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魏晋南北朝.docx
- 文档编号:5683468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48KB
古代文学复习魏晋南北朝.docx
《古代文学复习魏晋南北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复习魏晋南北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复习魏晋南北朝
第1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建安:
汉献帝年号。
曹操奉汉献帝刘協,移都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断招贤纳士,在北方形成文化中心。
建安年代以及魏朝前期的文学创作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风骨
2.建安代表人物兼备)
七子:
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玚
女诗人蔡琰
注:
曹丕《典论·论文》称七位为建安七子。
3、建安文学兴盛原因:
①、社会动荡;②思想解放;③、统治者提倡;④、文学发展规律
4、刘勰《文心雕龙》最早有“建安风骨”概念,锺嵘《诗品》最早提出。
第二节三曹
1、曹操
余存的诗均为“乐府诗”,其创作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锺惺).
内容与写作方法与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致。
《短歌行》:
求贤若渴、宽广胸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
通过描写沧海的形象,表现博大胸怀。
Q:
乐府对曹诗的影响?
1、形式上:
曹操现存诗歌全是乐府歌辞,开创了“拟乐府”全盛局面。
甚至有体式上完全模仿汉乐府。
如:
《陌上桑·驾虹霓》,体现了学习,借鉴。
2、民歌特色:
具有鲜明的民歌特色,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3、语言风格:
保留了汉乐府质朴无华的特色。
如:
《苦寒行》与汉乐府不仅语言风格相近,感情基调也相似。
4音乐放面:
所做的乐府诗与音乐紧密相关。
5、思想内容:
继承了乐府诗借诗游仙以抒情的传统。
2、曹丕,字“子桓”
✧《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专门性论著。
曹丕——邺下文人的唱和活动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曹丕诗的种类:
1、宴游诗:
《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
2、抒情言志之作:
《黎阳作诗》三首,《煌煌京洛行》
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由此,七言得以在四言五言为主的诗坛上占一堂皇位置。
)
Q:
曹丕的新变?
1、个人情感的抒发:
曹操是乱世英雄,所舒之情与历史使命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
/曹丕注重个人情感表达。
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及艺术风格的形成,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创造上。
3、曹植,字“子建”
前期:
歌唱理想,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白马篇》
后期:
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主要分四类:
①、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悲愤。
《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
②、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
《美女篇》《浮萍篇》《七哀》
③、述志诗。
④、游仙诗。
现实碰壁,创造理想世界。
Q:
试论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Q2:
简述曹植诗歌的内容与艺术。
(1)以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期。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
如《白马篇》,便是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全诗迸发着慷慨激昂的炽烈热情,洋溢着高迈不凡的蓬勃朝气。
(2)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代表作为《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词,愤慨之音,笼罩着悲愤抑郁的气氛: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其余《野田黄雀行》、《吁嗟篇》均是这种沉重压抑下的慷慨悲歌。
(3)曹植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形成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
Q3:
曹植小结: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其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第3节略
4、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1、政治理想高扬:
三曹、七子为代表,“慷慨”的使用
2、人生短暂的感叹:
社会动乱,人多短寿。
造成三种态度:
①单纯的悲叹;②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③努力突破天命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
3、强烈的个性表现:
建安,文学走向自觉,诗人创作个性高扬。
4、浓郁的悲剧色彩: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建功立业。
5、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正始之音:
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指魏晋玄谈风气。
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
世称正始之音。
此时的诗歌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称为“正始之音”。
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即把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受,推广为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
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
诗风:
嵇志清峻(刘勰文心雕龙)
Q1:
简析《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咏怀》诗有意蕴深沉之美。
因为阮籍是以哲理思索来观照人生,因而能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更深入。
同时由于玄学思潮的影响,也就写得更深邃。
(2)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阮籍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思,所以也显得意蕴深沉。
他深得得意忘象之旨。
(3)它还有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
阮籍只有在理想中向往一个自由之乡,那是诗人精神自由驰
Q2:
简述嵇康诗的特色。
(1)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追求自由自在的理想人生。
(2)嵇康的部分诗歌还有一种峻切之语。
(3)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创造出清远之意境,隽秀之语言,别具一格。
他的四言诗情调高远,语言流畅。
第2章两晋诗坛
一、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太康诗风:
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
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
