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分析.docx
- 文档编号:5511025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80KB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分析.docx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分析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
人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
最后得出结论:
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
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
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逃避、激化矛盾等问题。
(结合专业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识别普遍联系、客观联系,能描述自身的人际交往并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确立联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
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团队合作游戏:
无敌风火轮
1.道具要求:
报纸、胶带
2.场地要求:
在教学楼前的空旷场地
3.游戏时间:
10分钟左右
4.项目规则
(1)各组(每组10人)统一在风火轮内站好,由裁判统一发布口令出发;
(2)行进途中,风火轮必须垂直地面,不能将所提供的报纸剪裁、折叠,报纸必须紧密相连;
(3)所有组员必须在圈内,身体的任何部分不得直接接触地面,如有违规接触地面的组员,取消比赛资格;
(4)行进过程中若风火轮断裂,必须在原地修复,在裁判许可后才可以继续行进。
此时队员可以接触地面但不能阻挡他组行进的路线,否则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5)出发前,所有风火轮不得超出起点线,以风火轮全部通过终点线为项目截止时间;
(6)完全服从裁判。
游戏结束后,返回教室,请各组派代表谈感受。
教师引入到第四课课题(或者此游戏在课外活动进行)。
【哲理启迪感悟】
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
师:
有一首叫《朋友》的歌中唱到:
“谁能够划船不用桨,谁能够扬帆没有风向,谁能够离开好朋友,没有感伤……”亚里士多德说:
“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与人交往,都要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生的成长与发展、成功与幸福,无不与他人的交往密切相连。
今天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对好伙伴、好朋友,她们相互扶持的感人事迹,被拍成了电影《不能没有你》。
镜头:
“我们的名字是王峥、周婷婷,分别患有视障、听障,大学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
上大学期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困难重重,这时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温暖之手,让我们和大家一样正常学习,并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当时班上就我们两人是残障学生,但我们却能够互补。
我们一个成了对方的眼睛,一个成了对方的耳朵,彼此从对方身上找回了失去的另一半世界。
为了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和健全人一样学习、一样生活,我们携手组成了“你帮我看、我帮你听”的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
《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我们的故事,使我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好心人纷纷来信,向我们提供了治病的信息,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
如今,正在美国留学的周婷婷再创辉煌,荣膺《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荣誉称号;大学毕业后,王峥到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随后调到省残联工作,短短5年的工作时间,热爱工作的王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省残联最年轻的理事。
讨论:
请结合周婷婷和王铮的事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有什么作用。
生:
略。
师归纳:
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通过交往,可以获得友谊、支持和理解,增强自我价值和力量,减少孤独和失落感;如果缺少人际交往,没有交流和倾诉的对象,会增加人的挫折感,引发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
而不良的情绪作用于生理活动,将会成为各种疾病的催化剂。
展示材料:
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是一个电脑天才,引导了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交往能力在他成功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在比尔·盖茨成功的过程中,他的交往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盖茨一共结交了三位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
第一个关键人物是威尔金斯,IBM公司的前任董事。
盖茨的母亲与威尔金斯曾经共事过,她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他。
当时,年轻的盖茨刚刚从大学里出来,毫不出名,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威尔金斯的重视。
但盖茨毫不气馁,他积极热情地向威尔金斯宣讲自己的技术,终于打动了威尔金斯,威尔金斯开始关注起他的计算机技术了。
之后,由于威尔金斯努力推荐,年仅20岁的盖茨迈出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一步——在世界最强的IBM计算机上安装自己的“DOS操作系统”。
如果当初盖茨没有得到这一份订单,就不可能会有今天的微软公司。
可以说,与威尔金斯的交往成为盖茨事业的起点。
第二个关键人物是艾伦,他是盖茨事业上的合伙人。
在微软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盖茨需要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
他很快就发现朋友艾伦是最好的合伙人。
艾伦不仅具有与盖茨一样的电脑天赋和扎实的编程能力,性格更加外向的他承担了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使盖茨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发使微软一举成名的“Windows操作系统”。
所以,比尔·盖茨是这样评价艾伦的: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重要的合伙人,没有他,就没有微软公司的发展壮大。
”
第三个关键人物是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
鲍尔默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许多大公司任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在一次晚会上盖茨与他相识,随后两人结为好友。
这时盖茨急需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来帮助自己,于是盛情邀请鲍尔默出任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在鲍尔默的努力下,视窗软件如期上市,并且他还在视窗系列软件开发推广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为盖茨在事业上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用盖茨自己的话说:
“在我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我幸运地结交了一些挚友,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
师:
三位关键人物在盖茨的成功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请谈谈你的感想。
归纳:
人际交往是个人学习社会知识、生存技能和文化,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
每个人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把事情做好。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上取得成就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心理学家们做过一次调查,发现那些在人生发展中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不仅有超强的个人能力,他们大都还具有豁达、乐观、有亲和力等积极情绪,容易与别人交往,受到大家的拥戴,善于使用集体的力量取得成功。
有的人虽然个人能力很突出,但往往有着偏执、狭隘、消极、拒绝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不仅很难取得成就,还会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被别人理解,郁郁不得志。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师:
刚才同学们提到盖茨和他的三位关键人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归纳:
(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师:
你能否举出一些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具体事例?
