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阅读题训练.docx
- 文档编号:5621200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7.48KB
精品语文阅读题训练.docx
《精品语文阅读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语文阅读题训练.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语文阅读题训练
2015精品语文阅读题
至深亲情
一、买礼物的小女孩
1.划线句“妈妈要出远门”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水月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疼得她直打哆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意思?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结尾说“顾客不明白”水月“为什么会泪流满面”,那么你明白吗?
请说出你的理解。
二、人间第一爱
1.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_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___(文体名)。
2.为什么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
3.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4.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
(多项选择)()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即使华佗、歧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5.“《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三、一只小燕飞进家
1.小燕子来到老母家为什么能“心安理得”?
2.请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它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了,等过两天我把个大学生还给你。
(2)一家人遥望夜空,不再说话,可我知道大家的心都很酸痛。
3.我一家为什么喜欢小燕子?
4.小燕子的命运让家中每个人都牵挂。
请你设想它丢失后的一种情景,描述出来。
四、遥远的炊烟
1.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下面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五、为天下父母感叹
1.概括“四期”内容。
第一期,大约从隆重降生到十三四岁,老爹老娘的黄金时代。
2.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更一直延伸到儿女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以及再下下一代、再下下下一代”。
3.“父母这玩意儿”、“大多数的老爹老娘都含恨而死,翘了辫子”、“只不过供儿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写怀念文章时赚笔稿费”等句都体现了柏杨先生文章的语言风格,请对此加以赏析。
六、哥,别痛!
1.概括文章描写哥的几件事。
①哥不配合却医生的治疗
②
③
④
⑤
⑥修理过自行车、开过小商店、搞过电焊、修理过电视机
2.哥不配合却医生治疗这个情节,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作者语言平静,却饱含强烈的情感,请说说这是怎样的情感。
七、我们是一家人
1.“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2)
(3)
2.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第11段=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
3.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10)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
5.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八、父亲那么老了我还这么小
1.父亲为什么要假装睡着的,让我尽我的孝心?
2.写到父亲的遗嘱时,为什么又写现在的家长要求孩子学钢琴、学绘画?
3.为什么写内山完造“对人,对中国人是很好的”?
4.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作者却说“我已经70多岁了。
70多年来,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什么意思?
九、红山楂
1.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
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
2.本文在叙述方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主要特色是什么?
试加以分析。
3.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他的性格、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他”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系。
B、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的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C、山楂果成就了他的今天,也带走了他的母亲。
他为同学们讲的故事有力地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D、“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
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中受到震撼。
E、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备感温暖。
十、目送
1.第2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
2.根据作者的情感,解释文中画线句子“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的深层含意。
3.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
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写出一句话的领悟和评价。
要求:
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与分析,表达得体。
网友一:
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怜天下儿女心!
——《目送》真实!
网友二:
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
——《目送》矫情!
网友三:
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
——《目送》超脱!
你:
——《目送》!
十一、母亲的秘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的秘密”的作用。
3、她为什么“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回了地上那个破旧的钱箱”?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第13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十二、幸福的味道
1.
(1)文题“幸福的味道”别具一格,请具体解说以此为题的好处。
(2)作者在文中具体写了哪几种“幸福的味道”?
2.本文是写有关“幸福的味道”的,开篇却用一大半的篇幅叙写父亲与女儿聊天的内容,请说说这样写的意图。
3.文章结尾写道:
“或许女儿算得上是有那种鼻子的人吧?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1)读了本文,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
(2)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幸福的味道”?
请把这些“幸福的味道”用简明整齐的语言列举出来。
(请举出三种)
人与自然
一、牡丹的拒绝
1.“牡丹的拒绝”显示出牡丹具有怎样的个性?
2.文章第⑨段中“富贵”和“高贵”分别写出了牡丹哪方面的特质?
①富贵:
②高贵:
3.下面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者写此句的意图是什么?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修辞手法:
作者意图:
4. 作者写牡丹之超凡脱俗意在写人的品性,请就“‘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做人品位的理解。
5.“牡丹”的个性被作者称颂,其实,不同的花被不同的人欣赏。
请从荷花、菊花和梅花三种花中选择你钟爱的一种,引用诗、词、文中的名 句,用优美的语言揭示其内在的精神品格。
(40-50字)
答:
我钟爱( )花。
。
二、拜谒高原
1.
(1)在第⑥段中,作者写道“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为什么说“这种痛苦无法躲藏”?
(2)在第⑦段中,作者写道:
“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
”这份“崭新的感觉”是什么?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作者在第⑥段中写道:
“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
”那么,高原贯穿身心的是什么?
