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入门基础.docx
- 文档编号:5647844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418.91KB
微生物入门基础.docx
《微生物入门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入门基础.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入门基础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概论2
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2
细菌2
放线菌4
霉菌5
酵母菌10
病毒12
微生物的营养12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4
微生物概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倍才能看到。
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
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
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亿个细菌。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
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微生物种类繁多,人们研究得最多、也较深入的主要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古菌、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现择要介绍如下: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细胞直径约0.5μm,0.5-5μ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一、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形态分:
球菌coccus:
包括双球菌Dip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四联球菌Tetracoccus、八叠球菌Sarcin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杆菌bacillus或bacterium
螺旋菌spiralformbacteria。
二、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cellwall、胞浆膜、间体、细胞浆、核糖体、核质。
革兰氏阳性菌(G+)的细胞壁,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和磷壁酸等革兰氏阴性菌(G-)细胞壁最外面是脂多糖LPS,即内毒素。
L型细菌,是细胞壁缺失的细菌,具有多形性。
细菌的附属结构包括:
质粒plasmid、荚膜capsule、鞭毛flagellum、菌毛pillus和芽胞。
质粒是某些细菌除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
特点是能自我复制、可转移性、相溶与不相溶、大小不等、控制次要性状。
荚膜是部分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在细胞壁外产生的一种疏松透明的粘液层。
内含多个细菌时称为菌胶团。
荚膜按厚度分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
其形成与菌种和营养条件有关。
功能主要是保护、抗吞噬、抗干燥。
鞭毛是杆菌、弧菌、螺菌和少数球菌在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具有运动功能的丝状毛。
菌毛,细丝状物,数量极多,周身排列,无运动功能,化学本质为菌毛蛋白亚单位。
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功能可能是黏附和传递遗传物质。
芽胞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够抵抗恶劣环境因素。
因不同细菌芽胞的形态不同,因此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三、细菌的繁殖:
二分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
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细胞分裂的电镜超薄切片图
杆菌二分裂过程模式图
四、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
可作为鉴定细菌种的依据。
粘质沙雷氏菌的菌落特征
沙门氏菌的菌落特征
铜绿假单孢菌的菌落特征
弗氏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
粘质沙雷氏菌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
在显微镜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
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放线菌的菌丝(见右图)
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形态如下图所示。
下图:
链霉菌的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
二、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没有有性繁殖,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成熟的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散落在适宜环境里发芽形成新的菌丝体;另一种方式是菌丝体的无限伸长和分枝,在液体振荡培养(或工业发酵)中,放线菌每一个脱落的菌丝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长成新的菌丝体,也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
三、放线菌的菌落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
诺尔斯氏链霉菌;B:
皮疽诺卡氏菌;C:
酒红指孢囊菌;D:
游动放线菌;E:
小单胞菌;F:
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产抗菌素的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
卡特利链霉菌;B:
弗氏链霉菌;C:
吸水链霉菌金泪亚种;D:
卡那霉素链霉菌;E:
除虫链霉菌;F:
生磺酸链霉菌
霉菌
真菌在微生物世界中可以称得上是个"巨人家族",真菌的个头较大,其中的许多成员对我们来说都是很熟悉的。
例如,在潮湿的天气里,常常发现粮食、衣服、皮鞋上长了霉,我们做酱、酱油、豆腐乳用的曲霉和毛霉等霉菌;发面、酿酒用的酵母菌等都是真菌,就连人们爱吃的蘑菇、木耳等蕈子,也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属于真核微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真菌是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有机酸等多种发酵工业的基础,在自然界中则扮演着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者的角色。
