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5577620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4.49KB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含答案.docx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含答案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
一、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放风筝的孩子
阳春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
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
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
啊!
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
放风筝的孩子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
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
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那悠悠的白云。
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喊着__风筝飞起来了__风筝飞起来了__风筝翱(áo)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__牵动着我的心__
菜畦(qí)旁,我正看得入神,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
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着,看着前面的一畦菜苗。
天空又静了,连云儿也好像不高兴地徘(pái)徊(huái)着。
真可惜,这醉人的景色,瞬间便消逝了。
风筝在菜畦旁躺着,孩子却跑了……
一会儿,那孩子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了过来,手中拿着菜苗,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去,一双小手扒开松土,把菜苗栽上,噢,他刚才踩倒了几棵菜苗,从自家菜地移了几棵给补上。
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
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
1.如果你不会读“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中的“坠”字,可以用_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
“坠”字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
①落;②垂在下面;③因分量重而下垂;④垂在下面的东西。
这句话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2.给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喊着________风筝飞起来了________风筝飞起来了________风筝翱(áo)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________牵动着我的心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①近义词:
更加________ ②反义词:
出现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想一想放风筝的孩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或品质,然后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孩子
5.为什么作者最后觉得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失败”的导演
她是香港知名的导演,生活很简朴。
她没有名车,没有豪宅,影迷常常看到她拎着大袋子挤地铁,剪着利落的冬菇头,穿着帆布鞋,衣服也很随意,站在人堆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物。
偶尔被影迷认出来,要找她签字合影,她总是摆摆手,逃一样地离开,根本不愿被众星捧月。
她又很谦虚低调。
别人都卖力(炫耀夸奖)自己的电影,希望多拉拢一些观众,她对于自己那些好评如潮的影视剧,总是找出缺点,觉得这部“拍得很粗”,那部“同时代脱节”,这部“无精打(采彩),有气无力”,那部“不理想,很失败”,仿佛她就是当下最失败的导演,拍出的好像全是烂剧。
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稍梢)微出名点的导演,都喜欢大制作,似乎钱越多,拍出的东西就越好。
她却常常叫穷,不是假装,是真穷,因为她从来不肯拍赚钱的商业片,很很多时候,她靠到港大授课或者拍广告片维生。
她想要吸收资金,当然很容易,可是她却从来不这么做,她就是要让自己穷,让自己处在一个特别失败,特别难堪的境地。
她说:
“太舒服的生活要小心,不能沉迷。
”
由此,她的独立特行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只是因为她想让自己永远处在失败里。
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会有欲望努力向上,才会认真地选片,认真地拍片,力图让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完美。
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能虚心接受一切建议,不骄傲,不张狂,始终有一颗虔诚之心。
她就是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
2.用“仿佛”造两个不同的句子。
(1)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短文前三个自然段中对人物的介绍,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词语是________。
4.短文第一自然段描写许鞍华的穿着和外貌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中人物的事迹,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许鞍华让自己永远处在失败里,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竹林
我爱鸟语花香,更爱眼前的这片竹林。
又一次走进竹林,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心都醉了。
单听微风中竹叶的窃窃私语,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声音的动人。
眼前一片绿色,青翠欲滴。
绿是生命的象征,竹林里生机勃勃,真让我陶醉。
鸟雀在竹枝间欢蹦乱跳。
它们这儿一声,那儿一调,上下呼应,远近附和,清脆婉转。
细看,这些鸟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
噢,它们今天是在竹林里开歌咏会,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鸟儿见到我,有的羞答答地躲进竹叶里;有的大胆地站在枝叶上,向我点头致意;有的对我的到来并不惊奇,仍在唱着自己的歌。
我不禁鼓起掌来,为它们的表演叫好。
这下可不妙,它们害怕了,乱糟糟地叫成一团,好像在问:
哪里来的庞然怪物,到这里来捣乱?
有鸟语便有花香。
花儿有名的,没名的,朵朵艳丽而芬芳。
低头看去,花儿朵朵,一簇一簇的。
我真担心,看多了,我的眼睛会被染成五颜六色。
不过,染了彩也好——看多彩的世界就更方便了。
有了鲜艳的花儿,生活中就有了芳香,人世间便充满了温馨。
禁不住,我俯身摘下一朵,放在心口。
我真希望它能变成我的灵魂。
最妙的是,竹林间竟有一条小河。
河水叮咚,更衬托出林中的寂静。
偶尔有阳光从竹缝中跳到河面上,顿时,小河波光闪动,光芒直刺我的眼睛。
河中的小鱼儿异常活跃,在河水中忽上忽下地蹿动着。
清澈的河水蜿蜒东去,带着岸边的鸟语花香,去向太阳问好。
我不是第一次来这竹林,但每次来了就不肯离去。
如果真有来生,我真想成为这里的一株竹子,永远扎根在这里。
1.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翠(______)滴世外(______)(______)
五(______)六(______)欢(______)乱(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竹林醉人图。
进入竹林时,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来仿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说每次来了就不肯离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
“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
小燕子说:
“不对,春雨是绿色的。
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
麻雀说:
“不,不!
