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轴对称一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5633757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64KB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轴对称一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轴对称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轴对称一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轴对称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
(一)教学设计
榆树市恩育中心小学张玉敏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三年级(下册)第23页的内容,内容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特别强调了内容的现实背景,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轴对称图形,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使学生体验“对称美”。
通过学生动手创作轴对称图形,在创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图形,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
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认识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及物体的对称性;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能正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1.彩纸图、图形卡片
2.教学课件
3.查字典:
“轴”字的字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前,老师想邀请同学们欣赏几座建筑,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
北京天安门、故宫、巴黎艾菲尔铁塔。
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呢?
预设:
(1)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2)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
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
有趣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图形。
(板书:
对称)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称的物体随处可见,对称也为我们带来了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世界,来探索它的秘密。
[设计意图:
同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对称的物体,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课的开头,用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物体的形式导入,容易吸引同学的注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
]
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感知对称。
谈话:
其实,我们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在黑板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课件展示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飞机、房子、小鱼,心形、茶杯的平面图形)
预设:
生活中这样具有对称的物体,如果老师画在黑板上,它就从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谈话:
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
并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请同学们拿出一号信封动手折一折、说一说
预设:
图形分为两类:
一类对折后可以重合,另一类对折后不可以重合。
教师引导:
像这样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一样,也可以说成是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
(板书:
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动画演示枫叶蝴蝶对折的动画),大家是这样对折的吗?
再问:
对折后,哪两边完全重合了?
(引导同学体会折痕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另外几个图形,先折一折,看两边是不是也能完全重合;再指一指,并和同桌说一说,每一个图形的哪两边完全重合。
指出:
分类结果。
教师引导:
像(飞机、房子、小鱼)这样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一样,也可以说成是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
(板书:
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谈话:
“轴”的含义:
把平面或立体图形分成对称部分的直线。
指出“心形”这样的直线在哪里?
引导:
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
对称轴)
提问:
你能用自身的语言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
(1)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假如两边一样,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假如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
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怎样才叫完全重合?
预设:
(1)两边完全重叠在一起;
(2)两边的大小完全一样,形状也完全相同。
2.教学“试一试”。
出示:
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按顺序给图形编号。
启发:
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稍停)别忙着发言,先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要知道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做?
(可以把这个图形对折,看折痕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
谈话:
请同学们从第二个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先动手折一折,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同学操作,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同学进行必要的指导。
反馈:
通过对折,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1号、2号、3号、4号、6号是轴对称图形)
指正方形,提问:
这个正方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能演示一下吗?
追问:
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同学演示各种不同的折法。
小结:
正方形不只上下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折痕的两边也能完全重合。
不论怎样对折,只要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指平行四边形,提问:
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假如同学中有不同意见,则请判断正确的同学想方法说服不同意见的同学。
[设计意图:
动手实践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同学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
在教学中,先让同学折一折天安门、奖杯、飞机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
“试一试”的教学,通过观察、实践、考虑、争辩等活动,让同学进一步加深对“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
三、和时巩固,深化认识
1.找一找。
(图形博物馆)
(1)出示几国国旗
谈话:
你能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每一个图形,都让同学说一说自身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对折,对称轴在哪里,再通过课件演示对折的过程,验证同学的判断。
(2)出示英文字母
提问:
你知道这些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2.画一画。
谈话:
今天我们研究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你们想不想自身动手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想)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自身想方法“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来。
同学操作,教师巡视,并让同学把自身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上。
交流:
黑板上是同学们画出的轴对称图形,方法是找到每个对称点,再连一连。
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个有趣的活动,层层递进,协助同学和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特别是在“做一做”这一环节中,让同学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充沛发挥想象力、发明力,动手“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
在这一过程中,同学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胜利的快乐。
]
3.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提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着重引导同学说说轴对称图形的主要特征,以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谈话:
轴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美丽的对称现象,请欣赏。
(课件播放:
生活中的对称)
谈话:
大家感觉美吗?
假如把它们画下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轴对称图形。
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发明美。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同学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同学,同学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
]
结束语:
同学们,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的生活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再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的一半。
谈话:
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然后从折痕的地方开始画一画,然后再剪一剪,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
(演示:
剪出图形并展开),原来是一个“爱心”图。
(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看,如果把它看成一个图形的话,它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师:
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简单吗?
(简单)想不想自己也来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想)大家每人拿出一张彩纸,先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开始画一画,再剪一剪。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
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教师将部分学生制作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大小怎么样?
生:
不一样。
师:
形状呢?
生:
也不一样。
师:
那你们有没有从中发现共同的地方呀?
生:
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
生:
它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2师:
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将这些图形重新对折,你们会发现它们怎么样?
