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月考试题四最新整理.docx
- 文档编号:5631064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56.04KB
届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月考试题四最新整理.docx
《届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月考试题四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月考试题四最新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月考试题四最新整理
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高考资源网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上。
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
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
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
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
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
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
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
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
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
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
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
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
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
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
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
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
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
但是,你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那里找得到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
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
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
1.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
而明清时期,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B.八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考试过关了。
C.策问始终是科举考试重要的考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D.20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了《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B.考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的西学东进。
C.科举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学,其根源在于它是农业文明传统社会的产物,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
D.尽管长期以来,科举制度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1300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B.明清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
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
其三场考试还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C.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考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松龄、吴敬梓等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
“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他问道: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
”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
“在。
”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
“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
这个乡巴佬!
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
”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
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
”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
“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最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C.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5.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有人说应该改为“老实人的故事”,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国药大师——金世元
“博学”是所有和金世元接触过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只要是涉及中药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践经验,他都能一一解答,因此许多人都尊称他为“国药泰斗”。
金世元,1926年12月出生于北京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送他去了一家私塾读了七年的国学经典。
1940年2月,14岁的金世元到北京药庄当学徒。
做学徒的当年,金世元便开始学“炒药”。
一口大铁锅放到灶上,底下柴火一烧,烟熏得眼睛不停地流泪,手上烫起泡是常有的事。
“炒药“中最苦最累的莫过于炒姜炭了。
炒姜炭既要忍受火烤,还要忍受呛嗓子的强烈刺激。
干姜块刚加热的时候会冒很多黄烟,并带着一股强烈的姜辣的刺激味道,让人涕泪俱下,就连流的汗都是黄色的;等到姜炒成黑炭冒黑烟时,脸上、身上流的汗水全都是黑的。
学徒三年,每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晚上还要看药书,背《汤头歌》、《四百味》。
三年学徒,金世元脏活累活抢着干,且虚心求教、认真观察、处处留意,不仅了解了诸如饮片炮制、成药制作等中药制药的全过程,而且掌握了一些中药制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
当然他也记住了老师傅常对他说的一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还是做学徒的当年,他被选送到北京市中药讲习所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知识。
白天在药庄干活,晚上徒步往返20多里到讲习所,师从中医名宿汪逢春、赵树屏等。
两年时间他风雨无阻,准时到讲习所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并刻苦攻读中医典籍,这为他从事中药事业、钻研中药学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7年金世元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医师资格考试,获得了中医师营业执照。
他不顾个人利益得失,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自己的中药事业。
1961年金世元调入北京卫生学校,创建中药专业。
他亲自选编教材,主讲中药课程,注重实践教学。
“文革”期间,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他白天干农活,晚上写书,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29万字的《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为指导临床中医正确辨证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金世元,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唯一的中药学指导老师,2012年与王水炎院士合作担任“医药圆融”导师,2013年被遴选为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之前,他首先要求学生树医德,守药德,并让学生将此作为从事中药工作的基础。
他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医药文化。
从教50余年,金世元桃李满天下,硕果结四方。
1985至1990年间,金世元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应用的有效处方成功研发出“射麻口服液”,不久又与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将著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以新工艺研制成口服液剂型,两种药均被卫生部审核批准投产供应市场。
1995年至1998年,金世元被聘为中药鉴定专家,参与全国中药材市场整顿工作。
他以精湛的鉴别技能和丰富的炮制经验对制售伪劣药材和违反炮制规程的行为予以当面揭穿,为净化、规范中药市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几乎走遍了全国主要的中药材基地,在考察中还对各地中药材栽培进行技术指导。
为了提高药商的药材鉴别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伪劣药材对人体的危害,金世元还为各地的药商们讲授药材的鉴别知识。
为了把自己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金世元先后主编了专业著作30余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到2017年,金世元已经从事中药工作77年了。