春雨是红色的。
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
小黄莺说:
“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
不是吗?
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
“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
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
1.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瞧(_________)争论(__________)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1)小白鸽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麻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黄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稳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平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用“√”画出选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这两个自然段是按从_______到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3.读选文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概括蟋蟀住宅外部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纪昌学射》片段,回答问题。
①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能不眨一下。
②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
飞卫对他说: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
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根据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是指纪昌的眼力是在家里练习的。
(______)
(2)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是为了让纪昌打好基本功。
(______)
(3)纪昌练眼力分两步走,先练习追踪快速移动物体,再练以小视大。
(______)
2.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请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的转换及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声音的延长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能不眨一下。
(________)
3.“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句中带点词“竟然”能否换成“果然”?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从句子的加点词你体会到纪昌是个怎样的人?
先概括他的特点,再具体说说理由。
①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②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回放。
麻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
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噢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已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博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词,用“”画出来。
并说说从老麻雀的各种动作中,你看到了怎样的老麻雀?
它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中的“强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本文的感受以及对母爱亲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带着猎狗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
人丁兴旺的纳米家族
施鹤群
纳米材料虽然是材料世界的“小不点”,但它却是现代材料世界里的重要一员。
纳米材料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按照材质,可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等;按照用途,可分为功能納米材料和结构纳米材料;按照特殊性能,又可分为纳米润滑剂、纳米光电材料、纳米半透膜等;按材质形态,则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
纳米粉末又称超微粉、超细粉,指粒度在10nm以下的粉末或颗粒,它被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是生产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
另外,它被应用领域也最广,在催化,粉末冶金,燃料、磁记录,涂料、传热,雷达波隐形、光吸收,光电转换,气敏传感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家族的成员将会更多,纳米材料家会更加人丁兴旺。
1.写出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重要---(______)众多---(______)
研究---(______)领域---(______)
2.第一段描述了纳米材料的特点是:
____和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按照用途,可分为纳米润滑剂、纳米光电材料。
(______)
(2)纳米粉末是纳米材料的种类之一。
(______)
(3)纳米粉末比纳米膜应用的领域广。
(______)
(4)第二自然段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分类。
(______)
4.人丁兴旺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它造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纳米材料是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
猪嘴防毒面具
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
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
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某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
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
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的氯气释放出去。
顿时,一片黄绿色烟雾弥漫,并快速向联军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几十千米处,致使几千名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
③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带的野猪竟意外地活了下来。
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经过考察和研究后,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它们免于一死。
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
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们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两国科学家深受启发。
他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
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⑤防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
(有删改)
1.对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
B.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C.特意点出防毒面具外形和猪嘴相似,提问“为什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的特点。
2.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
用“——”画出来。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第②段的故事既引出了制造防毒面具的原因,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野猪用嘴拱地是为了过滤有毒气体。
D.第一批防毒面具采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
4.“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一句中“较多的”能删去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
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
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
”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下的一个评语。
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ú)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
四月的芬芳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④我的童年时代,没有快餐,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
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
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⑤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
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
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
“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
”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
“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
”天呀,半块啊!
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
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⑥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
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蛰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⑦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
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第①段说树枝很细,可能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____”的句子中“皮”的意思是()
A.表面的,肤浅的B.顽皮,调皮C.由于受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听谓”的
3.“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请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苦头。
4.文章既写了“我”童年攀树的快乐,也写了攀树时吃的苦头,是为了()
A.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
B.既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又侧面烘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
C.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5.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dī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如果)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nènnè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宁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zìzhì),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càozào),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________)奢侈——(________)坎坷——(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的句子请你再仿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
4.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地方的那丛草的原因是()
A.那丛草好看B.那丛草遮阳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口的出口
5.以上两段文字的观察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我能行。
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每年我的生日时送到我家。
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
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
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躲避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
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
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版 语文 下册 阅读 理解 难点 知识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