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课讲稿.docx
- 文档编号:5572150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40.41KB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课讲稿.docx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课讲稿.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课讲稿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
总学时:
204学分:
12
理论学时:
204实验或讨论学时:
无
开课学院:
文学院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
大纲执笔人:
大纲编写时间:
2008年12月
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主干课程。
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
(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
(5)提纲中加*号的为背诵篇目。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文本,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
(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
表一:
先秦至六朝文学作品选
编
次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
时数
教学方式
或手段
课后作业
思考题
练习题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一
先秦诗歌选讲
12
讲授
√
二
先秦叙事散文选讲
7
讲授
√
三
先秦哲理散文选讲
7
讲授
√
第
二
编
秦
汉
文
学
一
汉代诗歌选讲
7
讲授
√
二
秦汉散文选讲
7
讲授
√
第
三
编
魏
晋
六
朝
文
学
一
魏晋诗歌选讲
13
讲授
√
√
二
南北朝诗歌选讲
8
讲授
√
三
魏晋南北朝辞赋选讲
7
讲授
√
合计
68
表二:
唐宋文学作品选
编
次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
时数
教学方式
或手段
课后作业
思考题
练习题
第
四
编
唐
代
文
学
一
初唐诗选
4
讲授
√
二
盛唐诗选
7
讲授
√
三
李白诗选
7
讲授
√
四
杜甫诗选
8
讲授
√
五
中唐诗选
7
讲授
√
六
唐代散文与传奇选
6
讲授
√
七
晚唐五代诗词选
4
讲授
√
第
五
编
宋
代
文
学
一
北宋前期词选
4
讲授
√
二
欧阳修与王安石诗文选
3
讲授
√
三
苏轼作品选
6
讲授
√
四
北宋中后期诗词选
5
讲授
√
√
五
辛弃疾、姜夔词选
4
讲授
√
六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诗选
3
讲授
√
合计
68
表三:
元明清文学
编
次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
时数
教学方式
或手段
课后作业
思考题
练习题
第
六
编
元
代
文
学
一
《窦娥冤》《救风尘》
4
讲授
√
二
《西厢记》
4
讲授
√
三
《汉宫秋》
1
讲授
√
四
《琵琶记》
3
讲授
√
五
元散曲选讲
4
讲授
√
第
七
编
明
代
文
学
一
《三国志演义》
4
讲授
√
二
《水浒传》
4
讲授
√
三
明代诗文选讲
4
讲授
√
四
《西游记》
4
讲授
√
五
“三言二拍”选讲
4
讲授
√
六
明代戏曲选讲
2
讲授
√
七
《金瓶梅》
2
讲授
√
√
八
《牡丹亭》
4
讲授
√
第
八
编
清
代
文
学
一
清诗词选讲
4
讲授
√
二
清文选讲
4
讲授
√
√
三
《长生殿》《桃花扇》
4
讲授
√
四
《聊斋志异》
4
讲授
√
五
《儒林外史》
4
讲授
√
六
《红楼梦》
4
讲授
√
合计
68
三、本文
第一编先秦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先秦诗歌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诗经》的比兴艺术、重章叠句;对《楚辞》香草美人、结构宏伟的审美特征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重点难点】
《诗经》的比兴艺术、重章叠句;《楚辞》象征系统。
第一节《诗经》选讲
一、《诗经·关雎》*
1.关于《关雎》的主题
2.关于抒情主人公
3.《关雎》艺术特点:
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二、《诗经·伯兮》*
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
2.《伯兮》的艺术:
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
三、《诗经·采薇》
1.《采薇》与《诗经》的戍边诗
2.《采薇》的内容分析
3.《采薇》的艺术:
兴与赋的结合;概括与具体描写结合;写景的翻进一层
4.《诗经》重章叠句的手法、赋比兴的关系
四、《诗经·生民》
1.内容与结构具体分析
2.两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3.一个基本史实问题:
本诗所反映的周民族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第二节《楚辞》选讲
一、《楚辞·离骚》
1.《离骚》的解题与创作时代
2.《离骚》的思想:
司马迁的评价;忠君爱国;美政理想
3.《离骚》所创造的诗人自我形象
4.《离骚》的艺术:
从象征手法上看;从抒情体制上看;从笔法句式上看
二、《楚辞·山鬼》
1.《山鬼》与屈原其他作品
2.《山鬼》形象与主题
3.《山鬼》内容与艺术:
结构与层次;人物与心理;抒情与写景;衬托与渲染
4.《楚辞》的流变
【思考题】
1.《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
2.简析“杲杲出日”一章与第一章的情感的逻辑关系。
3.《采薇》中的“兴”与“赋”有何关系?
