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整理后的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5511327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35KB
比较教育学整理后的复习提纲.docx
《比较教育学整理后的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教育学整理后的复习提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教育学整理后的复习提纲
2014年复习范围
名词解释:
1.比较法
(1)比较法要求首先判明决定教育制度的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明比校内的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素。
(2)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2.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
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3.比较教育学
冯增俊:
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4.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
从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全球鸿沟。
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程度极不平衡。
②地区鸿沟。
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③语言鸿沟。
语言鸿沟是指在信息通讯上使用英语和使用其他语言的差距,以及由这种差距带来的阅读、理解、交流、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障碍。
英语在信息交流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等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数字鸿沟还表现为④性别鸿沟、⑤种族鸿沟、⑥代际鸿沟等等。
5.教育国际化
(1)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教育国际化被解释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
(2)“教育国际化是指在教育思想、模式、内容,以及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国际间交流的趋势”。
(3)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能力,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过程,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发展过程。
6.理想的框架
霍尔姆斯根据波普的批判二元论和自己的见解,设计了一个“理智的框架”。
这个框架包括四种模式。
①规范模式:
包括研究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②体制模式:
包括研究对象国的教育制度,教育领域内部组织结构的模式和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政府组织、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的体制结构以及左右国家和地方方针政策的各种强力集团的组织结构。
③自然模式:
包括地理、地质、气候、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④精神状态模式: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7.教育信息化
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8.全时制
联邦德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半日制的。
每年上课时间只有800小时。
半日制学校一般在上午8点开始上课,通常到中午1点或2点就结束,下午也安排些教学大纲以外的选修科目。
工时半日制导致德国学制过长。
简答题:
1.简述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征。
(1)研究内容的广阔性
首先是比较教育学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的各种问题。
它的研究对象几乎覆盖了全部的教育领域,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管理等等都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就其研究范围来讲,它不仅要研究教育本身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而且还要研究影响或决定教育发展的其它种种因素和条件。
其研究对象具有跨国家性、跨地区性、跨民族性的特点。
(2)研究时间的当代性(时代性)
即比较教育的研究在时间纬度上总是以现在为中心的。
作为教育史延伸到现在的产物,比较研究仍然不能忽视现存教育现象背后的历史依据,但它直接关注的还是不同国家现实的教育状况。
这是比较教育区别于教育史(包括当代教育史)的重要特征。
(3)研究单位的多元性
比较教育学可以以国家作为比较的基本单位,也可以以地区、民族作为比较的基本单位。
比较教育学科同其他学科的一大不同之处,即在于研究对象的多元性,也就是所谓的跨国家性、跨地区性、跨民族性。
我们认为,比较教育学不仅包括国家之间的比较,而且包括国家内部地区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比较,同时还包括超国家的比较,即在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社会制度等各种概念所组成的国家群或区域群之间的比较。
(4)主要运用比较方法
比较教育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比较研究法,这一特征在教育学科群体的其它学科研究中的表现也是没有这样突出的。
(5)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
一方面要面对异国和异族的文化和教育现象,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摆脱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6)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除此之外,还表现为其它一些特征:
跨学科性、应用性等。
2.简述高等教育职能的演进过程。
(1)为适应社会需要,高等教育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由继承和传授知识拓展到探求和创造知识;从专门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发展到也为生产实际培养人才;从只重视文科发展到兼顾并重自然科学、实验科学。
(2)从尖子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比较单一的结构走向多维结构,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一次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数量发展走向质量提高和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
(3)德国洪堡改革,柏林大学成立,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4)由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广泛影响,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能更加突出。
美国“赠地运动”首先体现出来,威斯康星大学的改革(为州服务的理念)标志着社会服务职能的完成。
3.简述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
(1)认识及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比较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世界教育发展的多种多样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现代教育发展。
一是跨国、跨文化比较教育研究;二是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三是有助于对本国教育的理解。
比较教育研究提供崭新的国际教育视角,以新的认识框架来重新审视本国的教育。
(2)借鉴国际教育经验
比较教育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借鉴,以促进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这是比较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比较教育学进行排劣扬优的工作,有选择地吸收国际游泳的经验来改进本国教育。
(3)探讨教育发展规律
这是比较教育学要实现有意义借鉴的根本前提,规律是指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和原理。
比较教育研究只有达到对规律的把握,才蹦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做出深刻而准确的判断,借鉴其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并有助于长远的教育规划和教育决策。
(4)促进国际教育交流、理解和合作
这一点已为世界公认,比较教育学为国际交流的论坛,比较教育将有力推进国际主义,促进国际间理解和合作。
(5)推进全球教育发展
大力倡导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积极进行国际性的联合行动。
4.简述德国教育的基本特征。
(1)地方分权与州集中。
