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料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总1 免疫调节.docx
- 文档编号:553146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98.30KB
高考资料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总1 免疫调节.docx
《高考资料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总1 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资料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总1 免疫调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资料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总1免疫调节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5免疫调节
1.(2015·福建高考·T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过度激活”“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等。
(2)关键知识:
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原因、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自身免疫病等知识。
由题目信息可知,自身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致使胰岛B细胞死亡,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A项正确;效应T细胞并没有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该细胞死亡与抗原无关,故C项错误。
由于胰岛B细胞数量的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故B项错误;这类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注射胰岛素,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只会加重病情,而不能治疗该病,故D项错误。
2.(2015·北京高考·T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抗体是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关键知识:
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抗体的特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分。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故A项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一种或一类抗原特异性结合,故B项错误;能够裂解靶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抗体可与之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水解,故C项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故D项正确。
3.(2015·全国卷Ⅱ·T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知识是:
(1)抗体的作用机理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当HIV浓度逐渐升高时,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调节。
A项,抗体在血清、组织液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病原体一旦进入宿主细胞,抗体就无法发挥作用,故错误。
B项,抗体与侵入机体的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依靠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才能清除病原体;溶菌酶能直接使细菌分解,故错误。
C项,Rous肉瘤病毒是生物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故错误。
D项,HIV主要破坏人的T细胞,随着病毒浓度升高,被破坏的T细胞数量增加,人免疫力下降越明显,故正确。
4.(2015·浙江高考·T1)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逆转录原理、艾滋病传播途径、体液免疫原理。
(2)隐含信息:
艾滋病病毒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需要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再插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抑制艾滋病病毒的逆转录过程,可用来治疗艾滋病,故A项正确。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不能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故B项错误。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故C项错误。
艾滋病病毒主要寄生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故D项错误。
5.(2015·天津高考·T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再次注射,部分鸡存活,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相当于二次免疫。
(2)关键知识:
体内已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起作用,足以消除病原体,鸡得以存活。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注射后鸡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第二次注射后,接受第一次注射时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快速起作用,增强了免疫力,足以消除病原体,鸡得以存活;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免疫力较弱,不足以消除病原体。
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6.(2015·重庆高考·T7)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 ,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 ,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 免疫功能下降。
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 。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 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埃博拉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侵入人体会引起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关键知识: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及单克隆抗体的批量生产。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关知识。
(1)正常情况下,抗原(病毒或细菌)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复合物,再传递给T细胞,继而诱发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可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致使后续免疫过程不再发生。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分离B淋巴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技术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
答案:
(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 T细胞 特异性
(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4体液调节与内环境稳态
1.(2015·全国卷Ⅰ·T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0.9%的NaCl溶液、细胞外液。
(2)关键知识:
0.9%的NaCl溶液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输入内环境渗透压不变。
【解析】选A。
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当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因此A选项正确。
2.(2015·江苏高考·T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解题指南】题干关键信息: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最接近的生理指标。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A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故C项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O2浓度低于组织液,故D项错误。
3.(2015·重庆高考·T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胰岛素分泌不足。
(2)关键知识: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和其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及胰岛素的作用。
【解析】选C。
本题既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又考查了胰岛素的作用。
A项,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故错误。
B、D项,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减慢,血糖含量升高,故这两项错误。
C项,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通过反馈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故正确。
4.(2015·天津高考·T3)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
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
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胰岛样细胞移植”“血糖恢复正常”。
(2)关键知识:
血糖浓度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共同调节。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及胚胎干细胞的知识。
A项,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如囊胚)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B项,根据题干信息“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推知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缺失胰岛素,故该项错误。
C项,移植后小鼠胰岛素分泌恢复正常,作用于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项,胰岛素降血糖的结果是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的结果是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二者均属于反馈调节。
5.(2015·四川高考·T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链球菌等细菌”说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出现蛋白尿”说明丢失血浆蛋白。
(2)关键知识:
蛋白质的鉴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资料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总1 免疫调节 高考 资料 生物 考点 分类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