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x
- 文档编号:5637730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91KB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x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篇一:
《黄河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docx
《黄河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摘要:
如何情景结合地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减弱时代差异感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2.使用教辅工具。
播放关于黄河的记录片、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后,由代表来介绍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地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3.诵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4.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⑴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
神?
⑵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
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5.咏唱黄河歌曲。
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
6.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
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实录
师: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
华夏儿女。
生:
炎黄子孙。
师:
不错。
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
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
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
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黄河以其粗犷、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
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
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掌握多少。
师:
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
生:
中国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
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
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能体现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读):
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
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这黄河流域。
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城,舜之都为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
你对历史颇有研究。
师:
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
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
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
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
不知道。
师:
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
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点评。
)
师:
哪位同学能将你听到的感受说出来?
生:
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
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字“奔”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
你与老师真是不谋而合。
生:
最后的那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对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
我就喜欢读:
“啊!
黄河!
”这一句。
(众生笑。
)
师:
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
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
精辟的见解。
那应怎样读呢?
生:
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
好,你来试一试。
(生示范读。
)
师:
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
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能再读一下吗?
(生再次读。
)
师:
这就很好了。
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由一、二、三小组读,四组的同学评一评。
)生:
我觉得二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
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
(该生再读,同学们自动地鼓掌。
)生:
三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富有轻重缓急。
师:
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打动了。
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
生(齐):
好。
师:
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
(师生联读。
)
师: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话题。
)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
(师巡回指导。
)
师:
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
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
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
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来谈一谈?
生: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
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在中华儿女身上。
生: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
你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
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
说得好。
生: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勇不可挡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
“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与飞跃。
生:
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师:
你比诗人站得更高啊!
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生: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师: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表达了要以它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
勇往直前。
生:
勇敢无畏。
生:
开拓进取。
篇二: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
李昌翠
师:
上课!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平和,亲切地):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首歌曲,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播放歌曲《黄河颂》,板书学习目标一欣赏:
让我们静静地听。
)
生:
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生:
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
生:
我感受到了黄河奔流不息的一种力量。
师:
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真强,同学们想像的非常丰富!
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板书课题)
师: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生:
首先要注意感情,其次是语音和停顿。
师:
以上这些朗读要领具体在课文中应怎样体现呢?
生:
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生:
感情要深沉、悲壮。
生:
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
“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师:
刚才这几位同学所说的几个细节大家一定要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老师补充一点,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师:
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板书教学目标二诵读:
让我们朗朗地读。
)
(学生自由朗读)
师:
好。
请同学们停下来。
下面,我们来推荐同学读一读。
(男、女生各一名朗读)
师:
以上两位同学咬字都比较准确,语速也处理得比较得当,特别是付玉霞同学,读出了悲壮,更读出了激昂,让我们用掌声给他们鼓励!
(师生鼓掌)
师:
老师再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边听边细细揣摩。
(师朗读课文)
师:
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出示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品析:
让我们细细地品。
)
师:
把你读懂的和没有读懂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你这个小组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没读懂?
(分小组讨论)
师:
我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说,别人说过的你可以不重复。
生:
我们小组读懂了“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它们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
我们没有读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
他们读懂了几个雄壮豪迈的词!
生:
我们小组读懂了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
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
师:
很好!
能够抓住文题来领会内容。
生:
我们小组读懂了本诗是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
我们不懂的是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
师:
哦,深入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生:
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
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
师:
你们读懂了三个层次!
生:
我们小组结合课后练习,读懂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
我们不懂的是,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师:
你们小组还挺用心的,除了诗歌本身,还关注了课后练习。
生:
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
不懂的是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老师板书集中讨论的六个问题)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
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生:
老师,我知道,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所以称它为“摇篮”。
师:
对,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生:
老师刚才讲朗读要点已讲过,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
师:
对了,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生:
我觉得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
师:
你说的不无道理,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生:
我认为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
师:
确实如此,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地铺垫。
生:
我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
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师: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板书教学目标四颂扬:
让我们美美地说。
)
生:
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师:
声情并茂,激情高昂。
生:
黄河的苦难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师:
牢记: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发奋图强,让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
黄河,你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师:
黄河啊,母亲!
生:
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师:
运用喑喻,形神兼备。
?
?
