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5611272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938.39KB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11月
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属于建材行业的子行业。
行业具体归属关系如下:
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在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增加混凝土的流动度、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减少泌水和离析、减少坍落度损失、减少裂缝发生、提高强度、增加抗冻性、抗渗性、抗磨性、耐腐蚀性等方面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混凝土外加剂已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制造优质混凝土所不可或缺的添加剂。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制度
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承担行业宏观管理职能,主要负责研究拟定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行业技术标准等。
行业管理协会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属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分支机构),承担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主要负责研究行业技术、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向政府领导部门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反映本行业的问题和意见,并通过制定、贯彻行业标准、规范、行规、行约来加强行业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行业技术进展和发展规划以及技术、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等方面建议。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开发与生产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规定的禁止类或限制类产业,属于允许类产业。
201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列入重点发展的产品,《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混凝土外加剂列入重点发展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2)产品标准
(3)相关产业政策
相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与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剂有关的产业政策,具体如下:
①2003年10月16日,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联合下发《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规定从2003年12月31日起在124个城市城区限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省(自治区)辖市从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②2004年3月,建设部第218号公告指出,推广使用混凝土高效减水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在民用建筑中限制使用尿素型混凝土抗冻外加剂;
③2004年,商务部将混凝土外加剂列为出口高新技术产品;
④2007年,高效减水剂被列入中国名牌评价目录;
⑤2007年6月,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商改发[2007]205号),规定从2007年9月1日起分批次逐步禁止部分城市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
其他城市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提出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的具体时间表,并报商务部备案;
⑥201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高性能外加剂列入重点发展的产品。
同时发布的《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混凝土外加剂列入重点发展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
⑦2013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保证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⑧2014年12月12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指出,要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力度,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二、行业概况
1、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1)定义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工程技术人员通常将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功效比作食品中的“调味素”。
其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混凝土外加剂原料构成以化工原料为主,属于化工产品,合成技术含量较高,属建筑材料学科与表面活性剂学科的前沿交叉技术领域。
(2)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小,却在混凝土改性中起到重要作用,使用不同品种的混凝土外加剂,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混凝土外加剂产品按其主要功能可概括为以下4大类:
其中,减水剂的用途最广、使用量最高,其他外加剂通常作为附属物与减水剂一同使用。
(3)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使更多工业副产品应用到胶凝材料系统中,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制造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减少拌和用水量,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使用混凝土减水剂可以使水泥颗粒在拌和过程中分散均匀,并将其中的水分释放出来,从而明显减少拌合物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和易性,保持混凝土拌合物不离析、不泌水,易于浇筑、泵送和密实成型;搭配其他外加剂一起使用可以在“减水”的同时,提高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各龄期强度、极限拉伸应变等,减少收缩、徐变或补偿收缩,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增加混凝土密实性,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提高混凝土抗掺性、抗冻融性和抗碳化能力。
②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可节约水泥用量、提高活性掺合料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改善混凝土施工性、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等,在生产混凝土管桩过程中使用特定的免蒸养减水剂可以降低管桩生产企业在蒸养环节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在节能减排、环保、工程经济、劳动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③满足现代建筑工业对混凝土技术性能的要求,推动混凝土向着流态化和高性能方向发展。
现代建筑工业在施工工艺中出现了滑模、压入成型、泵送、真空吸水混凝土等各种创新模式,在结构类型上出现了高层、大跨度、薄壳、盒子结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在混凝土供应上则由现场搅拌模式逐渐转变为集中预拌模式,这些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流态化、可塑性、高强、早强、耐酸碱性、抗渗性、抗冻性、轻质、抗腐蚀等等新的要求。
使用混凝土外加剂不仅可以满足建筑设计和施工对混凝土在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为特殊用途混凝土(如水下混凝土、海洋石油平台用混凝土等)和特种施工(如喷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挤压混凝土等)混凝土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证。
