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docx
- 文档编号:5554219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107.75KB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docx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
————————————————————————————————作者:
————————————————————————————————日期:
“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专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从而,结束了十年课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之争,进一步揭示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之特质、语文能力之核心以及语文素养之根本。
那么,如何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
近期,将自己阅读过的10篇文章编辑在一起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加强实践,形成自己认识,作用于我们的教学……
第一篇
把握课标理念精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认识、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思考
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 朱志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但在课改实践的岁月里,不少小学语文教学却浮在“人文”教学的层面,语文课一直存在“纠缠”于内容,“缠绵”于理解,“沉迷”于意义等教学弊端,故错别字满篇,作文苍白无力、言之无物等现象屡见不鲜。
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凸显。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那么,如何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建立一个支点,让两者和谐统一,让语文教学散发浓浓的语文味,让我们的孩子“言意兼备”呢?
我认为“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文内涵”才是一条正确的途径。
一、转变汉字教学理念,夯实语文基础
错别字泛滥,书写质量偏低,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语文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切实需要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汉字教育的新理念也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神。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写字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
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将一度盛行的每学一字要坚持“四会”要求的做法彻底摒弃。
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遵循“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在写字教学上投入更多的力量。
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提高认知水平。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中的300个基本字要让学生多花些时间认识体会,力争练好这些字,这有助于其他汉字的学习。
语文教师要在义务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尽可能先安排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罗列的2500个汉字,为学习语言文字夯实基础。
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进一步加强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价。
二、高度重视积累,提高阅读品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
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量,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和学生一道携手多读书、多积累,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规律。
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课堂,也要超越课堂。
语文教学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教师要关注学生多层次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进一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积极开展亲子阅读,以进一步完善体验,积极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平台,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从而加强“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的语文课程建设。
激情诵读,促进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叶圣陶曾誉之为“美读”。
对于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文字。
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诗之笔触给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秀丽画卷,让学生陶醉在“江山如此多娇”的诗意中。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听乐朗诵,并配之图片、录像,让学生心通其意,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水到渠成地将自己与优美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
朗读中理解词语,促进语言积累。
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进而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及目的。
如《中华少年》一文,要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内涵,就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对“巍峨挺拔”“强悍”“璀璨”等词的理解在读中明晰,让中华少年的激情与理想在读中提升,从而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课外阅读,促进积累。
吕叔湘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
”博闻强识,能给大脑皮层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进而形成系统化。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文字,充实语言仓库。
因此,我们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
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几段“将相和”之前的或之后的故事片断,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嘎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要知道故事发展如何,课外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就会知道更有趣味的故事。
接着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史记》等。
又如学了《蝙蝠和雷达》,推荐学生读一读儿童科普读物……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
勤思勤记,促进积累。
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既能积累语言文字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语言文字写几句话或一段话。
通过以上这样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清晰,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
多知才能多智,厚积才能薄发。
在积累了大量语言文字后及时练说、练写再加以创造性想象,将来就能挥洒自如地应对考试、写作和辩论。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始终坚持以语言积累为轴心,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多读、巧记、乐说、善写,让记忆与感悟融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储存与整合统一,趣味性与生活性兼顾,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对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语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就应该扎扎实实,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工作,做好语文能力的提高工作。
语文教学只有从语言文字出发走向人文,使学生回归语言,才能培养出“使用语言”“善用语言讲话”的人。
第二篇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致力于“揣摩”和“实践”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肖俊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
我认为,“揣摩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
一、着力揣摩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揣摩表达,应着力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构段的方法,揣摩作者文体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
(一)在揣摩用词精妙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对字词有了深入的真正理解,就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就能恰当得体运用于表达。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字义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引导学生理解字义的问题设计,应设在学生真正不懂处,通过问题的探究、分析、解决,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五彩缤纷”一词怎么教?
普遍的教法是,给找近义词,学生大多能说出: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万紫千红、色彩纷呈、姹紫嫣红等,教师问,课文中用哪个词好呢?
学生理所当然说“五彩缤纷”好,至于好在哪,为什么好,就连不少老师也是不清不楚。
实际上,这个词中学生真正不解的是“缤纷”二字,应在缤纷二字上设计问题:
能用缤纷说几个词语吗?