然而有些真菌是病原菌,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害,有些真菌产生毒素,使人、畜中毒,严重者引起癌症。
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害肝脏,易引发肝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一、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霉菌的菌丝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
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
无隔膜菌丝:
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
这是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
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
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
这是高等真菌(即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霉菌的菌丝上:
无隔膜菌丝;下:
有隔膜菌丝
霉菌菌丝的变态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
菌丝变态。
吸器:
由专性寄生霉菌如锈菌、霜霉菌和白粉菌等产生的菌丝变态,它们是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细胞内分化成根状、指状、球状和佛手状等,用以吸收寄主细胞内的养料。
假根:
根霉属霉菌的菌丝与营养基质接触处分化出的根状结构,有固着和吸收养料的功能。
菌网和菌环:
某些捕食性霉菌的菌丝变态成环状或网状,用于捕捉其它小生物如线虫、草履虫等。
霉菌的菌环和菌网a.菌环;b.简单菌网;c.复杂菌网
菌核:
大量菌丝集聚成的紧密组织,是一种休眠体,可抵抗不良的环境条件。
其外层组织坚硬,颜色较深;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
如药用的茯苓、麦角都是菌核。
麦角菌的菌核
子实体:
是由大量气生菌丝体特化而成,子实体是指在里面或上面可产生孢子的、有一定形状的任何构造。
例如有三类能产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分别称为闭囊壳、子囊壳和子囊盘。
二、霉菌的繁殖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虽然霉菌菌丝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
霉菌的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丝的分化而形成,常见的有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节孢子:
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出现横隔膜,然后从隔膜处断裂而形成的细胞称为节孢子。
如白地霉产生的节孢子。
厚垣孢子:
某些霉菌种类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发生局部的细胞质浓缩和细胞壁加厚,最后形成一些厚壁的休眠孢子,称为厚垣孢子。
如毛霉属中的总状毛霉。
霉菌的节孢子
霉菌的厚垣孢子
孢囊孢子:
在孢子囊内形成的孢子叫孢囊孢子。
孢子囊是由菌丝顶端细胞膨大而成,膨大部分的下方形成隔膜与菌丝隔开,膨大细胞的原生质分化成许多小块,每小块可发育成一个孢子。
孢囊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生鞭毛,能游动的叫游动孢子,如鞭毛菌亚门中的绵霉属;另一种是不生鞭毛,不能游动的叫静孢子,如接合菌亚门中的根霉属。
霉菌的游动孢子
霉菌的静孢子 左:
毛霉的孢子囊;中:
孢子囊壁破裂,露出静孢子;右:
囊轴
分生孢子:
是在生殖菌丝顶端或已分化的分生孢子梗上形成的孢子,分生孢子有单生、成链或成簇等排列方式,是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的霉菌产生的一类无性孢子。
霉菌分生孢子的着生和形态(青霉、曲霉、镰刀霉)
曲霉的分生孢子梗和顶囊上的分生孢子
镰刀霉的镰刀形大分生孢子
青霉的帚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曲霉的分生孢子头彩图
霉菌的有性繁殖和有性孢子:
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形成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霉菌的有性繁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质配是两个配偶细胞的原生质融合在同一细胞中,而两个细胞核并不结合,每个核的染色体数都是单倍的。
核配即两个核结合成一个双倍体的核。
减数分裂则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单倍体。
有性孢子的产生不及无性孢子那么频繁和丰富,它们常常只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产生。
常见的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分别由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霉菌所产生。
卵孢子:
菌丝分化成形状不同的雄器和藏卵器,雄器与藏卵器结合后所形成的有性孢子叫卵孢子。
霉菌的卵孢子 1.雄器;2.藏卵器;3.卵孢子
接合孢子:
由菌丝分化成两个形状相同、但性别不同的配子囊结合而形成的有性孢子叫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菌丝分化成产囊器和雄器,两者结合形成子囊,在子囊内形成的有性孢子即为子囊孢子。
担孢子:
菌丝经过特殊的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在担子上形成的有性孢子即为担孢子。
霉菌的接合孢子
左:
毛霉的(+)和(-)型菌丝在交界处结合产生黑色的带状,肉眼可见;
右:
取小黑点用显微镜观察所看到的接合孢子
霉菌的子囊孢子
a.子囊果;b.子囊;c.伪侧丝;d.子囊孢子
担孢子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a~d.双核细胞;e.核融合;f~g.核分裂;h.担孢子形成;i.担孢子成熟并释放
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几千亿甚至更多。
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和繁殖。
对人类的实践来说,孢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霉菌病害。
三、霉菌的菌落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其菌落可扩展到整个培养皿,有的种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厘米或更小。
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各种曲霉的菌落