在这77年的风风雨雨中,金世元为中药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也获得了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回眸自己的一生,金世元感触良多:
中药是大自然的精华,人也必须依赖大自然才能生存;人与中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关系;药如人生,中药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教人、育人。
(选自三户町的《国药大师——金世元》,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现在呢,主要就是带学生。
带学生,有四句话的嘱言:
“热爱中药事业,恪守职业道德,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精华。
”
我们中药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我们面对的顾客是病人,病人吃药并不只是解决痛苦,更是抢救生命。
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所以说做这项工作,必须得有德。
工作七十七年,我没有过念头要改行,选择了这项工作,我就志笃意坚。
(摘编自金世元在《开讲啦》第216期的励志演讲)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制药过程没人看得见,但制药人动机的好坏和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晓的。
B.在北京药庄艰辛而充实的三年学徒生活,磨练了金世元坚韧的意志,也为他的药学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金世元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他不仅研发出“射麻口服液”,还用新工艺将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研制成口服液剂型。
D.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和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参与了全国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工作,还为各地的药商讲授药材的鉴别知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少年时代七年的私塾学习,为金世元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也为他今后攻读中医典籍、从事中药行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B.金世元14岁便到药庄当学徒,一生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中医药教育,他最终成为国药大师,主要得益于自己的执著和勤学不辍。
C.“文革”期间,金世元在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的情况下,仍能写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说明他是一个不受环境影响的人。
D.本文简洁朴实,概括了传主的精神品质。
只是因为金世元要求他的学生热爱中药事业,所以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中药人才。
E.纵观金世元的人生经历,他一直都在从事中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即使身处逆境也毫不懈怠,一生都在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9.金世元认为“药如人生,中药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教人、育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中药事业与金世元人格精神之间的关系。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五年,督广东学政。
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
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
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
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
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
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
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
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
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
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
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
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
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
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
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
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
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
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
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
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
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
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
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遗疏言:
“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
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
”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
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
①折色:
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阁的短期职位。
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
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星沅治官有方。
在广东督导学政以及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
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C.李星沅经验丰富。
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
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
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5分)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此人渴望能够收复中原,展露才干,却遭奸臣谗害,被贬如今的江西上饶铅山云烟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两句,词人把官场比作“臭腐场”,拿“酒偏香”与之对比,表达了对腐败官场的厌恶之情。
B.“掩鼻”就是捂住鼻子,一个“掩”字充分地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酒之所以“偏香”,是因为酒能解忧。
C.“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不再过问世事,以歌舞自娱,寄寓了词人对现实失望后的解脱心情。
D.“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写词人与朋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开放,词人借此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
E.词题是“寻菊花”,却没有写“寻”,上阕写人间臭腐,下阕写菊点到而已,写法不合常规,在于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15.“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有什么效果?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以“,”告诉我们,你我共同拥有大自然。
(2)《登高》中杜甫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3)《诗经·关雎》中用“”和“”两句生动刻画了男子追求窈窕淑女而不得之后朝思夜想、难以入眠的情状。
第Ⅱ卷表达题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抗战期间,炮火连天,满目疮痍中,中国集体内迁的大学依旧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教育史话,呈现了家国大爱的人间情怀。
②作为一名军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应时时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要永远谨记:
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利的克星。
③他在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尤其是对今年的能源经济形势所作的分析,使媒体记者一目了然,佩服得五体投地。
④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家书寄寓着历史、亲情、文学、道德、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⑤设置“第三卫生间”,是为了解决女儿协助年迈不便的老父、儿子协助步履蹒跚的母亲、爸爸协助年幼胆小的女儿等难以启齿的如厕问题。
⑥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推出的可穿戴设备,为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果戴上一副眼镜,就可以从现实世界进入惟妙惟肖的虚拟世界。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海打捞局企业联合体与韩国海洋水产部签署了“岁月”号打捞合同,赴韩国实施“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卷 语文 模拟 试题 月考 最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