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docx
- 文档编号:5660746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30.12KB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1、如图3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
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上图8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
;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 ,这是因为 。
3、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
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A蜡烛的烛焰像高____________cm;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纠正了错误之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他最好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4)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__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4、 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看到A的像属于 现象,看到B蜡烛属于 现象。
(2)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关系。
(3)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
(4)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时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着小红就在记录的白纸上进行相关处理,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
,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红同学为了形象记忆和理解这一规律,她想将物与像的关系用图进行描述。
请你帮助小红把同一个发光物体分别放在a、b处时,所成对应的像a′、b′性质的大致情况在图中画出来。
(2)小亮同学为了证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正确性,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5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们保持烛焰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上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请问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请你根据小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描述和小亮的实验,归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
6、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26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他们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下表。
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10cm)
实验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
(物距u/cm)
像的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立或倒立
像的虚实
1
30
缩小
倒立
实像
2
25
缩小
倒立
实像
3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4
16
放大
倒立
实像
5
12
放大
倒立
实像
6
8
放大
正立
虚像
7
4
放大
正立
虚像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cm处,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此像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
(3)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
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二者成像特点的不同是 。
(4)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淸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小明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用凸透镜看“照相机”三个字,并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如图26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其中 图是画错的, 图反映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7、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
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⑷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右图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
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
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
8、小明和张阳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调节后,如图20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____(倒立/正立)、___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是 (填一种即可);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当把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60cm的位置时,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与原来的像比,变 (大/小)了,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是 (填一种即可).
(3)张阳同学也用同样的器材做这个实验.他在光具座零刻度线的位置上固定好蜡烛,然后在光具座左半侧的某一位置上安装好凸透镜,最后在凸透镜的右侧安装好光屏.点燃蜡烛,保持蜡烛与透镜间距离不变,张阳发现,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包括上、下或左、右),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你认为造成以上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
①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大于一倍焦距 ②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略大于一倍焦距
③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凸透镜的焦距太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⑴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
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⑵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王聪点燃蜡烛,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的像不完整(如图所示),原因是___
___________。
⑶问题解决后,王聪经过规范操作,测量准确,实验记录如下表:
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00
10.91
a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12.00
24.00
b
4
6
/
正立、放大、虚像
①根据上表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②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③在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虚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为了观察到此时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同”或“异”)侧。
⑷小雪小组做此实验时,
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0、如图是教学中常用的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示意图和使用说明书。
(1)请你在使用说明书的划线部分
填写合适的答案。
(2)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画面偏下,应将A的张角变____(大/小)。
(3)投影幕的幕布做的粗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示意图中将光路补画完整。
11、.小丽同学在测量盐水密度时,进行下列操作,其中的一步错误操作是:
(填序号),正确的操作顺序应当是 (填序号)
①把烧杯中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2;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旋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拔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小丽在测盐水质量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此时她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12、张华和同学到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
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7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7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7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___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带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重物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方桌陷入沙中的深浅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________1和图______2进行分析比较.
(3)图2和图3探究的问题是高度相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物理研究
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
1
比值G/m的平均值/N·kg-1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 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17所示,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下,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 表面上滑得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__运动状态的原因。
16、古希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而伽利略则认为:
运动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到底谁说得对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
小中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中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变化。
小中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中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将小中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整: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____,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_。
(4).推理小车若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及同一高度滑下,在不同材料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位置上,则: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
(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等,这表明了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从克服摩擦做功的角度看,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平面给小车的摩擦越小,小车克服摩擦所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3)探究得到的推论是
1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保持物体处于_________或_________状态进行研究。
图13中(a)、(b)所示的实验过程说明所探究的两个力需作用在_________上,物体才能平衡。
图(c)则可验证所探究的两个力必须作用于_________。
19、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甲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乙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甲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20、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 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 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 衡
,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 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21、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 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
(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得出:
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
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是:
;
(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现象,若使卡片在图示位置失去平衡,你将通过
或 方法实现.
2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9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
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 ;实验中应用了 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9乙所示。
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
23、如图18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_______运动,是因为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
在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为了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定量关系”,某同学在A物体上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物体对桌面的压
力,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压力F/N
测力计示数/N
l
2.3
1.8
2
3.3
2.6
3
4.3
3.4
4
5.3
4.2
①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18中绘制图像。
②分析图象可得结论: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__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3:
F4=_________。
若他拉着重叠体速度由0.02m/s变为0.04m/s,重叠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某物理兴趣小组研究“力对运动的影响”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如图,三个滑道的斜面部分完全相同,水平部分材质不同(毛巾、棉衣、木板).三个相同的小木块分别从三个滑道的同一高度O处
从静止释放,在水平面滑行至停止的距离sBC<sBD<sBF.
(1)控制其他因素均相同,只体现“滑道材质”
与“滑行距离”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法.
(2)三种滑行的初始段OB均相同,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从静止释放时,三木块的________能相同,滑到水平部分左端B处时________能相同,则它们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时,三木块在水平面部分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fBC________fBD________fBF(填不等号),这个实验只能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与________有关.
(4)结合上述实验,推测和猜想:
如果滑道水平部分绝对光滑,小木块将做________.
25、 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________力。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11所示,它的示数是________N。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压力F/N
3
4
5
6
7
摩擦力ƒ/N
0.6
0.8
1.0
1.2
1.4
(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2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
(4)分析图像可知: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小丽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
她由此得出: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
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
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图27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 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 (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科版八 年级 物理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