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回顾与总结的解释.docx
- 文档编号:5631156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38KB
模拟卷回顾与总结的解释.docx
《模拟卷回顾与总结的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卷回顾与总结的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卷回顾与总结的解释
Usingtheresearchmethodofliterature,meansofobservation,behavioralapproach,conceptualanalysisandthepatternofinformation-seekingoflocalandoverseaswereanalyzedandcompared,Basicpatternstrategiesoftechnologyinformation-seeking
回顾与总结分析与展望
——初三语文教学工作研讨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卫文
2004年我市七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因此2007年的中考试题,是对新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检验。
作为课改第一轮的中考语文试卷,如何发挥中考试题的积极导向作用,实现新课程下题型的衔接与过渡,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命题原则
2007年中考命题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纲,积极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试题命题时坚持四个有利的原则:
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连云港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综合考试,因此试卷既具有水平考试的平易性,又必须具有选拔考试所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度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课外现代文阅读试题上。
命题原则:
符合学生实际,符合课标要求;
难易搭配合理,考点分布合理;
难度估计适当,时间估计适当;
知识能力平衡,常规创新平衡。
命题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连云港市07中考考试说明》
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
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
将三维目标的考查有机地融合起来,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学生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公平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阅读材料选材以课外材料为主。
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文言文考查,由课内向课外过渡,重点考查学生对常见实词、常见虚词的掌握、对句意的理解和对文意的把握,强调词汇积累和理解。
作文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社会、自然,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试卷分析
(一)总体概况
试卷结构
07年的语文试卷仍分为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个部分,分值与06年试卷相同,题量与去年持平,去年为26小题,今年为25小题。
诗文默写、词语选择、修改病句、诗词鉴赏等传统题型仍占据一席之位,文言文阅读由去年的课内、课外比较阅读变为单纯的课外文言文,题型没有大变化,现代文阅读仍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只不过由去年的一篇课内、两篇课外变为今年的三篇均为课外,作文由去年的话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
作为课改第一轮的中考语文试卷,07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表达等能力。
注重语言积累运用,适量考查学生文化底蕴,并结合时代特点将考题出新。
在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去联想、拓展、创新,难易交错,重新去繁,重活舍直。
有一定的的创新之处。
(二)试题特点
07语文试卷注重了对学生双基的考查,知识与能力并重而且后者略强,注意对三维目标的全面检测,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选拔性功能。
与06年试卷相比,语文试卷还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强烈的新课程气息
作为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行后的第一次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强烈的新课程气息。
试卷能够从生本理念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
试卷上第1⑶、15、19、24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第5题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第6题考查学生对时代焦点的关注,均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浓重的地方性色彩
语文试卷作为本地中考用卷,具有浓重的地方性色彩,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试卷上第1、4题或是描绘家乡风景,或是陈述家乡新闻,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3.鲜明的时代感特征
