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5672934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50KB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
,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3―9=?
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
②想加算减:
9+4=13,13―9=4;
③破十法:
10―9=1,1+3=4,13―9=4;
④连续减:
13―3―6=4,13―9=4。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
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今后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十几减9》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计算是________于生活的。
《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对于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活泼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兴趣。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计算,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发展数学意识。
在教学《十几减9》导入时创设情境:
“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边摆了个水果摊。
”出示动画ppt,老师接着叙述故事:
“由于他笑脸迎人,生意一直不错。
这不,没几天货架上的水果就没了,猴哥心里盘算着:
看着这时节,桃应该也熟了,去摘几个桃子吧!
”,老师激趣到:
“小朋友们!
你们愿意帮猴哥摘几个桃子吗?
”,孩子们兴趣马上提上来了,很自然的进入对旧知的复习,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摘桃情节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孩子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得非常的开心。
在教学计算时,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相对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的、动画的情境,会直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能培养孩子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
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增强计算的兴趣。
二、加强学习活动,深化算理。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计算方法。
同时知识的德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社对算理不断加深。
为了使一年级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较好地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课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学生都知道13-9=4,这时教师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是提供让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资料(一盒桃10个和外面的3个)自由、独立地去探索,尝试计算,找到解题的方法,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师生交流,寻找不同算法。
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难点的破十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
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
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不用急于板书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把计算思路说清楚,继续追问其他学生是怎么想的?
然后师及时小结,用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小组里说一说。
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板书计算过程。
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揭示-操作-说-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并不合理,但却是学生自己的方法。
教师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运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各自发表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计算13-9的方法。
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十几减9》在新授的时候应该多呈现不同的方法,有一个一个减的方法、先减3再减6的方法、“破十法”、“想加做减”等方法,在呈现了不同算法以后教师再着重介绍“破十法”、“想加做减”。
在不断训练和相互交流中让学生了解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应用这些算法时,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算法进行类似的计算。
在教学“凑十法”时,个别基础薄弱数感不强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给大数凑十能过关,遇到6、7这样的数反应就不快了,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着数”方法也是不错的。
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创造意识的形成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必“索要”算法多样化,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而强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多种算法。
那些低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学没有必要走回头路。
四、优化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只有学生自己喜欢并能灵活运用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
在呈现算法多样化后,随着练习的不断加大,孩子慢慢能从自己的计算经验中体会出最优的方法来,教师有必要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到最优化,或者得到调整和修改,并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
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
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五、练习有针对性,提高计算能力。
《十几减9》的练习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层出示两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困难的孩子可以借助小棒计算,再指名汇报。
培养学生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的同时,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并能从交流中获益。
第二层出示4题加减法对比练习,让孩子计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运用观察法这种题用“想加做减”比较简单。
第三层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层列出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并引导孩子们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引导孩子思考“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个1从哪儿来的?
”从而巩固“破十法”的计算,在随后的计算中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计算速度明显增强。
通过这四个层次的练习,孩子们说说“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
”让孩子自己谈感受,孩子们说到:
“一个一个数简单,但是没有图,没有小棒就不能计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简单,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个位的数就可以了”“想加做减的时候要细心,要把9的加法记牢固,不然就会想错做错”……在交流讨论中孩子们对算法进行了优化。
教学建议:
1、在设计练习时,第一部分应该设计做一做第2题的形式,借助直观的水果图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计算十几减9的表象。
2、本课是十几减9的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算得又对又快。
3、从学生后期计算来看,想加做减在十几减9时孩子们应用较多,但是十几减几很多孩子还是选择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们上学期的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时间长,生疏了,建议开学初或者在第一单元教学时有针对性的进位加法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4、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学习资料,巧妙使用学具。
如教学例1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料是一盒桃(10个)和3个,小棒是10根蓝色和3根红色。
当学生要计算出13-9的结果时,自然想到用10来减9。
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3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
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
不过,在介绍破十减时,时间花得多了,过分强调要让学生用破十减,导致后面的内容讲授有点仓促。
另外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整节课中存在在很多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到课中没顾及到的问题,积累更多上此类型的课的经验。
《十几减9》教学反思4
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
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
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
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
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
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
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
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
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
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
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
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是不是教师急于奖励学生的算法引起的呢?
还有,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
最后,在练习设计上,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过于花俏,没有达到真正巩固的目的.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
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
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十几减9》教学反思5
这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十几减几的学习意义重大。
本节课教材提供了北方庙会中“卖气球”、“卖风车”、“套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时,我们可以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为了提高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观察之后,我把学生获得的信息有序地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以后能学会对信息进行类),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
如,
(1)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2)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
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大多数学生能提出与题意相符合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我提出:
你准备怎么计算15-9时,有的说:
我想9+6=15,所以15-9=6,大多数学生认可这种方法。
我紧接着问:
你还有别的算法吗?
还有一个学生说:
先算10-9=1,再算1+5=6,一小部分学生也认同了这种算法。
最后,经过对十几减9的算式找规律这一活动后,大部分学生转而认同了破十法计算,认为这样比较快,我认为这从思维上来说也算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不过,我觉得很遗憾的是其它的算法在这个班的学生中没有再出现,而在我上一届学生中则还有许多种,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在这个班的学生中似乎一直得不到体现。
今天的课堂练习我要求学生在计算十几减9时,要说出:
你是怎么算的,我采用的是开火车的形式,一半的学生能过关。
今天的家庭作业,也要求把计算方法说个家长听,不知孩子们说得如何。
《十几减9》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十几减9”,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算法,就可以把它迁移到后面其他退位减的计算里,促进自己的学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对买桃的一些生活经验,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在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
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
方法1:
一个一个地减。
方法2:
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方法3:
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6,得4。
方法4:
想加算减。
(因为9+4=13,所以13—9=4)
方法5:
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3,再去掉3,得4。
但在这热闹的后面,却有一些我们老师看不见的问题,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但当我们真正做题时,差生出现了,课堂上的方法太多,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了。
这么多方法我用哪一种呢?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样的。
因此,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我现在采取的方法是:
课上民主,搞素质教育,课后补差,搞应试教育。
《十几减9》教学反思7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
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
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有的学生说13-9,先用10-9=1,1+3=4。
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
课堂气氛很沉闷。
课后再三反思: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
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
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
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
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
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
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
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8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
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
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
还可以怎样计算?
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
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
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9
《十几减9》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大致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主要是复习了9加几进位加法的口算和填括号里的未知数。
二、运用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
整节课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积极思考,兴趣较高,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算法,学生在计算15-9时,一(3)班的孩子想出了:
从15里面一个一个地减去9,还剩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几减9 十几减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