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5655242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61.45KB
济南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济南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
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勤苦厉精,以夜继日。
年十二,便能属文。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
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
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
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
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
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
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
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
“吾弗逮也。
”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赢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
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
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
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
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
察谓之曰:
“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
”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清洁自处。
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
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
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白《陈书·姚察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B.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C.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D.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羽析/皆有经据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B. 凶问,指死讯、噩耗。
“凶”,指不幸,与“夙遭闵凶”中的“凶”意思相同。
C. 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忧服,则是指为父母服丧而忧伤过度。
D. 赗赙,也作“赙赗”,文中指两宫送给姚察家人用来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察聪慧勤奋。
他小时就有卓绝的品性,不爱玩耍,十三岁参与辩论被学者称赞;在梁朝王室动乱时他也没有停止学习。
B. 姚察擅长著史。
他被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推荐为史佐,撰著史书;入隋后担任秘书丞,后又受命撰著梁、陈两代史书。
C. 姚察谨守孝悌。
战争饥荒时粮食匮乏,姚察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些分给弟妹;他志在为父亲守丧,数次推辞任官。
D. 姚察居官清廉。
他位居显要,能以清廉自处,连门生的薄礼也拒绝;他常常资产空乏,有人劝其经营生计,他不为所动。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②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答案】
(1)B
(2)C
(3)B
(4)①当时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②这个门生谦逊地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再敢送礼。
【解析】【分析】
(1)正确断句: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
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咸相倾慕”的对象是姚察,因此要与“沛国刘臻”断开,排除AD项;“疑事十余条”都是“访”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2)C项,“忧服,则是指为父母服丧而忧伤过度”错误,“忧服”意思是因父母死而居忧服丧。
故选C。
(3)B项,“他被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推荐为史佐”错,原文“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
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可见推荐他为“史佐”的不是杜之伟,而是吏部尚书徐陵。
故选B。
(4)此题关键词有①流亡,流亡在外的人;反,通返,回来;轻,减轻;劝,勉励;殷盛,增多。
②逊请,谦逊地请求;冀,希望;驱出,驱赶出去;伏事者,属下;馈遗,赠送,送礼。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B;
⑷①当时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②这个门生谦逊地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再敢送礼。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
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
积累时可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对文本要反复阅读,结合上下语境仔细推敲。
具体到每个选项,考生需要找到原文答案出处和选项进行对比:
对比关键细节(词语);对比添加的内容,出题人容易添加文中没有的内容迷惑考生;对比人物、时间、地点。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理解能力。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考生课下多读、多记,尤其熟记120个实词、18个虚词,掌握四类特殊句式:
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参考译文】
姚察;字伯审,是吴兴武康人。
姚察幼时就有很高的悟性,年少时不喜欢游戏玩耍,对下棋或其它的游戏,从来不经意。
勤奋刻苦精神振奋,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
十二岁时就能写作文章了。
十三岁那年,梁简文帝当时还是太子,就让姚察到宣猷堂听演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所称道。
等到梁简文帝继位,更是以超越常礼的礼节对待拂姚察。
起初担任南海王国左常侍,兼任司文侍郎。
遭遇梁朝亡国战乱,当时东部由于战争加上饥荒,人们相食,无处买粮,姚察家裹人多,都到外面采野菜来吃。
姚家常常经过艰难险阻,寻找供养家人的财物,粮食才能维持没断。
他又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来给弟弟妹妹们,以至于亲朋戚友断粮少食的都予以照顾,自己只有以食野菜为美味了。
在战乱期间,勤奋读书学业依然没有荒废。
元帝在荆州即位,授予姚察任原乡县令。
当时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姚察深相爱重,上表任姚察为佐著作,跟随他一起撰史。
永定初年,吏部尚书徐陵当时领著作,又引荐他任史佐,连徐陵的让官致仕等表,都请姚察来写,徐陵看到姚察写的文章叹息说:
“我不如他啊。
”太建初年,补为宣明殿学士,授散骑侍郎、左通直。
不久兼任通直散骑常侍。
江左的年老旧交先在关右的,都倾慕他。
沛国的刘臻私下到公馆询问《汉书》中的疑难之事十多条,姚察都给他分析,全是有经典依据的。
当初,梁衰微灭亡时,姚察的父亲僧垣流亡到垦宣,姚察粗食布衣,不听音乐,到这时父亲的死讯由使者带到江南。
当时姚察为母亲韦氏守丧刚除丧服,后主因为姚察瘦弱,怕他到远方奔丧伤害身体,就暗地派中书舍人司马申到姚察的家里致丧。
不久以忠毅将军的职务起用,兼东宫通事舍人。
姚察一心想守完父丧,一次又一次地陈情辞让,都得不到允许。
不久命他知着作郎事。
服丧期满,就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姚察连连守丧,加上斋素日子长,从除丧服后,又添了喘病。
后主曾单独召见,看到姚察骨瘦如柴,不禁伤感。
姚察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
曾经有个门生不敢送厚礼,只送一端南布、一匹花练。
姚察对他说:
“我的衣服,只是麻布蒲练,这些东西对我没有用处,既然要诚心交往,请不要如此烦劳。
”这个门生好言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敢送礼。
以清心洁行的标准来自处,财产总是空乏,有人劝他经营生计,他笑着不回答。
陈灭亡后到隋朝,开皇九年,文帝下韶授予他秘书丞的职务,另外命他写完梁、陈两代史。
大业二年,死于东都,遗命薄葬,一定要遵从省俭。
朝廷吊唁,助丧物品很丰厚。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
华有器度,在讲幄[注]最久,孝宗甚眷之。
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
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
瑾败,乃复故。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土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决囚江北,引疾归。
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戡宁王宸濠乱。