语文试卷在内容的选择上能做到紧跟时代步伐,时代感特征鲜明,有力地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投入。
试卷上第4题材料内容涉及事件发生于今年5月,第6题材料内容设计万众瞩目的08北京奥运,三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均出自05年以后的报刊杂志,均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4.优美的文学性特色
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性质决定了试卷的文学性特色,本次试卷在这一点上有较为完美的体现,突出了学科特色和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试卷上第1题材料文字优美,文言文阅读材料涉及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现代文阅读材料中第(三)大题能给学生很好的内省教育,第(五)大题则是一篇很好的美文,作文题材料文字优美,设题注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考查,均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纵观整份试卷,可以看到试题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浓浓的生活气息、乡土风情和时代感融于一炉,凸显了课改的要求——观察社会、体味人生、感悟生活。
四、抽样分析
表一:
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抽样分析(200份)
题号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题号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1
7
4.1
0.58
14
3
1
0.33
2
10
6.6
0.66
15
3
1.3
0.43
3
3
2.1
0.7
16
4
1.9
0.50
4
3
1.5
0.5
17
3
1.6
0.48
5
3
1.5
0.5
18
3
2.3
0.77
6
4
1.8
0.45
19
3
1.7
0.57
7
4
1.2
0.3
20
3
0.8
0.26
8
2
0.4
0.2
21
4
1.4
0.35
9
3
2.3
0.77
22
4
2
0.5
10
3
2.6
0.87
23
4
1.5
0.38
11
4
2.1
0.53
24
4
1.9
0.50
12
3
0.6
0.2
25
60
41
0.68
13
3
1.3
0.43
最高分
118
最低分
41
全卷抽样
150
86
0.57
从表中可以看出2(名句默写)、3(选词填空)、9(文言实词)、10(文言虚词)、18(现代文阅读概括)题学生得分情况相对较好。
从表中可以看出8(文言实词)、12(文言文概括感悟理解)、14(阅读理解概括)、20(阅读理解提炼综合)、21(品味语言)、23题(理解句子含义)学生答题不理想。
五、阅卷和抽样中发现的六个问题
1.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一题在语段中找错别字,较之去年单纯的根据拼音写汉字能力进了一个层次,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出题时我们认为这两个字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两个字在《中考指南》中都有出现,这两分应该是很容易拿到的,可是结果是改得五花八门,得分率不高。
再比如名句默写,10个句子都是《中考指南》上的,本来是想送分的,可是平均分6.6,也不高。
有些学生十个句子都写出来了,可是不得分或只得一两分,就是因为错别字太多。
会背不会写,会写写不对的现象非常普遍。
错别字举例:
度(渡)、幽(忧)、淤、濯、浊、畏、遮、清莲、摧(催)……从阅卷情况看得出平时老师注重背诵的检查而默写检查远远不够。
还有些学生书写极不规范,字难以辨认,难以辨认就当错字来看。
现在学生写字越来越少了,书写越来越差,错别字越来越多,作文中错别字现在也非常严重。
所以语文老师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写字训练,要求学生会写字,写规范字。
2.语言的运用能力薄弱。
“积累·运用”部分:
第一题以《在海一方》的连云港市歌为载体,生动考查文字积累、仿句与口语交际能力。
仿句的考查,除了要与例句结构一致,还必须做到前后逻辑合理,也就是要求学生要联系前文“山海壮美,水天澄净……”,再分析划线句是具体诠释了“山海壮美”,在此基础上即可推断要求仿写的句子应该是对“水天澄静”的诠释,由此就可断定所写的句子必须以“水”“天”起头。
学生这道题得分率很低,关键在于没有准确领会句式特点,做题时又没有充分理解内容精髓。
这道题给师生提了个醒:
要重视审题,要挖掘材料中隐含的信息,要规范答题。
写“获奖感言”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很多学生只有感谢,缺乏对港城热爱和美好祝愿的表达,也反映出应用能力的薄弱。
病句修改的三种错误都是典型错误,应该是很容易找出的。
从得分情况看,这道题比去年得分率高一点,但仍然是改得五花八门,错误百出。
病句修改仍需加大训练力度。
3.语文素养差,读书积淀少。
第五题“名著阅读”《水浒传》,没有拘泥于文学常识的考查,没有像以前那样来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和对小说主旨的感悟,而是考查学生阅读名著后的思考与归纳能力。
如此“真”考查,让那些以老师整理归纳代替自己读书的学生“望题兴叹”,让真正读书的人获得优势。
同时多个选项,留有一定的空间,更利于学生才智的发挥。
若未真正读过《水浒传》,则学生在此题上很难拿满分。
从阅卷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名著不够熟悉,或张冠李戴,或生编乱造,甚至有的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梁山好汉走上梁山的原因一题,在语文课本名著阅读中有一段原话,我们出这道题不仅想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也是借此考查老师名著阅读的教学情况——书有没有踏踏实实地教。
从阅卷情况看,很糟糕,我们的教学没有落在实处。
另一题五个人物写出一位的绰号及绰号由来,大部分学生能写出绰号写不出由来,可见没有真读书。
有的望文生义,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是因为花心好色,或稍好一点说虽出家但不守寺规喝酒吃肉。
