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56919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3.41KB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单元生物的进化
1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
科学知识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的科普书籍。
(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课前可制作专题网页)化石形成过程短片。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阅读思考:
学生阅读单元页中的诗,师提出问题:
“通过阅读,你发现了哪些科学问题?
”
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借助本课教材引入部分揭示要研究的问题: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仲,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
1.教师讲述:
在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辽阔的天空中有众多的生命形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漫漫历史长河中,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曾经有两种观点:
“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
”
你们认为呢?
(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讨论
那么你们看待古时候人们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这一说法?
还知道哪些有关神创造生物的神话故事?
(约3分钟)
引导学生交流并认识到,人类自古就关注自己的来历,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
3.思考: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可以凭空得出吗?
(需要证据)
4.我们怎样查找?
5.学生查找资料,并分析提取证据
6.交流小结
三.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网络或其它资料继续查找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2课时
一.组织交流:
又查到了哪些生物进化的证据?
二.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师:
前面的证据让我们零碎的了解了一些动物由某一种进化到某一种,那地球上的生物究竟是怎样变化过程?
我们无法目睹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那么人们靠什么去研究去认识呢?
(化石)
活动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的形成(放映短片)
2.依据化石的形成过程思考化石为什么能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内容,师生共同列出流程图:
时间的顺序
生物演化
请比较4个时期的化石,试讨论分析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
由水生到陆生发展。
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发展。
三.阅读:
关于生物进化的辩论
1.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
2.组织交流阅读收获:
化石的形成非常偶然,人们通过化石所获取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人们探索生物进化历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学说;认识到科学上光有观点是不够的,需要由证据证明观点;了解到辩论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四:
机动部分:
补充讲解乔治·居维叶、拉马克的故事
课后反思:
2物竞天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资料分析,了解马的进化与生活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适者生存,不适则被淘汰。
3.通过资料分析,探究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构造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适者生存的科学进化论观点。
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学准备
生物进化过程影像资料
分组材料:
鲫鱼、小玻璃缸;绿色的桌布,同样多的绿、白、红、黑四种短细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
直接入题: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曾出现过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又不断有新的生物出现。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让我们以马的进化为例,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马进化的影响吧。
二.研究讨论:
活动1马的进化与自然环境的变化
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信息,绘制流程图。
找出两条主线:
①生活环境的变化:
原始森林→森林减少→现代草原
②马的体态的变化:
体形小,多脚趾→侧趾退化→体形大,单趾。
2.对流程图进行分析,小组讨论:
自然环境在马的进化中是怎样起作用的?
3.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原始马,有充足的食物,小巧的体形有利于躲避天敌。
随着森林面积减少,原始马失去森林的庇护,只有快速地奔跑才能躲避天敌,于是体形变大,更加有力,脚趾的中趾变得更为粗壮。
森林完全消失,体形更大、奔跑速度更块的马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马遭到自然的淘汰。
在自然的选择中能适应新环境的马生存了下来。
4.让学生思维进一步迁移,理解:
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了生物的进化。
5.播放生物进化过程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进化起到的作用。
三.活动体会
活动2自然的选择
1.师介绍活动方法及要求
2.学生活动
3.完成数据的统计,填写在第8页表格中
4.组织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
当四中颜色的短细线散落在绿色的桌布上时,与背景色反差越大的短细线越容易被我们发现。
这个实验说明,在自然界中当一种生物容易暴露给天敌,它的数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就会有灭绝的可能。
反之,色差接近的生物也有被天敌发现的可能,但是总会保存下足够的数量进行繁殖,这样整个物种就不会灭绝。
这正说明了: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补充案例分析:
案例重现:
英国有黑、白两色的胡椒蛾,它们喜欢在树干上停留。
工业革命前,白胡椒蛾的数量要远远高于黑色胡椒蛾的数量。
随着工业革命开始,工厂中排放的废气污染了环境,树杆也因此变为黑色,这时,黑胡椒蛾的数量就远远地高于白色胡椒蛾的数量。
请学生分析:
工业革命前后的环境变化对胡椒蛾的生存、繁殖会造成哪些影响?
这个影响又说明了什么?
第2课时
一、观察引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
1.观察水中的鱼,分别从上面和下面看,有什么发现?
从上面看鱼的身体颜色与水面颜色相似,从下面看身体颜色与天空颜色相似。
2.提出问题:
这样的颜色对于鱼有什么意义?
