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深基坑安全技术方案.docx
- 文档编号:5611657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8.90KB
工程深基坑安全技术方案.docx
《工程深基坑安全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深基坑安全技术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深基坑安全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慧谷阳光住宅小区二期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乡候家庄东,望京北路以南。
工程建设单位为北京阳光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F、G、H、K、L、M楼座和3#、4#、5#地下车库±0.000=36.300m;
拟建场地平均标高35.300m作为支护结构的±0.000。
拟建3#、4#、5#地下车库基底埋置深度28.77m,为纯地下1层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拟建6栋10~16层板楼中的F楼座基底埋置深度32.35m;G、H楼座基底埋置深度29.10m;K、L和M楼座基底埋置深度32.45m。
F、K、L和M楼座局部为二层地下室。
各楼座标高明细表如下:
序号
楼号
±0.000绝对标高
室外地坪标高
基底
埋深
机械挖土底标高
垫层底标高
褥垫层底标高
开挖
深度
1
F座
36.30m
35.30m
3.95m
32.70m
32.35m
32.20m
3.10m
2
G座
36.30m
35.30m
7.20m
29.45m
29.10m
28.95m
6.35m
3
H座
36.30m
35.30m
7.20m
29.45m
29.10m
28.95m
6.35m
4
K座
36.30m
35.30m
3.85m
32.80m
32.45m
32.30m
3.00m
5
L座
36.30m
35.30m
3.85m
32.80m
32.45m
32.30m
3.00m
6
M座
36.30m
35.30m
3.85m
32.80m
32.45m
32.30m
3.00m
7
3#车库
36.30m
35.30m
7.53m
29.07m
28.77m
28.57m
6.73m
8
4#车库
36.30m
35.30m
7.53m
29.07m
28.77m
28.57m
6.73m
9
5#车库
36.30m
35.30m
7.53m
29.07m
28.77m
28.57m
6.73m
G、H座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310kPa;F座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20kPa;M、K、L座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00kPa;车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90kPa。
我公司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及以往施工经验,从技术和造价及工期等多方面考虑,对F、K、L、M座住宅楼采用夯扩CFG桩复合地基方案;G、H座住宅楼采用挤密碎石桩+压灌CFG桩复合地基方案;3#、4#和5#车库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方案。
本场地北侧有办公楼及施工道路,采用护坡桩加锚杆支护方案,其余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m处用土钉墙支护。
由于F、K、L、M楼座基础高于地下车库3.7m左右,需要考虑楼座对地下车库墙壁侧向土压力的作用,在F座、K座、L座、M座靠近地下车库之处最外一排CFG桩加钢筋,兼做护坡桩。
2.编制依据
1.本工程有关设计图纸及设计要求;
2.中国建筑技术开发总公司《慧谷阳光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6.《北京慧谷阳光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1年9月)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9.慧谷阳光二期土方及基坑支护与地基处理方案
10.慧谷阳光住宅小区测量控制方案
11.慧谷阳光住宅小区F、G、H、K、L、M座住宅楼和3#、4#、5#车库