这道题两空一分,重点就是考查绰号由来,也就是考查是否读过原著。
应该说,读没读过,一目了然;教没教过,老师心知肚明。
4.自主探究不得法,审题概括表述能力差。
第六题研读探究题不是考查对几段材料的探究,而是图文结合,扣住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有时代感与新鲜度,同时考查学生审题、读题、理解总括与表达的能力。
考生只要看懂图片,理解注释就可轻松答题。
从阅卷情况看,学生从所给材料中提炼概括特征得分不高,再把概括还原为具体有些更无从下手。
看得出平时训练力度不够,缺乏一定的方法指导。
5.阅读理解感悟能力薄弱,分析提炼概括能力不强。
⑴诗歌鉴赏,描述景象,语言贫乏;抒发情感,理解片面。
首先对颔联上下句意思理解不准确,“东南坼”“坼”字不理解,“乾坤”不能准确解释,当然无法描述出景象;抒发的诗人情感,应从两方面说:
个人的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对国家多难、壮志难酬的无限伤心。
学生多从一个方面答题,不够全面。
⑵现代文阅读,理解、感悟、提炼、概括、表达能力薄弱。
现代文阅读是一份试卷中的重点与难点。
选取的三篇文章紧扣时代及社会,承袭了去年的特点,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更是在引导学生分享作者的思想,帮助学生思考分析作品,同时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激出特有的感悟,既是考试,又是提高。
议论文《独处与思考》思路清晰明了,用形象议论深刻。
三道试题分别考查了对句意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概括、对文中观点的评价。
三道试题均考查了学生的搜索、提炼、概括、表达几种能力。
说明文是科技说明文,很有趣,也吸引人。
16题考查的其实是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考生只要通读全文,抓住过渡句即可解答。
17、18题考查的是概括、分析能力,考生只要能抓主要信息即可解答。
19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思维的灵活,考生如没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储备,就会无从下手。
散文《心泉》是倾注了作者情感与思想的,不容易理解。
20题考查的其实是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但大多数考生不会变换角度审题,思维僵化,信笔写来,离题万里;有些考生虽知道从整体上把握文意、搜索概括,但由于方法不得当,不能快速搜索出有用的信息;24题比较灵活,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来谈对文章的理解,既是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也是对文章的深层次感悟。
从三篇阅读情况看,整体阅读理解感悟能力薄弱。
学生习惯于从文中直接寻找答案,而从文本中捕捉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
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读懂文章就匆匆答题,当然无法准确理解和表述。
同时学生分析提炼概括能力不强,抓不住答题重点,回答的意思大致对路,却因表述罗嗦缺乏关键点而丢分。
⑶文言文阅读,课内夯得不实,课外不能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由去年的课内、课外比较阅读变为单纯的课外文言文,由课内向课外延展。
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全部源自课内,8、9、10、11四题全面地考验了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第12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搜索、提炼、概括信息,然后用简洁的语言组织表达。
从阅卷情况看,稍有变通学生就无从下手。
第8题的四个实词,课内全部都能找到依据。
(举例)但得分很低,尤其“再”的解释很差。
文言实词虚词的命题依据全部都在课内。
可见,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并不扎实。
课内夯得不实,课外拓展不够,这就是我们文言文教学的严峻现实。
6.作文问题多多,作文教学形势堪忧。
07年中考作文“大爱无声”是一篇命题作文。
这一命题的出发点是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同时,中考作文具有很强的引导性,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感恩,以感恩的心拥抱生活。
如果仅看题目,“大爱无声”好像似曾相识,可能不少学生都觉得读过类似的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但又一时无从下笔。
因此,认真阅读作文题前所给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材料第一段说: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有些学生看到这里就开始写作,甚至有的学生就用“眷眷的爱”“殷切的爱”“纯真的爱”“诚挚的爱”“融融的爱”作为小标题逐一描写,泛泛而谈。
这当然偏了题,这种记叙描写或者大而无当,或者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其实稍稍用心阅读材料就会发现,审题的关键在“但是”之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
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
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也就是说,这一命题要求我们从细微之处体悟大爱体悟真爱。
认真审题,一要把握“大爱”,二要把握“无声”,三要“于无声处见大爱”。
从07中考作文阅卷情况来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⑴审题不清。
只写“大爱”,不写“无声”,泛泛写“爱”。
只写什么是爱,爱的种类,爱有哪些作用等,发空泛议论,无真情实感。
或是只写个人对“爱”的感受,父母的爱作为陪衬。
⑵结构不合理。
套用、转述甚至思想内容不很健康的作文时有出现,说假话、套话、大话、空话的现象时有发生。
