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docx
- 文档编号:5512474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30KB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docx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
在社会科学学科中,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两门学科目前都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而成为经国济世的显学。
经济学是一门在社会学科中科学性最强的学科,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学科,德鲁克把管理定义为: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①这两门学科在社会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以至于社会科学的学者们在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经常会同时选择它们作为理论工具,进而形成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混淆的局面。
在我国经常出现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理论为企业管理指点迷津、管理学家运用管理学理论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现象,因而有的学者认为这两门学科正在逐步融为一体。
这种相互混淆的局面和含糊不清的认识非常不利于两门学科的独立发展和繁荣,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仔细甄别两门学科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要认清两门学科之间紧密关联的必然性。
严格的区别和紧密的联系是经济学与管理学能够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前提条件:
严格的区别使两门学科从学科之林中独立出来,并形成互补之势;相互取长补短的紧密联系使两门学科在学科之林中不断发展繁荣。
一、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目的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前提、研究发展路径的不同,从这六个方面的差异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学理论有科学性强的优势而缺乏实用主义的精神,也可理解为什么管理学有实用性强的优势而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一)研究目的
经济学与管理学两门学科区别的根源就在于研究目的不同。
虽然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都涉及资源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长于解释“who”和“why”,而管理学则长于指导“how”。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原理和方法。
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严重稀缺。
亚当·斯密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自由市场能够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优化配置资源的解决方案。
亚当·斯密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主要探讨的就是国家财富的起源和如何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问题。
②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用边际效用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完全市场竞争能够通过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来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凯恩斯主义则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解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的现实,现代经济学从政府失灵的角度解释了自由竞争市场对于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意义,这是对古典经济学理念的回归。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显示了经济学始终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关注。
因此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为什么社会经济资源不能进行优化配置,并提出经济发展对策。
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工商企业这一新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如何使用组织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成为当时社会的新问题。
因此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他认为: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产生为管理学的研究确立了发展方向。
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始终讨论的就是如何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组织运用科学方法替代经验方法,通过经济利益激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不仅应该关心员工的经济需求,而且应该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应该并重,要重视组织文化激励作用,应该关注组织内的核心竞争力和组织外部环境。
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途径。
因此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根据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情况,提出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方案。
(二)研究视角
经济学与管理学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研究目的,其选取的研究角度也不一样。
经济学主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
经济学无论是市场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涉主义都是以经济利益作为诱导来调节社会资源。
而管理学则主要是从组织激励的角度来分析组织资源的利用问题。
管理学的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管理丛林时期的理论都是从组织提供的经济刺激、社会需要、价值体现等几个方面作为诱导来调节组织资源。
(三)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决定了研究内容,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因目的不同而不同。
经济学以研究一般社会资源的使用为主要内容,管理学以研究特定组织资源的使用为主要内容。
一般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对社会资源使用方法进行选择的科学。
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社会财富,经济学以如何节约使用社会经济资源为研究对象。
美国经济学家J.斯蒂格利茨认为:
“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
”③曼昆则更简单地概括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④。
管理学是关于组织的科学。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学以如何充分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为研究对象。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⑤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四)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的不同导致经济学与管理学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也有所不同。
1.经济学运用解析主义的研究方法,把社会经济包含的内容区分为相互隔离的个体,然后研究个体之间的对立关系。
如将市场分为买方和卖方、供给和需求,对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区分,然后再来研究彼此之间的对照关系,形成不同的经济理论。
管理学运用整体主义的研究方法,把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组织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独立、转化和依存的关系。