从《姜斋诗话》对“昔我往矣”一章的评价,分析其艺术特点。
4.简析《生民》的史料价值。
5.
(1)简析《离骚》“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
(2)谈谈你对《离骚》抒情结构的理解。
(3)《离骚》的语言特点。
6.简析山鬼主人公形象与主题。
第二章先秦叙事散文选讲
第一节《左传》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左传》的叙事艺术,描写战争、外交辞令的特点;《战国策》文章的风格。
【重点难点】
一、《晋楚城濮之战》
1.战争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后对时局的影响
2.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3.人物的语言与形象
二、《烛之武退秦师》
1.事件发生的有关背景材料
2.文章的结构:
结构的完整性;结构的起伏性
3.记言的艺术——论说角度、论说层次、论说语气
第二节《战国策》选讲
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1.结构与主题
2.语言与文势
3.对比与反衬
【思考题】
1.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2.从《烛之武退秦师》看《左传》的辞令艺术。
3.简析《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纵横恣肆的文章风格。
第三章先秦哲理散文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论语》与《孟子》的思想核心,《论语》的文学意味和《孟子》的论辩技巧。
【重点难点】
《论语》与《孟子》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孟子》的论辩技巧。
第一节《论语》选讲
《论语·侍坐章》
1.《论语》简介
2.《侍坐章》的文学色彩:
鲜明的人物形象;活泼的语言形式;诗化的人生境界
第二节《孟子》选讲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孟子》简介:
《孟子》的作者与编撰;孟子的思想核心;《孟子》与《论语》风格的不同
2.《孟子》的论辩艺术:
严谨的逻辑结构;精湛的论辩技巧;独到的语言艺术;奔泻的文章气势
3.《孟子》文章的影响
第三节《庄子》选讲
《庄子·逍遥游》
1.庄子及其哲学思想简述
2.《逍遥游》的哲理与艺术:
荒唐之言——语言的挥洒与谨严;鲲鹏展翅——意象的幻化与真实;逍遥自由——寓意的哲理与诗性
【思考题】
1.从《侍坐章》看《论语》的文学色彩。
2.《孟子》的论辩技巧。
3.《逍遥游》的哲理与诗性。
第二编秦汉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秦汉散文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谏逐客书》构思艺术以及文章气势;《史记》以人物为核心的史传艺术。
【重点难点】
《谏逐客书》构思艺术以及文章气势;《史记》以人物为核心的史传艺术。
第一节议论文选讲
李斯《谏逐客书》
1.背景与中心思想
2.艺术分析:
严谨的结构;构思的巧妙;对照的手法;奔迸的气势
第二节史传文学选讲——司马迁《项羽本纪》
1.《项羽本纪》史学价值
2.《项羽本纪》文学价值:
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结构分析;单一与丰富的统一——人物分析;叙述与描写的结合——艺术分析
【思考题】
1.《谏逐客书》对《战国策》文风的继承。
2.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记》的互见法。
3.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传文学的人物塑造。
第二章汉代诗歌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乐府抒情诗与叙事诗不同的艺术特征;《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诗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陌上桑》的人物塑造艺术;《焦仲卿妻》的叙事艺术;《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第一节汉乐府诗选讲
一、《汉乐府·战城南》*
1.解题:
鼓吹曲辞《饶歌》;《战城南》主题
2.艺术分析:
完整缜密的结构;苍凉悲壮的气氛;想象衬托的手法;怨而不怒的风格
二、《汉乐府·陌上桑》
1.关于罗敷形象的争论
2.罗敷形象的创造:
正面烘托;侧面渲染;以对话展示人物性格;以自白显现罗敷智慧
三、《汉乐府·焦仲卿妻》
1.解题:
诗歌的来源;乐府诗的几种不同内容
2.艺术分析:
结构、主题、人物、修辞
第二节汉代文人诗选讲
一、《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1.主题:
知音难遇的主题与汉末中下层文人的心态
2.艺术:
悬想寓情的手法;直率自然的美质;句平意远的韵味
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解题:
《迢迢牵牛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
2.艺术:
拟人——化景物为情思;写人——化清冷为妩媚;结构——化双起为单承;叠字——化叙述为描摹
【思考题】
1.分析“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2.以《战城南》为例谈乐府诗的气氛渲染。
3.阅读杜甫的《悲陈陶》,试说明《战城南》对杜诗的影响。
4.试分析《陌上桑》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5.长篇叙事诗焦《仲卿妻》的叙事艺术与魏晋小说的关系。
6.长篇叙事诗《焦仲卿妻》的结构艺术。
7.《西北有高楼》浅近自然与耐人寻味的语言艺术。
8.简析《迢迢牵牛星》情景交融的艺术。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魏晋诗歌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曹诗歌的异同点;曹植诗歌前后期风格的变化;建安诗歌的时代性特点;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点。
左思《咏史诗》对诗境的拓展;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
三曹诗歌的异同点;曹植诗歌前后期风格的变化;建安诗歌的时代性特点。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点。
左思《咏史诗》对诗境的拓展;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建安诗歌选讲
一、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1.组诗的主题
2.艺术分析:
分与合——抒情主体;显与隐——抒情方式;因与革——抒情手法
二、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1.组诗的内容
2.艺术分析:
单视点的结构——乐府诗的结构方式;质朴的描述——对汉乐府诗风的继承;飞动与壮阔——诗人自我的精神境界
三、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1.诗产生的背景