师:
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配乐,一生领读朗读词,师生齐声诵读歌词。
)
师:
(激昂、深情地):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
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下课。
名师点评
李昌翠老师执教的《黄河颂》属诗歌教学范畴,在课堂上体现了诗歌教学的特征。
全课由“感受→诵读→品析→说话”四部分组成,思路清晰,结构完美;并且,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示范、点拨和指导;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优点,“特别舍得给学生时间”。
这节课的弱点表现在:
个别细节的处理不够深入。
在朗读教学上,应抓住课题中的“颂”和课文内容中的“赞”来组织,重要的是读出“赞”“颂”的语气,这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的把握等方面来训练。
“读出语气”是本课朗读教学的一个“抓手”。
在“说话”这个教学环节,话题显得比较大,不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句式说话:
“作者写黄河,就是写”。
这样,更便于学生联系文本,理解文本,并使教学紧扣住文本。
(余映潮)
篇三:
《黄河颂》教学实录
阅读教学新尝试:
以读传情以读传神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孙娄中学杨秀雯
(案例)《黄河颂》教学实录
师:
同学们,请用心听这首歌曲,听完后请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表达你听后的感受。
(播放歌曲《黄河颂》,学生欣赏。
)
师:
当音乐在我们的耳边渐渐消失的时候,请告诉我你此时的感受。
生1:
气势磅礴!
生2:
雄壮!
生3:
我听懂了歌曲中的豪迈之情!
(师板书“磅礴”、“雄壮”、“豪迈”)
师:
同学们,1938年,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华北大地上一片狼籍、满目凄凉。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诗人光未然随军来到黄河岸边,面对波涛奔涌的黄河,创作了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代表亿万炎黄子孙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家乡”的时代最强音。
就让我们放声朗读《黄河颂》,体会其中磅礴、雄壮、豪迈的激情吧!
(学生朗读全诗,整体把握课文感情基调。
)
师:
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看到诗歌的情感已经洋溢在大家脸上了。
能读懂这首诗的内容吗?
拿出你完成的预习案,会哪个题你就说说哪个题。
生4:
我说第一题:
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生5:
我回答第3题:
诗的最后四句发出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精神的誓言。
富有感染力。
生6:
第2题我是这样做的:
诗的歌词部分,由“颂”字统领下文,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两半”一句,写出了黄河的整体气势。
继而,文章又以“啊,黄河”一句将下文分为三个层次,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用英雄的体魄铸成我们民族的屏障”“黄河使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发扬滋长”三个方面颂扬黄河的伟大精神。
师:
我把“使”字换成“激励”一词,第三点会更准确。
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你抓住了诗歌主体部分的三个比喻句来回答问题,答得巧妙。
你能否根据“摇篮”、“屏障”两个词,把前两个方面说得更简洁些?
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起讨论。
生7:
“摇篮”是说养育、“屏障”是指保护,这两方面都是指黄河的贡献。
生8:
那就说成“哺育民族”、“保护民族”好了。
师:
那第三点不妨就用“激励民族”吧。
还有第四题,大家怎么理解?
生9:
我觉得这首诗不止赞颂黄河,它还在赞颂我们的民族。
因为“伟大坚强”这种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
的确,这首诗精炼的语言中饱含激情地赞颂了黄河精神、赞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部分?
把它美美地读一
读,并把你喜欢的理由说给你的同位听。
(学生活动三分钟)
师:
你喜欢哪一部分?
我也想听听你的理解。
生10:
我喜欢第一个“啊,黄河”领起的部分。
因为这一部分把黄河比喻为摇篮,写出了黄河的贡献。
师:
对这样的一条河,你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10:
感激!
生11:
我认为还有崇敬之情。
师:
好,就把你的感激放进去,读出来!
(指生10,生读)把你的崇敬放进去,读出来!
(指生11,生读)。
(师思考状)同是一句“啊!
黄河!
”两个人的读法却完全不一样,你听出不同了吗?
生12:
王君毅读“啊”时有些拖音,而“黄河”两个字读得又高又重;高明洋读得正好相反。
师:
为什么这样处理?
说说不同的理解。
生10:
我认为黄河就好比是我们的母亲河,子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总是深切又绵长的,所以我把“啊”字读得很长。
孩子充满感激地叫出母亲的名字,一定很深情,所以我把“黄河”读得很重。
生11:
我是用很高的音来喊出我心中对黄河母亲的崇敬,但想到黄河养育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就把“黄河”两个字读得很长,就把崇敬之情读得象黄河水一样源源不断。
师:
读书就应该象他们一样读出语气长短的变化,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板书:
长短、感受)学习这种方法,自己读这一部分。
(生读)
师:
我想听一个同学的朗读。
(生12读)她读得怎样?
