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 文档编号:5589062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27.43KB
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08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电机与电器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6.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
7.电气信息检测技术8.带电粒子加速器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类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普通博士研究生
总学分
≥53学分
≥29学分
修课
学分
≥34学分,其中: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
其中:
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
≥10学分,其中: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
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
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专业方向限选课4学分(限定选修)
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
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
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
环节
≥19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19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
课程
公
共
必
修
课
程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
6学分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1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
必修≥
4学分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32
2
秋
外国语学院
一级
学科
基础
课
011.505
高等工程数学
64
4
春
数理学院
必修≥
8学分
(硕士阶段)
011.500
矩阵论
48
3
秋
数理学院
011.502
数值分析
48
3
春
数理学院
131.501
机电动力系统分析与仿真(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2
高等电力电子学(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2
高等工程电磁场
40
2.5
秋
电气学院
131.504
现代控制理论(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5
现代电工理论(高水平课程)
40
2.5
秋
电气学院
131.506
脉冲功率技术(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9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0
核聚变原理(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1
高电压测试技术(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2
超导电力科学技术(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专业
方向
限选
课
131.513
现代电机设计(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32
2
春
电气学院
限定选
修≥4
学分(硕士阶段)
131.530
电机控制技术基础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4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及其应用(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7
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27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2
电力系统谐波(国际化课程)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518
电弧电接触原理及应用(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9
气体放电理论(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8
现代交流电力传动系统(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5
数字控制系统理论与设计
24
1.5
秋
电气学院
131.523
微弱信号检测(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5
高温等离子体诊断(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0
低温等离子体诊断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21
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4
等离子体物理基础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16
加速器物理基础(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3
带电粒子束
32
2
春
电气学院
硕士
专业
选修
课程
131.536
新型电机及控制技术
32
2
秋
电气学院
≥4学分(硕士阶段)
131.537
电机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8
电机数学模型与仿真分析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9
电力自动化系统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0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51
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542
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3
开关电器智能化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9
高电压绝缘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3
数字信号处理(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7
新型风力发电系统及现代控制策略(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8
电力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9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24
1.5
春
电气学院
131.540
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的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541
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4
1.5
秋
电气学院
131.533
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4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5
电磁干扰与防护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5
人工神经网络基础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6
应用超导材料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1
工程电动力学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2
磁流体力学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44
聚变真空技术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7
工程电磁场数值分析与应用(高水平课程)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554
磁铁设计与工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5
射频与微波工程基础与应用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6
聚变等离子体基础
32
2
秋
电气学院
博士
专修
课程
131.801
机电动力系统仿真分析
32
2
春
电气学院
≥4学分
131.803
交流电机绕组理论及应用
24
1.5
春
电气学院
131.804
双机械端口电机及其控制
24
1.5
春
电气学院
131.805
含大规模风力发电的复杂电力系统分析(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06
电力电子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07
高压大功率变换器及应用研究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08
新型永磁电机及其控制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09
大电网及主设备继电保护关键技术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10
可再生能源电力变换传输及存储系统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11
雷电放电及防护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13
高电压新技术及应用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14
基于广域量测的大电网安全防御系统(国际化课程)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15
电磁流体应用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16
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18
超导应用技术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19
等离子体光学诊断技术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20
现代电磁测量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821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16
1
春
电气学院
跨一级学科
课程
硕博连读、直攻博≥4,其他博士必修≥2学分
非学位课课程
补
修
0833361
0802453
0818991
0833411
0802422
0802431
0818861
电机学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学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
电磁场与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非电气生源至少选修一门,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
环节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1
电气学院
≥19学分
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1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1
650.804
发表论文(博)
1
650.805
学位论文(博)
15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论文选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文献阅读综述,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做出论证。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时间应由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但最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进行。
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选题报告,并在各课题组公开进行选题报告会。
选题报告会成员应由所在博士生指导小组组成。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预期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通过开题答辩的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导师签字后,交院研究生科并计1学分。
对于已通过开题,但因故更换选题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安排下重新组织选题报告会,选题报告会要求同上。
4.论文中期报告
论文课题进行到中期(选题后一年左右),博士生应向其所在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听取质疑并商讨改进意见,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交与会者审议,通过审议后交院研究生科并计1学分。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
(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七、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电气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80800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电气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电机与电器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6.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
7.电气信息检测技术8.带电粒子加速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36学分
修课
学分
≥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程≥4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其中:
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外国语2学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
专业选修课4(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
环节
≥12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
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课程
公
共
必
修
课
程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课程
1
一级
学科
基础
课
011.505
高等工程数学
64
4
春
数理学院
≥8
学分
011.500
矩阵论
48
3
秋
数理学院
011.502
数值分析
48
3
春
数理学院
131.501
机电动力系统分析与仿真(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2
高等电力电子学(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2
高等工程电磁场
40
2.5
秋
电气学院
131.504
现代控制理论(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5
现代电工理论(高水平课程)
40
2.5
秋
电气学院
131.506
脉冲功率技术(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9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0
核聚变原理(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1
高电压测试技术(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2
超导电力科学技术(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专业方向限选课
131.513
现代电机设计(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32
2
春
电气学院
限定选修≥4
学分
131.530
电机控制技术基础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4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及其应用(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7
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27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2
电力系统谐波(国际化课程)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518
电弧电接触原理及应用(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9
气体放电理论(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8
现代交流电力传动系统(高水平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5
数字控制系统理论与设计
24
1.5
秋
电气学院
131.523
微弱信号检测(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5
高温等离子体诊断(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0
低温等离子体诊断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21
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4
等离子体物理基础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16
加速器物理基础(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3
带电粒子束
32
2
春
电气学院
硕士
专业选修课程
131.536
新型电机及控制技术
32
2
秋
电气学院
≥4
学分
131.537
电机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8
电机数学模型与仿真分析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29
电力自动化系统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0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51
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542
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3
开关电器智能化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9
高电压绝缘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3
数字信号处理(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17
新型风力发电系统及现代控制策略(国际化课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8
电力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9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24
1.5
春
电气学院
131.540
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的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541
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4
1.5
秋
电气学院
131.533
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4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5
电磁干扰与防护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5
人工神经网络基础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46
应用超导材料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1
工程电动力学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32
磁流体力学
48
3
秋
电气学院
131.544
聚变真空技术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07
工程电磁场数值分析与应用(高水平课程)
32
2
春
电气学院
131.554
磁铁设计与工程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5
射频与微波工程基础与应用
32
2
秋
电气学院
131.556
聚变等离子体基础
32
2
秋
电气学院
跨学科课
2
≥2
学分
非学位课
补
修
课
程
0833361
0802453
0818991
0833411
0802422
0802431
0818861
电机学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学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
电磁场与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电气学院
非电气生源至少选修一门,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环节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电气学院
≥12
学分
650.502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
1
650.503
学位论文
10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末提出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经所在系所组织答辩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
1.本学科硕士生应至少听满5次学术报告;
2.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会做报告一次或国内外刊物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气 工程学 博士研究生 培养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