(4)应用领域
2、国外混凝土外加剂发展状况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符合现代标准的混凝土外加剂出现于1898年,当时主要生产疏水剂和塑化剂,直到1910年才成为工业品。
而较大规模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美国以松香树脂为原料,首先研制出一种引气剂,由于解决了公路路面的抗冻问题曾风行一时。
随后,国外又研制出了以纸浆废液为主要材料的减水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的可塑性,被誉为现代混凝土减水剂的开始。
20世纪60年代是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当时由于要求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大的流动度,原有普通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盐及文沙树脂等引气剂已不能满足要求。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相继开始高效减水剂的研制,如日本花王石碱公司的服部健一于1962年成功研制出萘系减水剂,前西德于1964年成功研制了以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主要成份的另一类高效减水剂“Melment”(梅尔门特),前苏联建工部托拉斯伏尔加河岸地区建设总局制造出一种由含硫酸盐的丙烯酸盐废料加工而成的新超塑化剂“Anuaccah”。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问世促进了新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和工法的出现,扩展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飞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率先开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产品研发、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工程应用。
自2000年以来,为满足混凝土多种性能的要求,世界各国还大力发展兼有多种性能的复合多功能混凝土外加剂以及特殊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如速凝剂、缓凝剂、引气剂(发气剂)、阻锈剂、防水剂、泵送剂、着色剂、脱模剂、养护剂、水化抑制剂等外加剂品种。
各种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和其他外加剂的问世大大扩展了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新型外加剂特别是新型减水剂的应用客观上推动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方面的重要、积极作用引起了各国普遍的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和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更把混凝土外加剂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保证技术经济效益的手段。
目前,日本、澳大利亚、挪威、美国等国家80%以上的混凝土使用外加剂,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家50%以上的混凝土使用外加剂。
3、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程
在我国实际应用中,为混凝土提供“减水”功效是外加剂的最基本性能,减水剂使用量占所有混凝土外加剂使用量的比例达70%以上,其他外加剂通常是与减水剂共同使用,因此减水剂的发展史基本可以代表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历程。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50年代开始木质素磺酸盐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混凝土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才取得重大进展;90年代以后以萘系减水剂为代表的各种高效减水剂开始成为市场主力,并逐步应用于各种工程;2000年前后,我国逐渐开始高性能减水剂(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合成、实际应用方面的技术研究,其应用量随后得到了连续增长。
目前,国内减水剂市场呈现出以萘系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和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共存的局面。
(2)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发展特点
①以萘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和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占据外加剂市场主导地位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包括萘系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膨胀剂、速凝剂等。
据统计,2013年各类外加剂使用总量中,以萘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及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的使用量合计超过了75%,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由于萘系减水剂的使用量在高效减水剂中占比高于80%,为简化叙述,本报告中高效减水剂将统称为萘系减水剂。
高性能减水剂包括聚羧酸系减水剂、氨基羧酸系减水剂以及其他能够达到《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标准中高性能减水剂指标要求的减水剂,目前我国的高性能减水剂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主要代表,因此本报告中高性能减水剂将统称为聚羧酸系减水剂。
②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系减水剂将长期并存
目前国内市场所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以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主,在可预见的将来,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系减水剂仍将长期共存:
A.从产品性能特点上看,萘系减水剂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相对成熟,具有对混凝土材料良好的适应性等优点;聚羧酸系减水剂作为新开发的减水剂产品,具有高减水率、保坍性好、较少干燥收缩、环保等优点,两类产品各有其优缺点。
B.从原材料上看,生产萘系减水剂的主要原材料是工业萘,主要通过煤焦油进一步加工分离制取,属于煤化工产业的副产品之一;生产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主要原材料是聚醚/聚酯单体,主要通过环氧乙烷合成制造,属于石化产业的下游产品之一。
由于我国具有富煤贫油的资源结构特点,加上石油价格及煤炭价格的频繁波动而带来的工业萘及聚醚/聚酯单体价格波动,萘系减水剂及聚羧酸系减水剂仍将长期共存。
根据中国混凝土网的统计数据和预测,以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为代表的普通减水剂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渐下降,以萘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和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将成为市场主导。
③新品种混凝土外加剂仍将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在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新型混凝土外加剂不断涌现,如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的引气剂,能够满足冬季负温条件下施工条件的防冻剂,能够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和其他金属预埋件锈蚀的阻锈剂,能够应用于自流平自密混凝土的外加剂并大量节省建设过程的人工需求量的粘度调节剂,能够稳定控制预拌砂浆开放时间的缓凝调节剂等等,基本能够满足我国现有条件下施工的各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
随着今后我国国民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利用废弃混凝土材料是今后混凝土外加剂发展的重点领域。
④合成工艺逐步实现自动化、清洁化和绿色化
传统混凝土外加剂生产过程中,计量、温度控制、反应时间控制、加料等过程都是人工操作,经常会出现误差或错误,轻则造成质量波动,重则出现废品。
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发展的方向。