生13:
聂宁读到最后声音太低、没气势了!
师:
我认为聂宁只要注意最后的一个标点就能读好,最后是什么标点?
(叹号)为什么用叹号?
生14:
因为有很多英雄的故事在黄河岸边发生。
师:
哪些?
生14:
王二小。
生15:
还有雨来、张嘎。
生16:
还有邱少云为了战争的胜利被大火活活烧死。
师:
你的步子跨得太大了,邱少云可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
再想想。
生17:
老师,我们小学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是不是?
师:
完全正确,能简单讲讲那个故事吗?
生17:
这个故事讲得是以班长葛振林为首的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比自己多几十倍的敌人激战一天,枪里没有了子弹,又没法突围,最后全体跳崖牺牲的故事。
(师边多媒体出示王二小、雨来、张嘎、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等图片边说)是呀,同学们黄河精神就是五位壮士那舍生取义的一跳呀!
当
他、他、他、还有他,这一幅幅英雄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你又当怎样来读这最后一句?
生18读(师:
叹的味道还不够!
)
生19读(很好,师:
告诉我读好的秘诀。
)
生20:
一想到王二小那么小就被敌人杀死了,我一难过就读出来了。
师:
是呀,边读边想的确是读好书的一种方法!
(师板书:
边读边想)除去这一部分,你还喜欢哪一部分?
生21:
我喜欢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一部分。
因为这一部分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的气势。
师:
就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
生22读,不够成功。
师:
他读得怎样?
生23:
他还没读出黄河惊涛澎湃的气势?
师: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气势?
生23:
读重一些。
师:
把哪些地方读重一些?
生23:
把“滚滚”、“奔”、“掀”、“万丈”、“劈”这些很有气势的词读重些。
师:
就请你读出来好了。
生23读。
王泽洋:
老师,王飞那个“劈”字没读好,我觉得他应该再读重些
师:
为什么?
(生说不出)你做一个“劈”的动作。
有什么感觉?
生24:
很用劲、很快。
师:
是呀,当黄河将华北大地一下子分为南北两面时,可不是很猛劲吗,读这一句。
生25读。
师出示图片:
当这幅画面出现在你面前时,你能读出相应的诗句吗?
生齐读: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师:
与刚才读的句子相比,这一句读法有什么不同?
生26:
读得稍慢一些。
生27:
读得声音稍低一些。
师:
读书就应该读出这种轻重缓急的变化,读出变化就读出感情了。
(师板书:
轻重缓急)谁完整地读这一部分?
生28读
师:
老师也想读一下,可以吗?
(师激情范读)大家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师:
课文剩下的部分我们不一起读了,运用你这节课学到的朗读的方法,小组合作选择你们喜欢的部分自己读,练习好了把你们合作的成果展示出来。
学生分组练习。
集体交流。
师:
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合作的成果?
陈中组(组长起头,组员一人一句读后两组“啊,黄河”齐读最后四句)
国智鹏:
老师,陈中组分读的部分读得很好,可最后四句我认为不如我们组。
师:
就请你们来读。
智鹏组朗读(前三句采用“二重读”的方式,最后一句齐读,读得有层次、有气势)掌声四起。
师:
多么有创意的朗读!
我想,你们不但学来了黄河、学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还学来了它的——
生29:
富有智慧!
师:
换进去,读出来!
生29读: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象你一样的富有智慧!
师:
我们还要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生30:
奔流不息。
师:
换进去,读出来!
(生30读)
师:
还要学习什么?
生31:
永往直前!
师:
换进去,读出来!
(生31读)
师: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记住(师出示谈话题)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河是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填空吗?
生32: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河是保护我们的屏障;
生33: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河是养育华夏民族的摇篮。
师:
的确如大家所言,那在(师出示)和平的年代里,黄河是。
生34:
和平的年代里,黄河是哺育我们的母亲。
生35:
和平的年代里,黄河是激励我们成长的精神支柱。
师:
如此重要的黄河,如今又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资料)
近年来,被称为“母亲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 教学 设计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