(2)联邦德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半日制的;导致德国学制过长。
(3)学生分流过早。
(4)双轨制,德国保留了三类不同的中学。
(5)双元制职业教育,独具特色。
(6)实行普通与职业双义务教育制度。
(7)绝大多数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数量不多。
(8)国家允许教会在公立学校中有一定的影响。
宗教课是正式课程,但不是必修课。
(9)与中小学相反,德国各地区的高等学校结构基本相同。
5.简述法国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2)完整的督导制度,影响广泛;
(3)幼儿教育发达,免费教育,入园率高;
(4)法国义务教育年限为10年;
(5)法国大学校独具特色;
(6)师范教育历史最为悠久;
(7)重文轻理,重学轻术;
(8)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体系晚,地位不高;
(9)改了不革,没有实质内容。
6.简述美国教育的基本特征。
(1)高度地方分权,州的责任、地方的工作;
(2)教育制度发达、体系完备;
(3)美国学制为单轨制,统一与多样相结合;
(4)义务教育年限8-12年不等,9年为多;
(5)社会团体参与;
(6)多元文化兼容;
(7)办学形式灵活;
(8)大众教育与天才教育相结合;
(9)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7.简述日本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东西方教育的混合。
(2)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
教育发达、体系完备、普及程度高。
(3)基础教育拥有较高的质量,高等教育与欧美国家尚有一定的距离。
(4)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
(5)教育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6)学制单一:
六三三四制。
(7)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
(8)国立学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
(9)职业教育发达,企业内教育为主。
(10)社会教育发达,终身学习体系完备。
(11)每年3月毕业和4月始业的学校运行制度。
8.简述英国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改革上主张渐变,反对突变。
英国是一个古老而又保守的国家,对于任何旧习惯和老传统都不愿轻易放弃,难以革故鼎新,教育也是如此。
如双轨制、公立学校系统和独立学校系统并存的局面至今依然存在。
公学依然存在。
始于6世纪的宗教教育一直保持至今,仍然成为小学、中学乃至于大学的必修课。
从整个改革步伐来说,英国是比较缓慢的。
(2)放任自流,强调自治。
初等教育放任自流,政府没有统一的法定课程,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大学在办学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政府很少过问。
没有统一的考试制度。
政府对大学的办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很难进行监督。
(3)双轨制,中等教育复杂多样。
大学复杂多样而变革很慢。
(4)强调通才教育,培养绅士而非专家;中文轻理,重理轻工,传统上忽视职业教育发展。
(5)义务教育为11年。
(6)教育行政体制的地方分权,与地方的伙伴关系。
(7)教师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8)著名的继续教育之乡。
开放大学:
被誉为“英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革新”。
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9)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统一编制。
(10)教师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11)第六学级很有特色。
论述题:
1.试评价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
(1)借鉴时代作为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它的开始就是以1817年朱利安在巴黎《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的,“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也是在这部书中首次被正式使用的。
(2)法国的朱利安:
1817年发表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
主要观点:
①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任常人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
②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
③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
④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经验。
(3)他第一次系统地倡导和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他的《纲要》被比较教育界广泛公认为最早系统阐述关于比较教育设想的序言性草案。
《纲要》的发表,虽然当时没有立即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但它并没有完全被人们遗忘。
1826年,《美国教育杂志》主编拉塞尔(willimRussell)把朱利安的《纲要》的主要部分译成英文,分三次在该杂志发表。
法国教育部长费里在1879年的教育报告中也提到法国应认识到朱利安这个《纲要》的重要意义。
这里可以看出朱利安的《纲要》逐步产生影响并最终被广泛接受的过程。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比较教育”才从朱利安提出的一个概念和一种设想逐步变成了一种国际性的行动、一门世界性的科学。
(4)他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为比较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学科或一个教育研究领域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由于他的这项开创性工作,关于教育的比较研究工作开始有了自己明确的立足点,从而结束了此前那种零散地夹杂于别的学科研究或纪实性文艺作品中的无序状况,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领域和生长点。
从此,比较教育才真正产生出来,并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史。
(5)他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在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不断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在《纲要》里,不断地走向科学化是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的一条最基本的设想。
《纲要》中无论是基本观点的阐述,还是调查问卷与表格的设计,都明显地反映了朱利安的这条基本设想。
(6)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比较的研究方法,尽管还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品质,但他毕竟明确地把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体系化了,这就为比较教育摆脱无结构的比较和散漫的评论,进而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迈出了第一步。
2.试评价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1)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是以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MichaelSadler,1861~1943)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为标志的。
(2)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撰写了28卷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自1897~1914年陆续发表。
这些报告,详细地描述了欧洲各国、美国以及英属领域的教育状况,分析了不同地区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总结了教育经验,并指出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对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萨德勒是一个在“借鉴时代”与“因素分析时代”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物。
他继承了比较教育在借鉴时代的那种务实精神,同时又综合阿诺德、哈里斯和雷瓦舍尔等人的比较教育思想,开创了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和因素分析的先河。
①萨德勒提出的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点的因素分析理论,对20世纪的比较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②萨德勒因素分析的方法论不仅力图克服过去比较教育研究着眼于学校教育的表面现象的局限,而且还倡导通过比较研究对本国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科学预测的思想。
