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报刊知多少.docx
- 文档编号:5633961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99KB
中国电影报刊知多少.docx
《中国电影报刊知多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影报刊知多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影报刊知多少
中国电影报刊知多少
一、缘起
某日我到深圳图书馆看报纸、杂志,看到《中国电影报》,便拿来翻翻。
我喜欢电影这么多年,看过不少电影杂志,但我丝毫不知道有一份报纸叫做《中国电影报》。
这跟这份报纸的发行渠道有关——我从未在报亭看到这份报纸,也跟我一向疏忽《看电影》之外的电影类报刊有关。
这份历史悠久而我才第一次接触的报纸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很想了解一下中国都有那些公开发行的电影报刊。
于是,另一个某日,我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走马观花地翻阅了图书馆里的各种电影报刊、杂志,做了一些笔记,下面将会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此外,我还翻阅了两本台湾的电影杂志。
国内的很多图书馆都缺乏港澳台的报刊、杂志,深圳图书馆却设立一个专门的区域,收藏国外及港澳台的报刊、杂志,这部分资源算是比较稀缺的资源。
因此,关于台湾的电影杂志,我将另文撰述。
此文所介绍的电影报刊、杂志,仅限大陆部分。
二、我与电影报刊
说起我与电影报刊的关系,其实主要是我和电影杂志的关系,因为电影报纸这一块我所知的就只有《中国电影报》一份。
据我所知,中国公开发行的电影报纸,也只有这一份。
我第一次看电影杂志是什么时候,看的什么杂志,都不可考了。
但我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买电影杂志的情景。
那时候应该是2003年,我读大一或者大二。
那时候我刚刚加入学校(东南大学)的“英文剧场”(不知道“英文剧场”现在是否仍在?
),认识了JSP、CC、小强等人。
我记得第一个向我推荐《看电影》的是小强同学。
我从高中开始喜欢电影,但县城的电影资源有限,我能看到的电影并不多。
进了大学,“英文剧场”周末放映的影片(也包括“文化剧场”,放一些文艺片)让我大开眼界,我开始如饥似渴地看电影。
看电影多了以后,对电影知识的渴求就会变得非常的强烈,我急切需要一本杂志来不断更新我的电影知识。
在小强的推荐下,我开始买《看电影》来看。
这一发不可收拾,我不能容忍自己错过任何一本《看电影》,有时候为了买一本《看电影》,我通常提前很多天就到报亭问,然后一直问到拿到《看电影》为止。
那时候我看《看电影》看得非常仔细,不放过任何一段文字,有时候还不敢读得太快,怕等待下一本的时间太漫长,难熬。
看《看电影》多了以后,我甚至生出要到《看电影》当记者或者编辑的念头来。
记得临近毕业的那段日子,我每次拿到一本新的《看电影》,第一件事就是就是翻倒118页看一直高悬的“招聘”广告还在不在。
可是,一直都最后,我都没有把自己的寒酸的文字寄到《看电影》去应聘,而是选择了一家专业对口的建筑公司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
大学毕业后,我仍然坚持看《看电影》,但已经不会像大学那样饥渴,也不会读得那么仔细了。
除了《看电影》,大学时代让我印象深刻的电影杂志还有《新电影》和《世界电影》。
我记得我赶上了《新电影》的创刊,但我当时有没有买过创刊号,我记不得了。
《新电影》的背景很强大,好像是中影集团办的,陈凯歌好像还是这本杂志的顾问还是什么的。
跟《看电影》比起来,《新电影》算得上是本精英杂志,据说当年《看电影》就有一班精英过档到《新电影》任职的,而这本杂志更得到许多精英电影人的支持。
我个人感觉,《看电影》对自己的定位是“影迷杂志”,杂志中的文章基本围绕影迷感兴趣的影片和话题展开,它不像《新电影》一开始就那么有精英意识,不会刻意讨好影迷,同时非常注重文章的专业水准。
《新电影》的这种定位最终导致了它的停刊——一本办给精英看的电影杂志是很难长命的,因为精英毕竟是少数,影迷才是广大群众。
《新电影》是什么时候停刊的,我不大清楚,我只记得应该是毕业前后(2006年)的事情。
我在疯狂爱上《看电影》的日子里,偶尔也会把自己拔高一下,买本《新电影》瞧瞧。
我记得《新电影》总是有很棒的专题,纵论古今,鞭辟入里。
《新电影》的一些专题仿佛是把学术论文通俗化,知识性很强,我曾受益匪浅。
我跟《世界电影》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建立的。
我记得学校里外的报亭都没有零售《世界电影》,这也难怪,《世界电影》毕竟是一本学术型的电影杂志,受众有限。
《世界电影》作为一本电影杂志,是比较没有娱乐精神的,上面发表的文章,一般是以学术论文的姿态写就。
但《世界电影》每期都刊发一、两个剧本,这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看电影多了以后,跟很多电影青年一样,我也有样学样地写起剧本来。
