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
- 文档编号:5535024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71.04KB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淹七军是《三国演义》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张飞表现出很强的指挥作战能力。
B.《草房子》桑桑患病后,父亲背他四处求医,带他酣畅淋漓地打猎,重拾曾遗失的父爱。
C.《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一连84天都没钓到一条鱼,但他不认输,充满着奋斗的精神。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shǔ____光 ②ruì____智 ③yà____苗助长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摇晃的世界
①我和三岁的儿子一起走在田间。
这天的太阳光,照在哪里都有些毛茸茸的。
②这是什么?
他问。
南瓜。
我答。
“哈哈,”他笑起来,“南瓜,它是很难的瓜。
这是什么?
芥菜。
“芥菜,哈哈,”他又笑,“借来的菜。
”回到家里,桌子上放了一筐猕猴桃,他指着里面的毛果子:
“猕猴桃,这是迷路的猴子的桃。
”我看他又笑又跳地,把南瓜、芥菜和猕猴桃的这个世界摇来晃去,几乎颠翻,一时也恍惚了。
在那么一连,这个世界的坚固和稳当从我的感官里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那么一点混沌和迷蒙,似曾相识地。
我好像也微微地摇晃起来。
③那还是在什么时候哪——铁锅里的汤咕咚响着,妈妈抓一把粉丝,丢进汤里。
我站在灶台边的方凳子上,不错眼地瞧着白色的粉丝簌簌而下,顷刻软软地跌在水里,多么奇妙。
更奇妙是粉丝汤端出来了,外祖父一边夹起粉丝,一边说道:
“瞧,这粉丝有‘鼻头’。
”在我听来,这是多么难解的一个世界。
我忍不住问,粉丝的鼻头在哪儿?
外祖父用筷子挑起一根透明的粉丝,指着上面凸起的一小团白色,可不是像它的鼻头么!
这普通的事物在我眼里立刻变得特殊起来……直到有一天,没有人告诉我,我却猛然地醒悟了,外祖父所说的“鼻头”,其实是“别头”,是越方言中对于一切纠结成团之物的指称,与我想象中的“鼻头”,实在相去甚远。
一要时,我从微微的迷醉中苏醒过来。
摇晃的世界立定了。
④现在,我喝着开水。
儿子说:
“开水,是打开的水。
”厨房里摆着新鲜的蔬菜,他说:
“蔬菜,是看书的菜。
”他指着薯片:
“这是老鼠数过的片。
”我的世界再一次经受着摇晃。
⑤我们一起读图画书。
翻开封面,他说:
“瞧,封面,这是有风的面。
”一边说着,一边扇动硬装的封面。
有风从我们脸上拂过去。
故事里有“稻草人”,他从床上站起来,努力用头倒撑着身子,翘起一只脚来,说:
“倒——草人。
”马路上,一辆大巴开过去,他数到:
“大巴(八)车,大九车,大十车。
”
⑥我跟着他,学习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
歪着头看,侧着身看,倒过来看,从手指头缝里往外看。
我们经过一棵大树,他指着自己的脚、身体、头发,说:
“这是我的根、茎、叶。
”我们去湖边看小鱼,鱼少得很。
他点着头,说:
“今天是少鱼日。
”我们一起念儿歌:
“谁会飞/鸟会飞。
”他说:
“不。
毛巾会飞。
猫会飞。
狗会飞。
人会飞。
我会飞。
”我们谈做梦。
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
他说:
“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
”哈,他是怎么想的。
一个梦,打开来,室空的,比起什么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
⑦有一天,朋友带给他一样礼物。
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
盒子里卧着一个漂亮的杯子。
我把杯子擎起来:
“看,好漂亮的杯子!
”他却兴奋地探手到盒子里,捧出那里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我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起,礼物盒里有了这样的碎纸团?
“看,好漂亮的稻子!
”他把“稻子”扬起来,看着它们落到地板上,再捡,再扬,高兴得咯咯笑:
“我喜欢这个礼物。
”我扬一扬手里的杯子,试图让他至少把“礼物”看完整些。
不,他只忙着扬他的“稻子”,在客厅里跃跳、欢笑。
⑧我握着杯子,有些羡慕又有些落寞地站在边上。
真的,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一个杯子的价值看得比一团碎纸更重要了呢?
大约就是从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神迷的摇晃感开始吧?
真希望所有的孩子长大后,这种摇晃感也不“立定”。
(文/赵霞,有删改)
3.本文题目若换成“儿子的世界”好不好?
为什么?
4.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5.本文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以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例,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6.第⑧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7.请在第③段省略号处,补写一段“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
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睡在炊烟里的母亲
①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一片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
②母亲老了,总是遗忘。
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③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
三个儿子,三颗骄傲的星星。
三个女儿,三件贴心的棉袄。
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④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
⑤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
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⑥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
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
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⑦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
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
⑧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
⑨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
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
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
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⑩驼背的母亲,离土地越来越近。
我担心有一天,她的头会低得触到地面,那是母亲的句号。
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
⑪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
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
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
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
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蹿出来为母亲鼓掌。
⑫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
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⑬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⑭今夜,我想念母亲。
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歪。
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8.请问第②段与第③段在内容上是否矛盾?
为什么?
9.“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请赏析第11段中“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一句。
(从修辞或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12.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四、对比阅读
1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②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___
③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④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男有分,女有归。
【小题3】根据甲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_____________。
【小题4】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
“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
”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
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小题5】甲、乙两文都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仔细阅读后试比较异同。
(可以从内容和写法上等方面思考)
五、情景默写
14.
(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 。
(2)王维的《竹里馆》中 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 。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中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诗句是 , 。
(4)韩愈《晚春》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 。
(5)《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文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六、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①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②消磨,最是仓皇辞庙③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①风阁龙楼:
指古代帝王居所。
②沈腰潘鬓:
沈指南朝诗人沈约,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西晋诗人潘安,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③庙:
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辛词融梦境与现实为一体,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的壮阔场面。
B.李词上片写故国的繁华景象和曾经生活的安逸美好,下片写亡国之后的悲痛屈辱。
C.李词连用两个典故,从外貌变化含蓄地写出了亡国后生活的困窘、内心的极度苦。
D.两首词都运用对比,辛词通过今昔对比打发壮志未酬之情;李词通过理想与现实对比表达亡国之恨。
七、综合性学习
1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初中生活过了一个学期,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
蓦然回首,我们发现,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
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感受到小弗郎士为不能学法语的ào悔;在光未然的《黄河颂》里,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ào(____)悔 炽(______)痛 qiè(_____)而不舍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3)“鲜为人知”中“鲜”的意思是_______;“钻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______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
(2)君子当自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举一例“中国的脊梁”,并用一句诗来印证。
(诗要求前后连贯的两句)
八、作文
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不少于65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得
抄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管是生活中的喧哗,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还是大自然的呼唤,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都会在每个人心中展现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景。
请以“听,多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请以“改变”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对比阅读
1、
五、情景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综合性学习
1、
2、
八、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学年 九年级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