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
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
“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
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释】讲幄:
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B.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C.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D.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
B.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二十岁,故称“弱冠”。
C. 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D. 擢,提升官职,此外“授”“除”“拜”均可表示授予官职,“迁”则指官职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华德才兼备,深受世人好评。
他曾考中状元,担任学士等职,深受孝宗眷顾,年逾古稀,仍能依制为母守孝,受到士人赞美。
B. 王守仁不畏权贵,惨遭廷杖贬谪。
他为了营救被刘瑾逮捕的戴铣等人,直言上奏,却惨遭杖责,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
C. 王守仁因俗化导,深受百姓爱戴。
他担任贵州龙场驿丞时根据当地习俗教化引导百姓,夷人十分欢喜,纷纷伐木造屋供其居住。
D. 王守仁勤奋刻苦,开创阳明心学。
他探求程朱理学,数年也无收获,居蛮荒无书籍,仍终日研究旧有知识,求之于心格物致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②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答案】
(1)C
(2)B
(3)B
(4)①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士人评论赞美他。
②王守仁不久病得很重,上疏请求退休,举荐郧阳巡抚林皇代替自己,未等待诏命下达就还乡了。
【解析】【分析】
(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守仁”“祖母”“神人”“云”“异人”“之”“山海诸关”等,然后根据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
AB项,“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宾语是“云”,故应在“云”后断开,排除AB两项;D项,“异人拊之”,主语是“异人”,谓语是“拊”,宾语是“之”,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且“更名”的宾语是“守仁”,故应在“之”和“更名”之间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B项,“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二十岁,故称‘弱冠’”错误,应该是二十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故选B。
(3)B项,“王守仁不畏权贵,惨遭廷杖贬谪。
他为了营救被刘瑾逮捕的戴铣等人,直言上奏,却惨遭杖责,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错误,选项将王华和王守仁的事件掺杂到一起,第一段说“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这里“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应是王华;第二段说“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王守仁直言上奏,应是被贬谪到贵州,担任贵州龙场驿丞。
故选B。
(4)①中,“逾”,超过;“卒”,去世;“犹”,仍然;“寝苫蔬食”,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论”,评论,“多”,赞美;“之”,代词,代王华。
②中,“甚”,厉害;“疏”,上疏;“乞骸骨”,请求退休;“举”,推举,举荐;“自代”,宾语前置句,应为“代自”,代替自己;“俟”,等候,等待;“归”,回乡。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B;
⑷①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士人评论赞美他。
②王守仁不久病得很重,上疏请求退休,举荐郧阳巡抚林皇代替自己,未等待诏命下达就还乡了。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
姚鼐(清)
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
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
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殊骛而诡趣:
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
诡,怪异。
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政和:
北宋徽宗年号。
(1) 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3)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且
B. 故
C. 而
D. 其
(4)给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B. 复溯朝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C.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D.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平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5)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以动写静,“寒光动寺壁”写出了随着太阳的升起,光线移动,寒光折射在墙壁上,仿佛墙壁在动,给人一种动态美。
(2)D
(3)C
(4)B
(5)内容上交代了灵岩的具体位置,游览者情况,并告诉了子颍游览路线及写作时间、地点人物。
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成。
结构上,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解析】【分析】
(1)作答本类题首先明确确定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对本句话进行分析,本句话的意思为:
树林中积满了白雪,初升的太阳照在上面,清澈透明,积雪的寒光反射在寺庙的墙壁上,墙壁都好像在晃动了。
点明手法,从动静的角度,对手法进行解释分析即可。
(2)D选项,由“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可知,“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错误。
“帷张而军行”这是一个比喻。
故本题选D项。
(3)上文写“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中间用分号,可知为并列结构。
前文写到“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
”后文写“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可知为转折关系,故本题选C项。
(4)本题“复溯”修饰“朝公谷东南”,“缘”修饰“泰山东麓”中间不能断开;本题前后两句句式相同,结构相似,故选B项。
(5)作答本类题型,从内容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写出了灵岩的位置;“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记述了游览者情况;“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记述了景色。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
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记述了游览路线。
“张峡夜宿,姚鼐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故答案为:
⑴以动写静,“寒光动寺壁”写出了随着太阳的升起,光线移动,寒光折射在墙壁上,仿佛墙壁在动,给人一种动态美。
⑵D;⑶C;⑷B;
⑸内容上交代了灵岩的具体位置,游览者情况,并告诉了子颍游览路线及写作时间、地点人物。
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成。
结构上,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能力。
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⑶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⑸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
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①。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
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
忍伤君而云不来乎?
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②,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释】①白下:
南京的别称。
②风世:
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宰沭阳二年 宰:
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济南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