如学习型组织理论就是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组织成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2.经济学以演绎法为主,通过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主流经济学是前提假设抽象程度高的公理化的演绎体系。
而管理学以归纳法为主,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
管理学是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其理论只为直观地解释具体的管理活动。
3.经济学以定量分析为主,管理学则是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
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资源问题,研究的对象能够定量化。
经济学从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边际理论开始广泛地运用各种数理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工具主要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数学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强化。
经济学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可以进行实证研究,并从系统的数据定量地检验理论假设和估计参数的数值,这就可以减少经验生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可以得出定量性结论。
数学的运用还可以使经济学理论成果的表述增加精确性,减少歧义,从而有利于经济学家的交流。
而管理学主要还是运用定性分析方法,使用非数据语言来进行表述和分析。
管理学主要研究组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
经济资源研究主要使用定量分析法,对其他资源的研究更多地运用定性化分析法。
如在工程管理方面,管理学主要运用定量分析法测算工程建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组织文化方面,管理学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来剖析文化对员工的不同影响。
当然管理学运用的定性分析法不利于理论分析的精确性,同时也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4.经济学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管理学注重实证方法的运用。
主流经济学家主张在经济学研究中保持价值中立。
自从边际效用学派以来,主流经济学家用科学的态度来审视社会经济问题,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来阐释经济现象,回避道德规范问题。
管理学认为组织中的人不仅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因此在研究中必须注重组织中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包含了价值判断。
这就是管理学规范的分析方法。
当然管理学也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但社会责任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
(五)理论基本假设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研究都是以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
一是关于人的假设,二是资源稀缺与否的假设。
1.关于人的假设前提。
两个学科都是以人的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管理学研究人的组织行为。
人的行为动机是由人性决定的,因此两门学科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要以对人性的假设为基本前提。
经济学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问题,因而经济学假定人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人”,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管理学强调组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功能来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因而管理学假定人性是变化多端、复杂多样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差序关系。
(1)人性的假设。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构成经济学的重要基石。
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对人性的假设有所不同,但是不是背离“经济人”假设,而是加强了对“经济人”假设的拓展,丰富了“经济人”假设理论,使“经济人”假设更能反映真实的、丰富的人性。
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就认为: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是自私自利,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过程都是以自私自利的秉性为最根本的因素和依据。
个人的经济行为和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是基于个人自私这一价值判断。
18世纪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经济人”概念。
其后,新古典经济学对该假设范式进行了继承和发展,马歇尔1890年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就曾指出,“经济人”不仅追求自身利益,而且还拥有完全信息,因而他可以实现最大化的选择。
即使在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历程中,“经济人”假设不断受到来自以德国历史学派、西蒙、莱本斯坦和贝克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的批判和修正,但是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仍然坚持“经济人”假设。
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入而不断变化,对各种不同人性的深刻认识是对复杂人性写实性的客观描述。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经济人”假设。
这是科学管理理论所持的人性假设观点。
该假设认为,人的工作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其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是“社会人”假设。
这是行为科学理论提出的假设观点。
该假设认为,人们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交需要,人们常常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找工作的意义。
三是“自我实现人”假设。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模型中的最高层次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与高级的区别,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并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
四是“管理人”假设。
“管理人”的概念是由西蒙提出的,他认为“管理人”是“有限理性”的,并追求“基本满意原则”。
五是“文化人”假设。
20世纪80年代,威廉·大内在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中发现了组织文化对人的特殊意义,认为每种文化会赋予其文化圈中的人以不同的特殊环境,从而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
六是“复杂人”假设。
这是沙因提出的,他认为,人有着复杂的动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
而且,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归结为同一类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
七是“学习人”假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界又掀起了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热潮,相应出现了“学习人”的人性假设,该假设认为组织和个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不得不具备学习的需要。
只有通过组织的学习和个人的学习,才能够增强组织与个人适应外界变化的行为能力,等等。
总之,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关于人际关系的假设。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般社会经济问题,具有普遍的意义。
强调市场交易是自愿的经济行为,不存在强制行为,因此经济学理论假设在市场中交易的双方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平等的。
如经济学对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分析就是建立在平等交易的基础上,这种平等交易隐含着行为主体之间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
管理学试图建立一种有结构的秩序来实现组织目标,强调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有差序的,这是管理学研究面对的现实。