出现不少写父母离婚、车祸、哑巴、白血病的,有赚取阅卷老师同情心之嫌,也是未能较好地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反映。
还有的把“大爱无声”写成“宽容”、“博爱”等。
⑶简单复述读过的故事或材料,无自己的生活体验及真情实感。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中有“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我在电视上看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比如”“例如”等词句,且内容多为人云亦云之言。
⑷片面追求谋篇布局的花架子。
不少作文或“题记”或“后记”,这样的文章出现本来是好事,但大多此类文布局驴头不对马嘴,牵强附会,只图布局新颖,不管与文章内容有没有关系。
⑸对“爱”的认识存在误区。
把“溺爱”“护短”甚至“早恋”当成“大爱”。
究其原因,暴露出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⑴作文教学不能对症下药,只写不改只写不评现象普遍,学生在一次次作文训练中得不到提高。
作文前的指导,作文后的评讲没有落到实处。
语文老师责任重大。
⑵学生生活单调,认识肤浅。
习惯于套用,不挖掘内心。
于是无病呻吟,虚假编造。
⑶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达不到初中生应有的水平。
六、对2008届初三语文复习的七点建议
1.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复习理念,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提高初三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面对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语文课怎么教?
复习课怎么上?
应该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思考。
我们看到,有些学校有些老师到了初三,大量的课内现代文不教了,原因是不考;去年很多学校的初三复习很多时间放在课内文言文上,因为还没有把握住到底考课内还是考课外,今年我已经听到有些学生家长在说,文言文书上的都不考了,那还学干什么呀?
这样的话一定是我们老师流露出去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观念误区。
我们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复习理念。
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课内不但要学,还必须学得透彻,学得扎实。
叶圣陶说: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要做的是以课文为抓手,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尤其是文言文,从今年的试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考点几乎都是课内学过的,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遇到的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教给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要坚决反对那种把语文课变为习题课,把语文学习变为大海捞针式的阅读训练解题训练的做法。
我们要研究的是课内阅读如何发展为课外阅读能力,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要研究课标的要求在教材中的落实在中考中的体现(举例)。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那种完全依赖教参,照本宣科的教法要被淘汰。
只有对教材钻研得深刻,问题研究得透彻,方法摸索得准确,才能提高初三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灵活应对变化万千的阅读材料和题型。
作为语文教师,尤其是初三语文把关教师,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研究。
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课内外知识,提高自身学识素养;研究教材与学情,研究教法与学法,科学地指导初三复习。
自身素质高了,对中考研究透了,才能高瞻远瞩地指导初三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⑴要加强对学情的研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考试时学生考的,若不研究不了解学情,教学就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只是为教而教,是完成任务型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⑵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
认真学习揣摩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全国卷和各自主命题省市的中考试题,了解变与不变,有助于更细致更准确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少走弯路。
2.夯实基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语言应用能力薄弱的问题,各位老师在教学中要狠抓基础知识。
从写字规范减少错别字抓起,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抓起,学会遣词造句,学会语言得体,学会文从字顺,不说不写病句。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需要我们老师抓牢抓实,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3.重视文言文教学,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展。
07年试题文言文阅读由去年的课内、课外比较阅读变为单纯的课外文言文,由课内向课外延展。