同时,伴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混凝土外加剂在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化和绿色化工艺要求也越来越受到生产企业的重视。
外加剂生产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改进生产工艺,开展多途径综合利用废渣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并充分利用循环水。
今后还将把环保要求延伸到外加剂的上游行业,加强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的环保性能评价。
⑤区域性特点较为明显
受到目前国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及商品混凝土使用普及率差异的因素影响,我国混凝土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2014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共计15.54亿立方米,其中华东地区中的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中部地区中的安徽、河南等地,华南地区中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以及四川、重庆等西部省份的商品混凝土产量排名靠前,下图显示了2014年我国不同区域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占比情况(按商品混凝土方量计算)。
如上图,2014年商品混凝土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江苏、浙江、四川、安徽、河南,其产量合计占全国的比例超过40%。
由于混凝土外加剂主要应用于混凝土行业,因此混凝土外加剂也呈现出与商品混凝土同样的区域性特征。
4、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在使用和技术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异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对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混凝土外加剂企业不断的更新知识、积极创新,以应对新的变化,解决新的问题。
在我国建设工程实践中,混凝土外加剂在使用和技术方面与国外均存在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率较低
我国使用混凝土外加剂的混凝土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低于45%,而日本、澳大利亚、挪威、美国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混凝土使用外加剂,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家50%以上的混凝土使用外加剂,均高于我国目前的平均水平。
(2)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环境与国外相比较为复杂
自外加剂应用于混凝土中以来,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砂、石等混凝土原材料的适应性问题始终存在。
如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料不匹配,则不仅无法起到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效果,反而可能出现导致混凝土过早凝结、泌水、坍落度损失过快等问题。
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在水泥、砂、石等方面统一度较高,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不需要针对每个混凝土企业配置不同型号的混凝土外加剂。
而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各地区的水泥、砂、石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各地混凝土成份构成差异化程度较高。
因此,客观上导致国内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需制造各种类型的外加剂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混凝土原材料,并在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与合成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外加剂对各种不同混凝土原材料的适应性。
(3)生产与应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在混凝土外加剂方面的研究远早于我国,其生产和应用技术方面已经相当成熟。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由于起步较晚,最近几十年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生产与应用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体积的影响、掺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问题等方面。
为缩小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在生产与应用技术方面与国外之间的差距,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逐步改进生产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的先进性。
(4)技术服务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水泥品种多且等级差异大等客观原因导致混凝土产品品种多、性能差异大、质量稳定性不同,加上技术人员不到位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后续技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如何提升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人员的后续服务质量和水平成为制约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发展的又一难题。
5、我国混凝土外加剂需求情况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萘系减水剂及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的使用量合计占整个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总量的75%以上,因此减水剂的需求基本能代表整个混凝土外加剂市场的需求情况。
自2006年城市建设用混凝土要求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后,混凝土减水剂的需求量开始显著增长。
2007年至2014年,我国减水剂表观消费量(按合成母液数量计算)由228万吨快速增加到80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77%。
根据中国混凝土网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混凝土减水剂消费量将有望接近850万吨。
如下图所示:
6、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行业产业链上的应用情况
混凝土外加剂制造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有:
工业萘、聚醚/聚酯单体、甲醛、硫酸、液碱等化工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商品混凝土行业以及预制混凝土构建生产行业,并最终应用到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水利及核电工程等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
混凝土外加剂制造行业通过与上下游行业协调互动,促进了上游化工原料行业及下游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建筑施工等行业的发展。
一方面,混凝土外加剂行业通过吸收、应用与消化上游行业生产的化工原料或副产品,满足下游行业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和技术要求,提高了下游行业的工程质量,促进了建筑施工工艺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本行业将下游需求传导至上游化工原材料行业,为上游行业指出研发方向,推动绿色廉价工业新原材料的研究开发。
三、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情况
(1)市场化程度高,特定领域需要资质认证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争夺客户,各企业之间展开充分竞争。
但部分特定领域,如国家重点基建工程领域以及铁路、核电等特殊工程领域,仍要求混凝土外加剂企业具备一定资质认证方可进入。
(2)集中度低,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目前我国从事混凝土外加剂业务的企业数量众多,其中包括大量不具备合成能力、仅通过外购粉剂复配后出售的小型企业,或虽具备一定合成能力,但在新产品研发水平和技术服务方面与业内领先企业存在较大差距的企业。