施工测量方案
12.其它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3.情况分析
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中国建筑技术开发总公司《慧谷阳光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地形起伏较大,中部高,四周低,钻孔孔口高程介于33.42~36.99m之间,地貌单元属于永定河冲、洪积扇前缘。
根据岩土勘察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35.0m)的地层,按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可分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沉积层二大类,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划分8大层,各土层的详细描述如下:
3.1.1人工填土①层(Qml4):
该层主要为杂填土①及素填土①1,局部夹有淤泥质土①2。
杂填土为灰黑色~杂色;松~稍密;湿~饱和;以碎砖、碎石及灰渣为主,夹有生活垃圾及房渣土等。
素填土为黄褐~褐色;稍密;稍湿~饱和;以粉质粘土、粘质粉土为主。
场地为一窑坑经人工回填而成,填土厚度极不均匀,最大深度达15m左右,浅部厚度一般为1.5~3.0m左右,呈中间深。
四周浅的锅状,层底标高33.74~20.13m,层厚1.70~15.1m。
3.1.2粘质粉土②层(Qal+pl):
黄褐色;中密;湿~饱和;含有氧化铁、铁锰质及有机质,夹有重粉质粘土②1、粉质粘土②2。
层底标高30.01~23.59m,层厚0.70~4.70m。
3.1.3粉质粘土③层(Qal+pl):
褐灰~灰色;可塑;含有云母、有机质,夹有③1重粉质粘土、③2粘质粉土层透镜体。
层底标高25.59~19.03m,层厚约5.10m。
3.1.4粉细砂④层(Qal+pl):
灰~褐色;中密;湿~饱和。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夹有粉质粘土④1、粘质粉土④2层透镜体。
层底标高22.60~16.75m,层厚约1.0~5.10m。
3.1.5粉质粘土⑤层(Qal+pl):
黄褐~褐色;硬塑;含有姜石、氧化铁,夹有⑤1粘土、⑤4粉砂透镜体,并与⑤2粘质粉土、⑤3粘质粉土呈交互沉积。
层底标高18.93~6.61m,层厚8.5~13.40m。
3.1.6细砂⑥层(Qal+pl):
褐黄色;密实;饱和。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与⑥1层粉质粘土及⑥2层粘质粉土交互沉积。
层底标高4.69~4.18m,层厚3.50~6.910m。
3.1.7圆砾⑦层(Qal+pl):
杂色;密实;饱和。
主要成分为石英岩、安山岩等,细砂、中粗砂充填,呈亚圆形,中等级配。
夹有卵石层、中砂层及细砂层。
层顶标高4.69~4.18m,层厚大于5.00m。
3.1.8粉质粘土
层(Qal+pl):
黄褐色;可塑~硬塑;含有细砂、氧化铁。
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
3.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本次勘察施工期间,钻孔揭露地下水水位埋深变化较大,实测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在7.60~12.50m(标高27.12~21.09m)之间,主要受地层岩性、窑坑及周围环境影响,填土厚度较大处水位较高。
场地历年最高水位接近地表。
3.3基础施工时间分析
本工程基础施工期间从2003年5月21日开始土方及护坡桩施工,随着进度的进度进展,逐步进行土钉墙及CFG桩、碎石桩施工,到2003年10月底基本可全部出±0.000,在此时间段施工正逢雨季,对边坡稳定性极为不利,必须加强安全及防护措施。
基坑土方施工必须加强测量控制及护坡处理,同时控制好放坡系数。
3.4基础施工环境分析
本工程属群体工程,含六栋板式高层住宅及三栋车库,车库穿插在住宅楼中间,与住宅楼间距离均在5米以内,且基础埋深不同,高差达3.65米,且局部伸出或退回。
另外,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显示,本工程挖土范围内为回填渣土,基坑底标高不一致,最浅-3.85,最深7.53,高差达3.68米,且局部伸出或退回,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难度。
本工程采取大面积开挖,先挖至浅基础褥垫层底标高以上500,然后进行桩基施工,第二次挖至深基础褥垫层底标高以上500,随打桩随清桩间土。