③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民族性”概念和历史主义思想,对康德尔等比较教育学家直接产生了深刻影响。
④在朱利安的《纲要》尚未引起广泛关注的历史阶段,萨德勒提出的科学系统的比较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比较教育的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试评价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1)汉斯在英王学院任职期间撰写了《比较教育:
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一书,书中他根据影响人的发展的天资、社会和训练等因素,把一个民族的发展看作一个人的成长,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分作三类:
自然因素(包括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等因素)、宗教因素(包括天主教传统、圣公会传统和清教传统等因素)和世俗因素(包括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因素),并对每一种因素又做了进一步的细致分析。
在研究工作中,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2)汉斯对比较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突出表现在他对由萨德勒和康德尔等人创立的历史主义思想和因素分析等比较教育研究法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上。
汉斯继承并发展了萨德勒等人的比较教育思想,深入细致地讨论了各种影响教育制度及其发展的因素和力量,并且较好地把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思想与具体的因素分析手段结合起来,进而为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法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具体和合理的因素分析结构。
可以说,是汉斯使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法趋于成熟,他把比较教育在因素分析时代的发展推到了顶峰,并由此而促进了比较教育在此以后逐步走向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4.试评价施奈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1)施奈德也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但与汉斯强调注重教育以外的影响因素不同,施奈德在强调外部因素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教育的内部因素在国民教育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他在1974年发表的《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中,指出了对教育有影响的国民性、地理位置、文化、经济、科学、政治、宗教、外国影响等外部因素,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更为重视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统一。
(3)他认为,影响教育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消极性和积极性、必然和自由、统一性和多样性两极辩证法的相互作用;一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辩证作用。
5.试分析世界主要的职业教育模式。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
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①“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目标
②、“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征
(2)“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验
①双元制是在相关法律下,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徒进行职业培训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②“双元制”培训以企业的技能培训为主,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职业学校居从属地位。
③、“双元制”培训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私营企业、学校、企业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
(3)“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①“双元制”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a教育的吸引力开始减弱b培训岗位不足
c专业和课程设置迫切需要调整c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的紧密联系面临考验d职业技术教育定向分流过早
②应对挑战的改革措施
2、美国综合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美国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在兼施升学和就业双重职能的综合学校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社区学院里实施。
(一)美国综合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①综合中学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
美国中学教育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在各类中学中公立学校约占90%
综合中学的主要职能是:
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通教育,为准备升学的学生提供学术教育,为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职业技术教育。
综合中学一般分为:
普通科、学术科、职业科
②社区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美国社区学院为很多人提供了公平上大学的机会,办学模式独特,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为促进美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区学院的主要职能: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转学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教育
(二)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经验
①综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
a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b加强生计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
c教学以实践训练为主d学生毕业后出路广泛
②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特点
a针对性b经济性c灵活性c多样性
(三)新时期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①大力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②实施青年学徒制
③推行“从学校到工作”过渡计划(SchooltoWork,STW)
④加强职业培训与产业间的联系
3、澳大利亚TAFE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质量堪称世界一流,这主要得益于其具有创造性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
(一)TAFE的办学模式
①TAFE办学体制
两种模式:
①独立设置的TAFE学院②在大学设置的职业教育部
②TAFE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TAFE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践第一,课堂教学也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TAFE的考核主要强调能力培养和培训的结果,主要看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做什么。
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二)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
①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终身教育与培训理念
②建立大学教育、TAFE与中学教育之间的“立交桥”
③办学体制多元化
④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市场竞争机制
⑤发挥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
(三)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①管理体制创新
②教育体制创新
③制定并实施整套培训计划(“培训包”)
④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 教育学 整理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