电影剧本跟小说是不一样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格式,编剧不能乱来,否则就不是剧本了,不具有操作性。
为了学习电影剧本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技巧,我便不时到图书馆看《世界电影》上刊载的剧本,然后装模作样地写起剧本来。
记得学校图书馆每过几年就会清理一次旧杂志,以一本一元甚至更低的价钱把过期的杂志卖给学生,我便在一大堆过期杂志中淘了几本《世界电影》,其中一本上面刊有昆汀.塔伦提诺的《天生杀人狂》。
可惜大四搬家的时候,我舍弃了一些东西,其中就有那几本《世界电影》,现在想来还非常后悔。
前年、去年我各去了一次北京电影学院,每次都带一本《世界电影》回来,其中一本上面有《老无所依》的剧本(2008.04),我买的时候如获至宝。
《看电影》、《新电影》、《世界电影》之外,我读大学的时候也买过《电影世界》(我还记得我买的一期上面有卫西谛的文章)、《环球银幕》等,但买得非常少,偶尔为之而已。
如今我在深圳的报亭,能够看到的电影杂志不外《看电影》、《电影世界》、《环球银幕》三种。
其中,《看电影》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每个报亭都在卖,而《电影世界》和《环球银幕》均不多见。
我记得读大学的时候,《看电影》的市场份额并没有明显超过《新电影》、《电影世界》、《环球银幕》等,在广州甚至不太容易买到《看电影》,倒是另外三本比较常见。
几年下来,《看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杂志的寡头,这是影迷杂志的成功,但其他电影杂志的式微,也让我颇感唏嘘。
三、《中国电影报》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中国电影报》当仁不让地占据了这一节的标题。
电影报纸不如电影杂志好办,因为电影是以画面为先的,报纸很难提供出色的电影画面,而杂志可以把电影画面印刷得非常漂亮。
我想,如果把《中国电影报》放到报亭,大概是卖不动的,谁要看粗糙的纸张上寒碜的图片啊?
《中国电影报》的主办方大概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因此,他们很老实地把这份报纸办成一份行业报纸,主要发布电影的行业信息。
独一无二的《中国电影报》的主要相关信息如下:
主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主办: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出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149
该报为周报,每期32版。
作为一份由广电总局主管的报纸,《中国电影报》有着明显的政治导向。
因此,体制内制作的许多宣传教育片(指剧情片)的信息,你在别的电影杂志上是看不到的,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这份报纸经常报道某影片的研讨会在那里成功举行,这一点,它的口吻有点像《新闻联播》。
不过,这份报纸的主要内容还是观众比较熟悉的最新公映的电影的情况。
作为行业报纸,《中国电影报》不太重视报道的娱乐性,而是重视影片的思想内容和票房情况。
作为影迷,我认为《中国电影报》没有什么看头。
但是,这份报纸经常发布一些比较权威的官方信息(特别是市场数据),对从业人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能够为电影研究者提供一些资料。
四、电影杂志
1、《看电影》
我不敢说《看电影》是中国最好的电影杂志,但我可以肯定,《看电影》是中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
在中国,一个月出三期的电影杂志只有《看电影》(两本“正场”,一本“午夜场”)。
这说明这本杂志卖得好,如果卖得不好的话,三期早就被压缩为两期甚至一期了。
我记得我最初买《看电影》的时候,《看电影》每个月只出版两期,后来可能是因为像我当年那样害怕等待时间太长的读者太多,加了一期“午夜场”,缩短了读者的等待时间。
执中国电影杂志之牛耳的《看电影》的主要相关信息如下:
主管/主办:
峨眉山电影制片厂
策划指导:
老轲
副总编辑:
赵红
执行主编:
麦小白
国内统一刊号:
CN51-1618/I
“正场”136页,“午夜场”144页,每月共三期。
中国的电影产业曾经是各家电影厂群雄争霸的局面,但近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中影集团为寡头、若干民营公司为配角的局面,当年的许多制片厂纷纷收缩,除了制作一些体制内影片,这些制片厂几乎不再参与到市场运作中来。
峨眉山电影制片厂便是这样的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的制片厂,近年公映的电影中,几乎看不到峨眉山电影制片厂的字样。
但就是这家几乎只剩一个空壳的制片厂,却主管、主办了中国电影杂志的寡头——《看电影》。
据我所知,峨眉山电影制片厂跟《看电影》的关系不大,《看电影》不过挂靠在峨眉山电影制片厂名下而已。
若干年后,也许大家已经忘记了峨眉山电影制片厂,但却不会忘记由其主管、主办的《看电影》!
