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医学局解重点知识总结v10.docx
- 文档编号:5634673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77
- 大小:59.18KB
总结报告医学局解重点知识总结v10.docx
《总结报告医学局解重点知识总结v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报告医学局解重点知识总结v10.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结报告医学局解重点知识总结v10
第一章胸前区、腋窝
第一节胸前区
✧一、胸前区的界限
上界
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下界
剑胸结合处、肋弓前部
内侧界
前正中线
外侧界
三角肌前缘上份和腋前线
✧二、浅层
1、皮肤:
薄而柔软,活动度较大(胸骨处除外)
2、浅筋膜
(1)皮神经
脊神经
颈丛
锁骨上神经
胸前区上部和肩部
肋间神经
前皮支
胸前区内侧部
外侧皮支
胸外侧区和胸前区外侧部
第1肋间神经无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行向外侧经腋窝到达上臂,称为肋间臂神经,分布于上臂的后内侧面
肋间神经分布呈明显的节段性:
T2
胸骨角平面
T4
男性乳头平面
T6
剑突平面
T8
肋弓平面
T10
脐平面
T12
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平面
(2)浅血管
①动脉
名称
分布
伴行关系
胸廓内动脉穿支
胸前区内侧部(女性第1~4支分布至乳房)
肋间神经前皮支
肋间后动脉的分支
胸前区和胸外侧区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腋动脉的分支
②静脉
名称
分布
胸廓内静脉的穿支
肋间后静脉的属支
胸腹壁静脉
胸前区和胸外侧区、腹前外侧壁上部
胸腹壁静脉thoracoepigastricv.起于脐周静脉网,沟通上下腔静脉,肝门静脉高压时,借此静脉可建立肝门—腔静脉侧支循环,血流量大时变现为静脉曲张。
3、女性乳房
(1)位置:
成年女性乳房位于第2~6肋高度,胸大肌表面,胸骨线和腋中线之间
(2)结构:
由皮肤、皮下脂肪、结缔组织和乳腺组成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3)血供:
动脉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前支、腋动脉的分支(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胸背动脉等)和上四条肋间后动脉的前穿支。
静脉有浅、深静脉,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胸廓内静脉、肋间后静脉和腋静脉
(4)神经:
锁骨上神经分支、2~6肋间神经的前、外侧皮支
(5)淋巴回流:
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主要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途径)
②乳房上部的淋巴管:
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③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
一部分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另一部分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吻合
④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
注入膈上淋巴结前组,并与腹前壁上部及膈下的淋巴管相吻合,从而间接地与肝上面的淋巴管相联系。
⑤乳房深部的淋巴管:
经乳房后隙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故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时宜做放射状切口,以防损伤输乳管。
乳腺癌时侵及Cooper韧带,致韧带相对缩短,牵拉皮肤向内凹陷,使皮肤表明呈“酒窝征”。
当乳腺癌肿扩大累及浅淋巴管时,可导致所收集范围内的淋巴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造成乳房局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之一。
✧三、深层
1、深筋膜:
分浅、深两层,浅层覆盖于胸大肌表面,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
锁胸筋膜:
深筋膜张于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之间的部分称为锁胸筋膜,穿缩胸筋膜的结构有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胸外侧神经等。
2、肌肉
胸大肌
胸小肌
前锯肌
起点
锁骨内侧半
胸骨前部
1~6肋软骨
3~5肋
1~8或9肋
止点
肱骨大结节嵴
肩胛骨的喙突