管理学中的行为主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由于行为主体处于不同的组织中的不同层次并行使不同职能,既有地位上的差别,又有分工的差别。
这些差别意味着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以及职能的差别、对组织贡献的差别。
尽管当代管理理论注重扁平化管理、团队管理、授权管理,强调缩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地位上不平等的关系,但是地位之间和分工之间的关系差别仍然存在。
尽管组织的形式正在朝着扁平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科层制仍然是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
科层制中不同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差别很大,这决定了管理学中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差序性和复杂性是必然存在的。
2.经济学暗含资源的有限性假设,管理学暗含资源的非有限性假设。
经济学认为社会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才需要研究合理配置资源,节约资源。
管理学认为组织可利用的资源相对于目标实现并非是有限的,而是可以通过组织管理不断扩充的。
人力资源培训、员工激励和创新的运用可以充分挖掘出组织中人无尽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战略联盟和合作还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资源。
与此同时,政治和文化资源也是组织资源的一部分。
所以管理的资源是无限的。
但是为了降低成本,管理学还是要研究如何有效使用组织资源。
(六)发展路径
经济学与管理学在发展路径上的区别较大。
经济学的发展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管理学的发展仅有100年左右的历史。
这是因为国民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早于企业组织管理问题的形成。
经济学的发展始于16—17世纪,以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1662年发表《赋税论》为标志,其背景是西欧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
管理学创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美国工程师泰勒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其背景是欧美工商企业组织的迅速发展。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对严密的理论体系,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对松散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一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一书把经济学发展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并将经济学研究领域从流通过程推进到生产过程。
二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建立起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三是“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否定了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并对当时的国家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是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理论陷于困境,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新的理论,他们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稳定经济。
管理学的三次革命。
一是建立在“物本主义”基础上的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主张运用科学管理替代经验管理。
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主张非人格化的管理。
二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行为科学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梅奥参与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三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生了现代管理理论。
认为管理的影响因素不仅与组织内部的人和物有关,而且还与组织环境有关。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轨迹建立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经济人”的假设决定了只能有一套理论能准确解释社会经济现实。
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旧的经济理论不能解释新现象,那么必然会被新的经济理论所替代。
为了证明旧理论的错误,新理论的正确,每一阶段的经济学理论逻辑结构都非常严密,因而经济学理论体系非常完整。
而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轨迹建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管理学每一种新的人性假设被挖掘出来并没有与前一种人性假设发生冲突,而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也因此管理学从各种不同的人性出发发现了各种各不相同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理论,这就导致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比较松散。
由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学与管理学作为不同的系统,分别由六个组成要素来构成。
设y为学科系统,则学科系统可表示为:
在空间解析几何的向量坐标中,六个不同类的赋值分别确定了经济学与管理学所处的不同位置和状态。
经济学与管理学作为两个不同的向量,大小不同,方向不同,起点不一,因此经济学与管理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正因为经济学与管理学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从而为其互补性创造了条件。
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重理论轻实践而出现了经济理论空洞的形式主义,这一现象已经使经济理论与现实严重脱离。
那么经济学需要借助管理学对社会组织实践的广泛深入探索以重拾古典经济学实用主义的精神。
而管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重实践轻理论,对各种具体情景下管理实践的分析和解释最终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现象,这一现象使纷繁芜杂的理论无法指导一般管理实践。
那么管理学需要借助经济学系统的理论和话语来进行重构,形成统一、系统的理论。
二、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联系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学科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以资源的经济效率和节约为研究宗旨,这一共同点为两门学科的紧密联系创造了必然性。
经济学与管理学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管理学诞生后两者互为补充,依存度越来越高。
在相互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发展,经济学借助管理学对实践的研究实现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管理科学在利用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更为精确、更具逻辑性的解析。
图1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图1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内容和方式
(一)经济学是管理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是管理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托。
管理学研究用到的学科理论基础很多,比如数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而经济学是最主要的基础。
经济学是管理学的基础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都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都受到特定时期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该时期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影响。
科学管理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滥觞,它以“经济人”假设和分工作为管理的理论背景,以追求效率作为管理目标。
这些都深受18世纪末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影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
