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一中学年高三化学阶段训练实验部分旧人教.docx
- 文档编号:5611850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99.24KB
潢川一中学年高三化学阶段训练实验部分旧人教.docx
《潢川一中学年高三化学阶段训练实验部分旧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潢川一中学年高三化学阶段训练实验部分旧人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潢川一中学年高三化学阶段训练实验部分旧人教
潢川一中2006-2007学年高三化学阶段训练
(一)
命题编辑:
毕猛审核:
高三化学备课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S:
32Na:
23K:
39
Ca:
40Mg:
24Al:
27Fe:
56Cu:
64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白磷贮存在水中,切割时在水下进行
B.制取硝基苯时,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混合液中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稀小苏打溶液
D.不能使用裂化汽油从溴水中萃取溴
2.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不需插入液面下的有
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②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⑤⑥B.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各实验现象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苯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B.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再加硝酸钠或硫酸铁后,铜粉溶解
C.葡萄糖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
D.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足量硝酸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
4.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肯定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g食盐
B.用250mL容量瓶配制所需的220mL、0.1mol/L的NaOH溶液
C.用量筒量取12.12mL的盐酸
D.用0.12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21.40mL
5.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相当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试剂
A
B
C
D
碘水
显蓝色
显蓝色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新制Cu(OH)2(加热)
无红色沉淀
红色沉淀
无红色沉淀
红色沉淀
浓硝酸(微热)
显黄色
无明显现象
显黄色
无明显现象
6.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液里含有游离氯。
Cl2可氧化Na2SO3,要除去游离氯并中和其酸性,正确的方法是
A.先加适量的Na2SO3溶液,再加适量Na2CO3溶液
B.先加适量的Na2CO3溶液,再加适量Na2SO3溶液
C.先加过量的Na2SO3溶液,再加适量Na2CO3溶液
D.先加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适量Na2SO4溶液
7.有以下四组物质:
①FeCl2、Al(NO3)3、MgSO4、NH4NO3四种溶液
②
四种溶液
③MnO2、FeS、CuO、C四种黑色固体④NaCl、AlC13、Ba(OH)2、HCl四种溶液
其中只用一种试剂(允许加热)就能将组内物质区别开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全部
8.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时,若测出浓度偏低,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洗净的锥形瓶中装入一定量的待测碱液,然后加少量蒸馏水、并滴入指示剂
B.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过于剧烈,以致有些液体飞溅出来
C.滴定完毕,玻璃尖嘴外有少量液滴
D.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9.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KI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波尔多液盛放在铁制容器中
C.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D.溴水盛放在带胶塞的棕色瓶中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制备装置、收集装置均相同,且都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
A.SO2和H2SB.CH4和NH3C.CO2和H2D.CH4和O2
11.都能用4mol/LNaOH溶液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
A.HCl和CO2B.NH3和CH4C.SO2和COD.NO2和HBr
12.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A.用食盐、MnO2和浓H2SO4共热制Cl2
B.将白磷放在敞口试管内加热,冷却得红磷
C.足量Cl2通入FeCl2溶液后溶液蒸干得到FeCl3
D.将Cu丝伸入热的硫蒸气中得到CuS
13.下列有关实验所选用的试剂能达到目的是
A.证明NaHCO3溶液中混有苏打用澄清石灰水