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
血供
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
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胸外侧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胸背动脉
神经
胸内、外侧神经
胸内侧神经
胸长神经
✧四、其他
1、胸骨角平面的意义
平对第二肋、第四胸椎体的下缘
上下纵隔的分界处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两两移行处
第二肋间神经发出处
器官分叉处
食管第二狭窄处
胸导管拐弯处
2、乳腺癌根治术
手术需切除乳腺、胸大肌、胸小肌的大部,结扎和切断胸肩峰动、静脉的胸肌支和胸内、外侧神经,并摘除腋淋巴结群。
手术过程中需保护头静脉、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
第二节腋窝
✧一、腋窝的组成
四壁、一底、一顶:
顶
锁骨中1/3,、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
底
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又称筛状筋膜)
前壁
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
后壁
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内侧壁
前锯肌、上4个肋骨、肋间肌
外侧壁
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
✧二、通行结构
锁胸筋膜
胸肩峰动静脉、头静脉、胸外侧神经
三边孔
旋肩胛动静脉
四边孔
旋肱后动静脉、腋神经
三边孔的组成:
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
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四边孔的组成:
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外侧界肱骨外科颈
✧三、内容
1、腋动脉及其分支
(1)腋动脉的分段:
第一段:
第1肋外缘至胸小肌上缘
第二段:
胸小肌覆盖
第三段:
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腱和背阔肌下缘
(2)腋动脉的分支
第一段
胸上动脉
第1~2肋间隙
第二段
胸肩峰动脉
胸肌支
胸大、小肌
三角肌支
三角肌
肩峰支
肩峰
胸外侧动脉
肌支
前锯肌、胸肌
乳房外侧支
乳房
第三段
肩胛下动脉
旋肩胛动脉
参与构成肩胛动脉网
胸背动脉
背阔肌、前锯肌
旋肱前动脉
二者围绕肱骨外科颈相互吻合
三角肌和肩关节
旋肱后动脉
2、臂丛
“5根3干6股2部3束7支”
“5根”:
C5~C8、T1前支
“3干”:
上干、中干和下干
“6股”:
,每干分两股
“2部”:
锁骨上部、锁骨下部
“3束”:
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
“7支”:
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锁骨上部
胸长神经
前锯肌
臂丛上干
肩胛上神经
冈上肌、冈下肌
外侧束
胸外侧神经
胸大肌
肌皮神经
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前臂外侧皮神经
正中神经
前臂
内侧束
胸内侧神经
胸大肌、胸小肌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前臂
后束
肩胛下神经
肩胛下肌、大圆肌
胸背神经
背阔肌
腋神经
三角肌、小圆肌、臂外侧上皮神经
桡神经
肱三头肌、肘肌、桡侧腕长伸肌、前臂
临床上臂丛神经阻滞有3个途径:
①斜角肌间路途径
②锁骨上途径
③腋窝途径
3、腋淋巴结
第三站淋巴结
名称
位置
收集区域
外侧淋巴结
腋窝外侧壁,腋静脉远端
上肢
胸肌淋巴结
胸小肌下缘
胸前外侧壁、乳房外侧部
肩胛下淋巴结
腋后壁
肩部、背部、胸后壁
中央淋巴结
腋窝底
上三个淋巴结
尖淋巴结
胸小肌和锁骨之间,腋静脉近端
上四个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乳房上部
尖淋巴结的输出管组成锁骨下干,左侧注入胸导管或左静脉角,右侧入右淋巴导管或右静脉角。
全身淋巴干共9条:
左右颈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腰干、肠干
✧四、其他
1、几个血管和神经的伴行
血管
神经
走行
胸肩峰动、静脉(胸肌支)
胸外侧神经
贴胸大肌深面
旋肱后动、静脉
腋神经
穿四边孔
胸背动脉
胸背神经
入背阔肌
胸外侧动脉
胸长神经
前锯肌表面
肩胛上动脉
肩胛上神经
过肩胛上切迹、入冈上窝
2、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
癌细胞首先转移的淋巴结。
乳腺癌的SLN与癌肿的位置有关,多数位于第一站淋巴结,少数位于胸骨旁淋巴结(临床称内乳淋巴结)。
第二章上肢
第一节臂前区、肘窝和前臂前区
✧一、浅筋膜
1、浅静脉