《看电影》是一本影迷杂志,自始至终把影迷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影迷服务。
在专业人士看来,《看电影》也许不是一本好杂志,因为杂志内的文章,多是有感而发,对电影缺乏专业、深度的剖析。
我看过很多专业的电影书籍或者文章,坦白说,这些书籍或者文章可读性大多不强,娱乐性更是欠奉。
影迷看电影、了解电影更多是在找乐子,而不是为了学习然后成长为专业人士,他们没有兴趣去分析一部电影,更多是直接求证于自己的好恶。
《看电影》这本杂志是为影迷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专业的解读,它要做的是告诉你每一部电影的闪光之处和有趣之处,让你在看电影之前或之后通过图片和文字去享受电影。
电影杂志最重要的是好看,如好电影般那样好看。
《看电影》非常好看,单是漂亮的明星照片和精美的电影剧照已经让你大饱眼福,而感性的体验文字往往让你很有亲切感,如遇知音。
我们称《电影手册》那样的杂志为专业杂志,因为它的读者有很多都是电影制作的从业人士或者电影研究者;我们称《看电影》这样的杂志为影迷杂志,因为它的读者是热爱电影的影迷,他们热爱“看电影”,而不是制作或者研究电影。
2、《电影世界》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阅读的进一步普及,纸媒的报纸和杂志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
我想,现在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份杂志停刊——悄无声息地停刊。
在一次与民营书店老板的交流会上,北京万圣书园的老板刘苏里预言纸质书在未来将走进精英时代——纸质书不仅仅是阅读的载体,也是收藏品。
我认为纸质的杂志也不会消亡,但如刘苏里所言,未来的电影杂志也不可避免地走进精英时代——制作更为精美,为电影饕餮客所欣赏、收藏,而普通的影迷主要通过网络获得电影资讯。
电影杂志要做得具有收藏价值,无疑会增加成本,未来的电影杂志可能是50元一本(以目前的价格为基准)甚至更贵。
这样一来,电影杂志就不可能大量存在,全中国大概只剩下一、两本纸质电影杂志。
写下上面一段话,我想说的是,作为一本仍然活跃在零售一线的老牌电影杂志,《电影世界》有着参与未来竞争的资本。
也就是说,当中国只剩下一、两本电影杂志的时候,其中一本很可能是《电影世界》。
这几年我一路看《看电影》下来,我感觉在杂志日薄西山的时候,《看电影》却做得越来越大气。
《看电影》一直被人所诟病的“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也有所改善。
《看电影》占有的资源越来越多,笼络了包括焦雄屏、舒琪等牛人在内的作者,而它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站想必也让其它电影杂志感到眼红。
反观《电影世界》,它却在《看电影》大幅扩张的时候,变得有点底气不足了。
《电影世界》在2008年进行了改版,版面增加到144页,价钱当然也涨了,为16元。
《电影世界》在页码和价钱方面均向《看电影》(午夜场)看齐,但销售却似乎没有向《看电影》(午夜场)看齐。
我认为,《电影世界》会输给《看电影》,资源是一个方面,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流的人才能够给杂志带来资源。
闲话且休,先发布以下《电影世界》的主要相关信息:
主管/主办:
长影集团
社长/总编:
张霁虹
副总编:
黄耀民
国内统一刊号:
CN22-1091/J
该刊为月刊,144页,定价16元。
在中国电影行业里面,中影集团是寡头,其他国营电影公司里面,拿得出手的只有上影集团和长影集团了。
可以说,《电影世界》能够依托长影集团,还是有一定的底气的。
长影集团到现在还拥有大量的电影资源(影视城之类),绝非峨眉山电影制片厂可以比拟。
我说《电影世界》有参加未来竞争的资源,很大一个原因就在这里。
有长影集团撑腰,《电影世界》有很多争取到资金和人才的机会。