科学管理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如何进行分工”的理论,即科学管理理论:
雇主与员工各负其责,在分工产生的各道工序中用科学的方法替代经验的方法以提高劳动效率。
同时,以“经济人”假设来推导出运用工资激励员工的方法。
战略管理的思想源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是失灵的,“看不见的手”并不能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使用。
从而提出寻找新的社会力量来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调控作用被发掘出来。
战略管理首先从干预企业活动的外部力量中来寻求管理的基本规律,以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尤其是来自于政府的全方位的干预,成为这个时期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战略管理在60年代以后发生了变化,经济自由主义再度复兴,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府失灵的观点,主张把自由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工具。
战略管理把注意力从外部环境转向核心竞争力,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源泉。
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新理念。
这些理论来自于经济学对人力资源的研究。
舒尔茨以劳动力的异质化假定为突破口,用人力资源理论解释了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不能解释的经济增长之谜。
罗默在人力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人力资源和新知识作为新增要素内生化,强调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产生递增收益,最终使总的规模收益递增,而且由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累积性,便合理解释了经济增长的无限性以及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间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
(二)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分析方法
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多种分析方法,如费用效益分析法等,这种分析方法要求对特定费用与效益进行比较,旨在优化行为,以最低限度的支薪获得最大限度的收入,这就是管理学的“经济原则”。
该原则与相应的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了经济活动,几乎扩及人类的一切非经济活动,包括管理活动在内。
管理学中的价值工程就是上述经济分析法的一种发展和具体化。
价值工程通过对决策过程和实施方案的管理,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用最小的成本,可靠的实现必要功能,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又如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的综合统一体,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管理科学的分析当中。
(三)管理学对于经济学的实用化起着巨大作用经济学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促成了公共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理论。
经济学中的需求和供给分析、定价和市场分析被广泛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
宏观经济学中政策建议通过政府管理来体现其实用价值,微观经济学理论通过企业管理来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些都是经济学实用化的结果。
(四)管理学为经济学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起了桥梁作用
管理学的发展以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管理学在知识网络体系中的学科之间构建通路,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提供了基础条件。
管理学在哲学的基础上与其他各学科之间构成了轮型沟通的拓扑结构网络。
经济学在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原有基础上通过管理学与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六个学科大类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
如经济学通过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涉足数理科学中的物理学、天文学和力学,通过医疗卫生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与环境管理涉足生命科学中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医学。
通过资源管理、减灾管理和区域发展管理涉足地球科学中的地理学、海洋学、地质学和大气学。
(五)管理学的发展是对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检验
管理学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就是一个对经济理论进行检验的过程。
如凯恩斯主义理论就是政府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政府通过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但这一理论成果经过管理实践的检验,结果出现了经济滞涨,说明该理论存在着缺陷,政府也存在失灵问题。
因此管理学的实践能够不断检验经济学理论,不断推进经济学的发展。
三、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从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学与管理学各自为了适应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为实现研究目标,其基本理论的发展过程的三步曲是严格假定,不断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它们对资源使用现实问题的不断探索使两个学科的紧密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内在互补性和相互向对方领域渗透的趋势为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两门学科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将更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强了实现各自研究目标的实力。
(一)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内在互补性
两门学科在研究目的中有一个共同之处:
对资源使用的关注。
这就为它们的紧密关系创造了条件。
由
(1)式和
(2)式可运用公式表述如下:
那么这两种解释力由于来源的互补性也具有相应的互补性。
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管理学与经济学解释力矩阵图(见表1)。
表1 解释力借鉴矩阵
根据纳什均衡理论,矩阵中的纳什均衡解为(α+β,β+α),即(借鉴,借鉴),它是本博弈的最优解,表明实现了帕累托改进,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解释力都得到增强。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因为解释力强大的互补性将变得更为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社会和组织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社会环境的承载力是非常有限的,组织对争夺各种资源的竞争更为激烈,资源对于社会和组织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而经济学与管理学对资源利用的关注度会明显增加,这种解释力优势互补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突出。
由此可设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互补性关系为:
(二)经济学与管理学向对方研究领域渗透的趋势
传统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分界线是很明显的。
近年来,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渗透与借鉴,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化,以致出现了经济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见图2)。
这是经济学与管理学对热点问题的共同关注所引起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加里·贝克尔为典型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对人类追求利益和效用最大化的研究成果适用于一切人类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经济学 区别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