查一查缤纷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联想落叶缤纷、落英缤纷情景,体会它的“动感”,再知“缤纷,本指旗帜上的飘带”,“飘带”被风一吹便充满动感。
接着引导学生体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的动感,感悟海洋此起彼伏的动感,“你挤我碰”的动感,“频频点头”的动感,从而真正体会“五彩缤纷”具有动感,体会它与下文具体描述的绝佳契合。
品味字词意思,体会作者用词之匠心,实际上就在品味赏析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二)在揣摩连句构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着力于让学生感受连句构段的特点方法,理解语言的结构、感悟语言运用奥秘。
像四下《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青年画画时有这么一段话: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关注语段结构可这样设问:
1.这段话中间为什么用分号?
引导学生感悟:
这段话以分号为界,前部分着重写的是“工笔细描”,后部分着重写的是“挥笔速写”。
2.两种笔法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前者强调的是一个“细”字,后者强调的是一个“速”字。
3.哪些词语体现了“细”和“速”?
意在引导体会“一丝不苟”是态度上的细;“像姑娘绣花那样”是笔法上的细。
“很快”与“动态”从逻辑联系上看出了“速”;“仿佛”与“游动”是从效果上看出了“速”。
以上几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没有过多的谈感受感悟,而是扎扎实实地在体味语段结构中学习语言运用。
(三)在揣摩文体特点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诗歌有诗歌的特点,说明文有说明文的特质,神话有神话的特征,议论文有议论文的内核。
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不同,学习方法理应有异,学习语言文字的问题设计应把握文体的特质。
童话文体,语言形象、情节生动、想象奇妙、给人启迪的特点就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质,尤其是想象奇妙。
中年级的童话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离奇的想象,练写童话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驰骋的想象。
如《巨人的花园》一课,可设计问题:
巨人几次训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情景?
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发现:
第一次,巨人很生气,喊道,滚出去!
此时,出现的奇景是:
村子里鲜花美丽,小鸟欢叫,花园里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瑟瑟发抖。
第二次巨人又发脾气:
滚出去!
此时,在孩子纷纷逃窜的同时,花园里顷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
第三次巨人大声叱责:
滚出去!
此时,小男孩凝视着巨人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这些问题的设计,紧扣童话特点,学生学与未学这篇童话,前后的状况是大不一样的。
学完这篇童话,若让学生写童话,学生一定要有一种清晰认识:
写童话一定要写进自己奇妙的想象!
这样紧扣文体特点,学生每学完一种文体就会对相应文体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认识与收获,文体语言文字特点的印迹就会深深刻在学生脑海之中。
(四)在揣摩表达特色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要走出内容分析的逼仄,要克服重意、轻言、轻用之弊习。
阅读教学要从只重内容分析理解转向着力揣摩文章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轨道上来。
像四下《触摸春天》一课,真正写实的文字甚少,而作者的感受、想象占了课文的绝大部分篇幅。
揣摩表达时必须清醒认识这一特点,可问:
作者抓住哪几个镜头?
哪些是写实的描写?
哪些是作者的感受与想象?
引导学生感悟:
写实镜头只有“流畅穿梭、伸向月季、拢住蝴蝶,松手张望”,每个镜头只有一两句话。
而感受想象却十分丰富,当安静拢住蝴蝶后,作者惊叹──这真是一个奇迹!
感叹安静具有神奇的灵性,这是安静全新的经历,安静到了一个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地方,作者仿佛看到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当安静放飞蝴蝶时,作者又浮想联翩──安静心上一定划过美丽弧线,划过优美曲线,述说飞翔的概念、谁都有生活权利等。
让学生深刻感悟,原来写作──需要丰富的想象与灵动的联想!
二、着力实践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揣摩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实践表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现摭谈如下:
(一)在组织概括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学习语言的组织概括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内容。
组织概括水平高低影响着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下。
真正会阅读的人,能把厚书读薄,把长文读短,把段落读成句子,把句子读成一词一字。
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上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着力实践概括能力可这样引导:
这段写了什么景物,请分别画出景物的一个字;引导画出“花、竹、笋”三个字;接着相机设计步步推进的问题:
如果各用两个字概括呢?