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全部源自课内,8、9、10、11四题全面地考验了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第12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搜索、提炼、概括信息,然后用简洁的语言组织表达,对考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从阅卷情况看,考生要么搜索不全面,要么概括不到位,很难拿满分。
这也提醒师生:
文言文教学课内必须扎实,而且必须要多积累,但必须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要适当延展,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对文章翻译、对人物的评价、对事件的分析等能力培养。
主观性试题千万不要把答案直接教给学生,一定要让学生知道答案是如何来的,要让学生清楚得出答案的过程,学会从文章中筛选信息。
只有这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加强阅读训练和指导。
从07中考阅卷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提炼综合能力薄弱。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文讲读的示范指导作用。
课内现代文不考不等于不用教,而是要教得更扎实,更具有指导性。
教师要提高自身阅读理解水平,不要过分依赖教参,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07年试题第五题“名著阅读”给我们提了个醒:
语文的学习,名著阅读尤为重要,尤其是我们苏北地区。
今年的《水浒传》不是浮于表面的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和对小说主旨的感悟,而是考查学生阅读名著后的思考与归纳能力。
如此“真”考查,让那些以老师整理归纳代替自己读书的学生“望题兴叹”,让真正读书的人获得优势。
这就告诉我们: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任务,但对于重要的名著阅读,光主观题的是不够的,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平台,从语言文字中体现出不同学生的文化积淀与文学素养。
要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好课外时间。
要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这是中考形势变化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大有裨益。
5.重视作文教学。
尤其要重视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修改,鼓励互评互改和自我展示。
针对学生的作文实际,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作文指导中,几点建议:
⑴加强作文前的指导,指导要精心准备,要有针对性和示范性。
切忌布置一个题目就写的随意性。
⑵加强作文后的评改,评改要具体,评语要切实而针对性强,要重视问题的发现,修改的落实,要改变作文练习泛滥提高甚微的现状。
作文中暴露出太多的问题,我们老师是有责任的。
比如,水平较差的学生,一段到底,一逗到底,三年的时间,纠正不过来吗?
标点符号胡乱用,一遇到“说”字就加冒号引号而且永远没有回引号,三年的时间,纠正不过来吗?
如果我们从文从字顺抓起,是不是可以保证学生得到基本分?
对于胡编乱造,假大空的不健康文风,如果我们不姑息,不纵容,是不是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说真话,写真情?
⑶鼓励互评互改和自我展示。
(结合《花开有声》——一个语文老师的有益作文尝试)
一个想法:
可不可以尝试课前演讲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老师同学现场点评?
每天一个学生,每人都有机会,大家一起会诊,效果如何呢?
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要把作文的提高作为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真抓实干,见到成效。
总之,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加强作文指导和讲评的力度,让学生在一次次写作中得到切实提高。
让更多优秀作文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让更多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
6.加强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合力,采用切实有效的复习形式。
在充分把握考纲、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个人才华形成集体智慧。
备课要做到五备:
①备考点学情,在常见、常用、常考、常错方面下功夫;②备考点讲解;③备学生失误原因,以便对症下药;④备纠正措施;⑤备备考方略。
精选习题,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
教学案一体化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当然教师要付出更多。
但是,也要注意一个问题,个人的思考和智慧要在教学案上得以体现,要进行二次备课甚至三次备课。
7.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意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
“课内不足课外补”,靠课外大量的作业和补习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的做法是决不可取的。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课上要精讲、精练、精评,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究、归纳、感悟、反思的时间。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抓好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拟 回顾 总结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