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领秀天衢基坑监测方案.docx
- 文档编号:5515183
- 上传时间:2022-12-1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33KB
德州领秀天衢基坑监测方案.docx
《德州领秀天衢基坑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州领秀天衢基坑监测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州领秀天衢基坑监测方案
德州领秀天衢三期变形监测方案
德州金浩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四月
1工程概况
1.1基坑基本情况
领秀天衢三期基坑项目位于德州市大学路北,德兴北大道东侧,南邻肖何庄园。
该小区拟建6栋住宅楼,拟建建筑物基本情况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情况一览表
表1-1
序
号
名
称
层高
高度
拟建
范围
结构
类型
基础
类型
基础
埋深
备
注
层
米
平方米
米
1
A4#楼
11
33.0
东西长43.2×
南北宽14.0
短肢
剪力墙
筏板
基础
6.30
带地下车库、地上一层商业用房
2
A5#楼
11
33.0
东西长45.0×
南北宽13.10
短肢
剪力墙
筏板
基础
6.30
3
A6#楼
17
51.0
东西长43.00×
南北宽14.40
短肢
剪力墙
筏板
基础
6.30
带地下车库
4
A9#楼
17
51.0
东西长36.60×
南北宽14.00
短肢
剪力墙
筏板
基础
6.30
5
A10#楼
22
33.0
东西长52.8×
南北宽14.7
短肢
剪力墙
筏板
基础
6.30
6
A11#楼
22
33.0
东西长54.0×
南北宽14.70
短肢
剪力墙
筏板
基础
6.30
7
地下车库
-2
---
-----
框架
结构
筏板
基础
6.30
该基坑东西长约170米,南北长约100米,自然放坡,边坡坡率1:
1,开挖深度自然地坪以下6.30米,电梯井部位7.80米。
基坑周边做止水帷幕,深度12米,双轴搅拌水泥土桩,坡面挂网保护。
1.2周边环境
该基坑西侧为空地,北侧距基坑底边约25米为多层建筑(C4、C8),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20米,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处理深度6.0米;东侧距基坑底边约25米为多层建筑(B2),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20米,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处理深度6.0米;南侧距基坑底边约23米为多层建筑(A7、A12),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20米,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处理深度6.0米。
1.3地质、水文情况
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开挖影响深度地层主要粉土、粉质粘土。
场地内上部地下水为潜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察期间水位埋深约为4.00米左右。
2.监测目的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
这些变形包括:
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以及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的变形。
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个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建筑物等造成危害或破坏。
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的变化情况,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必须进行基坑边坡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本次监测的目的如下:
⑴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某个限值,就采取工程措施,防止边坡破坏和事故的发生。
保证边坡和相邻道路、建筑物的安全;
⑵验证基坑维护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基坑维护结构的信息化施工;
⑶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3.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120-99;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本次基坑监测内容和监测网布设
4.1监测内容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上述规范要求,本工程深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
① 基坑边坡顶部及止水帷幕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② 受基坑开挖及降水影响的,基坑邻近6栋建筑物沉降观测。
4.2监测网布设
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及目测两种方法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数据异常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供精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基坑开挖前10天完成3个基准点的布设,基坑支护边线确定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
4.2.1位移、沉降监测基准点的建立
根据现场实地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在工程现场旁距基坑边50米以外,同时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稳定土体中或固定建筑物上布设3个基准点(测量控制点),并每隔15天进行一次互相校核
4.2.2基坑顶部及止水帷幕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埋设时应注意观测点与被观测对象的牢靠结合,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观测对象的变化特征。
水平位移观测点宜布设在止水帷幕水泥土搅拌桩顶部位置(或与其进行连接引至地面),沉降观测点布设在紧挨水平位移观测点附近的地面上(搅拌桩边上),根据现场平面尺寸及测量规范要求,本方案基坑周边布设18个水平位移观测点和18个沉降观测点。
4.2.3基坑周围受影响的房屋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按要求在6个建筑物上布设观测点,拐点处必须有观测点,观测标志拟采用Ф16膨胀螺栓(或其它固定物),每个建筑物上设6个沉降观测点
4.2.4现场目测
目测内容主要有:
①基坑开挖后,基坑坑壁、坑底及周边地下水是否有较大的渗漏,突涌,积水情况及下雨天气等影响。
②观察边坡的异常变化,如是否产生裂缝及裂缝的发展状况。
③基坑周边地面超载情况。
④每次监测时须巡视基坑周边受影响的房屋、道路、管线是否有异常变化。
5.基坑监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
5.1水平位移观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
5.1.1仪器选择
