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5672416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48KB
《数据的收集》说课稿.docx
《《数据的收集》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的收集》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四川省简阳中学 彭莉
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一年级《数学》(上)第五章第一节《数据的收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收集、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运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本章是初中“统计和概率”的开篇,涉及的知识和方法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众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它将带给学生更多新奇的体验,向学生们展示数学的另外一种美。
本章的学习与有理数等章节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区别,学生习惯的确定性数学思维和语言、在小学阶段就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本章的学习。
“数据的收集”是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个学习内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让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感受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的重要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尽管学生们广泛接触过数,但数据的收集这部分知识是全新的知识,数据的概念也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利用数据进行推断”和学生习惯的思维方式有着巨大差异,而处理数据的方法也大大不同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方法,由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体验和感悟到“让数据说话”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是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我校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与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据的作用;
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在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在形成猜想和作出决策中,感受到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的重要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问题的解决中品尝成功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三、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在小学阶段已初步学会了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收集与呈现数据充满兴趣和动手欲望。
我校学生知识面较宽、兴趣爱好广泛,但还不具备基本的统计观念,忽视这一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及各学科领域的紧密联系,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真正投入到收集数据的全过程,积极参与并迎接数据收集活动的挑战,感受数据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分析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活泼好动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本节内容的突出特征,决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引导——探究”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进行自觉、主动的探究。
2.“活动——参与”法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过程,而不仅仅单纯介绍知识点。
3.“讨论——交流”法
通过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据、统计语言交流和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数字描述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电脑的动态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其短暂性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参与,给学生活动和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维持稳定性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CAI课件。
五、学习方法分析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学法:
1.自主探索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积极、愉快、进取、融洽的情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逐渐形成数学的科学态度。
2.合作交流
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分为六个环节展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与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
引
入
课
题
1.多媒体演示: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棒球比赛的精彩片段。
2.提出问题:
问题1:
同学们,学校将组织大家观看一场奥运会球类比赛,我们应该观看哪一种比赛呢?
问题2:
怎样才知道多数人的意见呢?
这需要通过什么知道结果?
3.引入课题:
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用数据来说明结论吧。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
5.1数据的收集)
让我们看看书上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呢?
(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
1.饶有兴致地观看比赛片段。
2.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同学间产生争论。
3.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全班同学达成应该服从多数人意见的共识。
4.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起来。
5.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窥见一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出想弄明白到底用什么方法、怎么用的好奇心。
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问题情景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可以激起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
二
自
主
探
索
,
教
师
引
导
1.安排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⑴你认为这一节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⑵你对这节内容能提什么问题?
⑶看书结束后进行提问比赛,看谁提的问题多,谁提得好.
2.在学生自学期间走进学生,俯身听取他们的意见,指导学生看书总结,引导自主学生提问.
3.教师根据学生提问和回答情况灵活决定自己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脉络.
4.板书:
数据收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
明确调查问题
第二步:
确定调查对象
第三步:
选择调查方法
第四步:
展开调查
第五步:
记录结果
第六步:
得出结论
1.学生看书自学,积极思考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带着问题看书避免了抓不住重点的现象)
2.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的水平情况找出老师没有提出的问题。
3.学生互问互答,在竞争中学生都想让自己的表现得到大家的认可.
(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学生间相互分享其他人经验的好机会)
4.在全班主动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设疑能力。
三
模
仿
应
用
,
解
决
问
题
问题1:
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用数据解决问题,那么应如何解决刚才播放比赛录像的问题呢?
请同学们分组设计一个可行性的方案。
问题2:
全班交流交流你们的设计方案.
问题3:
哪个小组的方案比较简便?
问题4:
我们根据最简便的方法统计出什么结果?
问题5:
最后那一种球类比赛的频数和频率高?
1.四人一小组,当一名小组成员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其他小组成员对他进行评价、补充、调整.
2.在全班交流时,只有中心发言人,而没有小组长,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
3.学生通过比较、筛选,最后作出评价,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的策略的.
4.在选择最简便的调查方法进行收集调查后,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5.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获的新知。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有不同策略的,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实
践
探
索
1.引导学生感受数据使用的广泛性,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赢在哪里》、《谁是〈红楼梦〉的作者》,并思考:
问题1:
读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问题2:
数据有用吗?
问题3:
它的作用是什么?
2.提出探索任务:
问题4:
既然数据这么有用,那么就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我们周围的事物吧。
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索、讨论,要求各小组根据明确提出调查的问题,并说明选题的目的.
3.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及时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注意规范行为,发现火花,排除障碍,引导深化)
1.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2.学生对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中有了自觉探究的欲望。
3.通过探究学生发现了自己学习数学的潜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的思维活跃,选题丰富多彩,提出了不少精彩的问题:
关于中学生视力现状的调查;关于同学们对各门学科喜好程度的调查;关于同学们身上零花钱的花销情况;关于沱江河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关于简阳中学校园内百年老树的生长情况调查。
)
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已经感受到数据发挥的作用,以及收集数据的方法,设计这个环节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运用的广泛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释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
归
纳
总
结
,
深
化
提
高
大家就对照下面的几个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①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②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③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④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还有别的方法吗?
⑤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⑥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反思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深化学生对数据收集过程和用数据说话的认识。
)
1.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根据问题训练单反思本节的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活动历程和独特体验,多角度总结学习感受。
2.学生的总结逐渐把在探究中的体验上升为初步的理性认识。
3.部分学生在反思总结中将体验变成学习的动力,并与自己的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联系。
传统教学中的总结,基本都是由老师来做。
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内容。
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
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学生的自我反馈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六
课
外
拓
展
根据刚才每个小组提出的课题,展开调查,分析结论,发表评论,提出建议,写成数学小论文,最后我们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
把数学学习的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时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学生常需借助教师的板书思考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精心设计板书,并力求做到布局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给人以美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的收集 数据 收集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