根据文意分三点概括。
(1)
(2)
(3)
3.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文章第⑧段中“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的含义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以“拜谒高原”为题,意在表明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仰慕之情。
B.文章以“我”对高原从仰慕对畏惧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逐层深入地揭示了高原给予人的种种启示。
C.文中描写了青藏高原的雄姿和美景,为下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作了铺垫。
D.文章第⑥段结尾句“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意在表现高原顽强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
E.作者多次采用拟人手法,不仅使高原形象更加鲜明,而且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三、不见大雁
1.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
2.第⑹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
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⑴文段⑼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什么?
⑵文段⑽中划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指的是什么?
4.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
5.“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以此结尾有什么好处?
请作简要分析。
四、清塘荷韵
1.清塘荷韵,美在何处?
请从荷的风姿、神韵、意趣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2.如果把文中的第④、第⑤自然段删除,行不行,为什么?
3.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应该是什么呢?
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五、老海棠树
1.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第⑤段中找出与第⑥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
4.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奶奶。
’‘奶奶!
’‘奶奶——’”,从语气的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六、失去冰川地球将会怎样
1.请从利弊两个方面概括冰川消融给地球带来的影响。
(200字以内)
2.瑞士科学家为阿尔卑斯山脉最古老的隆河冰川盖上毛毯“保温”的目的是什么?
“保温”二字为什么加引号?
3.“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文中“专家解释说”“专家指出”等语有什么作用?
七、风雨
1.作者在描写风姿雨态时,运用了很多形象而精炼的词语,请对下面两个词语进行品味,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词语一:
忽聚忽散
赏析:
词语二:
撩起一角
赏析:
2.文章最后一段写道:
“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他们为什么回惊喜呢?
他们还会做什么?
八、秋天的黄昏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
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3.文章插叙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
请赏析“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
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这是为什么?
九、野狼(2015内江中考题)
24.读此小说,理清情节,请用简洁的词句加以概括,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6分)
一见狼:
“我”惊惧,想防卫;狼用机警好奇的眼光与我对视。
二见狼:
“我”;狼。
三见狼:
“我”;狼。
四见狼:
“我”;狼。
25.读罢此文,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6.通读全文,你认为狼的善良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
(5分)
27.选出对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4分)
A.此文既写了狼的凶残贪婪,又表现了狼的善良可爱,这样写作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还能使情节曲折多变,离奇有趣。
B.(8)段作者连用四个问句真实地写出了“我”此时此刻心中的许多疑虑,又为下文写“我”对狼的误解枪杀做了铺垫,水到渠成地将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C.文中多处写到“惨白的月亮”,既是通过环境描写来预示灾难的降临,又烘托狼的哭声的凄惨、悲戚、苍凉,还渲染出狼死时的悲壮感人。
D.
、
段中的两个“蠢驴”都是在写“我”对自己的责骂,竟然愚笨到完全没有认清狼的本性。
E.最末段告诉我们沉重的不是狼的眼睛,而是“我”的心情,“我”因“残酷地杀了一只自己的救命恩兽”而痛苦自责,从而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并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十、中华鲟
1.选文第①段“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中“主要”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2.选文第⑤段“雌性相隔3~5年才产一次卵”运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仔细阅读选文第⑦段,请简要概括人工繁殖中华鲟的过程。
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华鲟。
B.中华鲟具有溯河洄游的习性。
整个洄游过程约历时一年;洄游路途长达3000余千米,是长江中洄游路线最长的。
C.为了挽救中华鲟,葛州坝工程建设者采纳了中外专家“工程救鱼”的建议,在葛州坝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
D.中华鲟俗名腊子、鲟鱼、鳇鱼等,由于它世代不忘故地,表现了对故乡的至诚至爱,在洄游的旅途中,还表现出了不惧艰险的坚强品格,因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被命名为中华鲟。
十一、故乡草
1.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概括说明。
3.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
人情世态
一、禁忌
1、第7自然段结尾,爷爷为什么“沉默了”?
描写“四周也悄然无声”有什么作用?
2、联系全文,说说第8自然段“它还没有开始成长,就已经被人们的禁忌风俗像藩篱一般圈了起来”暗示了什么?
3、文中反复出现“光阴流逝”“年复一年”“一连八个年头”这样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这个故事与战争相关吗?
为什么?
5、小说为什么要以“禁忌”为题?
二、巷子里的阳光
1.请分析第⑪段“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中“扑扑扑”的妙处。
2.你认为用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形容小巷的环境特点是否恰当?
为什么?