本水平位移观测使用电子经纬仪,本仪器已按时检定,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
5.1.2精度要求
测距检定结果 0.20mm/km
测角检定结果 3.00//
5.2沉降观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
5.2.1仪器选择
使用精密水准仪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沉降观测。
仪器最小分辨率为0.1mm,仪器及标尺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作业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校正。
5.2.2精度要求:
本基坑顶部沉降观测按四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行观测。
6.观测方法、频率和要求
6.1观测方法
6.1.1位移观测方法
水平位移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测量:
在靠近观测对象的工作基点上设站,采用小角度测量方法取得观测点的角度初值,并用测算工作基点到观测点的距离,测量变化后基准点到测量点的角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基坑水平位移的数值。
初始值的测量读取应进行2次校核,以确保其准确性。
6.1.2沉降观测方法
基坑顶部沉降观测、基坑周围房屋沉降观测根据埋设好的基准点,从BM施测一条闭合路线建立初始数据。
沉降观测使用精密水准仪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沉降观测。
6.1.3现场目测
开挖期间,每天派人到现场观察巡视基坑及周边环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给监理、施工单位、业主,做到每天一巡查的要求,其他时间在每次测量的同时,要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工作。
6.2监测频率
基坑自挖土开始至回填期间,应每天进行目测,开挖期间至开挖完成后一个星期,每天应巡视至少2次以上,开挖完成后一个星期至回填期间,每天应巡视1次,并记录在册。
仪器监测的频率要随土方开挖进度和基坑变化情况作调整,基坑监测点布设后开始读测原始值,且不应少于2次。
当基坑开始挖土,开挖深度在3.0米以上时可每3天测量一次,开挖深度在3.0米以下时每1天测量一次,基坑开挖完成后一个星期至回填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
当基坑边坡位移出现突变量及遇到暴雨天气,应加密观测,观测结果务必全面、真实、整洁,并整理成册上交监理、施工单位、业主,以指导施工。
本基坑各监测项目安全、警戒、控制值见下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安全值 警戒值 控制值
1基坑水平位移 30mm 40mm 50mm
基坑 沉降 10mm 16mm 30mm
2 周边建筑物沉降 10mm 15mm 20mm
变形速率预警值为(开挖过程中)连续三天,每天变形速度均大于3mm/天;(开挖至坑底后)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2mm/天。
当水平位移、沉降达到安全值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同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并加密观测,同时进行基坑周围巡回目测。
对出现裂缝的位置建议业主灌注水泥浆,以便观察裂缝的发展情况。
7监测人员组织
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该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
项目负责人代表我公司全面履行合同并直接对项目负责,详细分工如下:
项目负责人:
对项目进行全面负责,代表我公司履行合同,督促检查各项工作。
测量员:
负责每次观测前检查仪器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检查校正,正确架设仪器及行走路线进行观测。
记录员:
负责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以校核观测的准确性。
资料员:
负责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发现观测数据有异常情况马上通知测量员及检查员,并对事件及时作出处理。
检查员:
负责对测量员、记录员、资料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8.应急预案
当变形累计值、变形速率等指标达到预警值时,将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增加监测点的布置。
同时及时通知设计方、委托方、监理及施工方,配合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当观测点及基准点遭受到人为或者其他原因破坏时应及时恢复或者补加监测点、基准点的布置。
9.监测工作注意事项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监测并进行自检,做到记录清晰、齐全,计算准确无误。
检查员应及时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审核员负责报告的审核,把好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并在监测工作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①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②观测时应选择同一晴朗天气时进行观测;
③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④固定观测人员,减少人为误差;
⑤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作出详细记录
⑥应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并保留原始观测数据,以备查核;
⑦按国家有关测量规范进行观测。
10监测结果及信息反馈
10.1施工监测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每次观测完毕后现场先粗算,如果位移量发生比较大时马上向业主方或监理方口头通报观测成果,分析开挖施工时基坑的安全可靠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提出建议、报警和应急措施,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
10.2监测成果提交
每次观测完毕后,及时向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口头通报观测成果,并及时提交本次成果报告,整个监测数据及图表结果均由计算机处理后提出。
观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观测报告,应提交以下资料:
(1)位移观测成果表,时间、位移量(T-S)曲线图;
(2)沉降观测成果表,时间、沉降量(T-S)曲线图;
(3)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4)基坑监测分析报告;
(5)基坑开挖进度(T-S)曲线图。
11工作量
基本工作内容及工作量见下表:
序号
工作内容
数量
1
现场踏勘、周边环境调查、资料搜集
2
基坑水平位移观测
按实际测次
3
基坑沉降观测
按实际测次
4
邻近建筑物沉降观测
按实际测次
5
基准点埋设
3个
6
基准点间的稳定性检查
1次/15天
7
基坑观测点布设
36个
8
邻近建筑物观测点布设
36
9
技术工作(日志、成果表、报告)
按实际测次
10
目测巡检
150次以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州 领秀天衢 基坑 监测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