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docx
- 文档编号:5635407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93
- 大小:98.35KB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1、《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词语、个别句子、练习题)和描写燕子的古诗,磁带、录音机。
2、学生:
预习本课,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
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应把学生引入情境。
我结合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
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
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
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
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我本人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
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
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
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
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
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
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
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
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活动导入新课1、谈话:
当我们度过愉快的寒假,重新回到教室,回到学校,春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
一说到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2、导入(播放《小燕子》):
有人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
是啊,在春天这多姿多彩的图画中,怎么可以想象会没有燕子呢?
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走进有了燕子的春天,去欣赏美丽的燕子,去品读描写燕子的课文。
1、学生自由发言。
2、随着教师生动的描述,走进春天,想象春天的生机盎然,听着音乐调动起情绪。
观察挂图,初读课文1、出示本课挂图。
提出观察要求:
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
⑵观察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同桌交流。
2、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板书课题。
3、提出初读要求:
图文对照,看文中哪些内容能在图上找出来。
1、学生根据要求观察图画,并作答。
2、听教师评价,明确本课课题。
3、根据要求初读课文,作答,相互补充。
再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1、教师个别指导。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读好下面词和句子(小黑板):
⑴俊俏、吹拂、聚拢、掠过、偶尔、荡漾。
⑵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合作读书,互相指正,练习把课文读顺。
2、练习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
品读欣赏,多元感悟1、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
为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指导朗读。
⑴评议。
⑵小燕子为什么要“赶”?
赶上春天了吗?
春天来得有多快?
(指导根据“才”“赶集似的”体会春天在细雨、微风中是怎样来的。
)
⑶指名读三四段,评议。
第四段中为什么不用“根”而用“痕”?
3、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4、总结,再次放歌曲《小燕子》。
1、结合思考问题,学生自主谈想法。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男女生配合读:
(男)一身……
(女)乌黑光亮的羽毛……
4、练习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名读,想象光彩夺目的春天和在春光中飞舞的燕子的情景。
6、听读,评议。
7、体会“痕”的准确美妙。
8、思考并作答。
9、随着音乐,听教师总结。
练习朗读播放音乐。
随着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推荐方法,背诵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巩固识字,指导书写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
根据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提出的难字:
“增”、“稻”、“偶”的笔顺。
“聚”、“漾”的结构。
学生读生字。
提出难记难写的字。
抄写难写的字,自己记忆书写其它字。
检查、背诵课文1、个别指导。
2、放音乐,师生同背。
1、小组练习并检查个人背诵情况。
2、随着音乐背诵课文,体会情感。
扩展阅读燕子总是跟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喜欢描写燕子,你知道哪些描写燕子的古诗?
教师出示收集的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读古诗,勾出描写燕子的诗句。
布置作业观察作业:
观察燕子,写一段话,记下自己眼中的燕子。
书写作业:
抄写词语。
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选词填空。
【补充诗句】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
【板书设计】
外形俊俏
燕子飞行轻快
停歇优美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通)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⑵“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⑶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⑷“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
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⑵“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
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咏、碧、妆、裁、剪、滨、紫。
2、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提醒:
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3、《荷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设计理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有关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
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教师引入:
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
瞧,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以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难。
现在,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
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5、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
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
(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生:
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
(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生:
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
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
生:
自由发言,比划。
师:
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三、再创想象,拓展语感
师:
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
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
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
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师:
啊,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
刚才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
生自由表达:
小鸟告诉我……蜜蜂告诉我……蝴蝶告诉我……青蛙告诉我……
师: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
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
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
教师引入: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
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
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荷花!
……
师总结:
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吧。
五、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
4、深情地颂读课文。
4、《珍珠泉》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
师:
同学们,这是什么字?
它是什么意思?
拿出字典查一查。
师:
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
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
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谁见过珍珠?
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要求:
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
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⑵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
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
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
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
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
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
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
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
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5、《翠鸟》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对翠鸟的
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读清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的方法。
4、练习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板书课题:
翠鸟
齐读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提,深入学习课文。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这一段有几句话?
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3、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予,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
词的意思。
课文是怎样把翠鸟
“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
4、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6、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有几甸话?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
⑴“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什么?
⑵“尽管……可还是”说明什么?
⑶“苇秆摇晃,水波荡漾”都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分组讨论:
(投影)
⑴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⑵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裸文。
5、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投影)填课文内容填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殷
1、齐读第三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喜爱翠鸟?
4、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五、放录象,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六、齐读全文
七、小结
【板书设计】
颜色鲜艳小巧玲拢
翠鸟目光锐利动作敏捷
住在石壁上不容易捉
【习题】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飞得很快()
眼睛感觉灵敏()
只可以看到,但看起来不很清楚()
形容时间极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颜色()羽毛()眼睛()水波()
6、《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学流程】
一、置境设疑,诱发阅读动机
1、创设情景:
多媒体呈现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
2、质疑:
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老师娓娓道来—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
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略停)相信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答案吧。
(通过设问句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快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
请同学翻开课本第六课──燕子专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让
我们边读边想,比比谁的答案最正确。
(学生快速扫瞄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根据学情引导,要求学生先具体讲讲,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反之亦可。
(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体。
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为局部感知作好认知与情感上的铺垫。
引导学生先具体讲后概括讲既是整体感知内容的需要,也是一种较好的语言训练。
)
三、再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提出学习要求:
师:
请大家按照下面的阅读要求,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一根据音节读准生字字音;二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2、学生可独立学,可同桌合作学;教师座间巡视,个别指导、答疑。
3、等学生充分学习后,教师逐项检查,予以纠正落实第一步,多媒体出示课后不带音节的生字,抽生认读,努火车”巩固;第二步,请五名学生分段落依次读课文,相机作好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使个别读与全班读适当结合;第三步,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依托课文感知大意即可。
(阅读要求的逐步落实,既是落实学生常规性语言知识的需要,也是为进一步感悟课文铺垫认知和情感基础。
)
四、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1、感悟燕子面临的“麻烦”:
师: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
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
究竟是什么麻烦呢?
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⑴汇报。
⑵指导朗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下册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