不听课,下课也不写作业,成绩很不理想。
7、第二自然段哪个词写出小松鼠顽皮、可爱。
8、松鼠不爱下水。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句子含义:
“横渡”是指从河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
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
两个“当作”写出了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杨帆”“使舵”,体现了松鼠的智慧和乖巧。
9、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什么说明方法10、它们是十分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人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句子含义:
“只要”“就”表现出松鼠灵敏的反应和动作,“跑”“躲”“逃”表现了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反应,从而表现出它们的警觉性很高。
11、哪些词表现松鼠动作轻快
12、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什么说明方法?
1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什么说明方法?
14、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写出了松鼠有丰富的情感。
15、松鼠窝的特点:
干净、暖和
16、从松鼠窝的样子可以看出松鼠的确聪明。
17、《松鼠》在写法上与《鲸》有什么不同?
11新型玻璃1、主要内容
玻璃名称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特点作用自动报警防盗非常坚硬、不易破碎适于高层建筑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调节室内光线颜色吸热玻璃吸热、阻挡冷空气使室内冬暖夏凉吃音玻璃消除噪音使噪音强度减弱2、不是而是造句这本书不是小红的,而是小明的。
3、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造句锅的用途很广泛,可以煮东西,可以炒东西,可以蒸东西,也可以焖东西。
4、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含义:
“安然无恙”是形容品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
“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
这两个词生动而准确地写出了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5、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含义:
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
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
所以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光线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叫做“自动窗帘”。
“自动窗帘”是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
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6、第四自然段中找反义词
7、问世意思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与用户见面了。
8、噪音像一个来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比较和打比方,突出噪音难处理。
9、噪音像一个来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缩句:
噪音像“隐身人”
10、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相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缩句:
人们想出了办法。
11、“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改成反问句:
“吃音玻璃”难道不是消除噪音的能手吗?
12、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吃音玻璃的作用。
13、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段话两层含义:
一是总结全文,用“正在”一词提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筑中起啦重要的作用;二是点明主旨,用“将会”一词启发人们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12假如没有灰尘1、主要内容
2、为什么人人讨厌灰尘?
因为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3、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含义:
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4、地球上没有灰尘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5、灰尘使个人人讨厌的东西。
生活离不开灰尘。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虽然灰尘使个人人讨厌的东西,但是生活离不开灰尘。
6、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是反问句吗?
不是,一般疑问句
7、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介绍了灰尘的大小。
8、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比较,突出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
9、背诵:
陆地上空灰尘的主要是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10、背诵:
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
11、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
灰尘则不同,它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阳光。
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突出了灰尘能够散射七色阳光的特点。
12、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原因:
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
13、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14、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始终是蔚蓝色的。
15、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使湿漉漉的。
16、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多么单调啊!
特点吸收、散射光线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吸湿折射阳光阳光作用阳光变得柔和天空蓝变白云雾雨雪的形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成彩虹日晕等自然景色。
13钓鱼的启示1、主要内容
2、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缩句:
我去钓鱼。
3、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缩句:
湖面上溅起了涟漪。
4、背诵描写景色的句子: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5、背诵: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6、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得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含义:
这两句话写出了鲈鱼的大、美。
从“得意”“欣赏”可以看出“我”和父亲无比开心、得意,对这条大鱼非常喜爱。
7、4到9自然段小标题:
放鲈鱼回湖。
8、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告诉我们作者捞到鱼的时间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十点。
9、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
湖里去。
”
猜想一下,父亲会想些什么?
这么漂亮,这么大的鲈鱼,我是要求孩子把它放回湖里呢?
还是带回家呢?
不,不能,我不能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两层意思:
一是这条鲈鱼很大很漂亮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二是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
放,还是不放?
