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55391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31.49KB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简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
《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按要求认识、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文中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5、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6、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7、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2、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4、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2.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
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方法
指导交流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修订栏
预习
制作课件、熟悉教材。
导入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
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人:
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
过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
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教学
过程
四、全班交流:
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小结
六、同桌交流: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决不放弃坚忍不拔
恪守诺言舍己为人
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作业
布置
抄写本课词语、句子。
教学
后记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3.领悟作者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课文具体的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指导交流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继续熟悉课文,制作课件。
导入
一、听写词语。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学生回答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
三、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评议,齐读。
)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
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
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
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
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
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
“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③指导读:
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
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①是呀!
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
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五、质疑:
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五、质疑:
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结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板书
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决不放弃坚忍不拔
恪守诺言舍己为人
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作业
布置
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试着写一写。
2.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教学
后记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课题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教学方法
指导互动自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导入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
过程
二、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1、简介作者。
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当代作家。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
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
2、交流预习感受:
课文主要讲什么?
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质疑:
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教学
过程
三、品读课文。
感受母爱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
(2)“背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