由于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运输费用经济性限制,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使得各地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同样可以占据当地大量市场份额。
(3)逐步集中的趋势显现
按行业集中度指标来看,目前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市场结构属于竞争型,并且由分散竞争型向低集中竞争型过渡,大企业通过不断扩大规模,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未来随着上市公司的逐步增多,行业整合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资金规模的企业将开始显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能够利用优势资金收购优质资产,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
2、国内竞争格局
以各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模式、研发能力、人才基础等多项指标衡量,目前国内外加剂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梯队:
四、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混凝土外加剂既涉及化工领域,又应用于建筑行业,属建筑材料学科与表面活性剂学科的前沿交叉技术领域,企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为对不同产品的合成能力、复配配方的快速调整能力、产品制造的工艺水平和控制水平、新产品的研发技术等方面。
不同产品的合成能力:
目前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是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系减水剂(分为醚类和酯类)为主,不同的减水剂具有不同特性、且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其性价比,因此掌握不同产品的合成能力、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是占领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关键因素。
复配配方的适应性和调整能力:
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程度不同、不同客户对混凝土外加剂的特性要求不同、同一客户在原材料的变化以及不同工程对混凝土外加剂要求的特性均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混凝土外加剂企业自身拥有快速调整复配配方的适应性以及协助客户调节混凝土配合比的能力,即外加剂应用技术。
因此对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对外加剂应用技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产品制造的工艺和控制水平: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在产品合成和复配阶段都要求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较高的控制能力,包括对原材料的筛选、产品生产过程控制、通过母液复配出不同产品的配方以及运输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控制等。
良好的生产工艺和控制水平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的稳定性。
新产品的研发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设计、建筑工艺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对混凝土外加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通过传统产品的改进或复配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建筑的需要,因而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新产品研发技术储备,以应对现代建筑的需要。
综上,技术的创新和提高需要企业长时间研发、大规模生产实践的积累和技术服务的总结,随着下游客户对产品与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需持续进行产品配方、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改进。
以上因素对新进入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企业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2、行业品牌壁垒
混凝土外加剂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产品技术、产品质量、产品功能、售前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的竞争,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销售已经逐步向品牌化发展。
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技术服务对混凝土外加剂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如果混凝土外加剂产品不达标,将会对混凝土企业乃至建筑安全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大中型混凝土企业通常会依据外加剂技术性能指标、过往使用的历史经验和市场影响力选择混凝土外加剂企业及其产品,因此在行业中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混凝土外加剂供应商具有较为明显的品牌优势。
此外,为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混凝土企业对外加剂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
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的良好品牌是通过广大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口碑效应逐步建立起来的,新进企业通常需要很大投入和较长时间才能逐步获得用户的认可。
3、资金壁垒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对资金需求较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线投资需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入;②原材料采购需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具有料重工轻的特点,其主要原材料如工业萘、聚醚/聚酯单体等通常需要使用现款交易,即便采用赊销购入其账期一般也相对较短;③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企业不断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如无资金支持则断难参加激烈的市场竞争;④混凝土外加剂下游为混凝土行业,由于混凝土行业工期较长、回款较慢等特点导致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的回款也相对较慢,因此需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4、人才壁垒
企业综合实力与人才队伍综合能力成正比,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各种人才的支撑。
人才队伍是企业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以及将科研成果进行市场推广应用、进行实际操作、为客户进行现场服务的主体,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主体力量,故新进企业如果没有积累一支强大优良的人才队伍,则很难在该行业中立足,更难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做大做强。
五、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利润水平主要受到下游混凝土行业周期性波动、企业产业链的完整度、产品生产研发和技术水平、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1、混凝土行业周期性波动以及外加剂行业产业政策的影响
混凝土外加剂的下游混凝土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运行周期密切关联;同时混凝土外加剂属于建材行业中重点发展的行业,因此混凝土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外加剂行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会对行业利润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2、企业产业链完整度的影响
混凝土外加剂企业主要包括合成型企业、复配型企业、合成复配全产业链型企业,以及少量具有由上游原材料合成能力延伸至终端产品复配的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外加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