生:
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联系的生态系统,我们生物课上学过生物链。
师:
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相互关系呢?
同学们还能举其他例子说明吗?
生:
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一个地方发生了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山体滑坡,阻碍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同时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社会问题。
师:
怎么理解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生:
人作为一个有机体,是由内部各个器官组成的,如果重要的器官出现疾病,纵使有充足的阳光、水分等,也无法存活。
计算机由主机、键盘、显示器、鼠标等组成,离开其中的一部分,就没法正常运行。
(教师注意把学生答案归纳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个角度;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非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联系。
)
刚才同学们从方方面面列举了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具体事例,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事物,它与周围任何事物都没有联系的?
归纳:
(2)联系是普遍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外部)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内部)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整体)
师:
联系是普遍的,对于我们做事情有什么启示呢?
归纳: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师:
我们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就等于世界上的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
你能否举例说明呢?
生:
略。
镜头一: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个地区创下降水量、高温历史极值,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新趋势,专家建议,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同时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和“减缓”两手抓。
(问):
为什么会出现全球变暖?
我们愿意让它发生吗?
我们能否改变它?
生:
人类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引起了全球变暖。
师: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极端气象事件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这个结论是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的。
我们不愿全球气候变暖,不愿自然灾害增多,可它发生了,这说明联系又有什么特点呢?
(3)联系是客观性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镜头二:
据不完全统计,从春秋时期到清代,我国日食观测记录达1000多次。
但由于古人科学认知力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总被误认为不祥之兆。
“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充其阳也”,从这段记载可知,当时古人敲门击鼓祈求太阳快快复圆。
上海交大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说,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发生,乃上天意志干预人间、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
问:
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生:
电脑算命,幸运数字等等。
师: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客观的,刚才我们分析的那些是人主观臆造的,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问:
事物按照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
自在事物先于人类存在,它们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为事物的联系呢?
是主观还是客观的?
展示运动场图片
问:
我们很多同学喜欢参与健身运动,为什么运动赛场的设计东西向跑道短,南北向跑道长呢?
生:
略。
师:
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
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
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比赛。
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相对布置少一些。
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
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师:
从运动场的设计来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因为人与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归纳:
(4)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师: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是怎样坚持联系的客观性的呢?
生:
2011年3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地球气候变化。
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许多城市也加入到这一活动中。
这是我在网上查阅的图片。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鸟巢、水立方关灯的过程。
市民在青岛五四广场上摆出一小时“60”分钟的造型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当晚8时,青岛市西起团岛,东至奥帆中心,包括沿海一线在内的市内四区的景观灯全部关闭,为星光“让路”。
归纳:
(5)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师: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我们来说,随手关灯、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开车等良好习惯,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问: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
那么是不是人们在联系面前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呢?
生:
不是的。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在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等问题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归纳:
(6)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镜头三:
财会专业的李明在学校期间,一直努力学习,专业课金老师看他基础知识扎实又踏实肯干,就推荐他到某大型企业的财务部实习。
有一天,金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从这个男生所在的实习单位打来的。
电话里,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
“你们为什么要派李明来呢?
”金老师感到很惊讶:
“因为他是我们这里专业成绩最好的学生啊!
”那位工作人员也很惊讶:
“是吗?
可是我们一点都看不出来,只觉得这个人很难相处。
”
原来,这个男生虽然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但因为他很少和别人沟通,连与别人相处的基本常识都没有。
在财务部里,大家都期待他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出来,和大家一起把报表做好,可是他性格很孤僻,不善于合作,每天一到财务部,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也不和别人说话。
大家在一旁看着,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想问他,看到他很专心的样子又不好打扰。
一连几天过去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名堂,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交流,只好给他的老师打电话,要求调换一个沟通能力强的人来实习。
师:
为什么专业成绩突出的李明在实习单位并不顺利呢?
请你分析原因并帮他出出主意。
生:
略。
师: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
既要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反之,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
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同的影响。
镜头四:
小时候的基辛格,并不是一个很擅长与别人相处的人,他总是喜欢一个人拿自己的锡偶玩具士兵做排兵打仗的游戏。
母亲觉得他太过孤独了,就指着窗外那些正在一起玩的小伙伴,问他:
“孩子,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玩呢?