生:
对折后,它们两边完全重合。
师:
老师觉得“完全重合”这个词用得好。
(板书:
完全重合)师:
那你们现在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了吧。
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对折。
师:
请大家重新观察这几幅作品,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它们都不约而同地留下了一条折痕,我们把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对称轴,板书:
对称轴)追问:
谁再来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强调:
对折完全重合)2、教学“试一试”师:
现在你会判断什么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吗?
(会)出示题目,大家看,在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稍停)先别忙着发言,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怎么做?
(把这个图形对折,看折痕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师:
请大家从小组长那里拿到图形后,先动手折一折,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上台演示,汇报自己的判断。
相机提问:
为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演示4种折法)三、调动表象,辨析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师:
你能应用刚才得到的经验,判断出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指名判断,说出想法,多媒体演示。
2、“想想做做”第2题师:
其实在我们学的英文字母中,也有许多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这些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吗?
多媒体出示字母,学生独立判断,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5题师:
不光英文字母中有轴对称图形,不少国家的国旗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我们来看,(多媒体出示国旗)在这些国旗中,你最熟悉哪一面?
(中国国旗)那么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上面的星星)对了,在判断哪些国家的国旗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不仅看它们的形状,还要考虑国旗中的图案。
那么还有哪些国家的国旗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说。
那么剩下的都是轴对称图形了。
(多媒体演示)4、“想想做做”第6题师:
交通标志中也有一些是轴对称图形,小芳收集了一些交通标志,我们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标志)师解释标志意思,学生快速判断,任选两个交通标志让学生说说理由。
35、“想想做做”第4题师:
还记得老师刚才剪的那颗爱心吗?
大家看,老师又剪出了一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你知道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
指名回答,电脑展示并连线。
6、“想想做做”第3题师: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对照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请大家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画之前先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指名快的学生汇报。
四、赏析对称,提升认识。
师:
对称不仅具有美,还具有科学性呢。
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清晰;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加准确;蝴蝶和蜻蜓能在空中自由地飞行是因为它们有一对或几对对称的翅膀。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对称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多媒体演示)五、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轴对称图形”的世界,不仅欣赏了对称的美,更感受到了对称的力量。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研究,你会觉得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老师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美!
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江都市郭村中心小学蔡丽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在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合理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彩纸、剪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的一半。
谈话:
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然后从折痕的地方开始画一画,然后再剪一剪,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
(演示:
剪出图形并展开),原来是一个“爱心”图。
(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看,如果把它看成一个图形的话,它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师:
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简单吗?
(简单)想不想自己也来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想)大家每人拿出一张彩纸,先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开始画一画,再剪一剪。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
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教师将部分学生制作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大小怎么样?
生:
不一样。
师:
形状呢?
生:
也不一样。
师:
那你们有没有从中发现共同的地方呀?
生:
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
生:
它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2师:
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将这些图形重新对折,你们会发现它们怎么样?
生:
对折后,它们两边完全重合。
师:
老师觉得“完全重合”这个词用得好。
(板书:
完全重合)师:
那你们现在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了吧。
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对折。
师:
请大家重新观察这几幅作品,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它们都不约而同地留下了一条折痕,我们把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对称轴,板书:
对称轴)追问:
谁再来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强调:
对折完全重合)2、教学“试一试”师:
现在你会判断什么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吗?
(会)出示题目,大家看,在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稍停)先别忙着发言,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怎么做?
(把这个图形对折,看折痕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师:
请大家从小组长那里拿到图形后,先动手折一折,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上台演示,汇报自己的判断。
相机提问:
为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演示4种折法)三、调动表象,辨析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师:
你能应用刚才得到的经验,判断出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指名判断,说出想法,多媒体演示。
2、“想想做做”第2题师:
其实在我们学的英文字母中,也有许多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这些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吗?
多媒体出示字母,学生独立判断,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5题师:
不光英文字母中有轴对称图形,不少国家的国旗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我们来看,(多媒体出示国旗)在这些国旗中,你最熟悉哪一面?
(中国国旗)那么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上面的星星)对了,在判断哪些国家的国旗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不仅看它们的形状,还要考虑国旗中的图案。
那么还有哪些国家的国旗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说。
那么剩下的都是轴对称图形了。
(多媒体演示)4、“想想做做”第6题师:
交通标志中也有一些是轴对称图形,小芳收集了一些交通标志,我们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标志)师解释标志意思,学生快速判断,任选两个交通标志让学生说说理由。
35、“想想做做”第4题师:
还记得老师刚才剪的那颗爱心吗?
大家看,老师又剪出了一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你知道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
指名回答,电脑展示并连线。
6、“想想做做”第3题师: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对照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请大家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画之前先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指名快的学生汇报。
四、赏析对称,提升认识。
师:
对称不仅具有美,还具有科学性呢。
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清晰;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加准确;蝴蝶和蜻蜓能在空中自由地飞行是因为它们有一对或几对对称的翅膀。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对称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多媒体演示)
结束语:
同学们,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的生活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再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北师大 课标版 三年级 三年 下册 轴对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