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docx
- 文档编号:5688524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22
- 大小:694.02KB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docx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2013—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1、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2
2、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15
3、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28
4、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41
5、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56
6、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68
7、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82
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B.冰雪融化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3.下列图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
4.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质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B.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D.汽油着火可以用水来扑灭
5.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H2OB.H2O2C.HClOD.O2
6.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
试管内物质
胶头滴管内物质
A
氢氧化钠固体
水
B
氧化铁
稀盐酸
C
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7.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3CuO
N2+3Cu+3H2O,如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关于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反应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环境.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只有①②
8.现有一种固体粉末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向该样品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5个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26分)
9.(4分)根据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甲烷的化学式 .
(2)写出氧化镁的化学式并标出镁元素的化合价 .
(3)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0.(3分)钾在人体内起着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图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1)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图B是钾元素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x= ,该粒子的符号为 .
11.(4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 ;
(2)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3)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质量分数为10%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D.升高丙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12.(6分)某白色粉末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他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呈 (酸性、中性、碱性),步骤II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 .
(2)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
(3)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的理由是 ,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1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了二氧化碳的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
I.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
II.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III.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IV.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
已知:
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B、C中所装药品是足量的能够完全吸收相关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
(2)酒精灯的作用是 ;
(3)为减少误差,步骤III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列示并计算计算结果);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质量之比。
14.(3分)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2)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B.冰雪融化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正确。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错误;
C、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错误;
D、灯泡发光过程中只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总结归纳】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知识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思路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根据元素的组成情况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
【解答过程】解: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正确。
B、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的氧气、氮气等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但是不存在空气分子。
错误。
C、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多,其中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
正确。
D、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正确。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概念方面的知识,只要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即可正确解答。
3.下列图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
【知识考点】物质的溶解;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思路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解固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深入集气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溶解固体时,为加快溶解的速率,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值的方法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该溶液的pH值,不能将试纸直接伸入试剂内,以防污染试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质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B.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D.汽油着火可以用水来扑灭
【知识考点】硬水与软水;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思路分析】A、根据血红蛋白质组成元素分析;
B、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
C、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
D、根据汽油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分析.
【解答过程】解: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
故A说法正确;
B、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故B说法正确;
C、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水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水是软水。
故C说法正确;
D、由于汽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水不能使汽油隔绝空气,油随水流动甚至还能扩大着火面积。
故汽油着火不可以用水来扑灭。
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5.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H2OB.H2O2C.HClOD.O2
【知识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过程】解: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
MnCl2+2X+Cl2↑,反应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0、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
试管内物质
胶头滴管内物质
A
氢氧化钠固体
水
B
氧化铁
稀盐酸
C
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思路分析】当锥形瓶中的空气减少时,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a会鼓起来;当锥形瓶中的空气增多时,压强增大,气球b会鼓起来。
【解答过程】解: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试管中的空气膨胀,进入锥形瓶,气球b会鼓起来。
B、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锥形瓶中的空气没有明显变化,气球也没有明显变化。
C、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锥形瓶中的空气没有明显变化,气球也没有明显变化。
D、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中的二氧化碳减少,锥形瓶中的空气进入试管,从而使锥形瓶中的空气减少,当锥形瓶中的空气减少时,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a会鼓起来。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出现的实验现象,并且与气体压强相联系,属于化学与物理之间的综合运用。
7.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3CuO
N2+3Cu+3H2O,如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关于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反应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环境.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只有①②
【知识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思路分析】根据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的实验的原理、装置及注意的实行分析有关的说法.
【解答过程】解:
①由于氨气还原氧化铜时有水生成,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应将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故①正确;
②由于氨气还原氧化铜时生成的铜是红色的。
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有红色固体生成。
故②正确;
③由装置的特点可知,液体不会倒流。
故③不正确;
④反应的尾气含有氨气,会污染环境。
所以,装置对尾气进行处理,否则会污染环境。
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
A、B、D错误。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方程式的书写及对装置的评价,了解相关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8.现有一种固体粉末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向该样品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5个
【知识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向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时,硫酸先和氧化铜反应,氧化铜反应完后,铁再与生成的硫酸铜反应,如果硫酸和铁都有剩余,铁再和硫酸反应。
【解答过程】解: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既没有硫酸铜,也没有稀硫酸,如果含有硫酸铜,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如果含有稀硫酸,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产生气泡;
①氧化铜和铁都是黑色的,所以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因为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氧化铜反应,如果稀硫酸的量不足,不足以和氧化铜完全反应,那么就没有气体生成,并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铜;如果铁恰好和硫酸铜反应,则滤渣中没有铁,如果铁足量,则滤渣中有铁,所以滤渣中不一定有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如果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所以以上说法中①③是正确的,个数是2个。
故选:
A。
【总结归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氧化铜和铁与稀硫酸混合时,反应的先后顺序,如果掌握了反应顺序,再结合实验现象进一步分析、判断就能够正确解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26分)
9.(4分)根据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甲烷的化学式 .
(2)写出氧化镁的化学式并标出镁元素的化合价 .
(3)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知识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思路分析】
(1)根据有机物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甲烷的化学式;
(2)根据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非氧左氧右”和化合价原则,以及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正确解答本题;
(3)确定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过程】解:
(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
CH4;
(2)根据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非氧左氧右”氧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
MgO,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1)CH4;
(2)
;(3)
;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0.(3分)钾在人体内起着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图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1)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图B是钾元素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x= ,该粒子的符号为 .
【知识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
(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数为19,据此结合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
(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9,则其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9,则x=19;该粒子的质子数=19,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K+.
故答案为:
(1)39.10;
(2)19;K+.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4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 ;
(2)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3)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质量分数为10%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D.升高丙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知识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思路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据t3℃时,甲、乙的溶解度分析回答;
(3)据甲和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解答;
(4)A、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结合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大于丙的溶解度,据此分析解答;
D、不知丙溶液状态,无法确定是否析出晶体.
【解答过程】解: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或25g/100g水;
(2)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50g,乙的溶解度小于50g,所以,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甲;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要提纯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甲的晶体;
(4)A、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正确;
B、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质量分数为
×100%=10%,正确;
C、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甲>乙>丙,因此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溶解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丙,故错误;
D、若丙为不饱和溶液,升高丙的温度依然不饱和,则无晶体析出,故错误;
故答案为:
(1)25g或25g/100g水;
(2)甲;(3)降温结晶;(4)AB.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认识和应用,以及对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6分)某白色粉末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他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呈 (酸性、中性、碱性),步骤II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 .
(2)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
(3)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的理由是 ,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知识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存在情况;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物质是否存在.
【解答过程】解:
(1)根据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判断溶液显碱性,过滤可以把溶液和沉淀分离.
故填:
碱性;过滤.
(2)溶液A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碳酸钠至少含有一种,加入乙溶液时有沉淀生成,说明乙中含有硝酸钡,如果甲中含有碳酸钠时,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能够溶于稀硝酸中,因为沉淀不溶解,说明甲中不含有碳酸钠,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因为沉淀是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向滤液C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是氯化银,说明滤液C中含有氯化钠;
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没有反应的氢氧化钠,过量的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钠,还有氯化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汉市 中考 化学试题 汇编 参考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