《电影世界》的未来会如何,我不敢妄作预言,但正所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希望十年后能够看到《电影世界》已经走上未来纸媒电影杂志的阳关大道——小众而不乏众。
我喜欢看话剧,也因此而关心话剧的市场。
我相信没有人怀疑话剧已经成为一个泛精英的节目,不要说民工,就是普通白领也不大会去看话剧,当今话剧的主要观众是中产阶级。
在相对数字上(在成就中产阶级的同时,更多的人沦为蚁民),我们感受不到中产阶级这个阶层的壮大,但在绝对数字上,这个阶层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我来深圳三年,亲眼见证了话剧市场在深圳做大做强。
我想,电影杂志的未来发展历程会比较像话剧的发展历程,先是陷入低迷然后涅磐重生。
未来的电影杂志在找准自己的读者群之后会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电影世界》的底气和潜质使得它仍然具有冲击未来的能力。
作为影迷,我对《电影世界》期待且等待。
3、《环球银幕》
印象中,《环球银幕》是以介绍新上映的电影为主的,而且它介绍新片有一个基本固定的格式。
《环球银幕》所走的路线决定它很难把资深的影迷聚集到它的周围,它的读者应该以普通影迷中的“散户”为主。
我认为,《看电影》的优势在于如下三点:
出色的专题、经典的栏目(如经典礼拜、情色参考等)、一流的专栏。
而这三点,恰恰是《环球银幕》所缺乏的。
不过,电影资讯这一块,《环球银幕》做得还不错,基本能够满足普通影迷的需求。
我记得读大学的时候买的《环球银幕》是比较薄的,如今它已经扩张到160页每册,为国内彩印电影杂志之最。
我不得不说,《环球银幕》增加的页面里面,有不少是用于刊登广告的。
当一本杂志过于依赖广告而不是读者的时候,这本杂志就很危险了。
也许大量的广告给杂志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这同时也在伤害读者的热情,读者最终会选择买比较绿色一点的电影杂志。
大概10年后,当电影杂志成为资深影迷读物的时候,电影杂志应该只保留很少的广告,而且是比较有品位的广告。
《环球银幕》的主要相关信息如下: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主编:
朱珠
国内统一刊号:
CN11-5586/J
该刊为月刊,160页,定价20元。
《中国电影报》是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环球银幕》也由中国电影出版社主办,这一报一刊算是一家的。
上文我说了,《中国电影报》是份行业报纸,主要报道产业新闻。
《环球银幕》是一本娱乐刊物,主要提供娱乐(电影)资讯。
这一报一刊可以说互为表里,《环球银幕》为表,《中国电影报》为里。
4、《世界电影》
在我眼中,《世界电影》是中国电影杂志中最具专业色彩的电影杂志。
这本杂志坚持黑白印刷,坚持不娱乐,坚持电影理论,坚持学术态度,坚持奉献一流的电影剧本!
《世界电影》不仅是一本专业的学术杂志,它还有一个跟上面提到的电影杂志截然不同的特点,那就是这本杂志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舶来品,是翻译文章。
《世界电影》的文章来源非常广泛,各国都有,多是一线的电影研究文章。
电影作为学术跟别的文科学术是不一样的。
电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制造出来的,它的发展与传承跟技术革新有着极大的关系,而它的变化则主要来自编剧和导演的创意。
书写只是电影的一个环节,而对文学、哲学、历史来说,书写直接意味着繁衍。
文科学术主要通过书写表现,书写中的思想和理论是其灵魂。
这个灵魂直接影响着文学、哲学、历史的革故鼎新。
而电影学术的灵魂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它提炼,它总结,但它没有实际指导一部电影的制作。
因此,电影作为学术是比较尴尬的,它远不如电影作为娱乐那么容易被人所接受。
那么,《世界电影》的意义何在?