开挖范围南北约150米,东西约200米,整个开挖面积达30000平方米。
且南侧边坡距水体围墙只有约1米,西侧及北侧边坡距现场路边约1.5米,东侧北半部边坡距围墙约4~6米,F座东侧边坡距围墙约12米。
现场边坡距围墙及道路均较近,以边坡稳定性较为不利。
4.深基坑施工技术措施
4.1关于降水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详勘报告》(2001年9月),地下水位在±0.00(±0.00=36.30m)以下7.60-12.50米(绝对标高23.8m~28.7m),3#、4#、5#车库底板高最深为28.77米,G、H楼底板标为29.10m,F、K、L、M有局部二层及基坑深-8.56m(绝对标高27.74m);上层滞水严重,局部出现渗水,须采取降水措施,以确保边坡稳定及基础施工正常进行。
降水方案由降水专业公司进行设计。
4.2关于基坑边坡支护技术措施
4.2.1为确保基坑边坡支护的安全,首先要对边坡支护进行设计计算。
4.2.2土钉墙施工技术措施
该工程基础结构施工恰逢雨季,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情况,经技术、经济、施工现场环境及工期的综合比较,在现场北侧有办公楼及施工道路,该处采用护坡桩加锚杆支护方案;由于H座有两个突出处,距现场办公楼相距仅1.0m,无法施工护坡桩,采用1:
0.08土钉墙加锚杆支护。
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m处——G座和3#车库东侧、H座和4#车库西侧以及5#车库东西两侧,设计为1:
0.3放坡,该放坡的坡角β已大于该场地内摩擦角ψ,故采用土钉墙进行护坡;其余边坡采用钢筋网片外喷混凝土护壁,按1:
0.6放坡。
该工程施工作业面均按1.5m设计。
由于F、K、L、M楼座基础高于地下车库3.7m左右,需要考虑楼座对地下车库墙壁侧向土压力的作用,在F座、K座、L座、M座靠近地下车库之处最外一排CFG桩加钢筋,兼做护坡桩。
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4.2.2.1A-A剖面:
土钉墙坡高6.00m,坡宽2.00m,坡度为1:
0.3;
土钉层数:
5层;(第一层为地锚)
土钉长度:
6~9m。
垂直间距:
1.40m
水平间距:
1.50m
土钉孔径:
110mm
土钉倾角:
10o
土钉主筋:
φ18~φ22
面层厚度:
100mm
面层钢筋网:
φ6,间距250×250mm
面层钢筋网架立筋φ16@1500。
4.2.2.2B-B剖面:
土钉墙坡高3.40m,坡宽2.00m,坡度为1:
0.6;
钢筋钉层数:
3层;
钢筋钉长度:
1.50m。
垂直间距:
1.40m
水平间距:
1.50m
钢筋钉倾角:
10o
钢筋钉主筋:
φ18
面层厚度:
100mm
面层钢筋网:
φ6,间距250×250mm
面层钢筋网架立筋φ16@1500。
4.2.2.3D-D剖面:
土钉墙坡高6.0m,坡宽0.5m,坡度为1:
0.083;
土钉层数:
5层(其中第2道为18m长锚杆);
土钉长度:
6~9m。
垂直间距:
1.1m
水平间距:
1.5m
土钉孔径:
110mm
土钉倾角:
10o
土钉主筋:
φ18~φ22
面层厚度:
80~100mm
面层钢筋网:
φ6,间距250×250mm
面层钢筋网架立筋φ16@1500。
土钉墙面积为1376m2。
4.2.3护坡桩与锚杆:
护坡桩采用钢筋砼灌注桩,砼强度等级为C25,桩长11m,桩径600mm,桩间距1.20m。
主筋为8Ф25,螺旋筋φ6@100、200。
共设计护坡桩183根。
在-2.0m处设一道锚杆,长度为23.0m。
锚杆直径150mm,倾角15度。
锚杆数量为86根。
护坡桩之间挂网抹灰。
4.2.4CFG桩兼做护坡桩:
由于F座、L座、K座、M座与地下车库外墙较近,因此,利用地基处理CFG桩兼做护坡桩进行支护,各楼座护坡桩桩数如下:
K座:
105根;F座:
56根;L座:
64根;M座:
73根,共计298根。
护坡桩参数如下:
主筋为5Ф16,螺旋筋φ6@200,加强筋φ12@2000。
如遇局部二层地下室,该部分的桩改为正常CFG桩,不下钢筋笼。
F、K、L和M座与车库之间的肥槽,应在各楼施工三层前,用三七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完毕。
(见设计图)
4.2.5修坡:
基坑开挖作业用挖掘机,对挖掘后的边坡需用人工进行修整,确保边坡的立面角和壁面的平整度。
当遇有上层滞水影响时或土层分界处,要在坡面上插放一个泻水管,疏导上层滞水以免其影响坡面的稳定。
4.2.6钻孔:
本工程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成孔直径110mm。
在钻孔过程中,对局部孔中出现的渗水塌孔或掉落松土,应立即清除。
4.2.7土钉制作与安放:
土钉安放后在土钉端头应避免敲击碰撞,以确保安全。
