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解读.docx
- 文档编号:5657496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80KB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解读.docx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解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解读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解读
摘要: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自问世以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综合性理论思想。
文章阐述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以期对中国建立“创新型”社会有所启示。
关键词:
创新创新理论企业家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经济学家熊彼特赋予“创新”以丰富的经济内涵并奠定现代创新理论基础,熊彼特于1912年在他的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
随后,熊彼特又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和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两部著作中,较系统地总结归纳了他关于创新的理论思想,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基本观点。
1、创新的定义和内容
熊彼特认为:
创新是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通过市场获取潜在的利润的活动和过程。
熊彼特提出的创新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①引入一种新产品;②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获得新的原材料;⑤实现一种新的组织。
2、创新与企业家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根本职能。
创新者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但企业经营者并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即创新者。
真正的企业家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的能力条件:
①要有眼光,能看到别人不一定看得到的潜在的利润;②具有能抓住机遇的敏锐性;③要有胆量,敢于冒风险;④要有组织能力,不仅能动员和组织企业的内部资源,还能够组织利用外部资源来实现创新。
3、创新与经济发展
经济由于创新而得以发展。
创新的实现使创新者获得高额的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引起模仿和竞争。
这就导致创新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下降,于是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从中获益。
当价格下降至无利可图时,一轮创新即告结束,新的创新又将开始。
这样,创新、模仿和竞争推动着经济浪潮式发展。
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
4、创新与毁灭
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
这里的毁灭是指一批企业在创新浪潮中被淘汰,其生产要素被重新组合。
不断创新,不断毁灭,一些企业在创新中发展了,另一些企业被淘汰了。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企业兴衰的基本规律。
5、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熊彼特认为:
企业家的行动,是创新和经济发展这些“重要现象的动力”。
首先,熊彼特认为:
获取创新产生的超额的经济利润,是企业家进行创新的原动力之一。
然而,他又认为:
除利润动机外,创新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企业家精神”。
所谓“企业家精神”,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其主要含义包括:
①创造性和首创精神。
②强烈的成功追求欲望和“事业成功至上”的价值观。
③甘冒风险、以冒险和战胜艰难困苦为乐的精神。
④强烈的事业心。
熊彼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下才实现创新和发展的,因此,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创新的灵魂(张建华2000)。
6、实现创新的途径
熊彼特指出:
创新的实现具有一定的途径,即创新具有其特定的实现过程。
熊彼特关于创新实现途径的思想被归纳为熊彼特创新模型Ⅱ(Freeman1982,柳卸林1993)。
在熊彼特创新模型Ⅱ中,熊彼特特别强调了企业家推动创新,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企业家主导型模型。
这个模型的特点是:
第一,在企业和现有市场外部,存在着与科学技术新发展相关但未进入应用的科学技术发明;第二,企业家意识到应该把这些发明引人生产体系,实施创新,这种冒险行动是一般资本家或经理不敢争取的;第三,一旦一项根本性的创新成功实施,将使现有市场和生产结构发生改变,创新者将获得短期的超额垄断利润,但随后会因大量模仿者进入而削弱。
熊彼特模型Ⅱ特别强调大企业尤其是垄断型大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
他认为:
与完全竞争相比较,垄断型大企业更有利于创新。
7、实现创新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是在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都可能发生的。
只有实现了从所谓“循环流转”社会经济形态向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形态的转变时,创新才有可能实现。
而这转变实现的关键性突破在于观念的更新,即率先实现观念创新。
此外,资本和高度发达的金融信用制度是企业家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而信用使得个人能在不限于自有资产的更大范围上进行创新投资活动,因此,信用机制是创新的基础条件。
熊彼特还进一步指出,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市场的建立和良好运转即成为实现创新的基础。
熊彼特关于创新的以上观点,构成了现代创新理论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尽管数十年来,创新理论不断发展,但人们普遍承认,以上观点仍然是创新理论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思想。
二、对熊彼特创新理论基本观点的认识与评价
任何一种先进的理论都必须和一定的实践背景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其力量和价值。
从2l世纪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和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实践背景出发,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呢?