头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桡侧、前面上行至肘窝,沿肱二头肌外侧沟继续上行,经三角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进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前面尺侧上行,在肘窝处与肘正中静脉汇合后,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在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注入肱动脉,或伴随肱静脉汇入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
变异较多,多由头静脉发出,经肱二头肌表面腱膜向内侧行,然后入贵要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常呈“Y”字形汇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外侧支:
头正中静脉内侧支:
贵要正中静脉
2、臂的皮神经
区域
名称
来源
肩部
锁骨上神经
颈丛(C3、4)
臂上部前、后、外侧
臂外侧上皮神经
腋神经(C5、6)
腋窝底、臂上部内侧
肋间臂神经
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T2)
臂下外侧
臂外侧下皮神经
桡神经(C5~C8)
臂背侧
臂后皮神经
前臂背面
前臂后皮神经
臂内侧
臂内侧皮神经
臂丛内侧束
前臂外侧
前臂外侧皮神经
肌皮神经
前臂内侧
前臂内侧皮神经
臂丛内侧束
✧二、臂前区深层结构
1、深筋膜(臂筋膜)
形成内、外侧肌间隔
2、臂肌前群
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肱二头肌
长头:
盂上结节
短头:
喙突
桡骨粗隆
屈肘、前臂旋后
肌皮神经
(C5~7)
喙肱肌
喙突
肱骨中段
内收、屈肩关节
肱肌
肱骨前半下面
尺骨粗隆
屈肘关节
3、血管
肘关节网
4、神经
①肌皮神经:
肱二头肌、肱肌、肘关节、前臂外侧皮神经
②正中神经
③尺神经
④桡神经
✧三、肘窝
1、境界
上界:
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
肱桡肌
下内侧界:
旋前圆肌
顶(由浅入深):
浅筋膜、深筋膜、肱二头肌
底:
肱肌、旋后肌、肘关节囊
2、内容(自外向内)
桡神经和前臂外侧皮神经
肱二头肌腱
肱动静脉及桡、尺动静脉的始段
正中神经
(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
✧四、前臂前区的深层结构
1、深筋膜
至腕部加厚形成屈肌支持带
2、前臂肌前群(9块4层)
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第1层
肱桡肌
肱骨外上髁上方
桡骨茎突
屈肘
桡神经
(C5、6)
旋前圆肌
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
桡骨中部外、后面
屈肘、前臂旋前
正中神经
(C6、7)
桡侧腕屈肌
第2掌骨底前面
屈肘、屈腕、手外展
掌长肌
掌腱膜
屈腕、紧张掌腱膜
第2层
尺侧腕屈肌
豌豆骨
屈腕、手内收
尺神经
(C8~T1)
指浅屈肌
第2~5指中节指骨底
屈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腕
正中神经
(C6~T1)
第3层
拇长屈肌
桡骨中1/3、骨间膜前面
拇指远节指骨底
屈拇指
正中神经
(C6~T1)
指深屈肌尺侧半:
尺神经
指深屈肌
尺骨及骨间膜前面
第2~5节远节指骨底
屈远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腕
第4层
旋前方肌
尺骨远侧1/4前面
桡骨远侧1/4前面
前臂旋前
第二节臂后区和前臂后区
✧一、臂后区
1、浅层
皮神经:
臂后外侧:
臂外侧上皮神经(来自腋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来自桡神经)
臂背侧:
臂后皮神经(来自桡神经)
臂内侧:
肋间臂神经、臂内侧皮神经
2、肌肉:
肱三头肌
起点:
长头:
盂下结节
外侧头:
肱骨桡神经沟外上方
内侧头:
肱骨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
尺骨鹰嘴
神经:
桡神经
✧二、前臂后区
1、深筋膜
在腕背侧形成伸肌支持带,向深面发出5个隔,构成6个骨纤维管,分别通过6个腱滑膜鞘,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①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
②桡侧腕长、短伸肌腱鞘
③拇长伸肌腱鞘
④指伸肌和示指伸肌腱鞘
⑤小指伸肌腱鞘
⑥尺侧腕伸肌腱鞘
2、肌肉
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
起自肱骨外上髁,分别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深层:
起自桡、尺骨及骨间膜,分别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第三节手
✧一、手掌
一、深筋膜
1、掌腱膜
与掌长肌腱相连,向远侧延续为指腱膜,外侧缘发出鱼际隔,内侧缘发出小鱼际隔,二隔将鱼际肌、小鱼际肌与手掌的指屈肌腱分隔开