喷射砼后三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4.2.8为保证坡面稳定,在坡底设置排水沟:
4.2.9土钉施工对土方开挖的要求
本工程基坑部分支护采用土钉墙,土方开挖需逐层分段开挖与土钉施工默契配合,仔细计划,精心施工。
开挖拟采用“中心岛”式开挖,即先沿基坑边线指定位置开挖,坑中间的土便自然形成了“孤立岛”,这样给土钉墙的施工创造出作业面,然后再配合土钉墙分步开挖。
每次开挖深度及范围以施工方便为原则。
挖至土钉位置的0.3m以下,严禁边坡超挖。
若发现挖完后,在未进行支护前,有坑壁坍塌现象,即采取分段跳挖的形式来施工,以提高土体自稳高度,保证土钉墙质量,在坑内“中心岛”附近,为中心开挖区,可自由开挖。
土钉施工受限或滞后时,可在相应区段预留适应工作宽度的工作台,以不影响土方外运。
4.3土方施工技术措施
基坑土方工程量约150000m3,。
要保证基坑稳定,必须组织好土方开开挖顺序,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4.3.1根据现场及工程情况,楼座褥垫层150厚,预留土层350+150=500mm,车库褥垫层200厚,预留土层300+200=500mm。
机械挖土底标高:
其中F楼槽底挖至-3.60m,K、L、M楼槽底挖至-3.50m,3#、4#、5#车库挖至-7.230m,G、H座座挖至-6.800m。
4.3.2土方开挖顺序:
土方开挖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分两步挖至-3.60m,挖土顺序从南向北,从周围到中心进行,这样可先护坡,以加快土方开挖进度。
待F挖至-3.60m,K、L、M及5#车库挖至-3.50m时,可插入CFG桩施工。
此时北侧H、G楼及3#、4#车库可继续开挖,但需给CFG桩施工预留足够的工作面。
第一步土方开挖时,在西北角及北侧H、G楼间预留两条坡道。
4.3.2第二次土方开挖:
3#、4#、5#车库和G、H座住宅楼分两步挖至机械挖土低标高。
此时北侧坡道挖除,将边坡恢复。
第二次土方开挖3#、4#、5#车库和G、H座住宅楼从北向南,从东向西顺序开挖,然后利用西侧坡道出土运料。
4.3.3坡道设置:
施工现场场地狭窄,第一步土方运输以基坑西侧及北侧道路为主干道。
为保证土方施工过程中车辆行驶安全畅通,土方挖运初期,在基坑西北角及北侧G、H楼间暂设两个出入口,行驶坡道全部内置,采用30度角度放坡,坡道宽6.0m。
基坑北侧护坡桩施工完毕后,将北侧坡道挖出,坡道合二为一,将坡道设在基坑西北角。
4.3.4土方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4.3.4.1基坑挖土方工程划分为两个区:
东区:
F、G楼座和3#车库;西区:
H、K、L、M楼及4#、5#车库。
4.3.4.2测量放线:
4.3.4.2.1使用的测量仪器具:
TDJ2E和DS3水准仪及钢尺、塔尺、盒尺,应在有效检测期内,否则不许使用。
4.3.4.2.2定位测量放线人员要认真细致的复核已设定的轴线控制桩和高程点,当误差分别小于10〃和2mm时,方可投入施工实用。
4.3.4.2.3该工程基础挖土方,采用建筑物外侧轴线投测法控制,保证基坑挖土方达到设计的质量标准。
4.3.5机械挖土方,人工配合清槽:
4.3.5.1本工程土方施工每步开挖深度控制在1.5m左右,以便于护坡施工。
4.3.5.2F座挖土方第二步挖至预留土层0.5米厚的上皮(即-3.60米)。
打桩工程完工进行二次清槽,挖至设计基础褥垫层下皮。
4.3.3K、L、M座挖土方第二步挖至预留土层0.5米厚的上皮(即-3.50米)。
打桩工程完工进行二次清槽,挖至设计基础褥垫层下皮。
4.3.5.4G、H座挖土方分四步挖至预留土层0.5米上皮(即-6.85米),进行打桩施工,打桩结束后进行二次清槽,挖至设计褥垫层下皮标高。
4.3.53#、4#、5#车库分四步挖至预留土层0.5米上皮(即-7.23米),进行碎石桩施工,碎石桩完工后进入二次清槽,挖至设计褥垫层下皮标高。
4.3.5.6集水坑挖土方:
根据各座楼的图纸设计位置和详细尺寸,在桩基分项完工后,测量放线员放样,二次清槽挖土方时随机挖去该处土方。
4.3.5.7坡道施工:
开挖第一步和第二步土方时坡道分别设置在东西两区的西北角,坡道放坡为1:
4.0,坡道宽度为出口处中心线向两边各返6米。
(坡宽12.00米)。
为确保桩基施工质量,开挖第三步和第四步土方时坡道先利用在西区的4#车库西南角处的原有坡道,坡道北侧桩基施工完毕后再将原有坡道挖掉倒到北侧,详见附图。
4.3.5.8基坑上、下口挡排水措施
4.3.5.8.1基坑上口设计措施:
基坑上口向外20cm宽处设砖砌挡水墙,基坑上口1.0米宽,采用水泥砂浆钢板网抹灰护面与坡面连接。
排水明沟设在挡水墙和四周围护墙之间的围护墙外侧,排水坡度3‰。
4.3.5.8.2基坑下口措施:
基坑坡脚下口设宽30cm、深20cm的明沟排水,并沿坡脚每隔40米长设一个长50cm、宽30cm、深50cm的集水坑。
