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565042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71MB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
越国致力于征服众多戎狄部族:
秦穆公则“用由余谋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楚国更是从江汉地区延展到了整个江淮地区,而且还向南扩展到湖南等地。
这些做法
A.推动了民族的交流交往B.促进了统一观念的形成
C.有利于官僚政治的推广D.加强了宗法文化的影响
2.据统计,东汉时期三公的家世连绵情况超过西汉。
许多墓碑描述墓主时多用“奕世载德”“银艾不绝”“牧守相亚”“将相不辍”等词。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门第决定政治生态B.君主专制超于强化
C.选官标准发生异变D.宗教观念逐渐流行
3.宋朗时期,政府积极调整赋税制度,不仅将房屋宅地等不动产列为税产,更倾向于综合评估坊郭户(城市人户)的所有财产。
这一调整
A.契合了经济关系的实际B.推动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C.加快了市坊制度的瓦解D.实现了财富的公平分配
4.据记载,万历年间的北京“衣服器用,多仿吴下之风”;崇祯时也有类似记载,“帝京妇人,雅以南装自好,虽圣母亦概有吴风。
”这说明当时
A.等级制度趋于崩解B.经济重心发生变化
C.奢靡之风蔓延全国D.江南时尚辐射广阔
5.1908年出版的《新世纪》发表了《废除汉文议》一文,文章写到,汉文为最大多数支那人最笃信的保守之物,故今日救支那之第一要策在废除汉文,当然,废汉行动的“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绝不能被外国人夺去。
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情绪空前高涨B.新文化运动走向偏激
C.民族危机不断加深D.废除科举的影响凸显
6.如图为1926年12月的《北洋画报》发表的题为《国民党之饵》的漫画,该漫画折射出
A.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B.北伐战争动员工作不足
C.民众积极参与国民革命D.国民党人注重政治宣传
7.下面是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一则日记
黄炎培的这种“悲愤的心情”源于
A.日俄在中国东北开战B.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红军出兵东北
8.1979年,中央文件指出:
“凡是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宜于在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
城市工厂要把一部分宜于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
支援设备、指导技术。
”这反映出当时
A.农村改革出现新动向B.城市国企改革启动
C.市场经济的取向明确D.人民公社即将废除
9.苏格拉底说雅典的民主完全叫外行治国,因为政府当权的是那些缺钱、缺少教育。
愚昧无知的穷公、坏人、下等人,而不是独具德性和智慧的富人、贵族。
优秀分子。
据此可知雅典实现民主的最重要方法是
A.投票表决B.抽签选择C.部落推选D.公民选举
10.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以后,罗马法长期不受重视。
直到12世纪,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更称“罗马法复兴”。
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法提倡人人平等B.西欧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C.文艺复兴的直接推动D.西欧社会政教斗争需要
11.如图是德意志1850—1870年部分工业产量变化示意图,由此可知当时德意志
A.制度先进,民主自由得到保障B.政局动荡,工人运动高涨
C.国力上升,积极参与殖民掠夺D.科技进步,工出化进程加快
12.雅尔塔体系的根本任务是保卫战后世界和平与秩序,这一任务通过建立大国间合作与制约的机制来实现,如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等,这些机制构成雅尔塔体系的基础,它们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后也没有改变。
材料表明
A.多极化趋势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B.雅尔塔体系具有较强生命力
C.大国合作与制约避免了国际冲突D.全球化加速了国际格局变动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疾病和贫穷成为英国政府日益重视的问题,19世纪中期济贫法及修正案相继通过,明确国家有义务为穷人提供济贫医院。
1911年,受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的影响,首相劳合·乔治启动国民健康保险计划,1929年,保守党政府将地方医院管理权移交至地方政府。
1946年,工党政府颁布国民健康服务法案宣布地方医院国有化,逐步形成以医院服务为核心,社区医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为辅助的国民卫生体系。
此外,政府健康部门强调重视防疫和健康服务,改善环境卫生,完善公共卫生教育和医师训练工作。
力求实现平等医疗保健的国民卫生体系成为英国福利制度的“皇冠上的明珠”。
——摘编自《英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等
材料二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萌芽于清末新政,1910年东北鼠疫爆发加速了其进程,一系列检疫法规和章程纷纷出台。
至1934年“新生活运动”时期,我国形成了较完整的卫生体系,该体系以卫生署为核心,下设省、市县卫生专管机构,边疆地区也增设卫生办事处。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使近代西医的疾病观念成为国家层次上的医学意识。
医学权限更扩大到监控流行疾病,教育民众健康生活方式,管理食品、环境卫生等诸多事项。
经过政府有效的社会会动员,至30年事代末,主要大城市的天花、霍乱的发病率已呈降趋势,南方各省寄生虫防治亦有进展。
但后期受战争频繁、人才经费不足等影响,公共卫生体系作用大打折扣。
——摘编自《民国公共卫生体系及其与疫灾的互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英国与中国在公共卫生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的意义。
14.材料晚清州县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使用无确定限度等特点。
在人口压力和州县事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摊派不断增长,养廉银不断扣减,州县财政入不敷出,随以经制外加收的办法来解决经费来源。
而浮收过多,不仅民生日苦,更加剧了吏治败坏。
咸丰同治年间,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出发,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
湖北巡抚胡林翼革除一切冗费,将裁减后的浮收补充各衙门以应办会之需。
江西巡抚沈葆桢也裁减浮收,明定限制,确定数额,江苏巡抚丁日昌将陋规充公以作为办公之费,办法更为清晰。
咸同年间的“公费”改革,将各种陋规裁减,然后归入司库,再按规定数量支取。
对澄清吏治、减轻州县负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极为有限。
——据刘伟、刘魁《晚清州县的办公经费与公费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咸同年间地方公费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咸同年间地方公费改革的特点。