2、屈肌支持带和腕管
屈肌支持带尺侧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附于舟骨和大多角骨,与腕骨沟共同围成腕管。
屈肌支持带浅面有:
掌长肌腱、尺神经、尺动脉
腕管内有:
指深屈肌、指浅屈肌腱及包绕它们的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包绕它的拇长屈肌腱鞘,正中神经
二、手掌的屈肌腱
桡侧腕屈肌腱:
止于第2掌骨底
指浅屈肌腱:
分2脚止于中节指骨体两侧
指深屈肌腱:
止于远节指骨底
拇长屈肌腱:
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
三、手指的腱滑膜鞘
1、拇长屈肌腱鞘
2、屈肌总腱鞘
3、指腱鞘:
指纤维鞘和指滑膜鞘两部分组成,小指和拇指与屈肌总腱鞘和拇长屈肌腱鞘延伸、其余不延伸。
四、手肌
分为外侧、中间、内侧3群
外侧群(鱼际肌):
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收肌
内侧群(小鱼际肌):
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中间群:
4块蚓状肌,作用为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3块骨间掌侧肌,使2、4、5指内收
4块骨间背侧肌,使2、4指外展
五、筋膜间隙
位于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的深面,第3、4骨间掌侧肌和拇收肌掌面的筋膜浅面,由掌中隔分为鱼际间隙和掌中间隙。
六、动脉
1、掌浅弓
由尺动脉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
位于掌腱膜深面,指浅屈肌和正中神经浅面
发出4个分支:
1支小指掌侧固有动脉:
小指尺侧缘
3支指掌侧总动脉:
各分为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供应2~5指相对缘
2、掌深弓
由桡动脉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
位于掌骨和骨间肌的浅面,指屈肌腱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
发出3条掌心动脉,连结相应的指掌侧总动脉
3、拇主要动脉
桡动脉在拇收肌深方发出,供应拇指掌面两侧和示指桡侧缘
七、神经
1、正中神经:
掌支:
掌心和鱼际表面的皮肤
返支:
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
3支指掌侧固有神经:
拇指掌面两侧和示指掌面桡侧皮肤,外侧3个半指的中节和远节指背皮肤
2支指掌侧总神经:
各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至示指与中指及中指与环指掌面相对缘皮肤,第1、2蚓状肌
2、尺神经:
掌支:
小鱼际表面的皮肤
浅支:
掌短肌
1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至小指掌面内侧
1支指掌侧总神经,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至小指与环指掌面相对缘皮肤
深支:
小鱼际肌、拇收肌、3、4蚓状肌、全部骨间肌
✧二、手背
1、手背的皮神经
桡神经浅支:
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指背面皮肤
尺神经手背支:
手背尺侧半,小指、环指尺侧半背面皮肤及环指桡侧半和中指尺侧半近节指背面的皮肤
2、鼻烟窝
桡侧界:
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
尺侧界:
拇长伸肌腱
内有桡动脉穿过
第三章胸壁、胸腔和纵隔
第一节胸壁、胸膜和肺
✧一、胸壁
1、胸部的境界
上界:
颈静脉切迹、两侧沿锁骨上缘至肩峰、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
胸骨剑突沿肋弓到第12胸椎的连线
2、肋间隙
(1)肋间肌:
名称
起点
止点
功能
神经支配
肋间外肌
上位肋下缘
下位肋上缘
提肋助吸气
肋间神经
肋间内肌
下位肋上缘
上位肋下缘
降肋助呼气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胸骨下部
第2~6肋
(2)肋间神经
细支:
壁胸膜
(3)肋间后动脉:
见后
背侧支:
背肌和背部的皮肤
3、动脉
穿支:
胸前内侧部皮肤
✧二、胸腔和肺
1、胸膜和胸膜腔
(1)胸膜分脏、壁两层:
壁胸膜分为4部:
胸膜顶、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
肺韧带:
脏、壁胸膜在肺根下的移行处为肺韧带
(2)胸膜腔中有3个隐窝:
①肋纵膈隐窝
②肋膈隐窝(位置最低)
③膈纵膈隐窝
(3)胸膜下界
起
左侧为第6肋软骨;右侧为第6胸肋关节
锁骨中线
第8肋
腋中线
第10肋
后方
第12胸椎棘突水平
左侧略高于右侧
(4)胸膜的神经
壁胸膜(对疼痛敏感):
肋胸膜、膈胸膜的周围部:
肋间神经(牵涉痛:
胸、腹壁)
膈胸膜的中央部、纵膈胸膜、胸膜顶:
膈神经(牵涉痛:
颈、肩部)
脏胸膜(对疼痛不敏感):
内脏神经的肺丛
(5)胸膜的血管
壁胸膜:
肋间后动脉、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的分支
