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数字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
- 文档编号:5629486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20KB
交通数字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
《交通数字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数字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数字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交通数字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4月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1、5G车联网协同发展智慧交通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工信部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5G和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关注重点。
同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要逐渐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
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
随着5G及车联网技术的协同发展,5G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快智慧交通产业化进程,给交通行业带来革命化的巨大变化。
5G将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融合,在智能交通领域逐步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监测体系、智能化的路网运行感知体系、可靠的通信资源保障体系、实时的预报预警体系、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和完备的出行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服务、运营管理、应急管理,为公众提供智慧化出行服务,交通出行信息化、智能化趋势发展。
5G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为智慧交通行业带来广阔的产业升级机遇,以车路协同为代表的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改造升级有望得到快速推动,AI、自动驾驶、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创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将逐渐改变旧有交通业态,为智慧交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驱动力,以基础设施数字化、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交通大脑等方向为代表的智慧交通系统升级改造需求正加速释放,受益于政策及需求的双轮驱动,智慧交通行业有望迎来持续高景气发展。
2、大数据+智能交通数据资源资产化成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大数据产业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智能交通行业进入技术创新、产业整合的全新发展阶段。
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交通运输部12月制定《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7月制定《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规定要以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为切入点,实施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推动大数据、数字技术与综合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有效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共创共享数字交通的产业生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着出行方式的不断升级,交通出行的智能变革也推动着国家科技的发展。
国家交通运输部也明确,要把握交通出行新需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建设和形成装备与设施协同的数字化交通基础设。
大数据通过采集大数据流形成人、车、城市的统一,在可预见的未来逐步搭建万物互联的新一代大交通行业信息化平台,深度挖掘大数据应用,综合优化匹配交通产业需求从而跨场景整合,用大数据+AI支持城市管理者精准决策、大数据全链路处理让数据产生价值,让现代信息技术驱动数字交通迭代升级,加速大交通行业生态圈的融合。
3、交通领域军民融合纵深发展,微位移雷达市场可期
近年来,随着交通管理系统向智能化、全面化、实时化发展,我国道路现实情况对高精度、长寿命、智能化的监测系统提出了较为迫切的需求。
微波技术是典型的应用驱动的科学技术,从早期的面向军事需求逐渐过渡到民用领域,目前,交通领域军民融合纵深发展,作为军民两用的微波载体--雷达已广泛应用于地面、空中、海上和太空等各个行业领域。
公司结合多年射频微波、雷达领域经验研发的微位移雷达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交通量调查、交通事件检测、指挥调度、安全报警、航海、引航、船舶靠泊等多个领域,可满足高铁路基、高速公路边坡、桥梁等的实时形变监测需求,能有效改进现有方案弊端,契合未来“建养并重”的新发展方向。
公司搭建微位移雷达生产线项目,融合微波探测与数字技术平台,以雷达整机及系统为依托,构建全方位、无死角、高精度的感知、互联、智能生态系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未来将持续引入军用微波技术和产品,向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民用领域延伸和发展,形成技术与渠道的资源协同,巩固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
二、公司核心竞争力
1、科技研发优势
公司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高效的科技研发机制为依托,聚焦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军工电子、公共安全等行业应用场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深度融合。
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的信息化产品和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构建智慧交通生态体系和行业知识图谱,形成大交通出行产业生态圈,推动从群体赋能到行业智能的全面升级。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荣誉。
公司通过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安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公路交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等技术认定。
2019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取得科技部国家支撑项目,雷达综合测试仪取得科技部创新基金和成都市科技成果奖,FOD机场跑道异物监测雷达成功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落地应用。
2、品牌资源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大交通领域数字化龙头企业,依托在大交通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卓越的服务理念,实施整体品牌战略,充分挖掘品牌资源、提升品牌价值、培育品牌文化。
公司通过为行业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稳定可靠、质量卓越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运营维护服务,建设了大批优质示范工程,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积累了优异的品牌知名度、公司认可度和美誉度,增强公司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荣获“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李春奖)”、“中国IT运维服务突出贡献企业奖”、“中国高速公路30年信息化领军企业奖”、“全国十佳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集成商”、“安徽省名牌产品”、“成华区优秀民营企业”等多项荣誉,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品牌价值突显。
3、产业链协同优势
公司围绕大交通SaaS应用,聚焦高速、港航、智慧城市、军工等智慧化全系场景服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寻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优质伙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公司围绕“交通+信息技术”、“交通+智能制造”、“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链聚合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公司已形成了智慧高速、智慧港航、智慧军工、智慧城市等完善的产业链条,通过整合技术、人力、渠道等优势资源,推动各业务板块融合互补,跨场景整合大交通行业产业链资源,赋能产业升级,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夯实公司在智慧交通垂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智慧交通产业链生态圈。
三、公司发展战略
