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周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六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646482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8.43KB
第周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六课教案.docx
《第周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六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周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六课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周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六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六课《爱祖国》(三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上音乐课,在歌唱,舞蹈方面,表现非常好。
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是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
因此,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理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是当前首要任务。
二、课程标准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在演唱体验中表现歌曲主题意境。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
《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设问:
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
(气候、季节、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
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
演唱的形式?
3、再次欣赏:
边看谱边欣赏。
问题:
歌曲由几部分组成?
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
?
(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
“风”、“雨”的含义?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
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较。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
讨论:
(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二、表演歌曲:
《一个妈妈的女儿》
1.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你的妈妈叫什么?
2.太阳和月亮也有个妈妈,他们的妈妈叫什么?
——光明。
?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3.聆听歌曲范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4.学唱歌曲:
《一个妈妈的女儿》
(1)由于此歌音域较广,节奏较复杂,所以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宜用听唱法,反复多听几次模仿学唱。
歌曲定调建议改为1=F。
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
(2)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唱第1~12小节曲调,唱会巩固后再唱后面部分。
在歌词方面要先唱好第一段、熟练流畅后,有时间再唱第二段,或第二段让学生课后再学唱。
5.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
三、课堂检测
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歌曲,学会分析曲调情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
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
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
晚会的题标就是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
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
它火红炽烈,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
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二.聆听《红旗颂》感受乐曲
1、听赏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
2、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
3.欣赏第一部分。
设问:
(1)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
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
(国歌)
(2)“红旗”主题给你什么感受?
从红旗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听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4.欣赏第二部分。
设问:
这部分主题音调是什么曲调?
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这环节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要细致引导点拨,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体验。
)
5.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1)要求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是讲,还要视唱一下。
唱出两个相同曲调的不同表现(第一部分抒情歌唱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速度也加快了)。
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启发。
(2)分析两部分不同的情绪表现、发挥学生的想像进行形象比较。
(3)播放第一、第二部分的“红旗”主题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
6.完整地聆听全曲。
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比,要激发学生再听全曲的欲望,并提出聆听的要求:
(1)要保持安静地聆听音乐的环境。
(2)对乐曲的演绎理解,可以各人用自己最容易表达的方式进行,善于画画的,可以边听边用简笔画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善于用动作表演的,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段音乐的发展。
当然还可以创造更好的方式来表现。
三、课堂检测
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
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只怕不抵抗》,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
2.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重难点:
了解感受进行曲的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
一、表演:
《只怕不抵抗》
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孩子们写了这类歌曲,《只怕不抵抗》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作于1937年。
2.聆听范唱。
设问:
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
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
3.说出歌词、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
(1)看歌曲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歌谱、歌词
(2)学生听唱,学会后相互唱给同学听,并相互纠正。
(3)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并提问:
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
(可以看谱,从实际出发,教师随时调控自己示范的次数,大致估计75%—80%学生已掌握即收。
)
(4)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10小节。
(5)把第一、二乐段连起来完整的唱(包括词与曲,前后顺序从班级学生水平出发),并在歌谱需要唱的强的部位涂上实心黑圆点。
(6)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节方法同(3)]。
(7)学生自学全歌。
要求:
先学会唱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巩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最终达到能背唱。
5.表演歌曲:
《只怕不抵抗》
(1)认真地聆听范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
(2)有感情歌唱《只怕不抵抗》(背唱)。
(3)分组讨论设计歌表演,(包括动作、伴奏等),教师巡视指导。
(4)分组展示成果,评选二组歌表演A组与B组。
6.综合表演:
顺序可以由学生自编,但要包括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以突出单元主题--爱祖国。
7.单元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
二、聆听:
《救国军歌》
(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音乐作品。
)
1.初听《救国军歌》设问:
为什么提出“枪口对外”?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解歌词“枪口对外”含义。
2.再听歌曲《救国军歌》。
设问:
这首歌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在音调、节奏上、风格上……去讨论。
3.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进行曲队列歌曲特点:
音调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
4.在歌曲《救国军歌》音乐声中,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步伐操练,在歌词第二段时,可变化队列方向或变化队列。
教师要指导学生,步伐要体现音乐的特征——威武、雄壮,展示抗日队伍勇敢前进的形象。
?
5.教师小结,介绍这首歌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于1936年开始创作的救亡歌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三、课堂检测
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总结:
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今天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三 年级 音乐 第六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