B.证明SO2中混有CO2用澄清石灰水
C.证明AgNO3溶液中混有Al(NO3)3用氨水
D.除掉C2H6中的C2H4用酸性KMnO4溶液
14.为了除去酸性AlCl3溶液中的Cu2+,下列实验步骤顺序和试剂都正确的是
①通CO2②加盐酸③加过量NaOH溶液④加AlCl3溶液⑤过滤
A.③⑤①⑤②B.③⑤②C.③⑤①②D.③⑤④⑤②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水不能鉴别开来的是
A.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硫化铝三种白色粉末B.甲醇、乙醇和苯三种液体
C.甲苯、乙醇、CCl4三种液体D.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
16.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下列溶液一一鉴别开来的是
A.NaOH、NaHCO3、NaHSO4、AlCl3B.NaOH、NH4NO3、HCl、KNO3
C.Na2SO4、Ca(NO3)2、BaCl2、Na2CO3D.CuSO4、KMnO4、FeCl3、溴水
17.有以下七种饱和溶液:
①Ba(NO3)2②Ca(OH)2③Na2SiO3④CaCl2⑤Na2CO3⑥NaAlO2⑦NH3和NaCl
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A.③④⑥B.①③⑥C.③⑤⑥⑦D.③⑥
18.把稀HCl不断滴加入Fe(NO3)2溶液中的现象是
A.绿色变浅B.绿色变深C.绿色变棕黄D.颜色无变化
19.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依次通过足量NaHCO3溶液和灼热CuO,气体的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Na2O2固体,气本体积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Cu,充分反应,气体体积又减少,但还有剩余气体、以下对混合气体组分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没有N2,CO和HCl至少有1种B.一定有N2,HCl和CO
C.一定有N2,CO和HCl至少有1种D.一定有N2和CO,没有HCl
20.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S、CO2、HCl、HBr、SO2中的若干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肯定有CO2和SO2B.可能有HBr、CO2
C.肯定没有HBr、H2S、HCl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
第I卷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
第Ⅱ卷
二填空题
21.图7—21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七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试剂。
请选择适宜装置的序号填于空白处。
(多选、漏选或错选均扣分)
(1)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的装置是__________;
(2)能用作干燥CO2气流的装置是__________;
(3)在实验室制取Cl2并检验Cl2性质的连续实验中,用于除去Cl2中的HCl杂质的最佳装置是____;
(4)合成氨实验中,可用于干燥、混合并能大致观察H2和N2的体积比的装置是__________;
(5)用于尾气吸收并能防止液体倒吸到反应装置中的是__________;
(6)接在气体的连续实验中间,用于达到控制气流使其平稳目的的装置是__________。
22.图7—22所示是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几种尾气吸收装置(装置中的液体为水,固体为碱石灰)。
从实验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当用于吸收HCl气体时,应选用的装置是(选填装置序号,选错倒扣分,下同)。
若用于吸收NH3,在上述已选用的装置中不宜采用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
23.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图7—24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上图中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
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
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和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数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管液面相平
24.为证明有关物质的性质,某学生设计了图7—25所示的装置。
当打开活塞C,使液体A与搁板H上的固体B相遇时,即有气体产生。
并发现D中蜡烛(含C20—30的烷烃)慢慢熄灭;关闭C打开E时,则看到G中蜡烛燃得更亮,请写出该生在装置中有关仪器内盛放的物质:
A_________,B__________,F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有关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四氯化锡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之中极易水解,熔点—36℃,沸点114℃,金属锡的熔点为231℃,拟利用图7—27中的仪器,设计组装一套实验装置,用熔融的金属锡跟干燥的氯气直接作用制取无水四氯化锡(此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各问题。
(1)用玻管(未画出)连接上述装置,正确的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
(2)装置Ⅵ的作用是;装置Ⅳ的作用是。
(3)冷凝管里冷却水的流向是从___________进入,从___________流出。
(4)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处酒精灯,加热温度应大于______℃,待______即可停止加热。