各种病原真菌的菌落
青霉的菌落
青霉的菌落
酵母菌
提起酵母菌这个名称,也许有人不太熟悉,但实际上人们几乎天天都在享受着酵母菌的好处。
因为我们每天吃的面包和馒头就是有酵母菌的参与制成的;我们喝的啤酒,也离不开酵母菌的贡献,酵母菌是人类实践中应用比较早的一类微生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酵母菌酿酒;酵母菌的细胞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所以也可以做成高级营养品添加到食品中,或用作饲养动物的高级饲料。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
一、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
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
酵母菌细胞结构的显微照片
二、酵母菌的菌落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啤酒酵母的菌落
红酵母的菌落
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三、酵母菌的繁殖
酵母菌有多种繁殖方式,有人把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假酵母",而把具有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真酵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
芽殖:
酵母菌最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芽殖。
芽殖发生在细胞壁的预定点上,此点被称为芽痕,每个酵母细胞有一至多个芽痕。
成熟的酵母细胞长出芽体,母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的细胞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母细胞大小时,自母细胞脱落成为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
如果酵母菌生长旺盛,在芽体尚未自
母细胞脱落前,即可在芽体上又长出新的芽体,最后形成假菌丝状。
裂殖:
是少数酵母菌进行的无性繁殖方式,类似于细菌的裂殖。
其过程是细胞延长,核分裂为二,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具有单核的子细胞。
酵母菌的芽殖过程
1.泡;2.小管;3.核;4.液泡
酵母菌假菌丝的形成
图中1、2、3、4·······是出芽的顺序
酵母菌的有性繁殖 酵母菌是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
两个临近的酵母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
两个细胞核在此通道内结合,形成双倍体细胞核,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细胞核。
每一子核与其周围的原生质形成孢子,即为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
左图为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1、2、3、4:
两个细胞结合;5:
接合子;6、7、8、9:
核分裂;10、11:
核形成孢子
病毒
一.形态结构
病毒的形态基本可归纳为三种:
杆状、球状和这两种形态结合的复合型。
没有细胞构造,病毒粒子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
病毒粒子通常形成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和复合对称。
病毒粒子是无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亚显微颗粒,但当他们大量聚集在一起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就可以用光学显微镜加以观察。
例如动、植物细胞中的病毒包涵体;有的还可用肉眼看到,如噬菌体的噬菌斑等。
二、繁殖方式
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而且是通过复制的方式进行的。
概括起来可分为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五个步骤。
微生物的营养
1.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水:
水是各种生物细胞必需的。
水是良好的溶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的作用。
碳源:
碳源是合成菌体成分的原料,也是微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整体上看来,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范围极广,从大类上说,可以分为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两大类,凡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就是异养微生物,凡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就是自养微生物。
糖类是最广泛利用的碳源。
氮源:
氮源主要是供给合成菌体结构的原料,很少作为能源利用。
与碳源相似,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能利用的碳源种类十分广泛。
某些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分子态的氮或利用无机氮化物如铵盐、硝酸盐合成有机氮化物。
多数致病菌则必须供给蛋白胨、氨基酸等有机氮化物才能生长。
无机盐类:
无机盐主要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
微生物需要的无机盐类很多,主要有P、S、K、Na、Ca、Mg、Fe等,其主要功能为构成菌体成分;调节渗透压;作为某些酶的成分,并能激活酶的活性等。
生长因子:
有些微生物虽然供给它适合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仍不能生长,还要供给一定量的所谓“生长因子”。
其种类很多,主要是B族维生素的化合物等。
生长因子可以从酵母浸出液、血液或血清中获得。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凡能利用无机碳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叫自养菌;不能利用无机碳而需要有机碳才能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为异养菌。
根据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光能营养菌和化能营养菌。
前者是从光线中获得能量,后者则从化学物质氧化中取得能量。
因此,根据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和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菌、光能异养菌、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等四类。
如表所示: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营养类型