下面我们将展开讨论这一问题。
1、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概念,属于经济范畴
从熊彼特关于创新的经典定义可以看出:
创新并不是人们在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创造新东西”(乌家培1998)。
创新特指的是将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强调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或经济效益。
因此,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概念,属于经济范畴。
当然,创新也与人类在经济之外的各个领域的创造、发明有某种相同的共性,即它是一种关于生产要素的创造性的“新组合”。
这种新组合中的各生产要素不一定是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但这个“组合”一定是从来没有过的创造性的新组合。
从创新的基本概念进一步考察,可以认识到创新具有效益性。
即:
获取潜在的利润或经济效益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这赋予了创新的效益性这一基本特性。
效益性是创新的经济本质特征。
2、创新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定位和管理科学特征
既然创新属于经济范畴,我们想到它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学说的定位问题。
从创新理论的定义可以看出:
创新起到创造性地组织生产力的作用。
然而,从创新的内容来看,组织创新则超越了传统的生产力范畴,进入到生产关系领域了。
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实际上就是变革生产关系。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看,管理的根本职能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及变革或维护生产关系(周三多1995)。
因此,从以上意义上,创新是现代管理的根本职能。
这与现代西方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观点,形成了一种“殊途同归”的共识。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
创新管理具有十分突出的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特性。
从创新的基本概念进一步考察,可以认识到创新具有人本特性、系统特性和一次性等重要的基本特性:
(1)人本特性。
从创新的定义可以明确:
创新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企业家。
创新必须以人为本。
这就是创新的人本特性。
(2)系统特性。
创新是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创造性的新组合”,而“创造性的新组合”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新系统。
从现代系统科学的角度看,创新实质上就是要建立一种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以谋求最佳“系统组合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
创新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综合集成。
此外,创新还具有一次性特征。
创新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创造性的新组合”的实现过程,是一种一次性的活动或过程,创新本身不具有持续性。
3、创新的内容:
各种创新的规范化定位与重要性
熊彼特以后的创新研究学者们把熊彼特关于创新的五种类型的思想加以进一步的整理和发展,使创新的内容规范化且更为丰富。
创新的分类也因提出分类的视角不同而多种多样。
然而,直接从熊彼特的五种创新类型出发,并进一步发展的创新内容,仍是当今最被广泛接受、也最有影响力的创新主体内容。
我们将集中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关键在于明确各种创新在创新内容体系中的定位和重要性。
(1)五种创新类型的演进和规范化
当代创新理论事实上已对熊彼特的五种创新类型形成一种较规范的提法,即:
以引入一种新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称为“产品创新”(ProductsInnovation);以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称为“工艺创新”或“过程创新”(ProcessInnovation);以“开辟新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称为“市场创新”(MarketInnovation);以获得新的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称为“原材料创新”(RawMaterialInnovation);以实现一种新的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称为“组织创新”(0rganizationlnnovation)。
(2)技术创新
现代创新理论把上述五种创新进行了归纳和发展,把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归纳为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Innovation)。
显然,这里基于“新产品”和“新工艺”本身即属于“新技术”范围。
然而,随着人们对技术内涵的认识深化和拓广,发现“新原材料”、“新市场开拓”以及“引入新组织”也来自引入新的原材料技术或组织管理技术,因此,人们甚至把熊彼特提出的五种创新称为“广义的技术创新”(傅家骥等1998)。
(3)科技创新
20世纪5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成为数十年经久不衰的理论研究热点和越来越广泛的经济管理实践,在经济管理科学中形成技术创新学派。
该学派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基本源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首先,从技术创新角度,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对创新的日益重视,不仅技术作为一种核心资源纳入创新,许多应用性科学研究成果也直接引入创新过程,因此,人们把技术创新概念进一步拓展为“科技创新”。
(4)知识创新
近年来,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甚至有取代资本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的趋势,即人类正进入以知识为资本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
基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概念,人们进一步提出了知识创新的概念。
(5)制度创新
创新理论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是: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道?
诺斯(D.North)为代表的一批从事熊彼特创新理论研究而形成的所谓“新熊彼特学派”的追随者,从熊彼特的“组织创新”发展出一个重要的学派,即“制度创新学派”。
他们认为:
决定企业创新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制度变迁。
而制度,主要是由企业所在的社会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即主要是社会和国家的制度安排,显然,也包含一部分由企业在国家制度条件下自己所能进行的内部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
制度创新学派甚至认为:
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而不好的制度选择将抑制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经济增长本身。
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在于制度创新,是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能持续激励人们创新的产权制度以提高私人收益才会出现”(诺斯1991)。
三、结论
创新理论(InnovationTheory)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综合性理论思想。
当今世界,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纷纷把创新作为发展本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国策。
创新已经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共识,并被视为是正在兴起的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核心(马驰等1998)。
而创新理论的创始人、2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由于其对创新理论的开创性贡献,则被德鲁克(DruckerPF1999)预言为是“将对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
罗森堡甚至认为:
“21世纪将是经济学的‘熊彼特时代’”(柳卸林1993)。
注:
该文系2007年度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湖南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的部分内容(项目编号:
2007ZK3054)。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约瑟夫?
阿洛伊斯:
《经济发展理论》[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91.
[2]朱红恒.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5
(1).
[3]侯彬,邝小文.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5
(2).
[4]方在农.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说起[J].自然杂志,2004(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熊彼特 创新 理论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