“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繁缛”的特征表现: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复杂;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二、左思咏史诗
Q1:
简析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1)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诗中没有刻意的雕饰与艳丽的辞藻,而思想感情喷薄而出。
如“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2)左思诗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强烈,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
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3)左思诗歌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指他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再现了建安风骨。
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
三、郭璞的游仙诗
Q1:
简述游仙诗渊源及郭璞《游仙诗》。
(1)游仙诗渊源可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屈原就幻想神游天界。
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
(2)游仙诗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并非以游仙为主旨,而是有所寄托。
(3)郭璞游仙诗另一内容,即采取游仙方式,创造一个浪漫神仙境界,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情绪和态度。
诗中抒发感情真实,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
四、玄言诗
玄言诗:
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
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诗歌特点:
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
它的特点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玄释合流)。
在表达上抽象玄虚,淡乎寡味,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
第3章陶渊明
陶渊明五类诗歌: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陶渊明田园诗:
(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2)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的意义;(3)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4)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5)构建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行役诗:
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赠答诗:
表现对友人的敦厚之情。
《形影神序》:
此诗借“形”(肉体)、影(影子)、神(精神)三者来依次表述自己对“死”的看法。
根据序文,形与影对死的悲哀与苦恼似乎由于神的达观与卓识而被克服了。
因此,他这里借“神”之口而说出的话,很可能只是他美好理想而已,而其实际感觉仍然是在“形”与“影”中。
陶诗艺术特色:
1、情景事理的浑融;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对后世影响:
1、士大夫的精神家园2、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3、酒与菊4、文化符号
第四章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
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北朝民歌:
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
Q1:
南北朝民歌比较:
1、产生地区的不同带来题材范围上的不同。
南朝民歌多为“都市之情歌”,北朝民歌来自战乱频繁的北地,社会生活广泛得多;
2、内容上南朝几乎为情歌,北朝则不仅有情歌,还有牧歌、战歌和慷慨悲歌,内容丰富,社会意义较大;
3、语言风格上,北歌以质朴刚劲、富于力感见长,南歌则以华美的文辞。
精致的手法及双关隐喻为特色
4、情感表现上,北歌抒情粗犷率直,风格豪放刚健,南歌则情调婉转缱绻。
5、诗歌体制上,南北朝民歌都以五言四句体式为主,但北朝民歌还开创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
第5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刘宋时期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1、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2、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3、玄学的影响。
人格美与自然美密切相关,自然山水又成为人借以达道的媒介。
4、山水画的兴起
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鲍照艺术风格:
豪放刚劲,俊逸凌厉,与谢灵运、颜延之并成为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的山水诗:
1、是第一个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做出巨大贡献的诗人。
2、他的山水诗的特点是:
鲜丽、清新、自然。
3、他的诗开启了南朝一代的新诗风,实现了诗歌艺术由魏晋的古朴向南朝追求声色的转变。
●谢诗与陶诗比较:
1、谢诗描绘画境,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把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
而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静观需心境纯净,方能物我亲切交流。
2、谢诗中也有哲理,但主要在于其心中郁结,且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程式,往往在诗的最后拖上一个玄言的尾巴。
而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故能达到超然物外、遇景成趣的境地。
3、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刻意追求,多用深奥的书面语和典故,深涩难懂,有佳句而无佳篇。
而陶诗则朴素、平淡、自然。
4、谢诗凭借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出众的才华,以迎合贵族趣味的语言风格、新颖的内容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而陶诗在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了,标着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
大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
山水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美学的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理解大自然。
它的出现,是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这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的传统,打破了儒家功用主义的诗教观,为诗歌走向纯审美的艺术化铺平了道路,南朝诗歌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正是随着山水诗的建立而产生的。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通过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起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第6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一、永明体及代表诗人
沈约:
诗风“长于清怨”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山水诗具有清新之气,透露哀怨感伤的情调。
谢朓:
“竟陵八友”之一,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
王融:
诗歌主要特点(词美英净)
声韵学的发展:
以四声的发现为前提。
(1)五言古诗逐步脱离乐府而独立发展成为不入月的徒歌,摆脱对于乐律的依附而创造符合诗之声律的要求,已成为必然之势。
(2)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翻译的逐渐繁荣促经了音韵学发展。
(3)韵书的研究成果(三国时孙炎《尔雅音义》,魏李登《声类》,晋代吕静《韵集》)
●简述永明体(新体诗)的特点及成就
特点:
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永明体的兴起与声律的追求有关。
成就: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可以说,永明体为唐代格律诗的出现及其繁荣奠定了基础。
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弊端:
文贵形似、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大小谢比较:
1、大谢胸怀远大,学识渊博,思想受“儒道佛”影响深,诗歌常带有一个玄言的尾巴。
谢朓因家世关系,虽仕途顺利,但对险恶的政治现实深有畏惧,因而性格软弱谨慎,处事犹豫,唯求自保。
所以诗中感情大多表现出迷惘忧伤,写景多清丽悠远,极少强烈激荡的情绪,极少有尖锐的线条、刺目的色彩和跳动不宁的形象。
2、大谢受古典作品如《诗经》、楚辞影响较深,受玄理影响较重。
小谢受民歌影响较多,又涵以文人的素养,使之摆脱俚俗风格。
语言在浅近中呈精彩,意蕴在明晓中显婉转,声韵色彩清新、和谐、活泼,更接近于唐代诗歌。
对唐诗影响很大。
李白、杜甫都为之倾倒。
3、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避免了大榭晦涩、平板、情景割裂之弊。
2、齐梁诗人集团
门阀制度下家族文学形成因素:
东晋—刘宋:
门阀制度向恢复皇权政治过渡的重要时期。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豪门士族经济实力扩大,政治地位巩固并提高。
门阀士族重视子弟的文化教育。
刘裕建立新政权后,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回归,以门阀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也逐步向宫廷和诸王势力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变。
三大文学集团: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萧统:
其文学成就主要在学术方面(《文选》),提出“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等文学主张。
萧纲:
大力创作“宫体诗”,其集团形成分两个时期:
晋安王居藩时期与入主东宫文太子时。
●宫体诗定义:
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
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
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
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Q1:
宫体诗的特点是
一、声韵、格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要求更为精致;
二、风格,由永明体的轻绮而变本加厉为秾丽,下者则流入淫靡;
三、内容,较之永明体时期更加贫乏,以单纯艳情、咏物为多,毫无寄托。
●Q2:
宫体诗产生的原因
一是与诗人求新求变的意识有关。
宫体是永明新变后的又一次新变。
第二是与帝王的提倡有关。
宫体主要在梁陈两代较为兴盛,而就创作而言,大体是以宫廷为中心的,梁陈两代的帝王组织与倡导,以及他们的诗歌创作趣味,都对宫体诗的风靡盛行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三是民歌的影响。
南朝的乐府民歌几乎全是男女言情之作,南朝文士多喜拟作乐府,而以梁武帝萧衍及简文帝萧纲父子拟作的乐府诗数量更多,宫体诗中描写艳情内容的诗歌与他们模拟南明乐府中的情歌是不无关系的,但是宫体诗的作者主要表现为对南朝民歌中不健康成份的过分追求新猎异,因而就使得宫体诗带艳乃至淫靡的色彩
●Q3:
宫体诗的内容
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据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赏比较肉靡缓弱。
在描写女性的诗歌当中,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内,包括他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等。
第7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1、西晋灭亡,晋室南渡,北方文学衰微→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北朝文坛复兴。
2、在“文雅大盛”的风气下,出现了很多文学名家和名著:
温子昇
3、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北齐替东魏,北周替西魏。
东魏:
以邺都为中心的东魏与北齐政权,占据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崇文之风领先于位居关陇的西魏与北周。
(标志:
颜之推、萧悫等人才济济)。
邢邵等北地才士,承认文学的进化,肯定地域的差异,学习南方诗歌。
西魏:
建都长安,占据关陇地区。
为了与东魏、梁朝对抗,西魏宇文泰推行政治经济改革同时,也注意文风的改革。
如苏绰的《大诰》,文体仿照《尚书》,是宇文氏政权关陇文化本位政策的产物。
关中是周朝发源地,因此利用地缘关系采用周官古制,带有复古色彩。
庾信、王褒等人只留北周,受到礼遇,北周皇室向他们学习诗歌创作,表明北周本土文学开始接上魏晋以来在江左发展的轨迹。
南北文风交流途径:
使臣往来(列国使臣的职能主要表现为才辩与文学修养,促进相互学习与竞争)、士人流寓(因割据政权之间的战事而羁留使者,掳掠人才,或因政治倾轧而逃奔敌国)。
庾信:
字子山,以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畴。
如《鸳鸯赋》《和咏舞》等,属于萧纲集团。
后期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键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
“乡关之思”:
感伤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第8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建安文风特点:
“以气质为体”,文学不再是经学的附庸,褪去了政教的色彩,注重个性的表现。
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的命题。
“气爽才丽”成为建安群才的共同特点。
背景:
(结合上面)伴随着“诗赋欲丽”的提出,“丽”的审美要求不局限于诗赋。
也影响到书表铭颂论说等其他体裁,从而大大加速了东汉以来文章渐趋骈化的进程。
由于注重“气质”,故对藻饰的讲求尚能情辞相称,这也为后世确立“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代表:
曹操的教令、曹丕曹植的书札(抒发当下的悲欢契阔之情)
辞赋:
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
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
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现出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
如曹植的《洛神赋》,描绘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借以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这是对传统题材加以转换的一个典范。
辞赋的生机焕发,还表现在大赋的体式功能得到一定的调动:
大赋不限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一端,某些个人行踪或信仰得以表现。
辩论文:
魏晋学术,一改汉代独尊儒术的局面,刑名、老庄之学兴盛,佛道二教亦各有发展,形成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活跃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主题广泛,主要有研寻哲理、衡论宗教、品藻人物、针砭风俗、讨论礼制等;二是名家辈出,并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风力,刘勰举出傅嘏论才性同。
(嵇康辩论文最成熟,涉及重要的玄学论题)
●Q1:
什么是骈文?