引导得出:
“鲜花、绿竹、春笋”“花开、竹绿、笋冒”等;如果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呢?
引导得出:
“花绽放、竹青绿、笋探头”等;如果各用四个字来概括?
引导得出:
“鲜花轮绽、绿竹摇曳、春笋拔节”等;如果分别用五个字、六个字概括呢?
引导得出:
“朴素华丽花、青竿绿叶竹、鲜嫩成群笋”等,得出“鲜花四季欢笑、绿竹摇曳婆娑、春笋雨后探头”等。
再推及其他段落,让学生自主探究依次概括,答案便异彩纷呈。
概括,使运用语言能力受到良好的训练。
(二)在问题探究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各年段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要切合年段特点,既不拔高,又要避免不及。
像四下《中彩那天》一课,不少课堂设计的问题是:
中彩了父亲怎么做?
父亲到底该不该还车?
分正反两方进行一次辩论。
试想,第一个问题还用思考吗?
一眼便知是把车给了库伯。
第二个问题是否有辩论的意义,文本取向摆明是应该归还的,反方不管如何善辩,最终都逃脱不了必输的命运。
我认为这是一种已有定论的空辩、伪辩、作秀之辩。
那么应在哪里设问?
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问题:
中彩时父亲有什么异样表现?
引导学生感悟父亲一是神情严肃,二是没有喜悦。
父亲为何如此呢?
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
父亲遇到了什么道德难题,难在哪里?
这一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有咀嚼味道,它能把所有焦点聚集,把所有的问题激活。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得读书、思考、咀嚼全文,而后得出父亲选择之难在于:
一家生活拮据,有车是他的梦寐以求,那是一辆崭新的奔驰,难在彩票是独自捎带,仅有可擦去的铅笔记号,而且库伯有钱……
类似的课文不少,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品味、欣赏,其他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在图文互化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要真正读懂文本,离不开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
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一定主导地位的特点,理解语言应巧抓牛鼻子,着力寻找点睛字句,注意动手操作实践。
四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三自然段: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这里,可这样设问:
“一个事实”指什么?
“两个相反的结论”指什么?
你能以10磅重的铁球速度为参照,画个示意图吗?
结果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很快就理解了文本语言文字,并以10磅重铁球为基准,把11磅重铁球一个比10磅球快,一个比10磅球慢,相互矛盾的情况,通过示意图形象地画了出来。
通过画图,引导学生据图表述,又反过来实践着语言文字的运用。
10磅 11磅 11磅
(四)在复述表达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学习复述是语文阅读的教学要求之一,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一个广阔的训练场。
复述要针对文本,把握时机,为语言文字的发展添砖加瓦。
四下《蝙蝠和雷达》一课,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
有效设计三个问题,就能很好地把握突出文本的科学性和语文性,并能有效提高复述能力。
1.蝙蝠是靠什么探路的?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填写表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填写的表格复述。
次数
试验方法
观察现象
结 论
1
蒙眼
铃不响
不靠眼
2
塞耳
铃响
无耳有嘴不行
靠嘴和耳配合探路
3
封嘴
铃响
无嘴有耳不行
2.蝙蝠的嘴和耳是怎么配合探路的?
引导学生梳理出下面词语,并画示意图。
画好图后用语言复述其配合过程。
蝙蝠 嘴巴 超声波 障碍物 耳朵 反射
ﻫ 3.科学家是怎么模仿的?
让学生梳理出下列词语,与问题2的词语合起来画组合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飞机 雷达 无线电波 障碍物 荧光屏
由于问题精到,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复述的角度、顺序、语言选择和强调、组织异彩纷呈。
(五)在文旨议谈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的揭示文章意旨,如果设计问题不当,就会偏向说教,就会变成思想品德课,可能失去语言文字学习的韵味。
揭示意旨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因文而设。
像四下寓言《纪昌学射》,可引导:
练眼力,举了哪两个事例?
练到什么程度?