一个“得”字表明了父亲的态度坚决。
10、“急切”表现出当“我”听到父亲让“我”把鱼放回到湖里时的不解与焦急。
11、“平静地说”感受到父亲已下定决心放鲈鱼回湖。
12、“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13、“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中的原因:
这条鱼“我”钓了很长时间。
鲈鱼大、美、诱人。
这件事无人知晓。
14、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5、转眼间近义词:
一刹那、一瞬间、一眨眼
16、缩句: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孩子是建筑设计师了。
17、“我”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原因:
因为他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所以他能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
这是他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18、两个“鱼”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一个鱼指大鲈鱼。
第二个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心动的物或事,比如金钱、地位、荣誉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18、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含义:
“是”:
对,正确,应该;“非”:
错,不对,不该。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19、这样严格的教育指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
20、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改反问句: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难道没有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吗?
21、“永久的回忆”——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自己和爸爸在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和放鱼,并从中获得启示的事情。
22、“终生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3、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3句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作者伊尔莎.斯奇培尔莉1、主要内容
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对应的谚语:
条条大路通罗马
3、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
市广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背诵: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5、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解释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要有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6、父亲的教导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7、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
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
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8、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那朵幸福的云指“我”异常兴奋的心情。
垂头丧气反映了我失望、沮丧。
9、自己的想法:
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
10、第10-11段这个事例印证了父亲的教导: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11、当我知道维黛安太太不能在两个星期里完成四十件毛衣时,我想到的办法?
找到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织毛衣。
12、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含义:
用比喻的形式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入市场后所取得的成功,“河流”、“源源不断”说明毛衣品种多,订货量大。
13、看来,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
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4、当“我”面临准备举办时装展,缝纫姑娘跑光时,我想到了什么办法?
搞一个不成衣的时装展。
15、父亲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解释
虽然“我”只讲了两个例子,但一生遇到的困难绝对不止这些,父亲的教导,帮助“我”战胜国许多困难,获得了很多成功;更重要的是,父亲让“我”从小就建立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向困难屈服,不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这种态度这种思维方式的确让人“一生受用不尽”。
15落花生作者许山地1、主要内容
2、居然的近义词竟然,居然造句,小明居然考了100分,真是不可思议啊!
3、母亲让孩子开荒种花生目的:
为了满足孩子们爱吃花生的愿望。
4、父亲参加“收获节”的目的:
向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
5、排序: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侦察敌情→调兵谴将→英勇出击→冲向敌阵→全歼顽敌
耕地→播种→发芽→开花→结果→收获
6、花生味儿美。
花生可以榨油。
花生的价格便宜。
连成一句话花生不但味儿美,而且可以榨油,价格还便宜。
7、父亲用什么方法突出了花生的品质?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
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但它却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
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8、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含义:
父亲教育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要我们像花生那样不求外表只讲实用。
9、那么,人妖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含义:
这句话讲了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不要只讲体面,而要做有真本领的内心世界美的人。
10、有用的人指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父亲的希望指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16珍珠鸟作者冯骥才1、主要内容
2、“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一开篇,作者便用欣喜的语气到处了自己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并以此奠定的轻松基调。
3、“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作用?
我关爱珍珠鸟做铺垫,有力突出了中心思想。
4、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吊兰叶子的“绿”。
5、可爱、鲜红写出了作者喜爱珍珠鸟。
6、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面没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体现了作者对珍珠鸟细腻而又深切的关爱。
7、作者描写珍珠鸟的顺序是:
先写“嘴”“脚”“毛”“后背”“整个身子”。
8、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这是个比喻句珍珠鸟的身子比作球儿。
9、“落”“啄”“撞”“逃”写出了珍珠鸟的淘气。
10、“挨近”“蹦”“俯”“喝”“瞧”“蹦来蹦去”这些词可以体会到珍珠鸟和“我”很亲密,它的胆子越来越大。
11、索性一词说明珍珠鸟已经完全彻底相信了“我”。
12、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这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淘气。
13、“小家伙”一词表明作者把珍珠鸟当成小孩看待,和珍珠鸟很亲近。
1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解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第三 单元 第四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