脏胸膜: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分支
2、肺
(1)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处:
第6肋
腋中线:
第8肋
肩胛线:
第10胸椎棘突
(2)肺根的组成
右前向后:
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由上至下:
左侧:
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
右侧:
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
(3)肺根的毗邻
左肺根
右肺根
前方
左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
右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心包
后方
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
奇静脉、右迷走神经
上方
主动脉弓(自前向后)
奇静脉弓(自后向前)
下方
肺韧带
肺韧带
(4)淋巴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第二节纵隔
1、境界
前:
胸骨后:
脊柱胸段两侧:
纵隔胸膜上口:
胸廓上口下方:
膈
2、分区
(1)四分法
上纵隔
胸腺(成人为胸腺遗迹)、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头臂干)、气管、食管、迷走神经、膈神经、胸导管、淋巴结等
下纵隔
(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前纵隔
少量结缔组织和淋巴结
中纵隔
心、心包、心包内大血管、奇静脉弓、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及淋巴结
后纵隔
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主支气管、食管、胸交感干及其分支(内脏大神经)、胸导管、纵隔后淋巴结等
(2)三分法:
以气管、气管杈前壁和心包后壁的冠状面为界分为前、后纵隔。
前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分为上、下纵膈。
(3)九分法:
常用于放射线检查中。
在侧位X线片上,经气管、主动脉升部和心包前缘作一纵线,经食管前缘作另一纵线,再经胸骨角平面和肺门下缘平面各作一水平线,将纵隔分为9区。
3、侧面观
(1)左侧面(动脉侧)观
中部:
左肺根
前方:
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前下方:
心包
后方:
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发出喉返神经,行于主动脉弓下)、左交感干、内脏大神经
上方: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食管上三角:
由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脊柱围成,其内有胸导管、食管胸部的上胸段
食管下三角:
由胸主动脉、心包和膈围成,其内有食管胸部的下胸段
(2)右侧面(静脉侧)观
中部:
右肺根
前方:
右膈神经、右心包膈血管
前下方:
心包
后方:
奇静脉、食管、右迷走神经、右交感干
上方:
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食管
✧一、上纵隔
(一)分层
前层(胸腺-静脉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中层(动脉层):
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
后层:
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等
(二)内容
1、胸腺
(1)境界:
上达胸廓上口甚至颈部,下至前纵隔,前邻胸骨,后面附于心包和大血管
(2)血管、淋巴和神经
动脉:
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
静脉:
由与动脉伴行的静脉注入左头臂静脉和甲状腺下静脉
淋巴:
纵隔前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
神经:
迷走神经和颈交感干的分支
2、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汇合而成,在第3胸肋关节高度注入右心房。
奇静脉由右肺根上方注入。
毗邻:
前方:
胸膜和肺
后方:
气管、右迷走神经和奇静脉、右肺根
左侧:
升主动脉和头臂干起始部
右侧:
右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及纵膈胸膜
头臂静脉:
由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
3、主动脉弓
位置:
胸骨角平面以上,于第2胸肋关节上缘水平续接升主动脉,呈弓形向后到脊柱左侧第4胸椎体下缘续为胸主动脉。
主动脉峡平对第3胸椎
毗邻:
左前方:
左纵隔胸膜、左肺、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心包膈血管、交感干和迷走神经发出的心支
右后方:
气管、食管、胸导管、左喉返神经、心深丛
上缘:
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静脉、胸腺
下缘:
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心浅丛
4、动脉导管三角
前界:
左膈神经
后界:
左迷走神经
下界:
左肺动脉
内容:
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心浅丛
5、气管胸部和主支气管
(1)气管胸部的毗邻:
前方:
胸骨柄、胸骨甲状肌和胸骨舌骨肌的起始部、胸腺遗迹(小儿为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心丛等
后方:
食管、喉返神经(后外)
左侧:
左迷走神经、左锁骨下动脉
右侧:
奇静脉弓和右迷走神经、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右前方)
(2)左主支气管的毗邻
前方:
左肺动脉后方:
胸主动脉上方:
主动脉弓
(3)右主支气管的毗邻
前方:
升主动脉、右肺动脉、上腔静脉后上方:
奇静脉弓
(4)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
血液供应来自胸廓内动脉的分支和胸主动脉的气管支。
淋巴管最终汇入支气管纵隔干。
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和交感干颈中神经节的分支。
✧二、中纵隔
1、心包
(1)毗邻
上:
升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
下:
膈的中心腱
前:
肺、胸骨和胸横肌(左侧4~6肋软骨处)
后:
食管、胸主动脉
两侧:
纵隔胸膜
心包裸区:
左侧第4~6肋软骨之间胸膜前界形成心包三角,使心包直接与左侧第4~6肋软骨内侧部、第4~5肋间隙及胸骨下部的左半相邻,这个区域称心包裸区。
(2)层次
纤维心包:
胸肋部、外侧部、膈部、后部
浆膜心包:
分为脏、壁两层,壁层贴于纤维心包内面,脏层贴于心外膜,二者之间为心包腔。
(3)间隙
心包横窦:
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
心包斜窦:
左右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心包后壁之间
心包前下窦:
(4)动脉
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食管动脉
(5)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纵隔前后淋巴结、膈上淋巴结
(6)神经
交感神经:
心丛、肺丛、食管丛
副交感神经:
左喉返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
肋间神经、膈神经
5、心
(1)心的位置
前:
胸骨体及2~6肋软骨相对
后:
平5~8胸椎体
心内注射:
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进针,或左剑肋角处45°向上进针
(2)心界的投影
①左上点
左第2肋软骨下缘,胸骨侧缘1.2cm处
②右上点
右第3肋软骨上缘,胸骨侧缘1cm处
③左下点(心尖)
第5肋间隙距正中线7~9cm或距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
④右下点
右第6胸肋关节处
心上界
①②点的连线
心下界
③④点的连线
心左界
①③点之间作一微向左凸的弧形线
心右界
②④点作一微向右凸的弧线
心房下界(冠状沟)
左侧第3胸肋关节斜向右下至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
(3)各瓣膜的投影及听诊位置
瓣膜
位置
听诊位置
左房室瓣
左侧第4胸肋关节
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
右房室瓣
前正中线与第4肋间隙相交处
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
主动脉瓣
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处
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肺动脉瓣
左第3胸肋关节处
胸骨下端偏右
(4)心的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来自颈、胸交感干和迷走神经,共同组成心丛(分为心浅丛和心深丛)
感觉神经:
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别传入到T1~4、5脊髓节段和脑
✧三、后纵隔
1、食管胸部
(1)位置:
气管与脊柱之间稍偏左侧,向下经过气管杈后方,于胸主动脉的右侧下行;约在第7胸椎平面以下,食管再次偏左,并在胸主动脉前方向左前下行达膈的食管裂孔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总结报告 医学 重点 知识 总结 v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