学生梳理:
“注视梭子──不眨眼睛”“盯着虱子──把小看大”后,进一步设问得出:
练好眼力→百发百中
练基本功→ ?
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两组关系,发表一番议谈,续写课文结尾。
结果学生的感想十分丰富,语言表达多姿多彩。
有的用“只有……才”的句式从正面阐述,有的用“如果……就”的句式从反面谈论,有的先正说后反说,有的先反说再正说,有的先说原因再说结果,有的先说结果再探原因……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多元的表达中运用了语言,训练了表达,提升了认识。
总之,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主要是揣摩表达与实践表达两大方面。
教学中,我们以生为本,巧妙运用阅读材料,紧紧围绕着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创造性地开拓、践行。
第三篇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新疆喀什市第二十八中马萍莉
摘要:
通过语言文字的积累,以学生的听、读能力为基础,文本阅读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
培养兴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
一、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儿童对积累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记忆深刻。
为了激发儿童对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我积极鼓励孩子们做好充分的预习,在学习生字之前,先通过翻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积累生词;到正式学习的时候,开展比一比,谁积累得多,予以奖励。
只有弄懂了意思的词汇,孩子们才能记住。
其次,我也经常找些有意思的图片,让孩子们自由竞说,凡是用的好词或好句,写到自己积累本上,孩子们兴致很高昂。
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丰富了词汇。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索取,孩子们的积累终将枯竭,兴趣也将慢慢消退。
所以教师要引领孩子开阔视野,拓展识文学字、丰富内心情感体验的空间,这样儿童的词汇量才会大大丰富。
二、教会学生积累语言
我们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根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进行,比如归类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猜字谜识字法,近、反义词识字法,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多媒体演示识字法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在猜字谜识字法中,我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如“六十天──朋”“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这样孩子们不但对识字感兴趣了,还学会了怎样积累。
因我校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工子弟,家长都很忙,没时间带孩子外出,或及时给予生活感受的指引,学生的生活除了学校就是家,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得太少,活动也太少。
有的是少数民族,没有语言环境,所以他们的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有的学生年龄小,书读得少,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很,这就影响到他们理解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
基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和安全考虑,让学生外出多见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读书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阅历,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但还是要指导学生用好积累的工具,掌握积累的方法,在积累的过程中,指导学法要加强梳理,每隔一个阶段进行一次“盘点”,边学习、边温习,并且将所学内容条理化,归类存档。
还要通过展示平台来激发积累的兴趣,如定时举办成语大赛、故事大赛等来促进积累的积极性,并初步通过展示来进行语言的运用。
三、以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是四个相辅相成的能力,听懂、说好是理解的基础,更是低段学生读写的基础。
只有理解了文本,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说和写的操作。
因为正确的朗读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如在课堂的最开始阶段,我设置了这样的环节:
挑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并且说说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教学“别有风趣”一句时设置的环节:
再仔细读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能不能把这么美的景色带给大家?
带着不断变化的画面,带着勃勃生机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你能不能夸夸乡下人家的瓜架?
可爱多了,语气多自豪啊,谁也想来试试。
在教学“门前”“屋后”方位词时,能够指导学生“真是言之有序,谁给我们读读这个句子。
”在教学花儿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指导学生“能不能依着时令读读。
”在这一环节中,尤其出彩的是能够指导学生把逗号读好了,就能读出“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给予学生朗读指导,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雨后春笋”画面的时候,能够指导学生抓出“探出头来”读读这个句子。
朗读能力的指导,能够为学生的理解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打好支架,让听说读写能力相辅相成地增进。
四、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文本的核心就是语言,语文学习的核心就是语言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
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其写作宗旨,必须多读,通过读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而语言的积累主要靠平时的多读、熟读背诵,别无它法。
从阅读吸收是表达的基础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口语能力,还是作文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基础语言的积累。
语文课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法。
使他们明确知识的积累不是靠老师硬“灌输”来的,而是靠自己理解和吸收得来的,这就需要多读,变他人的知识为自己的财富。
比如自从我校开展了“书香校园”的活动,每个班都有了“爱心书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文字 运用 专题 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