(5)已知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那么四氯化锡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6)如果将制取的四氯化锡少许暴露于空气中,预期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7)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在装置的最后应。
28.某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粉末,其组成可表示为Cu2(OH)2CO3·xH2O,在加热的条件下,它在失去结晶水的同时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现取一定量该固体样品,未准确称量其质量,用两套仪器装置,先后进行两个实验:
实验(I)测定该碱式碳酸铜粉末组成中结晶水x的值;
实验(Ⅱ)用实验(I)结束后的残留固体与乙醇蒸气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现已装配好上面一套装置(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酒精灯、石棉网在图7—28中均已略去),这套装置用来完成上述的实验____________的(填标号)。
(2)用上面的仪器(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均在图中略去)组装完成另一个实验的实验装置。
组装时仪器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套实验装置中,干燥管H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碱式碳酸铜放在仪器(填装置对应字母)__________中,乙醇放在仪器(填装置对应字母)__________中。
(4)这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装置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可见试管D的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实验中试管A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试管A通入试管D的导管中气体的成分是(写名称,其中水蒸气不必写出)__________。
(6)这两套装置中,在实验前后均要连同所盛试剂一起准确称量的仪器是(填装置对应字母),若用托盘天平称量,其中某次称量记录的数据是51.12g,这样记录是否合理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提示:
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水浴中,测量水浴温度。
2.A
提示:
①防止NaOH带入空气O2而氧化Fe(OH)2
②防止生成气体跑掉
③分馏石油水银球放支管口附近
④温度计测量反应混合液温度
⑤放液面上、防止倒吸
⑥没必要
3.BC
提示:
B选顶中两者都为氧化还原反应,C选项中两者中部含有醛基。
4.AC
提示:
托盘天平和量筒精确到0.1。
5.C
提示:
淀粉酶为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从玻璃纸袋中渗不出去,而淀粉水解后变成葡萄糖从半透膜中渗出。
6.A
提示:
C12+Na2SO3+2H2O=Na2SO4+2HCl,生成HCl,须用Na2CO3除去。
7.D
提示:
①用Ba(OH)2鉴别
②用溴水,
下层有色,
上层有色
③用HCl
④用Na2CO3。
8.BD
提示:
见定量实验中的滴定部分。
9.BD
提示:
波尔多液为CuSO4溶液;Br2可以和橡胶发生加成反应。
10.D
提示:
A选项中SO2不能用启普发生器,H2S、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选项中两者收集方法不同。
11.AD
12.A
提示:
A选项
C选项灼烧FeCl3溶液最后得到Fe2O3
D选项
13.C
提示:
A选项2NaHCO3十Ca(OH)2=Na2CO3十CaCO3↓十2H2O;
B选项SO2和CO2通入石灰水中现象一样都是先沉淀后澄清;
C选项AgOH十2NH3·H2O=Ag+(NH3)2十2H2O十OH—,Al(OH)3不溶于氨水;
D选项C2H4被KMnO4氧化生成CO2,又混入C2H6中。
14.AD
15.B
16.AD
17.C
18.C
提示:
加入HCl相当于加入HNO3,将Fe2+氧化成Fe3+。
19.C
提示:
HCl+NaHCO3=NaCl+H2O+CO2,CO+CuO=Cu+CO2反应煎后体积没有变化,且都生成CO2。
20.D
提示:
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混合气中一定有SO2;通入Cl2得无色溶液则一定没有H2S、HBr。
加入AgNO3有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是否有HCl,因为通入Cl2已在溶液中引入了Cl—。
(二)填空题
21.
(1)A、B
(2)A、E、F
(3)A
(4)G
(5)C
(6)D
22.a、d、e、h、i;h,氨是碱性气体,不能被碱石灰吸收。
23.
(1)剧烈反应,液体沸腾,烧瓶上方及a中有红棕色气体。
(2)导气,冷凝回流。
(3)溶解吸收HBr,防止HBr及产物(溴乙烷)逸出。
(4)液体分层、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分液漏斗。
(5)不可,易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乙烯等。
(6)①苯,吸收挥发出的Br2蒸气;水,吸收HBr气体。
②AgNO3,生成淡黄色沉淀,检验Br—;防倒吸。
24,
(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其中⑥⑦的顺序可以对调)
(2)大理石、盐酸。
(3)吸收混在O2中未反应的CO2;吸收CO2中混有的HCl。
(4)a、c。
25.稀盐酸、CaCO3、Na2O2
CaCO3+2HCl=CaCl2+CO2↑+H2O
2Na2O2十2CO2=2Na2CO3十O2↑
2Na2O2十2H2O=4NaOH十O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潢川 一中 学年 化学 阶段 训练 实验 部分 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