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的补题.docx
- 文档编号:5635123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2.05KB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docx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命题作文的补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近年来,在中考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中,随着材料作文的淡出,话题作文的泛滥,不少老师开始向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方向回归。
命题作文只要在审题方面注意强化,问题似乎不是太大,而半命题作文除了审题之外,还存在补题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就因为补题不当在评分上很吃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半命题作文的指导时,在补题的方法指导及完善方面需要特别强化。
【案例描述】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
一、训练目标:
1、了解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类型
2、补题的原则与方法指导
3、补题训练与半命题作文训练
二、训练重点
补题的原则与方法
三、训练过程:
(一)直接导入,明确训练目标
(二)明确半命题作文补题的重要意义
1、何为半命题?
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命制的部分对作文作出一定的限制,省去的部分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自由和选择的空间。
补题完成后,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完成作文。
2、补题的重要意义
显示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3、补题的误区
(1)随意填空,缺少必要的取舍和斟酌
(2)不注意命制部分的限制和暗示
(3)思维狭窄,限于某个词。
【分析】明确概念,有助于学生了解作文类型,拓宽思维领域。
指出误区,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每一个细节。
(三)明确补题的类型
1、补后:
例:
①想起了——②学会了——
2、补前:
例:
①——的爱②——的美丽
3、补中间:
例:
①在充满——的日子里②与——的对话
4、补两头:
例:
①让——的——②——变——
(四)补题指导与补题要求
1、补题前
(1)审视已有文字,把握暗含信息
(文体特征,表达人称,基本内容构成,关键词义,其他限制)
例1:
学会了——
A、“了”表示完成,记叙文标志
B、叙事主体,人称:
“我”
C、主要内容构成:
“不会”——“学”——“会”——“得”
例2:
与——对话
A、文体:
记叙文或议论文
B、人称:
第二人称
C、关键词含义:
对话对……认识理解
与……的交流
D、适宜内容:
表达对……的感情、态度、认识、理解。
采用自言自语式倾诉或面对面倾诉。
E、关注提示文字(想象对方在眼前,想象对方的言论)寻找信息帮助或其他限制。
(2)补题
①符合格式和要求
辨析:
我终于学会了放弃×
想起了那件事,我就想哭√
(不求所填部分是否完整,只求整个题目的通顺)
②注意语意完整和通顺
辨析:
体验一下×(语意不完整,不明白)
想起了我们相处(的日子)√(语意不顺)
(指出学生试填发现相关问题)
③注意添加修饰限制成分—化大为小
例析:
1)我的生活我的初三生活
我的老师我的朱老师
2)想起了祖国想起了远在天堂的祖母
幸福是母亲的爱幸福是妈妈的一杯热茶
④注意避虚就实——化抽象为具体
例析:
与时间/历史/未来/环保的对话(虚—抽象-大)
与2008/虎门销烟/2015年的我/塑料袋的对话(实-具体-小)
与余秋雨的对话与沙尘暴的对话
⑤注意新颖别致——防止题材陈旧与题材雷同
(不经思考想到的绝对不填;有所取舍想到的,尽量不填;挖空心思想到的不能不填)
例析:
与妈妈的对话→与苏轼的对话→与奥巴马的对话→与沙尘暴的对话→与小鱼儿的对话
⑥注意标题的文采和情感
辨析:
我的梦想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小狗我的小狗贝贝
幸福是你对我的关爱幸福是和你在一起
(3)补题后
重视补后审题,重新审视要点,反复默读,以求构思成文。
(五)补题练习
1、为了——
2、中学时代,我多了一份——
3、幸福是——
(六)习作训练:
请以“幸福是——”为题,完成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分析】具体的方法指导,对学生的作文实践帮助很大。
从补题类型到具体的补题方法及流程的展示,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了半命题作文的幅度,为学生点明了注意点和关照范围,有助于学生“循规蹈矩”。
【案例分析】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虽说作文教学的一个很小的环节,但是它的辐射作用也不可小觑。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既解决了学生补题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好的补题意识和构思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半命题作文有所帮助,而且也能通过补题的构思和研讨影响辐射到学生作文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
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
正因如此,即便在话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也未被人们冷落,纵观近年省内外中考作文题,不难得出这一结论。
比如近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题《关注》(2001年)、《寻找》(2002年)、《真好》(2003年);又比如《我为此而》(曲靖市中考题)、《我眼中的》(玉溪市中考题);再比如省外中考作文题《又是飘香时》、《告诉我》、《明天,》、《为喝彩》、《我梦见了》等等。
此外,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
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
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
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
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
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
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他*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
《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
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
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四、特殊符号拟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
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
如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
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感悟8—1>8》、《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五、条块分割拟题法。
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
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犹如裁缝剪布料一样,样式剪裁得新颖得体,穿起来就会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
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
“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
再如《关注我们的家》这一关注大自然、抒写环保之歌的半命题作文,巧妙借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这种拟题形式富有创意,实在是新得“逼你的眼”。
此外,“病历杂文体”、“几何证明式”、“访谈体”、“日记体”等体裁形式的作文,在拟题上也是大有文章可作。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
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是补题,而有些同学不会补题,补题,不审要求。
如写《,我的快乐之源》一题,要求“横线上可填:
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可有的同学另起炉灶,填上了与题意相悖的词,如“烦恼、睡觉”等。
补题,不审自己。
如《感受》,有的同学填了“网上生活”,其实自己对“网上生活”,一知半解,不仅写不好,还闹出不少笑话来。
补题,不审材料。
选择的材料粗糙,致使文章缺乏新意,少真情实感。
其实“补题”正是半命题作文给我们提供的优势,我们为什么不发挥这样的优势,去开阔视野,选择那些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呢?