3.第4段的“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
”和第2段的“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结合全文作答。
4.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丰富“意味”。
三、路
1、第4段中“我”为什么“气闷”?
2、铺小径的水泥方砖是哪里来的?
有什么喻意?
3、第4段中“回家我是抹布”是什么意思?
4、尾段,“我天生……铺路好了”是什么意思?
“补天石”来自哪个传说?
四、怀念一种声音
1.第⑥段画线句“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2.小说结尾说:
“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小说在多个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五、乡村不言谢
1、乡人是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出来的?
请具体列举出来。
2、本文的主旨(中心)是什么?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借东西,借者自然大方,是因为被借者没有优越感,会主动借出以取悦对方。
B、本文形散而神不散,将乡村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串联起来,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C、结尾处一句:
“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
“看你这孩子,说的是话?
!
””表现了大娘对我的责备,由于我的言谢,便疏远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D、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将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与城市作对比,暗讽了城市人习惯说谢谢的风气。
4、本文在处理材料方面有何特点?
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六、乡土的篱笆
1.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2.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31.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②说说“融化”的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4.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的理解。
七、两条狗
1.概括两条狗各自的性格特点。
2.“黑狗死掉了……父亲说它老死了。
”你同意“父亲”的看法吗?
为什么?
3..联系全文,说说此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握一把苍凉
1.文章题目是“握一把苍凉”。
文中说“三分的甜蜜,竟有七分的苍凉”。
这“一把苍凉”的内涵是什么?
2.文中第五段写道“恋爱不是一种陕乐,青春也不是”,第六段又说“恋爱可能是一种快乐,青春也是”。
这两处文字是否矛盾?
为什么?
3.文章结尾说“握一把苍凉献给你”,为什么要献给“你”“一把苍凉”?
作者意欲告诉“你”什么?
4.分析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1)天辽地阔,扫一季落叶烧成在火中浮现的无数的人脸,悲剧对于我是一种温暖。
(2)中国,我爱恋过的人和物,土地和山川,我是一茎白发的芦苇,犹自劲立在夜风中守望,而这里的秋空,没见鸿雁飞过。
九、爱晚亭
1、从文章来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思想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当时作者思想情感的三个语句。
(1)作者当时的心态是:
(2)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
2、文中写了作者对着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
)
(1)写“对着溪水哭笑”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2)写“跟着虾蟆跳”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3、文章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写法(修辞)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1)写法上的特点是(不超过10字):
(2)这样写的作用是(不超过20字):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看到题目便让人想到杜牧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就有一种对秋天傍晚景象的联想。
B.这篇散文中写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都明显的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从中可看出作者少时的纯真,年轻时的奔放和年长时的深沉。
C.本文脉络清晰,先是感情的激荡,后是理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投身自然的强烈愿望。
D.文中的景物与作者的喜怒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正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压迫生活的同情。
E.文章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地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
十、苦夏
1.联系全文看,题目"苦夏"包含哪几层意思?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
(2)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3.第③段写童年夏天的乐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方法来写苦夏?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十一、隐于茶中的境界
1.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爱茶,亦爱品茶”“始终是个独特的习惯”?
2.“诗意栖居”的含义是什么?
3.具体说说下面一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匿于市井之中的,这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
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野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之中,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大隐者。
4.尾段的“猛虎”“蔷薇”分别象征什么?
十二、雪人
1.“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
”这里的“溅”能换成“飘”吗?
为什么?
2.“漂亮的雪人”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有什么好处?
3.联系文章,说说雪人的命运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人生哲理
一、停止与开始
1.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呼吁人们“试一试停止吧”。
2.举乔达摩·悉达多和画家高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3.为什么说“美啊,请让我为你停留!
”比“美呵,请为我停留!
”“对今天的我们”,表述也许更为恰当?
4.正确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梯子应该搭对墙壁。
(2)在路上高速奔跑的感觉固然刺激,然而不能指望看清两边的东西。
二、廉
1.作者写田稷子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2.“我闻之悚然”中“悚然”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让“我”“悚然”?
3.“公私分明到了这个地步,好像有一些迂阔”中为什么要用加点词语“好像”?
三、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1.阅读全文回答:
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
2.文章第⑤段中的“大吃一惊”,除了具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文章最后说:
“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
四、阳光的香味
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
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4.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五、垂钓
1.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文中瘦老头认为的“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是什么?
3.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一句的理解。
六、去远方
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举了中国留学生在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个例子,各侧重说明了什么?
3.第⑥段画线句“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表达在了什么意思?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七、祈求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
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语文 阅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