”小基辛格想了想,指着地上的锡偶玩具,说:
“可是,我觉得一个人玩很有意思啊!
”母亲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出了房间,小基辛格又低头一个人玩去了。
过了一会,母亲带了五六个孩子回来,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有汽车、马车、大炮,还有舰船……几个孩子把这些玩具摆开,分成两派,玩起了作战游戏。
小基辛格看到了,觉得很有意思,母亲就对那些孩子说:
“为什么不让小基辛格一起参加呢?
”伙伴们毫不犹豫地说:
“来吧,欢迎加入!
”于是小基辛格拿着自己的锡偶士兵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到了伙伴们的行列中。
基辛格长大后,先是成为一名国际关系专家,继而又成为美国的国务卿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始终都认为,童年的这次经历对他的改变非常大。
正是这次经历使他体验到了与别人相处时的快乐,而长大以后,他也愿意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把更多的快乐带给别人!
师:
请试着分析人际交往态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谈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态度去营造人际关系?
生:
略。
师: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还要求我们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消极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联系与一般自然物的联系不同,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主动进行选择。
人际交往关系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
人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交往关系,而是可以能动地选择与什么人交往,不与什么人交往,从而促进和推动自己人生的健康发展。
【实际体验升华】
师:
我们师生能走到一起,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同学们想过没有,茫茫人海中自己究竟认识多少人?
统计你认识的同学、老师、亲戚,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如微信、微博、QQ、Email等)可以结识的人数。
这就是你的人际网络。
你还有没有特别想结识但还没有结识的人?
怎么才能如愿以偿?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条件下,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我们用数学方法来验证一下。
向你的人际网络发出“我想认识李娜”这个信息,可能覆盖多少人?
如果你的人际网络是150人的话,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达到的人数是150的6次方,等于11390625000000,即1.139*10的13次方(约10000亿)。
即使消除一些重复的节点,这个数字也远远超过整个地球人口65亿的若干倍。
这就是“六度分隔理论”,是一位专门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发现的。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世界上一个个独立的人,通过自己的关系纽带互相交织,继而形成一张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它对我们从哲学上研究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有什么启发?
人际交往关系作为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最高形式,它可以改变、决定身处这种关系中的个人。
要认识一个人,只看他的外貌等身体特征是看不出来的,可靠的办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全面考察他的社会交往、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也就认识了这个人的本质。
从普遍联系中考察事物、认识事物,也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请课后选取自己QQ或微信中的3位好友,回顾并简要记录你们之间交往过程的美好点滴,和同学们分享。
第二课时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
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
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
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要求。
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
会共处的关键→尊重差异、尊重别人的做法→学会交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学情简要分析
通过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认识,为本课时该原理应用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学生对人际关系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初步认识,但对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还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能说出人际和谐的特征;能够识别“益友”和“损友”;能识别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的作用;能努力营造人际和谐环境,促进人生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运用目标:
能使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学会交友,努力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展示各地“邻里节”照片
小敏是某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擅长做糕点、面点。
最近,她们家所在的社区正在举行邻里节。
让我们跟着小敏去看看吧。
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
社会学专家认为,由官方主办的邻里节能够对邻里关系的改善起积极作用,但它更多具有姿态和导向意义,“和谐邻里”的达成,还要靠社区日常多组织活动,靠居民打开“心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本着互谅、互助、互敬、互信的态度,去建构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
小调查:
你熟悉你们家的邻居们吗?
你期待怎样的邻里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
多媒体展示: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
师:
对于“和”,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
请列举出包含有“和”的思想俗语、成语。
生:
略。
引导学生认识到:
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讨论:
有人认为“和谐就是没有差别和分歧”,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请你谈谈对人际和谐的认识。
师归纳:
(1)和谐不等于不承认差别和分歧,“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
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
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
再比如,用乱石砌墙、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
现场采访:
你认为受欢迎的人包含哪些品质?
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现场采访,对象是老师和同学。
讨论、思考得出人际和谐的特征:
(1)平等相处。
(2)宽松的人际环境。
(3)相互真诚信任。
(4)友善与关爱。
在学生逐步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审视我们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不和谐的表现,面对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
故事展示:
微笑的力量
思考与探究:
主人公依靠什么使自己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1)人际和谐是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2)人际和谐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自我完善;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能力;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共享;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自我价值的实现。
2.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镜头:
废品价格折射经济冷暖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各类废品的回收价格都在下降,废旧金属和塑料等都接近甚至低于历史低位。
业内人士认为,废品回收价格的涨跌不仅与上下游的制造业和消费领域紧密相连,从废品回收行业的角度来看,全球经济的好转还有待时日。
目前国内废纸行业受到“内外夹攻”:
一方面国外经济形势不好,废纸价格持续下降,几乎和国内废纸价格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品质更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人生 第四 教案 分析