只有补上一个好题目,才有望思路顺畅,写出情文并茂的作文来。
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而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
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
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提示或限制。
读懂了这半个命题的含义,我们才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成一个自己有话可说且能说好的题目。
比如《永远的》一题,题眼是“永远”,补题前我们就要斟酌一番,自己心头够得上一生铭记的到底是什么。
将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素材作一番细致的排列、筛选,看看自己最难以忘却的人、事、物到底是什么?
再追问一下自己,这些人、事、物为什么深深地烙在了记忆深处?
经过这样反复琢磨,就能够准确把握题意,补上自己最熟悉的半个题目,补上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那半个题目了。
选择有利于主旨开掘的题目。
比如《教会了我学语文》一题,提供了“课堂、老师、电视、书报、自然、社会、生活”等可选择的词语,应该说每一个词语补上后都能符合要求,都能表达积极、健康、昂扬的主题,但是这一组词语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提炼出更有新意的、更能体现时代要求的。
如自然、社会、生活等就非常新颖,又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能平中出新、平中出奇。
人们不是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吗?
考同一道题,全靠补出称心题。
中考作文与平时作文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同题写作的人数众寡悬殊。
由于全市考生一道题,就必然造成“补题”上的严重“疑似雷同”的现象。
而这一现象会给阅卷老师带来“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势必影响到作文的得分。
怎样避免这种现象?
前人曾说过: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者,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者,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之“第三番来者”就是根据题意反复挑选的“精语”。
具体做法就是:
在考场上,当你读完半个题目,马上就能想到的“题目”,或稍加思索后想到的那个“题目”,都必须毫不吝惜的去之不用。
而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个三、五分钟,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目”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
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精彩的题目,补题时还要考虑自己最擅长写的文体。
当然,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
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
如《告诉你》为题,能补出记叙类、说明类、甚至是议论类文体的题目。
至于补上哪一类则是半命题作文灵活性的体现,是题目赋予你的“选择权”,但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作为考生必须有文体意识,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来作文。
如果你的形象思维发达,善于记叙描写,可选择记叙文;如果你的有关知识比较丰富,长于说明事物事理,可选择说明文;如果你的逻辑思维见长,善于说理议论,可选择写议论文。
要注意的是,记叙文当以叙述描写为主,那精当的议论,只是点睛之笔;说明文当以介绍为准,必须把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准确,还要正确使用说明方法,议论文当以论证为要,以叙代议的毛病必须革除。
半命题作文能补上一个好题目,不仅能使思路顺畅,加快作文速度,而且能使全文增色,提高作文质量。
补题能思前想后,煞费一番苦心。
那成功女神就会手捧鲜花向你走来。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
——高考半命题作文拟题的技巧
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题目一部分的内容,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都能够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因而近年来逐渐受到高考命题人的青睐。
从半命题的类型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前空式:
如《是一把双刃剑》、《也美丽》;②后空式:
如《这也是一种》(2009年福建高考作文题);③中空式:
如《生活因而精彩》、《站在门口》(2009年湖北高考作文题);④前后空:
如《一样的》。
拟题,是半命题作文审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如何拟题,拟什么样的题,是半命题作文审题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拟题的同时,也就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思路了。
所以,如果用“拟题不当,满盘皆输”来形容半命题作文拟题的重要性,那是十分贴切的。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应该着力解决好下面四个问题:
一、把握已知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
但就是在这貌似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拟题必要的信息,特别是已知的一半命题中的一些关键字词。
因此,拟题时要善于抓住题中所给出的关键字词,认真分析并充分把握已知命题另一半所隐含的信息,沿着已知信息的思路,完成拟题这一关。
例如《一样的》:
本题属于半开放性作文,既加大了考生自由回旋的空间,又有利于限制考生的事前构思,很有创新。
文题中的已知信息“一样的”是关键,很显然这是一个常用来表示比喻的词语,这说明“一样的”前后应该是构成一个完整的比喻,那么,“一样的”前面应该是喻体,后面应该是本体。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根据比喻的构成要素,拟定一个完整的作文题,例如《音乐一样的建筑》《梦一样的高三》《大海一样的胸怀》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拟题时形成的比喻一定要恰当,不能拟写出前后比喻构成不恰当的标题;同时也要十分注意拟题的感情色彩,不能率性而为、我行我素,拟写出如《地狱一样的高中生活》《幽灵一样的班主任》等不当标题。
二、揣摩命题意图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特定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
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写不殆。
例如《这也是一种》:
这是2009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
表面上看起来平易质朴,但细加思量我们又发现,其实简洁明了的题面中暗含着“玄机”。
“玄机”就在这个“也”字上!
