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docx
- 文档编号:5667598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4.48KB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强
2.“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水
C.人
D.地面
3.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取景框,接下来的操作是()
A.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
B.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
C.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
D.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
4.物理老师在讲授“摩擦起电”一节时,请同学们用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试试能否吸引碎纸片,结果塑料直尺能够吸引碎纸片。
如果以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作类比,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负电,塑料直尺带正电
B.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正电,塑料直尺带负电
C.摩擦时,只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使塑料直尺带了正电
D.摩擦时,头发上的电子向塑料直尺转移,使塑料直尺带了负电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D.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A.
插入水中的手
B.
手影
C.
潜望镜
D.
自行车尾灯
7.关于汽车相关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行驶中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
B.汽车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汽车水箱的冷却水中加入防冻剂,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防止结冰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比赛时,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B.比赛时,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
C.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D.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9.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现象
10.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
A.0.15m
B.150m
C.15m
D.1.5m
二、填空题
11.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cm;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
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为单位标度的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将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12.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太阳的像.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树叶是由于光射到树叶上时,发生了____的缘故.我们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镜.
13.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___________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
(3)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而形成的像。
14.2015年8月6日,我国选手宁泽涛获得游泳世锦赛男子自由泳冠军.比赛中,他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他向前运动的施力物体是_____,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池壁作用力改变了他的____.
15.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得________(填“快”或“慢”).当人看到闪电3s后听到雷声,则人与闪电处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
.
16.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此时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若在透镜前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也可以再次清晰。
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向右移动15cm,则蜡烛通过凸透镜的像一定是______的。
三、实验题
17.李翔同学在山上找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块,他仅用直尺这一测量工具测出了石块的密度.装置如图所示,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轻质直杆悬起来,悬点为O,并将一重物用细线悬于直杆O点左侧的P点;
B.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装水的轻质塑料袋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该点到O的距离为30.0cm;
C.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待测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轻质塑料袋中;
D.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待测石块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该点到O的距离为12.0cm;
(1)实验中主要应用的力学规律是 (填“阿基米德原理”或“杠杆的平衡条件”);
(2)上述实验步骤最佳顺序是 (填入步骤前的字母);
(3)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可求得待测石块密度为 .
18.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
然后将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
;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小明发现指针微微指向分度盘的左侧,便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同组的同学指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错误正确操作后,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_g。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
;
(4)若只有一架天平和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矿泉水瓶(质量不计)也可以测出盐水的密度,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要求尽量减小误差。
(水的密度为
,盐水密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天平测出总质量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天平测出总质量
;
③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
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___N;
(3)比较实验_______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比较甲、乙实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与下列________(填字母)事例中的研究方法相同:
A.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通过树枝晃动的幅度判断风力的大
C.研究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关系时,保持凸透镜的焦距不变
(4)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小宁通过甲、丁实验得出结论,你认为他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小宁在同一木板表面上进行多次实验,用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f-F压关系图像.请依据图像判断当F压=7N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_______N.
四、计算题
20.“海绵宝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有一座“海绵宝宝”(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3.0×103Kg,密度为1.5×103Kg/m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
求其:
①体积V;②重力大小G;③对地面的压强p.
五、作图题
21.如图是某吸音室墙壁上的楔形物体。
⑴请作出图中光线在楔形物之间的反射路径__________;(仅作两次)
⑵根据你的作图,吸音室墙壁做成这种形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2.在图中,请你画出站在跳板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六、综合题
23.阅读短文
微波炉
微波炉是厨房电器之一,微波有三个主要特性:
一是反射性,微波碰到金属会被反射回来。
二是穿透性,微波对一般的陶瓷、玻璃、耐热塑胶、木器等具有穿透作用,故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器皿盛放食物加热时,能快速煮熟,而容器不发热。
三是吸收性,微波容易被含有水份的食品吸收而转变成热。
微波穿透食物的深度一般为2~4cm,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直径大于5cm的食物,可采取刺洞的方法增加微波的触及表面或切成小于4cm厚度的薄片,微波炉独特快速的加热方式是直接在食物内部加热,几乎没有热散失,具有很高的热效率,因此它具有加热快、高效节能等优点。
(1)用微波炉加热饭菜时,应选用________(选填“不锈钢”或“陶瓷”)容器来加热。
为防止微波泄漏对人体造成危害,微波炉的外壳内壁应选用________(选填“不锈钢”或“玻璃”)。
(2)为了用电安全,微波炉应该使用___________(两脚/三脚)插头。
(3)小明想知道微波炉的实际功率,他用电能表(表面如图所示)、钟表等工具进行了实验:
他将家中其它用电器关闭,只让微波炉工作,测得该电能表的脉冲灯在1min内闪了64次,则微波炉在1min内消耗了___________J的电能,微波炉的功率为_________W。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三、实验题
1、
2、
3、
四、计算题
1、
五、作图题
1、
2、
六、综合题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八 年级 学期 期末 模拟 物理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