2.诗歌内容与层次
3.诗歌的艺术:
以叙事为线索,以抒情为主旨,情与景交融,布局自然
四、曹丕《燕歌行》*
1.解题:
《燕歌行》与“秋风”、“别日”二曲的关系
2.内容与层次
3.艺术分析:
秋风萧瑟——写景;泪下沾衣——抒情;短歌微吟——节奏
五、曹植《白马篇》*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
奇警的形象;飞动的气势;铺陈的手法
六、曹植《赠白马王彪》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分析
3.艺术分析:
奔迸中的迂回;深远的意境;语言的华美
第二节正始诗歌选讲
七、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1.《咏怀诗》生成的原因
2.《咏怀诗》的基本内容
3.“夜中不能寐”的思想与艺术串讲分析
第三节两晋诗歌选讲
八、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对比的艺术:
比兴中的对比;抒情中的对比;引史中的对比
九、陶渊明《归园田居》(选二)*、《饮酒》(结庐在人境)*、《杂诗》(忆我少壮时)*
1.“少无适俗韵”讲析
2.“种豆南山下”讲析
3.“结庐在人境”讲析
4.“忆我少壮时”讲析
5.陶诗艺术风格:
自然——取景、写心、写意;平淡——情淡、语淡、结构淡;玄远——质而绮、癯而腴;浑融——画面浑融、情景交融、理境统一
【思考题】
1.《短歌行》“复调”的抒情主体。
2.《观沧海》中诗人自我境界的显现。
3.以《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为例简析曹操“气韵沉雄”的特点。
4.《七哀诗》的“诗史”的价值。
5.曹丕诗歌的“文士气”。
6.比较曹丕与曹操诗歌风格。
7.《白马篇》与曹植早期诗歌的风格。
8.《赠白马王彪》与曹植晚期诗风的变化。
9.比较《白马篇》与《赠白马王彪》风格的不同点。
10、《咏怀诗》“夜中不能寐”的抒情特点。
11.陶诗情、景、理的统一。
第二章南北朝诗歌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成熟与异同。
鲍照诗歌对乐府发展;阴、何送别诗的艺术特征;庾信入北诗风变化;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
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成熟与异同。
鲍照诗歌对乐府发展;阴、何送别诗的艺术特征;庾信入北诗风变化;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第一节南北朝文人诗选讲
一、谢灵运《登池上楼》*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
挣扎沉沦——诗的情感;谢家春草——诗的警句;精雕细刻——诗的技巧
二、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1.解题
2.“对案不能食”的讲析
3.鲍照与七言歌行体
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
发端结响;写景层次丰富而又和谐完美;凄婉的情感
4.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
四、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1.解题
2.内容分析
3.艺术分析:
凄怆的基调;气氛的渲染;隽美的语辞
五、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1.解题
2.内容讲析
3.独特的送别艺术:
以“不及”写别情;以神态写别情;以环境写别情
4.对唐人送别诗的影响
六、庾信《寄王琳》*
1.解题
2.小诗韵味分析:
前两句两种对举的运用;后两句神态时间的错位
第二节南北朝民歌选讲
《西洲曲》*与《敕勒歌》*
1.解题
2.《西洲曲》讲析
3.《敕勒歌》讲析
4.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思考题】
1.谢灵运山水诗对诗歌意境的开拓。
2.比较陶诗与谢诗风格的异同。
3.鲍照对乐府的吸收与改造。
4.比较左思与鲍照诗风的异同。
5.比较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抒情艺术的不同。
6.新体诗的对仗与韵律。
7.何逊与谢朓诗风比较。
8.举例说明南朝送别诗对唐人的影响。
9.联系小谢的《玉阶怨》说明南北朝小诗的韵味。
10.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辞赋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归去来兮辞》情感的挣扎与超越以及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融;《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
【重点难点】
《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归去来兮辞》情感的挣扎与超越;《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
第一节魏晋辞赋选讲
一、曹植《洛神赋》
1.创作时间
2.凄艳的爱情传说
3.内容与主题
4.表现艺术:
鲜明生动的形象;刻画细腻的情感;华美绮丽的语言;铺张渲染的描写
5.与《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简要比较
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关于“序言”
2.结构与层次
3.情感的挣扎与超越
4.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融
第二节南朝赋选讲
三、江淹《别赋》*
1.《别赋》与《恨赋》
2.《别赋》内容与层次解析
3.《别赋》的艺术:
选材的典型;情感的凄苦;语言的浓艳
【思考题】
1.《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2.《归去来兮辞》情感的挣扎与超越。
3.《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
第四编唐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初唐诗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状况有具体了解,掌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
【重点难点】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
第一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一、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
二、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第二节骆宾王《在狱咏蝉》(机动)
一、咏蝉与抒怀的结合
二、物我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一、写作背景
二、感情特点