4.3.5.8.3基坑上下口挡排水设计见示意图。
4.3.6测量控制要求:
土方开挖过程中,密切进行基坑边坡位移及沉降观测,以便随时掌握边坡的稳定状况,当出现不安全因素时及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3.6.1测量设备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使用状态
1
经纬仪
北光TDJ2E
1台
受检
2
水准仪
DZS3-1
2台
受检
4.3.6.2测量放线的精度控制要求
✧以钢卷尺测量的精度控制在1/2000(往返测)。
✧用测量仪器测量的点的精度控制在±1cm。
✧高程点精度控制为±5mm。
4.3.6.2基坑边坡变形观测
✧变形观测内容及目的
为确保基坑边坡稳定,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需进行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
变形观测主要是深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及土体的侧向位移。
通过对监测取得的数据及时分析,及时了解基坑边坡的变形状况。
如基坑边坡变形过大,可以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
因而要求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
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
✧观测对象和位移点布置
⑴观测对象:
对基坑边坡进行侧向位移观测。
⑵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基本点,要求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行方便,宜保护之处。
根据现场条件,基准点埋设在基坑边线的延长线上。
每条边设一个基准点,共设四个基准点。
⑶基坑位移观测点的布设:
拟在基坑四周支护结构的坡顶每隔20米布设一个观测点。
观测点用红油漆标记明显。
✧位移观测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规范要求,变形等级定为三等,观测周期视工程进度而定,土方开挖之前,初测观测点三次以上,得位移基准数。
土方开挖初期每天观测一次,初步稳定后2-3天观测一次。
位移量的警戒值
位移警戒值见下表:
水平侧向位移警戒值
累积值
≥3~5‰H(H为开挖深度)
速率
连续三天2.5-5.0mm/d
成果计算与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认真检查全部外业观测记录,计算各观测点的位移量,填写成果表,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做出预报。
基坑边坡位移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W=W0-Wi
式中:
W0为观测点的原始值,Wi为每次观测计算后观测点的数值。
5.安全措施
5.1安全生产目标制度
安全目标:
施工期内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灾害工地,轻伤频率控制在8‰之内。
消防目标:
杜绝火灾发生,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保卫目标:
严防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⑴ 每月召开一次安全、文明、消防、保卫的总结大会,总结上月情况,布置本月工作重点、难点及预防措施。
⑵ 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文明、消防、保卫大检查和隐患整改。
⑶ 施工队伍进场由经理部组织进行入场教育,签定安全文明施工协议。
⑷ 专业工长必须进行分项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在日常施工中时时提醒,经常强调,以提高和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及自我防护意识。
⑸ 专职安全员、消防保卫人员必须坚持每天巡视施工现场情况,发现问题或隐患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⑹ 制定安全值班制度,坚持月工程进度安全碰头会,掌握实际情况,实施安全预控。
5.2安全、消防、保卫技术组织措施
5.2.1安全措施
⑴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人员要配戴胸卡。