15.材料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引爆,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苏联被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所震慑,开始加紧了对核武器的研制进程,随着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第一枚原子弹,美苏之间开始了核军备竞赛,核武器有巨大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竞赛的结果,使得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在重大危机、冲突中没有使用核武器,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战后国际体系中的两极格局与核武器相结合,将超级大国锁定在紧张关系的中心,并将国际冲突扩展到国际体系的“边缘地带”。
核武器的存在既强化了“冷战”的格局,也促使了人们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和认识。
——沈志华主编《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冷战”中没有使用核武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核武器在“冷战”对抗中的作用。
16.材料张议潮(?
——872)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张氏世为州将。
会昌年间,吐蕃大肆劫掠河西鄯、廓等八州,张议潮率领沙州各族人起义驱逐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归唐朝。
唐宣宗时,朝廷没有经营河西的能力,此时,张议潮继续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
多次击退吐蕃和回鹘的进攻,武力保卫河西的同时,大力传播汉族文化,团结各族人民,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还积极治理,太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
850年,张议潮收复伊州,“因沙州册户居之,芜龙杂处约一千三百人”,使他们和睦杂居在一起。
867年,张议潮入觐长安,朝廷任命他为右神武统军,赐给田地并于宣阳坊赐第一区,晋升为司徒。
——描——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议潮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说明张议潮取得贡献的原因。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任选两幅或两幅以上儿童年画,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材料中越国、秦国、楚国的做法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中原统治范围内,将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其他地区,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A正确;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的时期,各国的做法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导致了地方割据的发展,B错误;材料未涉及对新征服地区的管理,不能反映是否推行官僚政治,C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材料涉及的是民族问题,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
依据材料“奕世载德”“银艾不绝”“牧守相亚”“将相不辍”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实行察举制度,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东汉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出现了任人唯亲,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
因此材料现象是由于选官标准发生变化导致的。
C正确;门第决定政治生态的说法过于绝对,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选官制度的异变导致世家大族的产生,阻碍了君主专制,B错误;材料中不涉及宗教观念,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依据材料“房屋宅地等不动产列为税产,更倾向于综合评估坊郭户(城市人户)的所有财产”并结合宋代史实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该制度的调整可以有效保护工商业者的个人财产,符合当时实际。
A正确;不动产被列为税产不利于人口的流动,B错误;赋税制度调整与市坊制度瓦解无关,C错误;实现了财富公平分配不符合当时的史实,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依据材料“衣服器用,多仿吴下之风”“帝京妇人,雅以南装自好,虽圣母亦概有吴风”来看,北京妇人的穿衣风格受江苏一带的影响,表明江南时尚辐射广阔。
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对北京穿衣的影响,与等级制度无关,A错误;此时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B错误;材料只反映了穿衣的风格,未反映出奢靡之风,C错误。
故选D。
5.C
【详解】
依据材料“1908年”“今日救支那之第一要策在废除汉文”“绝不能被外国人夺去”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人们主张废除中国文字,学习西方,并且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表明面临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主张挽救中国。
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的改变,未反映革命情绪,A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时间不符,B错误;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内容是儒家经典,与汉字的更改无关,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图片反映了蒋介石利用三民主义来诱使工人、学生等追随其进行革命,表明当时的国民党人注重对其政治的宣传。
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对三民主义的利用,与三民主义是否脱离中国实际无关,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蒋介石注重利用三民主义为北伐进行动员,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人的宣传,民众积极参与国民革命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故选D。
7.C
【详解】
依据材料“沈阳完全被占领”“甘心做亡国奴吗”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地区,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C正确;日俄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A错误;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B错误;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是为了支持中国抗日,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依据材料“宜于在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在农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马鞍山市 第二次 教学质量 检测 文科 综合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