简述南朝骈文发展过程。
(1)经过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在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已臻极致。
(2)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实际上是广义散文的一部分。
齐梁时是南朝骈文成熟期,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3)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正式形成时。
此时骈文四特征均已具备(对偶、用事、辞藻、声律)。
代表作家有鲍照、范晔等。
代表作有《登大雷岸与妹书》等。
(4)齐梁以后是骈文成熟期。
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进入排偶精工、声律严整阶段。
沈约、谢罣、江淹,人人皆是个中高手。
代表作有《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等。
(5)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整,几乎全篇骈偶,在艺术上为骈文的巅峰,代表作有《哀江南赋》。
●Q2:
骈文的特点
第一,语句方面:
骈文讲究对偶,并且在句式上多用四六句式。
第二,语音方面:
骈文讲究平仄。
讲究平仄的谐和调,是永明新体诗的追求。
第三,用词方面:
骈文一般注意征事用典和词藻的华丽,骈文实际上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3、南朝美文的衍化
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齐梁时期,文学“新变”体现:
1、永明声律说兴起(王融、谢朓、沈约始用四声)
2、文笔之辨的深入
3、不拘常体的呼声,处理问题应灵活
《水经注》:
《水经注》约30万字,记载河流1389条。
所记山水,有郦道元根据亲身见闻而写的,也有依据其它书籍例如刘宋时期盛弘之的《荆州记》、孔晔的《会稽记》而编撰的。
它不仅在篇幅上大大超过了《水经》原文,而且注重叙述和描写,形成了精彩的山水散文。
《水经注》特点:
文中包含着作者的细致观察,能够运用多种手法,突出山水景物的特点,描写细致入微,逼真传神,避免了概念化、类型化的描写。
2、在写景中突出人的审美体验,或写自己的游览经历,或叙他人的评价、体会,能够生动传达出山水景物给人的印象、感受,往往有情景交融之妙。
3、语言精彩生动,清绮淡雅,句式以散体为主,简短灵活,流畅自然,形成简练精粹、清拔隽永的文章风格。
贡献:
体现出大一统的理念;集六朝地志之大成;对山水的记叙描写尽自然之趣,文学意识浓厚,文风清朗疏朴,
《洛阳伽蓝记》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运用生动的笔墨,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建筑之美,间以动态描写,绘声绘色。
把本来属于说明文的建筑记,写得生动传神,曲尽其妙。
例如卷三写景明寺:
2、在写建筑时兼记掌故,记事简练、深婉,意味深长,尤其善于描写细节和场面,注意表现人物性格。
有些地方生动吸引人,如同小说。
3、句式以散驭骈,骈文成份较多,行文简练隽永。
总之,《洛阳伽蓝记》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散文、传记、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发展中,都有一定的价值。
第9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系统:
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统称为笔记体小说。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小说”:
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小说”与“大达”对举,指那些琐屑的言谈。
无关政教的小道理。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
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小说起源: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庄子》《孟子》、史传《三国志》
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
志怪与志人
1.志怪:
社会背景: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1古人迷信天帝,常有占卜、占梦等活动;2方术盛行,关于神仙的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复习 魏晋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