⑵ 电工等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配带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⑶ 现场所有机电设备设专人操作维修、保管,其他人不得随意操作,经常检查机电设备,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⑸ 施工场区及附近道路竖立安全标识,危险区挂设警示标牌,并派专人阻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及危险区域。
⑺ 供电系统必须达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现场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防雪水;机电设备要采取防雪水措施;漏电接地保护装置应灵敏有效;定期、定人检查临电设施的绝缘状况,电源线是否有破损现象,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处理。
配电箱内必须安装合格的漏电保护器,随时关好电箱门。
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做好零线及漏电断电包换装置。
施工临电所用电缆和电线要架空敷设,其绝缘保护层经常检查是否破损漏电。
⑻ 废渣、废浆不能随意乱排,影响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安全作业。
5.2.2消防措施
⑴ 治安消防工作必须“预防为主、以消为辅”,保证本工程建设过程和安全。
⑵ 施工现场成立消防委员会、义务消防队,负责日常消防工作。
⑶ 对进场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防火知识教育,增强安全防火意识。
⑷ 施工现场应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消防物品周围不得堆放其它材料,以保持消防道路畅通。
在附近要写上119火警电话醒目标志。
⑸ 专职消防员要每天巡视现场情况,做好消防记录,经常检查消防器材,以保证其使用时的灵敏有效。
⑹ 施工中的电气设施的安装、维修,均由正式电工负责。
严禁私自拉照明线、点电炉,避免电气引起火灾事故。
⑺ 材料库房内易燃、易爆物品与料具不能混放,完善领料手续,经常查看库房。
⑻ 施工现场严禁私点明火,如确因工程需要,则必须报安全员备案,领取用火证,并经安全系数员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用火。
⑼ 严格控制施工区及附近生活区的吸烟,在安全地带设置吸烟专区。
5.2.3保卫措施:
现场成立治安委员会,负责现场治安工作。
建立保卫制度,加强夜间巡逻保卫工作,同时对在施人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并与其签定治安协议。
5.3基坑安全防护
5.3.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经过入场教育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必须坚持周一安全活动和班前的安全讲话,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制度、规定、决定。
5.3.2进入施工区域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并系好带子,正确及时使用个人的防护用品,严禁穿高跟鞋或带钉易滑鞋。
进入现场禁止打闹,严禁酒后操作,严禁在施工现场、宿舍抽烟。
5.3.3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对现场踏勘,协助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为防意外事故发生,请建设单位尽可能提供地下障碍及管线的准确位置,进行场区施工规划,布置施工井孔泥浆配置要求及循环途径。
在关键部位挖探坑对地下障碍物的位置进行确定。
5.3.4当基坑下挖第一步土方时即-1500MM,必须在基坑四周搭设防护栏,防护栏的高度为1500MM,围护栏用Φ48钢管搭设,钢管立杆距离基坑边1000毫米处,立杆间距2.5—2.8米,每根立杆要求必须垂直。
水平杆和立杆涂间距30cm长的红白油漆标志。
栏杆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基坑 安全技术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