3.教师讲述:
不错,鱼的身体颜色能更好的保护自己,那么其它动物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适应新环境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构造特征,请大家分析教材第9页中的图片,小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这些动物用怎样的方式适应周围的环境。
4.拓展:
介绍你知道的动物适应环境的知识
二.观察分析,了解植物适应环境
1.观察骆驼刺的图片,分析骆驼刺哪些结构适合沙漠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骆驼刺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
骆驼刺的叶片很小,并且上面有一层蜡质层,减少蒸发,防止水分流失;针状的枝,防止天敌落在植物体上啃食叶片;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这些特征,让骆驼刺能够适应沙漠高温、少雨、强蒸发的生存环境。
(学生没提到的部分,教师可以补充讲解)
2.师小结:
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生存着不同的植物,植物的这些不同的结构特点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同的植物适应在不用环境中生存。
三.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动植物适应环境的资料,可以合作完成手抄报的制作,也可以将内容摘要发送到班级论坛,参与讨论。
注:
将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办一个专刊。
课后反思:
3人类的起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
2.通过对化石的分析,了解人类的主要的进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到人类能够制作工具、使用工具,是文明的开拓者。
科学知识
1.知道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2.初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
教学准备: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课件
一.问题引入
1.讲述:
我们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呢?
这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人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模范科学家的研究
1.那么人们寻找答案会顺着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方法进行呢?
(可以提示学生:
希望能从人类研究马的进化获得启示)
2.小组讨论
3.交流,并整理研究思路和方法:
先在动物中寻找和人类长得相似的动物,然后借助已发现的相关化石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4.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与整理
师提出问题:
有哪些动物与人相像?
(学生回答后适时出示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有哪些地方与人相像?
教师最后讲述称它们为类人猿的原因。
5.讨论并提出假设,思考研究方法
请依据上面的现象,请提出自己的看法:
你觉得人类的祖先是谁?
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下一步需要怎么做?
(借助已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
假设1:
人类是类人猿进化来的。
假设2:
类人猿和人类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6.课件提供化石的记录,并告知学生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200ml,然后要求学生用流程图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
这些已发现的化石能说明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疑惑?
7.组织学生的交流
注:
只要有道理的观点都可以允许学生保留
8.教师进行必要讲解和补充:
课件介绍现在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认识:
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是怎么分成了两支——类人猿与人类。
主要是介绍因为在有些时间段还缺少化石证据,所以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问题仍在继续研究中。
三.鼓励学生继续查找资料,以求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
课后反思:
4动物的驯化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对野生动物与驯化动物的对照分析,判断人类的哪些需求决定动物的进化过程。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代人们驯化动物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动物驯化的研究,引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保护自己的意识。
科学知识
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动物驯化的历史。
2.知道现代化的动物驯养,可以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
教学准备:
动物驯化过程音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提问:
被人们称之为“家畜”、“家禽”的动物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
(让学生说说他们已知的一些内容)
二.学生阅读观看家畜从哪里来
1.学生阅读,了解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我国最早驯化动物的历史。
3.观看动物驯化过程音像资料
三.总结人类驯化动物的成绩
1.小组讨论:
驯化的动物有哪些适合人类需要的优点?
2.组织交流:
狼与狗。
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狗对主人忠诚、温顺、乐于与人类亲近,又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可以保护主人的利益与安全。
有些方面还是人类的助手。
野猪与家猪。
家猪体肥,不具有攻击性,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肉食。
野马与马。
马温顺,可以人类是代步工具,力气大,可以拉车。
野牛与牛。
牛温顺,可以为人类耕地、拉车等。
3.师讲述:
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需求,决定驯化动物的进化过程。
四.学生阅读现代的动物驯养
阅读与思考:
现代动物的驯养目的在哪?
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
在语言上准备一下,可以为大家介绍介绍。
师强调驯养要科学,防止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
五.布置课外作业
调查当地驯养动物的情况,进一步了解现代驯养动物的目的。
组织单元评价
1.了解学生关于现代动物驯养的调查情况,用交换书本的方式阅读,全班同学共享调查结果。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单元评价。
3.教师简单小结学生单元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一些最只得提倡的科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鼓励学生朝着这些方面发展。
课后反思:
第2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1小河的哭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
2.能够在实地考察中搜集一些样品或证据。
3.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对考察现状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关心周遍的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小学 科学 六年级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