我只能说,透过电影抵达学术这条路也许是培养不了电影导演的,但这一路上,他可以看到许多深邃的风景,最重要的是,这些风景启发了他,激发了他的创意。
电影作为学术对电影的影响是隔之又隔的,仿佛哲学对人生的影响——你看不到的就是无处不在的。
我不是电影专业人士,但我非常欣赏《世界电影》的专业精神和它对理念的坚守。
并且,我认为《世界电影》是中国电影杂志中不可或缺的一本,因为:
学术不死,电影常新!
下面例牌抄录《世界电影》的主要相关信息: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电影家协会
出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主编:
徐建生
国内统一刊号:
CN11-2023/G2
该刊为双月刊,192页,定价12.80元。
又是一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电影杂志。
作为影迷,我认为中国电影出版社近年出版的电影书籍不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电影馆”系列出色。
不过,就电影专业出版物而言,中国电影出版社仍然是国内最老资格最有底气的出版社,只是它现在主要走内部发行路线了,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电影馆”系列走影迷路线完全不同。
中国电影出版社的一报两刊,产业、娱乐、学术具备,不可谓不全面,只是这一报两刊似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知道它们未来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5、《中国银幕》、《电影故事》、《电影》
上文写到的四种电影杂志中,除《世界电影》外,其他三本都是已经进驻影迷记忆的。
许多影迷提到自己的影迷生涯,一般都会提及《看电影》、《电影世界》、《环球银幕》这三本杂志。
而《中国银幕》、《电影故事》、《电影》这三本电影杂志虽然也是娱乐先行,但它们在影迷心目中并没有留下很深的烙印。
我个人觉得,这三本杂志基本上是依附于其所属的电影机构的,杂志的内容主要满足电影公司的宣传和广告职能。
这三本杂志的主要相关信息如下:
《中国银幕》:
主办: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顾问:
童刚、韩三平
主编:
陈航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652/J
该刊为月刊,112页,定价10元。
《电影故事》:
主管: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主办:
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
社长:
任仲伦
主编:
金娜
国内统一刊号:
CN31-1047/J
该刊为半月刊,定价15元。
《电影》:
主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主办: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总监制:
余治林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668/J
该刊为月刊,112页,15元。
单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这三个杂志所依附的电影机构,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这三本杂志来头不小。
而韩三平、任仲伦两位电影界大佬分别挂职《中国银幕》和《电影故事》,也足见他们对这两本旗下杂志的重视。
《中国银幕》、《电影故事》、《电影》(原名《电影通讯》,2001年改为现在的刊名)这三本杂志分别创刊于1958年、1952年、1979年,它们的年资之深,绝非当今最流行的《看电影》可比。
它们曾经也辉煌过,有过洛阳纸贵的时候(八十年代几乎每本杂志的发行量都很大),近年,它们被《看电影》等杂志逼到了边缘。
2004年,《电影故事》号称“壮丽改版”,主编金娜也是信心满满的。
五年过去了,《电影故事》也许曾经赢得过市场的份额,但它目前的状况恐怕不容乐观。
当然,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三本杂志有着实力如此雄厚的后台老板,它们一时半会还不用担心下岗分流。
但是,随着电影杂志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和细分,这三本老牌杂志还能够挺多久,我就不敢说了。
我虽然不怎么买这三本电影杂志的帐,但我也希望中国的电影杂志能够丰富一些,多元一些。
其实,这三本杂志有着优先使用它们背后的庞大的电影机构的资源的机会,它们完全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谋事在人而已。