三、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第四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一、层次内容
二、感情特点
三、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
四、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
五、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思考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
2.试分析骆宾王《在狱咏蝉》与虞世南《蝉》、李商隐《蝉》的异同。
3.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4.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
第二章盛唐诗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盛唐诗歌更深入了解,掌握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
【重点难点】
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
第一节孟浩然《过故人庄》*
一、平淡
二、浑厚
第二节王维诗选
一、《山居秋暝》*
1.烘托总的印象情绪与具体的描写刻划相结合
2.化静为动
二、《鸟鸣涧》*
1.以动写静的手法
2.境界及禅意
三、《终南山》*
1.王维山水诗的多种笔墨
2.以画法入诗,诗画结合
四、《送元二使安西》*
1.感情特点
2.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巨大的影响
第三节高适《燕歌行》*
一、写作背景
二、思想意义
三、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四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诗中的奇情壮彩
二、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三、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语言及音韵特点
第五节王昌龄《出塞》*和《闺怨》
一、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
二、理解《出塞》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
三、《闺怨》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闺怨》第三句的作用
第六节王之涣《凉州词》*
一、旗亭画壁的传说
二、首句异文辨析
三、末句主旨辨析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王维《终南山》“诗中有画”的特点?
2.王维《鸟鸣涧》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
3.与其他送别诗相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感情上有什么特点?
4.体会孟浩然《过故人庄》淡而有味的特点。
5.高适《燕歌行》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7.如何理解王昌龄《出塞》后两句议论的意义?
第三章李白诗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诗歌的内容与艺术风格,掌握《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长干行》中的女性形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重点难点】
《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长干行》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第一节李白《蜀道难》*
一、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
二、层次内容
三、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四、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
五、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
六、语言特点
第二节李白《将进酒》*
一、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二、纵横跌宕的结构
三、雄奇狂放的风格
四、夸张手法
第三节李白《长干行》
一、展示了一部身份为商妇的女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史
二、李白诗歌对女性题材的处理及其透露的进步思想
第四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
二、感情的复杂多变
三、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
第五节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望庐山瀑布水》
一、《早发白帝城》绝处逢生的欢快之情
二、《望庐山瀑布水》中诗人的主观色彩
【思考题】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
2.如何评价李白《将进酒》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
3.《长干行》是怎么描写女性形象的?
体现了怎样的进步思想?
4.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5.如何理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复杂多变的感情?
8.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的主观性。
9.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
第四章杜甫诗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的了解杜甫诗歌内容与艺术,掌握《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结合的特点;《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新安吏》《石壕吏》与“三吏”、“三别”。
【重点难点】
《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结合的特点;《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新安吏》《石壕吏》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汉语言 文学 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 讲课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