主要(或唯一)碳源
能源
代表菌
光能自养型
二氧化碳
光能
蓝细菌
光能异养型
有机物
光能
红螺细菌
化能自养型
二氧化碳
无机物
硫杆菌
化能异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
大肠杆菌
3.营养物质的运输:
外界环境的营养物质只有被微生物吸收到细胞内,才能被微生物分解与利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也必须分泌到细胞外,在这两个过程中,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一般认为,营养物质主要以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方式通过微生物细胞膜。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一、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代谢活动,如果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则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体积得以加大,于是表现为生长。
简单地说,生长就是有机体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
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生长往往伴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加。
当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以二分裂方式,形成两个基本相似的子细胞,子细胞又重复以上过程。
在单细胞微生物中,由于细胞分裂而引起的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繁殖。
在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条件适合,生长与繁殖始终是交替进行的。
从生长到繁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育。
(附图是大肠杆菌E.coli.的分裂繁殖,)
微生物处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长发育正常,繁殖速率也高;如果某一或某些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并超出了生物可以适应的范围时,就会对机体产生抑制乃至杀灭作用。
二、细菌纯培养的群体生长规律
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度都很快,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钟左右便可分裂一次,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繁殖速度,一个细菌在48小时内,其子代群体将达到无法想象的数量。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其细菌含量,可以看到以下现象:
开始有一短暂时间,细菌数量并不增加,随之细菌数目增加很快,既而细菌数又趋稳定,最后逐渐下降。
如果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度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曲线,称为繁殖曲线,通常又称为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直至衰老死亡全过程的动态变化。
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率的不同,可将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1)延迟期:
少量细菌接种到新鲜培养基后,一般不立即进行繁殖,生长速度近于零。
因此在开始一段时间,细菌数几乎保持不变,甚至稍有减少。
这段时间被称为延迟期,又称为迟缓期、调整期或滞留适应期。
处于延迟期细菌细胞的特点是分裂迟缓、代谢活跃。
延迟期的长短与菌种、种龄、接种量和培养基成分有关。
(2)对数期:
对数期又称指数期。
这一阶段突出特点是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稳定,细菌数目的增加与原生质总量的增加,与菌液混浊度的增加均呈正相关性。
(3)稳定期:
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
处于稳定期的微生物,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整个培养物中二者处于动态平衡,此时生长速度又逐渐趋向零。
稳定期的细胞内开始积累贮藏物,如肝糖、异染颗粒、脂肪粒等,大多数芽孢细菌也在此阶段形成芽孢。
如果为了获得大量菌体,就应在此阶段收获,因这时细胞总数最高;这一时期也是发酵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某些放线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也在此时期。
(4)衰亡期:
稳定期后如再继续培养,细菌死亡率逐渐增加,以致死亡数大大超过新生数,群体中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了“负生长”,此阶段叫衰亡期。
图2:
细菌生长的典型曲线
(Ⅰ.延迟期,Ⅱ.对数期,Ⅲ.稳定期,Ⅳ.衰亡期)
影响微生物生长与死亡的因素
生长是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条件的改变,可引起微生物形态、生理、生长、繁殖等特征的改变;或者抵抗、适应环境条件的某些改变;当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一定极限,则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为了抑制和消除微生物的有害作用,人们常采用多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常用以下术语来表示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细菌芽胞、霉菌孢子等),称为灭菌。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仅能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芽胞和孢子不一定完全杀死,称为消毒。
用来消毒的药物称为消毒剂。
防腐:
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方法称为防腐或抑菌。
用于防腐的化学药品称为防腐剂。
某些化学药物在低浓度时为防腐剂,在高浓度时则成为消毒剂。
无菌:
指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采取防止或杜绝一切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法。
以无菌法操作时称为无菌操作。
在进行外科手术或微生物学实验时,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不同的微生物对各种理化因子的敏感性不同,同一因素不同剂量对微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入门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