6、《电影新作》、《电影文学》
上文所介绍的电影杂志,基本上都是可以在报刊亭买到的,而《电影新作》和《电影文学》这两本电影杂志我从来没有在报刊亭看见过。
我很怀疑,它们和《中国电影报》一样,以内部发行、业内交流为主,基本脱离零售市场。
这两部杂志的主要相关信息如下:
《电影新作》:
主管: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主办:
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上海电影家协会
主编:
杨全福
国内统一刊号:
CN31-1145
该刊为双月刊,64页,黑白印刷。
《电影文学》:
主管/主办:
长影集团
主编:
张霁虹
国内统一刊号:
CN22-1090/I
该刊为半月刊,192页,黑白印刷。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主打的电影杂志其实是彩印的《电影故事》,《电影新作》不过是他们办的一个附属杂志,这本杂志有利于帮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上海电影家协会这两个机构找点活干。
同样道理,长影集团的主打电影杂志是彩印的《电影世界》,《电影文学》只是一份补充需要的电影杂志——我看了上面的文章,多是电影艺术家、电影学者的手笔,这些人大概也多半来自某些协会,他们需要发表作品的空间。
《电影文学》厚达192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每期都发表两、三个电影剧本,占了很大的篇幅。
和《世界电影》的剧本来自已经完成的作品不同,《电影文学》上的剧本好像都是还没有拍摄的,以后是否会拍摄,当然也是个未知数了。
我一直认为,没有拍摄过的电影剧本是不宜公开发表的,一来不好保护版权,二来没有意义——剧本,是用来拍的,不是用来读的。
但是,中国的电影剧本的发表空间是非常大的,《电影文学》之外,尚未拍摄的电影剧本也散见于《剧作家》、《新剧本》、《剧本》等杂志。
我觉得这绝对是一个怪现象,编剧不好好为制作服务,抢作家的领地为读者服务,岂不怪哉?
7、《大众电影》
吾生也晚,当我懂得看电影杂志的时候,曾经风靡神州的《大众电影》已经风光不再。
毫无疑问,《大众电影》是中国电影杂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单期的最高发行量据说高达800多万册,这绝对是一个可以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数据。
可是,《大众电影》只属于20世纪,进入21世纪,《大众电影》已经沦为怀旧的事物。
《大众电影》垂死挣扎至今,一方面是它仍然不乏少量的铁杆粉丝,另一方面是它的背后承载了太多的电影记忆,人民希望它挺着,哪怕像古董那般挺着。
《大众电影》的主要相关信息如下: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501/J
该刊为半月刊,64页,定价6.9元。
现在的电影杂志,能够进入零售市场的,都是动辄100多页的,这样才能够提供足够的电影图片来诱惑读者购买。
《大众电影》作为老牌电影杂志,却只有区区64页,显得底气非常不足。
现在的《大众电影》的内容,对年轻读者完全没有吸引力,我翻阅了一下,觉得味同嚼蜡。
此外,《大众电影》的彩印实在太过一般,从纸张到印刷质量,都远不如《看电影》、《电影世界》等杂志。
我一直纳闷,以《大众电影》的品牌号召力,何以会沦落至此?
64页薄薄的一本,寒酸的彩印,这样的丑小鸭形象说明了《大众电影》的不思进取。
当前电影杂志的竞争如此激烈,不能与时俱进就只能沦落边缘。
我不知道《大众电影》现在的编辑、记者们都是那些人,我也非此行中人,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办杂志的观念已经完全跟时代脱节。
随着网络对纸媒杂志的进一步蚕食,如此的《大众电影》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大众电影》虽然没落了,但它的知名度还在,它若能改版,换一班有活力的编辑、记者,未必没有出路。
我真的不希望曾经如此辉煌的《大众电影》成为历史文物。
8、其他
因为写这篇长文,最近我经过报刊亭,总是非常留意其零售的电影杂志。
我发现现如今进入零售渠道的电影杂志,还有几种是我完全不了解的,像《环球首映》(好像也是《看电影》杂志社出品的)等。
既然不了解,我就不能乱写,是以不做介绍了。
有些杂志虽然不能叫做电影杂志,却跟电影密切相关,如《影视圈》、《明星时代》、《南腔北调》等,这些杂志的内容,许多都是关于电影的。
我这里只介绍“纯粹”的电影报刊,这些杂志不在此列,我便不做介绍了。
五、多余的话
这篇东西,我越写越惶恐,原因在于我对我写到的多本电影杂志缺乏深入的了解,有些甚至只是翻过其中一、两本,而我竟然敢对它们妄加评论,实在是充满偏见的乱弹。
我想过放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电影 报刊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