2020年,公司将坚定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决策部署,专注于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行业应用,聚焦智慧交通、智慧港航、智慧军工等行业,通过“系统建设、软件交付、运营服务”落实云、平台、终端三位一体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通过市场平台和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构建全产业链的开放生态系统,为大交通行业打造跨领域、跨区域的数据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推动智慧交通发展的新浪潮,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大交通和智慧新城市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2020年度经营计划
1、聚焦科技研发培育新型商业模式
公司将紧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契机,聚合产业高端人才,持续加大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和平台能力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持续强化公司在V2X、智慧路网、AI、可视物联等方面的技术产品领先优势。
坚持“深耕国内,面向海外”的市场布局,积极把握5G、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交通等战略机遇,深入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微波探测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让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开展“5G+”垂直行业融合创新,搭建“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培育新型商业模式,夯实公司在智能交通垂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进一步优化营销体系,加大渠道及海外拓展力度
公司将持续加速全国化战略的纵深发展,在市场资源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优化营销体系,加大渠道拓展力度,以区域分、子公司为引领,形成深度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服务网络,并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围绕“一带一路”沿线,深耕拉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深入拓展市场需求旺盛的国家和地区,完善海外市场网点、渠道及人员布局,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3、推进业务协同,实现公司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
公司将充分发挥资源聚集优势和业务协同效应,坚持客户驱动理念,积极开拓市场,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公司将进一步优化集团化管理体系,加强经营管控,横纵向业务统筹管理,建立集团化协同运作的业务结构,增强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决策力、执行力与组织活力,以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公司将强化对集团风险管控和内控管理,通过制度建设、日常沟通、专项督导、全面检查等多种形式,提升各子公司风险识别能力和内部管理意识,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贯彻落实,保障内控体系切实有效运行,推动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公司将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内部在业务创新、基础技术等多领域的协同合作,并携手拓宽大交通行业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公司业务版图,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4、关注团队建设,加强核心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公司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领域集聚了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和技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组建了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管理队伍。
这些优秀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外引进人才、对内培养人才梯队的力度,建立健康企业文化,设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优胜劣汰,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不断提升组织能力和公司价值。
5、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推动产业合作共赢发展
公司将围绕大交通信息化和军工电子信息主营业务积极寻求力量性、智慧性、前瞻性的战略合作,继续寻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优质伙伴,将公司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以及在智能交通行业的行业基础发挥到最大。
公司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全面携手互联网科技龙头、行业独角兽等合作伙伴,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五、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客户以各地公路管理部门、港航企业集团、大型军工集团为主,该部分客户通常实行预算决算体制,对信息化项目的购买遵守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和采购制度,大多在上个自然年度的年底或当年年初进行资金的预算、审批和采购计划的制定,下半年才开始具体的设备采购、项目验收等,由此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上半年收入较少,大部分收入在下半年实现。
公司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创新和升级,保持信息化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完善全国化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强客户积累,采取多元化市场策略,积极拓展潜在客户市场,依托既有的市场资源优势,为企业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努力降低季节性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2、经营半径扩大引致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的业务规模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业务管理和实施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及时优化运营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升级,将影响公司运营效率和科学决策,带来管理风险。
公司将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持续规范运作,及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各项内控制度;推进公司内部管理与信息化改革,深化信息化系统的集团化应用和数据对接,完善系统整合,加强对各板块业务的实时监控能力并有效辅助公司决策,有效化解公司扩张发展所带来的管理风险。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公司客户均具备可靠的信誉及资金实力,应收账款总体质量良好,但随着业务规模提升和市场开拓,由于公司承建的交通信息化项目合同金额大、结算流程及审批程序繁杂、回款周期长,有可能存在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回收以至于产生坏账的风险。
应收账款发生损失将对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大客户对账频度、建立健全项目回款考核与激励机制,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分析,尤其是针对现有规模较大的应收账款,进行实时跟踪,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努力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确保每笔应收账款项有跟踪、有反馈,从而降低应收款项回收风险。
4、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方式进行资本运作,收购华东电子和赛英科技100%股权,虽形成了一定的商誉,但增强了整体竞争合力。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重大资产重组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未来子公司赛英科技和华东电子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将有可能出现商誉减值,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持续改进人力资源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加大人才激励政策建设,提高各子公司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加强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与业务管理,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和业务模式,在不影响子公司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对成本进行合作控制,提高各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挖掘各业务板块在技术研发、市场渠道、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产业链聚合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将商誉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 数字化 企业发展 战略 经营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