“也”是副词,但它又经常出现在包含两个简单句的复合句中,起连接和关联两分句的作用;“也”字句有时可独立存在,其前分句可不出现在语言上而隐含着。
这也就意味着,“也是”所做出的价值判断都应该有一个“参照”存在,落实在具体的行文中这个“参照”可明可暗,可显可隐。
这两者之间可以是对等、并列、强调的关系,也可以是转折、让步、假设的关系,学生在写作中只要能体现“也”字多种功能中的一种就算是审明题意了。
如“这也是一种美丽”。
说到美丽,大家一般都会认为什么是美,但是有一些美的东西很容易被人所忽视,甚至是一般人所认为不美的,那么,在过渡和层层铺垫的基础上,考生就要传达出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其实也是一种美。
此外,像“这也是一种爱”“这也是一种幸福”等等,都切合题意。
三、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描,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拟题,深层构思。
例如《站在门口》:
这是20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拟题时,我们要认真研究原题的语法结构、语意指向,从中获得拟题的暗示。
这道题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站”,一个是“门口”。
“站”这一个字,它既可指过程,也可指结果(一种状态)。
这样就暗示我们行文必须挖掘,要体现的是“站”的主体对某一对象的认识、思考逐渐深入的过程。
这样一来,“站”不是梦游式漫无目的的“乏味”的“傻站”了,而是有意思更有意味的“站”了。
“在……门口”或许预示着几多彷徨,几多挣扎,几多思考,预示着心灵的波澜,精神的向往,人生的愿景。
另外一定注意的是,“门口”不等同于“路口”,“门口”一般与“家”相联系,有家的温馨,家的归属感;同时,“门”也有具体与抽象之分,写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门”很有讲究,比如《站在李白门口》就远不如《站在十八岁门口》那么意蕴深远。
四、力求创意新颖
拟题运思,在确保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力求创意新颖。
这主要讲究拟题的深加工,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多角度拟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生活阅历进行必要的甄别、筛选,最终确定自己最拿手、最新颖、也最值得去写的“那一个”,切忌单向思维、“从一而终”。
例如《我的心因而高贵》:
这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的一道作文训练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拟写的标题不是“我的心因善良而高贵”,就是“我的心因理想而高贵”,面对类似的标题,我们不能说它们不符合题意,但是也确实落入了俗套,显得不够新颖,极易“撞车”。
从半命题本身来看,“我的心因而高贵”既可以是顺向立意,也可以有逆向立意。
如果是顺向立意,那么就要考虑与“高贵”密切相关的一些要素,即什么可以使心变得高贵,这其中就包含了善良、理想、仁爱、尊严等等,但易入窠臼。
因此,要想使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不如采用逆向思维,采取铺垫、转折等手段,使一些原本与“高贵”毫不相干的条件最终与“高贵”挂上钩,这样前后就可以造成一种“落差”,从而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达到新颖的目的。
如“我的心因冷酷而高贵”,就可以写“我”面对亲人或朋友违法乱纪时的“冷酷”甚至六亲不认,而使心趋于高贵。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半命题作文拟题时要力求避免以下误区: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
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的机率也相当高。
如写《面对》,有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写《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成功》等等,似乎要面对的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挫折就是逆境,从而导致类似的作文“批量生产”。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
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感悟生活》这类范围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
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另砌炉灶,脱离文题。
半命题作文首要的任务是要将命题补充完整,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其实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
但有同学在补充命题时忽视了已知一半的信息,没有认真思考分析,结果导致所补充的内容与已知的信息不相吻合。
《新高考》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
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考试说明:
综观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
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命题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